朱淑真《眼兒媚·元夕》詩詞閱讀答案

來源:才華庫 3.3W

遲遲春日弄輕柔,花徑暗香流。清明過了,不堪回首,雲鎖朱樓。

朱淑真《眼兒媚·元夕》詩詞閱讀答案

午窗睡起鶯聲巧,何處喚春愁?綠楊影裡,海棠亭畔,紅杏梢頭。

(1)請簡要分析“雲鎖朱樓”中“鎖”字的妙處。(4分)

(2) 詞的下片主要運用了何種表現手法?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3)“雲鎖朱樓”一句的詩眼是哪個?請分析這個字妙在何處。(2分)

(4)試析“綠楊影裡,海棠亭畔,紅杏梢頭”一句的作用。(4分)

參考答案:

(1)"鎖"字是"籠罩"(包圍、環繞、圍繞)的意思,(1分)運用擬人手法,(1分)寫出了陰雲四布、霧壓朱樓的情景,(1分)表現了深閨女子鬱悶(煩惱)的心情。(1分)(意思對即可)

(2)下片運用了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1分)通過綠楊、海棠、紅杏等景物的描寫,(1分)表達了詞人隱藏在心中的無限哀 (春)愁 (煩惱、惆悵等)。(2分)(如果表現手法答"用鳥語花香來反襯自己的惆悵"也對)(意思對即可)

(3)這一句的詩眼是“鎖”:“鎖”字含義豐富,除了給我們雲霧壓樓的陰霾感覺以外,還具有鎖在深閨的女子不得自由的意味。

(4)一切景語皆情語,這句話表面上是寫景,實則抒情。這句話描寫了一幅鳥語花香的歡快景象,運用了以樂景襯哀情的手法.用鳥語花香來襯托詞人自己的惆悵。

二:

(1) 這首詞描寫了一個怎樣的女主人公形象?(4分)

(2) 這首詞結尾三句的描寫有何特色?請簡要分析。(4分)

答案:

(1)這首詞描寫一位身處明媚的春天,卻無聊惆悵,愁緒難遣的閨中女子形象。(4分)

(2)①用排比手法增強語勢,渲染春意的濃郁;②以樂景寫哀情,濃郁的春意反襯女主人公內心無法排遣的傷感和閒愁;③景物色彩鮮明,遠近結合,層次分明。(共4分,答到任意2點即可)

三:

①下列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詞寫一位閨中女子在明媚的春光中,回首往事,愁緒萬端。

B.上片描繪春日美景,可惜小徑花落葉敗,為下片的“春愁”預設伏筆。

C.下片著重表現女主人公的春愁,這種春愁是通過黃鶯的啼叫喚起的。

D.這首詞筆觸輕柔細膩,語言婉麗,用鳥語花香來反襯惆悵,意蘊深邃。

②詞中“弄”“鎖”二字極為傳神的表達了作者在“清明”前後不同的心情,試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①B不是花落葉敗,而是花香襲人。

②答案示例:“弄”字描寫和煦的陽光撫弄著楊柳的柔嫩技拳,含蓄的表達作者對美好春光的欣悅陶醉;“鎖”字描寫濃密的雲霧籠罩著朱閣繡戶,強烈的表達作者不堪回首的傷春愁緒。

四:

(1)請簡要分析“雲鎖朱樓”中“鎖”字的妙處。(2分)

(2) “遲遲春日弄輕柔,花徑暗香流”描繪了怎樣的畫面?(3分)

(3)詞的下片是怎樣抒情的?請簡要分析(3分)

參考答案

(1)“鎖”字是“籠罩”(包圍、環繞、圍繞)的意思,寫出了陰雲四布、霧壓朱樓的情景(1分),表現了深閨女子鬱悶(煩惱)的心情(1分)。

(2) 和煦的陽光撫弄著楊柳的柔枝嫩條(1分),花間小徑上,暗香撲鼻而來(1分),描繪出一幅風和日麗、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1分)。

(3)下片運用了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1分),通過鶯聲、綠楊、海棠、紅杏等景物的描寫(1分),表達了詞人隱藏在心中的無限哀(春)愁(煩惱、惆悵等) (1分)。(如果表現手法答“用鳥語花香來反襯自己的惆悵”也對)

賞析

朱淑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詞人,這首詞寫一位閨中女子(實際上是作者自己)在明媚的春光中,回首往事而愁緒萬端。

上片“遲遲春日弄輕柔,花徑暗香流”兩句,描繪出一幅風和日麗,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遲遲春日”語出《經·七月》“春日遲遲”,“遲遲”指日長而暖。“弄輕柔”三字,言和煦的陽光在撫弄著楊柳的柔枝嫩條。秦觀《江城子》詞:“西城楊柳弄春柔。”“弄”字下得很妙,形象生動鮮明。對此良辰美景,主人公信步走在花間小徑上,一股暗香撲鼻而來,令人心醉,春天多麼美好啊!但是好景不長,清明過後,卻遇上陰霾的天氣,雲霧籠罩著朱閣繡戶,猶如給女主人公的內心罩上了一層愁霧,使她想起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傷心往事。看來開頭所寫的春光明媚,並不是眼前之景,而是已經逝去的美好時光。不然和煦的陽光與雲霧是很難統一在一個畫面上,也很難發生在同一時間內。“雲鎖朱樓”的`“鎖”字,是一句之眼,它除了給讀者雲霧壓樓的陰霾感覺以外,還具有鎖在深閨的女子不得自由的象喻性。“鎖”字蘊含豐富,將陰雲四布的天氣、深閨女子的被禁錮和心頭的鬱悶,盡括其中。

下片著重表現的是女主人公的春愁。這種春愁是由黃鶯的啼叫喚起的。大凡心緒不佳的女子,最易聞鳥啼而驚心,故唐詩有“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之句。試想一個愁緒萬端的女子,在百無聊賴之時,只好在午睡中消磨時光,午睡醒來,聽到窗外鶯聲巧囀。不禁喚起了她的春愁。黃鶯在何處啼叫呢?是在綠楊影裡,還是在海棠亭畔,抑或是在紅杏梢頭呢?自問自答,頗耐人玩味。

這首詞筆觸輕柔細膩,語言婉麗自然。作者用鳥語花香來反襯自己的惆悵,這是以樂景寫哀的手法。作者在寫景上不斷變換畫面,從明媚的春日,到陰霾的天氣;時間上從清明之前,寫到清明之後;有眼前的感受,也有往事的回憶。既有感到的暖意,嗅到馨香,也有聽到的鶯啼,看到的色彩。通過它們表現女主人公細膩的感情波瀾。下片詞的自問自答,更是妙趣橫生。詞人將靜態的“綠楊影裡,海棠亭畔,紅杏梢頭”,引入黃鶯的巧囀,靜中有動、寂中有聲,化靜態美為動態美,使讀者彷彿聽到鶯啼之聲不斷地從一個地方流播到另一個地方,使鳥啼之聲富於立體感和流動感。這是非常美的意境創造。以聽覺寫鳥聲的流動,使人辨別不出鳥鳴何處,詞人的春愁,也像飛鳴的流鶯,忽兒在東,忽兒在西,說不清準確的位置。這莫可名狀的愁怨,詞人並不說破,留給讀者去想象,去補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