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詩歌譯文及賞析

來源:才華庫 5.62K

“洛陽城裡見秋風”詩句出自唐代詩人張籍 的《秋思》

《秋思》詩歌譯文及賞析

秋思

作者:張籍 年代:唐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詩歌譯文

一年一度的秋風, 又吹到了洛陽城中, 催我寫一封家書, 將萬重心意與親人溝通。

捎信人即將出發, 我又拆開了緘上的信封, 趕快再添上幾句, 說不盡的心事, 無奈太匆匆。

賞析:

第一句說客居洛陽,又見秋風。平平敘事,不事渲染 ,卻有含蘊 .秋風是無形的,可聞、可觸、可感,而彷彿不可見。但正如春風可以染綠大地,帶來無邊春。色一樣,秋風所包含的肅殺之氣,也可使木葉黃落 ,百卉凋零 ,給自然界和人間帶來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態。它無形可見,卻處處可見。羈留異鄉的遊子,見到這一派淒涼搖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羈泊異鄉的孤孑悽寂情懷,引起對家鄉、親人的悠長思念 .這平淡而富於含蘊的“見”字,所給予讀者的暗示和聯想,是異常豐富的。

第二句緊承“見秋風”,正面寫“思”字。晉代張翰“ 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 :' 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晉書·張翰傳》)。張籍祖籍吳郡 ,此時客居洛陽,情況與當年的張翰相彷彿,當他“見秋風”而起鄉思的時候,也許曾經聯想到張翰的這段故事。但由於種種沒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張翰的“命駕而歸”,只好修一封家書來寄託思家懷鄉的'感情。這就使本來已經很深切強烈的鄉思中又平添了欲歸不得的惆悵 ,思緒變得愈加複雜多端了。“欲作家書意萬重”,這“欲”字頗可玩味。它所表達的正是詩人鋪紙伸筆之際的意念和情態:心中湧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本來顯得比較抽象的“意萬重”,由於有了這“欲作家書”而遲遲無法下筆的神情意態描寫,反而變得鮮明可觸、易於想象了。

三、四兩句 ,撇開寫信的具體過程和具體內容,只剪取家書即將發出時的一個細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詩人既因“意萬重”而感到無從下筆,又因託“行人”之便捎信而無暇細加考慮 ,深厚豐富的情意和難以表達的矛盾 ,加以時間“匆匆”,竟使這封包含著千言萬語的信近乎“書被催成墨未濃”(李商隱 《無題四首》)了。書成封就之際,似乎已經言盡;但當捎信的行人將要上路的時候,卻又突然想起剛才由於匆忙,生怕信裡漏寫了什麼重要的內容 ,於是又匆匆拆開信封 .“復恐”二字 ,刻畫心理入微 .這“ 臨發又開封 ”的細節,與其說是為了添寫幾句匆匆未說盡的內容,不如說是為了驗證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擔心。而這種毫無定的“恐”,竟然促使詩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開封”的決定,正顯出他對這封“意萬重”的家書的重視和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千言萬語,惟恐遺漏了一句。當然,並非生活中所有“行人臨發又開封”的現象都具有典型性 ,都值得寫講詩裡 .只有當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狀態聯絡在一起的時候,方才顯出它的典型意義。這首詩,在“見秋風”、“意萬重”,而又“ 復恐匆匆說不盡 ”的情況下來寫“臨發又開封”的細節,本身就包含著對生活素材的提煉和典型化 ,而不是對生活的簡單摹寫 .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