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新臺》鑑賞

來源:才華庫 1.94W

《新臺》,是《詩經》的一篇,全詩三章,每章四句。是一首譏諷衛宣公築臺的華夏族民歌。故事情節是,春秋時,衛宣公為兒子 伋娶齊女,聞其貌美,欲自娶,遂於河邊築新臺 ,將齊女截留。後用“新臺”以喻不正當的翁媳關係。 新臺故址在今河南濮陽境。《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詩經《新臺》鑑賞

  原文

  新臺有泚,河水瀰瀰。

  燕婉之求,籧篨不鮮。

  新臺有灑,河水浼浼。

  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魚網之設,鴻則離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註釋

1.新臺:春秋時衛宣公所建,位於今河北省臨漳縣黃河故道附近。

2.泚:(cǐ,此)通“玼”。宋趙汝談《翠蛟亭和鞏慄齋韻》:“術假金洞光,景逾瑤臺泚。” 這裡用為鮮明的.樣子之意。

3.彌:(mí)通“彌”。水勢豐沛充盈。

4.燕:“安”。《詩·小雅·鹿鳴》:“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詩·小雅·蓼蕭》:“燕笑語兮。”《詩·小雅·六月》:“吉甫燕喜。”這裡用為安逸、安樂之意。

5.婉:《詩·鄭風·出其東門》:“有美一人,清揚婉兮。”《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婦聽而婉。”《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惡而婉。”《說文》:“婉,順也。”這裡用為和順之意。

6.籧篨(qú chú ):亦作“ 籧蒢 ”,蛤蟆。此處形容衛宣公德行之醜陋。

7.鮮:根據上下文行文規律,”不鮮“與”不殄“相近。鮮,先秦時期可能與”斯“同音,意為”死“。

8.灑:《詩·唐風·山有樞》:“弗灑弗掃。”《周禮·赤犮氏》:“以灰灑毒之。”《周禮·隸僕》:“掌五寢之掃除糞灑之事。”《國語·晉語》:“父生不得供備灑埽之臣。”這裡用為散落之意。毛詩灑、高峻也。從水。先禮切。按西聲當在古音十三部。古文為灑埽字。

9.浼:(měi每)形容水勢盛大的樣子。

10.殄:(tian舔)《書·畢命》:“餘風未殄。”《詩·大雅·緜》:“肆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詩·大雅·瞻昂》:“邦國殄瘁。”《左傳·宣公二年》:“敗國盡民。”《孟子·盡心下》:“‘肆不殄厥慍,亦不殞厥問。’文王也。”《淮南子·本經》:“丁殄地財。”《說文》:“殄,盡也。”這裡用為斷絕,竭盡之意。

11.魚網之設,鴻則離之:鴻,美好的大鳥。意指本想設網捕魚,卻有鴻鵠入彀,是天大的驚喜。與下兩句形成鮮明對比。

12.戚施:駝背。以蟾蜍四足據地,無頸。不能仰視,故喻。毛 傳:“戚施,不能仰者。” 漢 桓寬 《鹽鐵論·殊路》:“故良師不能飾戚施,香澤不能化嫫母也。”

詩詞大意

新臺光鮮又明亮,河水盛大且充盈。

本想嫁個俊公子,這個醜貨還不死。

新臺高大又雄偉,河水湍急且豐沛。

本想找個好配偶,可這老醜不短壽。

人家捕魚得鴻雁,叫人好生不豔羨。

本想找個如意郎,誰料蛤蟆醜難擋。

賞析

本詩諷刺衛宣以強佔兒媳的醜陋。詩中反覆以蛤蟆作比喻,突現其醜陋的形象,而且一再與“新臺”的鮮亮、河水的盛大作對照,反襯衛宣公的醜態。美麗鮮明的亭臺上,踞著一個醜陋的瘌蝦蟆,擁抱著一個天仙似的女人,漫畫的筆法真是入木三分。

本詩無論是反興手法的運用,還是語言詞彙的凝練,無不體現強烈的怨憤之情、悲涼之苦。不採取詛咒謾罵之激烈言辭,不足以宣洩其滿腔怒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