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的風雅頌

來源:才華庫 2.06W

風、雅、頌是指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三個組成部分,是根據地域和音樂的不同對《詩經》的分類。小編帶來的詩經中的風雅頌。

詩經中的風雅頌

“風”

地方樂調,這一部分共選了十五個國家和地區的樂調,稱十五國風,共160篇,內容都是民歌,這十五國風是:周南(今陝西,河南之間),召南(今河南,湖北之間),鄴,鏞,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 其中周南、召南產生於漢水和長江中游,其餘為黃河中下游。十五國風絕大部分是周室東遷以後到春秋中葉的作者,大部分是民歌。

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採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

“雅”

詩就是西周王畿的樂調。王畿,都城地區,就是渭水流域地區,雅詩就是這一地區的樂調,之所以如此,有兩種解釋:1,雅,同“夏”,周稱西周的王畿為“夏”雅樂就是“夏樂”,夏樂就是王畿樂調2:雅,正也,雅樂即正樂,當時稱諸侯國的地方音樂為俗樂,周天子的都城是全國的中心,出於尊王觀念,把王畿之樂稱為“正樂”兩種解釋都可通。“雅”詩分為大雅,小雅,大小雅類於後代的大小曲,大小調,其中小雅較接近於“國風”可能是未被貴族改造的王畿地方音樂。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數是貴族之作,少數是人民。關於產生年代,“大雅”大部分是西周初的作品,“大雅”小部分、“小雅”大部分是西週末年的作品。

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貴族文人的作品。

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

“頌”

頌是祭祀用的宗教音樂,內容分為讚美神靈,祖先的功德,頌詩中周頌31篇,產生於王畿地區,渭水流域,是西周初年作品。魯頌4篇,商頌5篇,它們都是東遷以後到春秋中葉的作品,產於魯國,宋國(宋是商的後代)。

《頌》詩又分為《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全部是貴族文人的作品。從時間上看,《周頌》和《大雅》的大部分當產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當產生在西周後期至東遷時;《國風》的大部分和《魯頌》、《商頌》當產生於春秋時期。從思想性和藝術價值上看,三頌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國風。

《詩經》分風雅頌,共305篇,產生地區包括今天的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陝西,湖北部,寫作年代大致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的時間裡

《詩經》風雅頌(值得觀賞)

《詩經》又成為《詩三百》,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我國古代詩歌的發展也從此開始。《詩經》是收錄西周初期到春秋的詩歌總集,共311篇,其中6篇是笙詩(只有標題,而沒有內容),《詩經》被尊為儒家經典,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孔子曾概括《詩經》的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以《詩經》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因此《詩經》也成為《四書五經》之一。

《風》字從表面上理解就是指描述風土人情的民歌。《風》篇為全國各個地區(十五個地區基本上都是周王朝的姬姓宗室國)的民歌總集,主要以黃河流域民間歌謠為主,共有160篇,為《詩經》中的核心內容。《風》篇主要表達了勞動人民對愛情、事物的吟唱,其中的《關雎》和《蒹葭》為大家所熟知。

《雅》篇是周朝國都附近的歌曲,共105篇,按照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小雅,《大雅》有31篇,《小雅》有74篇。《大雅》中大部分作品創作於西周前期,作者多為王公貴族。而《小雅》創作於西周末年,小雅主要描寫戰爭和勞役,反映了西周末年的混亂統治和政治危機。其中《文王》、《卷阿》、《鹿鳴》、《采薇》等篇章流傳較廣。

《詩經》中關於《頌》的篇幅不多,只有40篇,主要分為《周頌》、《魯頌》、《商頌》。《頌》的創作時代大致為西周早期至東周早期,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和史詩,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其中還幾首為舞曲。頌的名篇主要有《清廟》、《維天之命》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