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衡門

來源:才華庫 1.51W

《衡門》,《詩經·陳風》的一首。全詩三章,每章四句。此詩在章法上較獨特,先是敘事,由敘事引發議論。“興”沒有放在詩首,而是放在議論之前,且與所興之事又共同構成旨意相同的議論,使議論充滿了形象感而未流於枯燥,加厚了詩意。以下是小編分享的詩經:衡門,歡迎大家閱讀!

詩經:衡門

《詩經:衡門》

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泌之洋洋,可以樂飢。

豈其食魚,必河之魴?

豈其取妻,必齊之姜?

豈其食魚,必河之鯉?

豈其取妻,必宋之子?

註釋:

1、衡門:橫木做成的門,指簡陋的居所。

2、棲遲:居住休歇。

3、泌:泉水。洋洋:水流不息的樣子。

4、樂:療救。

5、魴:魚名。

6、取:同“娶”。

7、齊之姜;齊國姓姜的女子。

8、宋之子:宋國姓子的女子。

譯文

木門簡陋的住所,可以當作安身處。

泉水流淌不停息,可以止渴還充飢。

難道想要吃魚時,定要吃那黃河魴?

難道想要娶妻時,定要娶那姓姜女?

難道想要吃魚時,定要吃那黃河鯉?

難道想要娶妻時,定要娶那姓子女?

賞析:

食有魚,可見不是平民百姓所能過的生活。然而,食有魚便知足,不求高檔昂貴奢侈,卻是在無止境的慾望面前知止知足知樂,亦屬不多見。

在掉進欲壑不能自拔與知止退而求其次之間作選擇的話,選擇後者的'人不會佔多數。慾壑難填,道出了人心的貪婪和弱點。掉進欲壑,是異化的開始,是自投羅網和自我放縱。知止而退,是拯救的開始,是自救和自我解放。

知足常樂,安貧樂道,多數人都難以做到。沒有富的,拼命想富。已經富了的,拼命想更富。沒做官的,一心想做官。已經做了官的,一心想官帽更大。殊不知,“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

要想得救,唯有靠自己,他人幫不了任何忙。正如染上毒瓜要想戒毒,雖然可以強制,最終還得靠自己痛下決心,洗心革面,斷絕慾念。知足常樂,已不僅僅是一種自我安慰,更不只是對貧窮窘困者而言;富貴者同樣也當設立這樣的警戒線。越過警戒線,是無邊苦海;固守在警戒線內,便是自我解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