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詩經·周南桃夭》

來源:才華庫 2.38W

《國風·周南·桃夭》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以下是小編分享的解讀《詩經·周南桃夭》,歡迎大家閱讀!

解讀《詩經·周南桃夭》

一、《詩經》及《桃夭》介紹

《詩經》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古典詩歌的收錄文字,在時間起始上,它主要包括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詩歌經典作品;在數量上,由於現今保留下來的大致有305篇,因此《詩經》又叫做《詩三百》;在內容形式上,由於我國自西周到春秋中期之間經歷了大約五百多年的歷史,朝代更迭也時有發生,不同地區不同朝代又有著各自不同的文化形式,因而在收錄過程中,《詩經》裡詩歌及其他作品的形式也多有不同。《桃夭》是收錄在《詩經》中極為有名的一篇,或許有人不知它的詩名或全篇內容,但“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句千古流傳的名句卻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桃夭》通篇藉助“桃”這一意象,歌唱了當時年輕女子出嫁時的良辰美景以及出嫁女子的美好品質。

二、《桃夭》內容賞析

《桃夭》全篇分為三層,也一般說分為三章,雖然每章只有兩句話,但在言語表達以及意象比喻上都十分到位,也十分恰當。第一層“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這句話詩人採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鮮豔美麗的桃花比喻成待嫁女子的青春靚麗。試想一個適齡待嫁的嬌小女子,原本就長得漂亮,再經過精心的打扮,兩頰粉紅,笑顏如花,猶如一朵鮮豔欲滴的桃花,詩人在這裡以桃花為喻並非毫無道理。就算是在現今社會,人們也常常以“桃花”

來代表美好的姻緣,表達了人們心中對美好姻緣的讚美。如果美麗待嫁女子跟隨其夫嫁過去,那必然也是家中的一道風景。在這一層中,詩人主要是以桃花為喻,讚美女子美麗的容顏以及嬌媚的姿態。

第二層“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在這一層中,詩人依然以“桃”為喻,只是這裡比喻的不是美麗嬌豔的桃花,而是枝繁葉茂、果實累累的桃樹。既然是果實累累,那必然是比喻有孕女子。在我國古代,人們都有家大業大,希望家裡兒孫滿堂,期待女子能夠開枝散葉,詩人想必也是這種寓意。詩人希望以枝繁葉茂、果實累累的“桃樹”比喻能夠為家庭開枝散葉的女子,果實累累就寓意著能夠子孫滿堂。表達了詩人以及古人對幸福家庭生活的期盼和美好祝願。後一句中,詩人依然採用上層的模式,如果能夠開枝散葉的女子嫁過來,那必然是對家庭極其合適的。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層的最後一句中詩人用了“室家”,但是在這一層的最後一句中詩人卻用了“家室”,乍一看可能覺得這是兩個不同的詞彙,但實際上經過考證,這兩個詞彙在實際應用時是沒有過大區別,詩人在這裡將其進行置換,可能更多的是意義上的一種遞進或者追求押韻,畢竟在古寫作指導詞作歌,學者大多講究押韻平仄,注重對用詞的多重琢磨。中國論文服務網是學生經濟論文快速寫作,管理職稱論文發表,管理論文範文參考首選網站。

第三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在最後一層中,詩人主要是對新娘婚後品行和持家的描述。前兩層,詩人描寫了作為待嫁新娘時女子的美麗嬌豔,以及嫁人後對女子早日開枝散葉,早生貴子的美好祝願,那麼最後,在結婚生子之後,女子的主要任務就變成了勤儉持家,溫婉對待家人,表達了詩人對女子溫婉持家、繁榮興旺家族的美好祝願。在古代家庭中,女子以三從四德為美,出嫁後尤其是“四德”更是彰顯我國古代婦女德行的重要尺度,包括“婦工、婦容、婦言、婦德”,詩人在這裡其實主要就傾向於最後對“婦德”的讚美。一個女子能夠勤儉持家,善待家人,對家庭的興旺發達極其重要。畢竟只有“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家不和何以報國家。最後一層的最後一句,詩人又用了“家人”代替了前兩層的“室家”和“家室”,這裡要提出一點就是,“家人”與“家室”是相對的,這可能也是詩人在第二層使用“家室”

的原因之一。總而言之,詩人在最後一層表達的主要是婚後對女子婦德的考察,以及祝願家族興旺繁榮的美好願景。

《桃夭》通篇以“桃”為引,在三層之中,又分別以“桃花”“桃子”“桃葉”為喻,比喻女子在待嫁之前的嬌豔、嫁後開枝散葉以及婚後持家有道家族興旺的景象,分別代表詩人對待嫁女子的容顏的讚美、嫁人後人丁興旺的祝願以及婚後家族繁榮、家大業大的祝福。“桃”作為貫穿全篇的意象,集中代表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祝願與憧憬。就算在當代社會,“桃”作為喜慶的代表,也深深被人們寄予了美好的願景,這與古代流傳下來的傳統意義是分不開的。

三、結語

整體而言,《桃夭》全詩共三章,每一章詩人都以桃起興,以家為終,在中間部分,詩人更是以“桃”的生長順序為線索,先由開花,再到結果,最後到茂盛,一層一層比喻下來,既有層次感又有遞進性,使得整首詩篇的寓意也愈來愈深,讀者讀起來不僅沒有分裂感,反而更覺得銜接緊密,渾然天成,寓意深遠。

基本資訊

《周南·桃夭》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現代學者一般認為這是一首祝賀年輕姑娘出嫁的詩。全詩三章,每章四句,通篇以桃花起興,以桃花喻美人,為新娘唱了一首讚歌。全詩語言精練優美,不僅巧妙地將“室家”變化為各種倒文和同義詞,而且反覆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娘與家人和睦相處的美好品德,也寫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給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鮮的'血液,帶來和諧歡樂的氣氛。

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註釋

⑴周南:《詩經》“十五國風”之一,今存十一篇。

⑵夭夭:花朵怒放,茂盛美麗,生機勃勃的樣子。

⑶灼灼:花朵色彩鮮豔如火,明亮鮮豔,閃耀的樣子。

⑷之子:這位姑娘。指出嫁的女子。之,此,這。

⑸宜:和順、親善。

⑹有蕡:即蕡蕡,草木結實很多的樣子。此處指桃實肥厚肥大的樣子。蕡,果實碩大的樣子。

⑺蓁蓁:樹葉繁密的樣子。這裡形容桃葉茂盛。

⑻家人:與“家室”義同。變換字以協韻。

譯文

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豔紅似火。這位姑娘要出嫁,喜氣洋洋歸夫家。

桃花怒放千萬朵,果實累累大又甜。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貴子後嗣旺。

桃花怒放千萬朵,綠葉茂盛隨風展。這位姑娘要出嫁,夫家康樂又平安。

創作背景

關於《周南·桃夭》的意旨,《毛詩序》說:“《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則男女以正,婚姻以時,國無鰥民也。”以為與后妃君王有關。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對這種觀點進行了駁斥,認為“此皆迂論難通,不足以發詩意也”。

現代學者一般不取《毛詩序》的觀點,而認為這是一首祝賀年青姑娘出嫁的詩。據《周禮》雲:“仲春,令會男女。”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開的時候姑娘出嫁,故詩人以桃花起興,為新娘唱了一首讚歌,其性質就好像後世民俗婚禮上唱的“催妝詞”。

有人提出了新的說法,認為這首詩是先民進行驅鬼祭祀時的唱詞,其內容是驅趕鬼神,使之回到歸處,並祈求它賜福人間親人。

賞析

《周南·桃夭》全詩分為三章。第一章以鮮豔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嬌媚。“桃之夭夭”,以豐富繽紛的象徵意蘊開篇,撲面而來的嬌豔桃花,使詩歌產生一種強烈的色彩感。“灼灼其華”,簡直可以說桃花已經明豔到了極致,靚到能刺目的程度了。從比喻本體和喻體的關係上看,這裡所寫的是鮮嫩的桃花,紛紛綻蕊,而經過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興奮又羞澀,兩頰飛紅,真有人面桃花,兩相輝映的韻味。詩中既寫景又寫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歡樂熱烈的氣氛。這種場面,即使在今天還能在農村的婚禮上看到。第二章則是表示對婚後的祝願。桃花開後,自然結果。詩人說桃樹果實累累,桃子結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徵著新娘早生貴子,兒孫滿堂。第三章以桃葉的茂盛祝願新娘家庭的興旺發達。以桃樹枝頭的累累碩果和桃樹枝葉的茂密成蔭,來象徵新嫁娘婚後生活的美滿幸福,堪稱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頌辭。

朱熹《詩集傳》認為每一章都是用的“興”,固然有理,然細玩詩意,確是興中有比,比興兼用。全詩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興,繼以花、果、葉兼作比喻,極有層次:由花開到結果,再由果落到葉盛;所喻詩意也漸次變化,與桃花的生長相適應,自然渾成,融為一體。

詩人在歌詠桃花之後,更以當時的口語,道出賀辭。第一章雲:“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也就是說這位姑娘要出嫁,和和美美成個家。第二、三章因為押韻關係,改為“家室”和“家人”,其實含義很少區別。古禮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男女結合才組成家庭。女子出嫁,是組成家庭的開始。朱熹《詩集傳》釋雲:“宜者,和順之意。室謂夫婦所居,家謂一門之內。”實際上是說新婚夫婦的小家為室,而與父母等共處為家。今以現代語釋為家庭,更易為一般讀者所瞭解。

此篇語言極為優美,又極為精練。不僅巧妙地將“室家”變化為各種倒文和同義詞,而且反覆用一個“宜”字。這個“宜”字,揭示了新嫁娘與家人和睦相處的美好品德,也寫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給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鮮的血液,帶來和諧歡樂的氣氛。這個“宜”字,擲地有聲,簡直沒有一個字可以代替。

後世影響

《周南·桃夭》在歷史上影響很大。當代《詩經》研究者陳子展說:“辛亥革命以後,我還看見鄉村人民舉行婚禮的時候,要歌《桃夭》三章。”女作家王安憶有一部小說,名字便叫《桃之夭夭》。

此詩開篇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不僅是“興”句,而且含有“比”的意思,這個比喻對後世也有很大影響。人們常說,第一個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個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個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所以說這裡是第一個用花來比美人,並不為過。自此以後用花、特別是用桃花來比美人的層出不窮,如魏晉阮籍《詠懷·昔日繁華子》“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輝光”;唐代崔護《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北宋黃庭堅的《訴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滿江南。北宋陳師道《菩薩蠻·佳人》“玉腕枕香腮,桃花臉上開”。他們皆各有特色,自然不能貶之為庸才、蠢才,但他們無不受到《周南·桃夭》這首詩的影響,只不過影響有大小,運用有巧拙而已。

古代文學作品中形容女子面貌姣好常用“面若桃花”“豔如桃李”等詞句,也是受到了這首《周南·桃夭》的啟發,而“人面桃花”更成了中國古典詩詞中的一種經典意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