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荷花古詩句

來源:才華庫 1.06W

在火爐一樣的夏天裡,只有荷花,頂著烈日怒放;在冬天冰冷的水塘裡,只有荷花在水中深藏;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讚美荷花古詩句,歡迎參考閱讀!

讚美荷花古詩句

白荷花

玉娥獨自到書屏,不管人間暑氣深。

待得詩成花已謝,應無好句愜花心。

作者介紹

王柏(1197-1274),字會之,婺州金華人。生於宋寧宗慶元三年,卒於度宗鹹淳十年,年七十八歲。少慕諸葛亮為人,自號長嘯,三十歲後以為“長嘯非聖門持敬之道”,遂改號魯齋。金華(今屬浙江)人。從何基學,以教授為業,曾受聘主麗澤、上蔡等書院。度宗鹹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諡文憲。柏著述繁富,有《詩疑》、《書疑》等,大多已佚。其詩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統間六世孫王迪裒集為《王文憲公文集》二十卷,由義烏縣正劉同於正統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見《續金華叢書》本卷末附《王文憲公壙志》,《宋史》卷四三八有傳。

白荷花

數畮澄漪不用耕,移根玉井不曾耘。

羽衣何處霓裳遍,翠蓋參差踏水雲。

清平樂·夏日遊湖

宋代:朱淑真

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

嬌痴不怕人猜。隨群暫遣愁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臺。

賞析

上片寫一對男女遊湖遇雨,為之小駐。語序倒裝是詞中常見現象,此詞上片即為一個倒裝句。女主人公與男友相約遊湖,先是“攜手藕花湖上路”,這大約是西湖之白堤吧,那裡的藕花當已開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呢。也許這對情侶最初就是相約賞花而來,不料遇上“一霎黃梅細雨”。正是這場梅雨及撩撥著人的“煙”呀“露”呀,留他們停步了,總得找個避雨的處所吧。“留我須臾住”的“我”,乃是複數,相當於“我們”。遊湖賞花而遇雨,卻給他們造成了一個幽清的環境和難得親近的機會。真乃因禍得福也。

下片寫女主人公大膽的舉動及歸來後異常的心理。

“一霎黃梅細雨”使西湖謝絕遊眾,因而在他們小住的地方,應當沒有第三者在場。否則,當人面就摟摟抱抱,未免輕狂。須知這裡“嬌痴不怕人猜”之“人”,與“和衣睡倒人懷”之“人”實際上只是一個,都是就男友而言。當時情景應是這樣的:由於女主人公難得與男友單獨親近,一旦相會於幽靜場所,遂難自持,“嬌痴”就指此而言。其結果就是“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碧玉歌》)。“睡倒人懷”即擁抱伏枕於戀人肩上,李後主所謂“一向偎人顫”、“教君恣意憐”也。這樣的熱情,這樣的主動,休說外人,即使自己的男友也不免一時失措或詫異。但女人主公不管許多,“不怕人猜”,打破了“授受不親”一類清規戒律,遂有了相戀以來第一次甜蜜的體驗。

正因為是第一次,感覺也就特別強烈而持久。“最是分攜時候”,多麼依依不捨:“歸來懶傍妝臺”,何等心蕩神迷!兩筆就把一個初歡後的女子情態寫活了。

全詞多情而不褻,貴在寫出少女真實的體驗。本來南朝樂府中已有類似描寫,但那是民歌。此時出現在宋時女詞人之手,該是何等的勇氣。道學家們雖不免詆之為“佚女”、“有失婦德”。然而詞論家仍不吝予以高度的讚揚:“易安‘眼波才動被人猜’,矜持得妙;淑真‘嬌痴不怕人猜’,放誕得妙。均善於言情。”(《蓮子居詞話》卷二)

狂夫

唐代:杜甫

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

風含翠篠娟娟淨,雨裛紅蕖冉冉香。(篠 通:筱)

厚祿故人書斷絕,恆飢稚子色淒涼。

欲填溝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譯文

萬里橋西邊就是我的破草房,沒幾個人來訪,百花潭與我相伴,隨遇而安,這就是滄浪。和風輕輕擁著翠綠的竹子,秀美光潔,飄雨慢慢洗著粉紅的荷花,陣陣清香。當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闊就變臉,早與我斷的來往,長久飢餓的小兒子,小臉淒涼,讓我愧疚而感傷。我這老骨頭快要扔進溝裡了,無官無錢只剩個狂放,自己大笑啊,當年的狂夫老了卻更狂!我就這麼狂!

賞析

這首七律作於杜甫客居成都時。詩題為“狂夫”,當以寫人為主,詩卻先從居住環境寫來。

成都南門外有座小石橋,相傳為諸葛亮送費禕處,名“萬里橋”。過橋向東,就來到“百花潭”(即浣花溪),這一帶地處水鄉,景緻幽美。當年杜甫就在這裡營建草堂。飽經喪亂之後有了一個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曠放了。首聯“即滄浪”三字,暗寓《漁夫》“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豈其食魚,必河之魴”,有此清潭,又何必“滄浪”呢。“萬里橋”與“百花潭”,“草堂”與“滄浪”,略相映帶,似對非對,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聯之中涵四專名,由於它們展現極有次第,使讀者目接一路風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滄浪”),便令人不覺痕跡。“萬里”、百花”這類字面,使詩篇一開頭就不落寒儉之態,為下文寫“狂”預作鋪墊。

這是一個斜風細雨天氣,光景別饒情趣:翠竹輕搖,帶著水光的枝枝葉葉明淨悅目;細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嬌豔,而微風吹送,清香可聞。頷聯結撰極為精心,寫微風細雨全從境界見出。“含”“裛”兩個動詞運用極細膩生動。“含”比通常寫微風的“拂”字感情色彩更濃,有小心愛護意味,則風之微不言而喻。“裛”通“浥”,比洗、灑一類字更輕柔,有“潤物細無聲”的意味,則雨之細也不言而喻。兩句分詠風雨,而第三句風中有雨,這從“淨”字可以體味(雨後翠篠如洗,方“淨”);第四句雨中有風,這從“香”字可以會心(沒有微風,是嗅不到細香的)。這也就是通常使詩句更為凝鍊精警的“互文”之妙了。兩句中各有三個形容詞:翠、娟娟(美好貌)、淨;紅、冉冉(嬌柔貌)、香,卻安置妥貼,無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疊詞,又平添音韻之美。要之,此聯意蘊豐富,形式精工,充分體現作者的“晚節漸於詩律細”。

前四句寫草堂及浣花溪的美麗景色,令人陶然。然而與此並不那麼和諧的是詩人現實的生活處境。初到成都時,他曾靠故人嚴武接濟,分贈祿米,而一旦這故人音書斷絕,他一家子免不了捱餓。“厚祿故人書斷絕”即寫此事,這就導致“恆飢稚子色淒涼”。“飢而日恆,虧及幼子,至形於顏色,則全家可知”(蕭滌非《杜甫詩選》),這是舉一反三、舉重該輕的手法。頸聯句法是“上二下五”,“厚祿”、“恆飢”前置句首顯著地位,從聲律要求說是為了粘對,從詩意看,則強調“恆飢”的貧困處境,使接下去“欲填溝壑”的誇張說法不至有失實之感。

“填溝壑”,即倒斃路旁無人收葬,意猶餓死。這是何等嚴酷的生活現實呢。要在凡夫俗子,早從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卻不如此,他是“欲填溝壑唯疏放”,飽經患難,從沒有被生活的磨難壓倒,始終用一種倔強的態度來對待生活打擊,這就是所謂“疏放”。詩人的這種人生態度,不但沒有隨同歲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來越增強了。你看,在幾乎快餓死的境況下,他還興致勃勃地在那裡讚美“翠篠”、“紅蕖”,美麗的自然風光哩!聯絡眼前的迷醉與現實的處境,詩人都不禁啞然“自笑”了:你是怎樣一個越來越狂放的老頭兒啊!(“自笑狂夫老更狂”)

在杜詩中,原不乏歌詠優美自然風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寫潦倒窮愁中開愁遣悶的名篇。而《狂夫》值得玩味之處,在於它將兩種看似無法調合的情景成功地調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風含翠篠”、“雨裛紅蕖”的賞心悅目之景,一面是“淒涼”“恆飢”、“欲填溝壑”的可悲可嘆之事,全都由“狂夫”這一形象而統一起來。沒有前半部分優美景緻的描寫,不足以表現“狂夫”的貧困不能移的精神;沒有後半部分潦倒生計的描述,“狂夫”就會失其所以為“狂夫”。兩種成分,真是缺一不可。因而,這種處理在藝術上是服從內容需要的,是十分成功的。

贈荷花

唐代: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常相映 一作:長相映)

譯文

世上人們對花和葉的說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觀的金盆中,卻不管花葉讓它落在土裡變為塵土。

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

荷花與荷葉長期互相交映,當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是多麼令人惋惜啊。

賞析

詩的前兩句寫花與葉的兩種不同命運。世上的花與葉,本是同根生,同枝長,花兒萬紫千紅,千姿百態,各自與眾不同而獨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識中。便移栽金盆,倍受呵護。但綠葉卻受到遺棄,飄零落地,在悽風苦雨中化作塵土。花入盆,葉作塵,這是世間花和葉的各自的`命運。這兩句總寫花的萬幸和葉的不幸,以它們的“不相倫”反映出荷花獨特品質的可貴。

“惟有”二字,同中取異,以下四句,全承它而來,轉寫荷葉的伸張捲曲,荷花的開放閉合,種種風姿,天然無飾。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讚美高潔脫俗、不媚於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這首詩,卻吟詠了荷葉荷花“任天真”的品質,藉以歌頌真誠而不虛偽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寫花,又是寫人。以花性寫人性,立意新奇。

最後兩句進一層寫荷花的“天真”之處。荷花的紅花綠葉,互照互映互襯。即使到了紅衰翠減、世人愁苦之時,仍然不相遺棄。如果說,前兩句寫荷花“任天真”,側重表現共榮;那麼,這兩句的“長相映”,則主要表現同衰。這四句詩互補互承,從正反兩方面完整地表現出荷花既能同榮、又能同衰的堅貞不渝的品質。

李商隱一生不得志,只做過幾任小官。其主要原因不是他無才,而是沒有知己者的力薦。他生存在牛、李兩黨的夾縫之中,沒有信任,沒有依託,飽受奚落和排擠。這首詩歌頌荷花能榮衰相依,實則表達了自己渴求知己、尋覓政治依託的心聲。

這首詩語言通俗淺近,寓意明顯,表達直露,節奏明快,與李商隱很多詩歌的含蓄委婉不同,體現了他詩歌風格的多樣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