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春江花月夜賞析

來源:才華庫 2.01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那麼你有真正瞭解過古詩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唐詩春江花月夜賞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唐詩春江花月夜賞析

唐詩春江花月夜賞析 篇1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作品。此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以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創造性地再現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萬里長江畫卷,同時寄寓著遊子思歸的離別相思之苦。詩篇意境空明,纏綿悱惻,洗淨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詞清語麗,韻調優美,膾炙人口,乃千古絕唱,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

春江花月夜

作者: 張若虛(唐)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瀲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 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

這一首詩,好多朋友講,時過二十年,至今還能背,由此可見它在大家心中的地位。同樣,不管是在中國文學史上,還是在中國詩歌史上,它也都佔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有的人說這是一首情詩,也有的人說這是一首風景詩,各人有各人的說法,這個我們不爭論。我打算亂講這首詩,或者說還是按過去的風格,來一個大串講,來一個大亂講,講到哪是哪。

各個時期、各家各派對這首詩的點評、賞析非常多,所以,如果我們再跟在別人屁股後面講也就沒有意思了。有朋友認為這首詩寫得太纏綿悱惻了——但這不是我認為的風格,因為我們可以把它講得不那麼纏綿悱惻;也有朋友認為這是一首愛情詩——但是我們也可以把它講得不那麼愛情。總而言之,我們就是一個亂說,沒有對錯,不搞成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果在這一首重要的詩面前,在眾多的詩評面前,我們還要分個你對我錯、你錯我對,那就是笑話了。所以,不管怎麼講,大家不要評什麼對錯,不要講:你說的和那個名家說的不一樣。因為我們講的本來就是不一樣的,要是一樣的話我們就不講了,大家去百度就可以了。

好!我們正式開始。大家看到詩了,也讀過詩了,不少人甚至還會背了。那麼,這首詩主要寫的是什麼?有人說寫的是春天夜晚詩人的所見所感;也有人說寫的是思鄉;還有人說寫的是愛情;還有娃娃說寫的是長江上的月亮。

現在我們先來解題,《春江花月夜》這首詩,從標題看講的就是這五個字:春、江、花、月、夜,這是主要的五個景。有朋友講:寫的是春天的月夜,這講得也沒有錯。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文字遊戲,同時也來看看中國字的魅力。我們以前講過,中國字就是畫,就是用文字來作畫,這就是作文。正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一樣,我們可以變成“昏鴉老樹枯藤,流水小橋人家”,順序可以變。同樣的,我們把“春江花月夜”也來變一下,是不是可以變成:春江月夜花?是不是可以變成:花夜春江月?大家一起來變變看:花月春江夜、夜月花春江、春夜江月花、江春月夜花、春花江月夜、月夜春江花、春江月夜花、春夜月花江、花夜春江月、月夜花春江、夜江春花月、花江月夜春、夜春花月江、春夜花江月……

剛才有朋友講到了排列組合,我們回去教孩子,好好玩一下這個遊戲,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遊戲。大家是不是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我們曾經講過,讀書就是先把厚書讀薄,然後把薄書讀厚,最後是把書讀沒。接著我們要講的,就是要把厚書讀薄,就如我們講解過的《誡子書》一樣,最後就講了一個字——恆。那麼,我們也來試著玩一下——如果我們要用兩個字來高度地概括一下這首詩,且這兩個字就在全文裡面,大家說是哪兩個字?——這兩個字就是若虛。有品出來的嗎?

大家看一下這首詩,大的環境是月夜。在月夜裡,能看到江花和詩裡講的其他東西嗎?我們舉個例子:第一句——“春江潮水連海平”,作者真的看到春江了嗎?真的看到潮水了嗎?真的看到大海了嗎?真的看到江與海的銜接了嗎?真的看到入海處了嗎?我們再看:“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江流宛轉能看到嗎?花林,能看到嗎?霰能看到嗎?看不到!對不對?但有沒有?有!所以叫若虛。什麼叫若虛?好像是虛的,但又是真的,這才叫若虛。即有即無,即無即有,才叫若虛。

唐詩春江花月夜賞析 篇2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 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 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 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 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 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 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 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 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 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搖情滿江樹。

關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賞析

此詩是唐詩中的名篇,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對它的賞析向來不乏精彩之作。只是有感於前人有模糊不通之處,故作本篇以與大家共同探討。

我們看作者張若虛的生卒之年,當在武后當政與唐中宗的時代。文中以明月為君,而非慣常的以日為君,說明此篇當作於武后稱帝的時期。文中第一段描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感嘆了歲月易逝,抒發了壯志難酬的哀愁。那麼,這種哀愁是單純的為一己之名利嗎?顯然不是。作者在第二段假想了離婦與舟子這一對夫妻的離情,指出天下多少有情人為生活所迫不得不背井離鄉、天各一方,從而使詩人的愁怨落在了實處,得到了深化。詩人的抱負與責任感也因此愈加鮮明。

本詩的藝術成就之高自不必說,而思想之深刻又不讓李杜。張若虛這位詩人真值得後人好好銘記。

《春江花月夜》,題目共五個字,代表五種事物。全詩便扣緊這五個字來寫,但又有重點,這就是“月”。春、江、花、夜,都圍繞著月作陪襯。詩從月生開始,繼而寫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後就月下的思婦反覆抒寫,最後以月落收結。有主有從,主從巧妙地配合著,構成完整的詩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藝術境界。

這首詩對景物的描寫,採取多變的角度,敷以斑斕的色彩,很能引人入勝。同是月光,就有初生於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覺的月光,有妝鏡臺上的月光,有搗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麼富於變化!詩中景物的色彩雖然統一在皎潔光亮上,但是因為襯托著海潮、芳甸、花林、白雲、青楓、玉戶、閒潭、落花、海霧、江樹,也在統一之中出現了變化,取得班斕多彩的效果。

詩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以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創造性地再現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萬里長江畫卷,同時寄寓著遊子思婦的離別相思之苦。詩篇意境空明,纏綿悱惻,洗淨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詞清語麗,韻調優美,膾炙人口。

全詩以月為中心,春、江、花、夜作為月的陪襯,主客巧妙地配合,敷以斑瀾的色澤,構成一幅如夢如幻般的空明純美的詩境。全詩由皎潔的月光,鋪寫到海潮、芳甸、花林、白雲、青楓、玉戶、閒潭、落花、海霧、江樹、良辰美景又與人生的短暫與愁苦構成對應,抒發了詩人淡淡的感傷和幽幽探索的心境。

一首《春江花月夜》奠定了張若虛在唐代詩歌史上的地位,聞一多稱“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孤篇壓全唐”。

唐詩春江花月夜賞析 篇3

春江花月夜

朝代:唐代

詩人:張若虛

原文: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裡,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邊上什麼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麼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

遊子像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哪家的遊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麼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檯。

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昨天夜裡夢見花落閒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裡,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盪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意境賞析

《春江花月夜》一詩在立意和選材上總結前人的經驗,借樂府舊題譜寫出天下眾多人的心聲,同時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一直令後世傳誦不已,千百年來有無數讀者為之傾倒。它是由齊樑綺麗浮靡文風轉向盛唐的清麗的一面旗幟,同時又是我國古代詩歌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的內容和形式多為後世詩人所借用。

此詩既不像南朝山水詩那樣著力模山範水,也不像玄言詩那樣枯燥說理,更不是一首單單抒發兒女離情別緒的愛情詩,而是將多種詩情融為一體。它的誕生,填補了我國古代詩歌史上以月為中心媒介,同時寫兒女兩地相思,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於同一首詩的空白。不論從主題的提煉還是題材的加工上,此詩對唐朝繁榮的詩歌局面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對後代詩歌創作有重要的啟蒙作用。

詩中有好多名句被後世詩人所引用或化用。比如,崔顥的“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很可能是“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的化用;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可能是根據“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而來;李白的“青天明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都有引用“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痕跡。

在意境和結構方面,江天一線,皎月一輪,白雲一片和婆娑的花枝,綽約的人影,孤獨的明月樓,又以其形的對比,構成線條的旋律,賦予此詩以繪畫美。詩人又以夜的寂靜為背景,把人們臆想中的海潮聲、江流聲、搗衣聲、淒涼的雁叫聲與遊子思婦的嘆息聲,巧妙地編織成聲音的旋律,賦予此詩以音樂美。此詩的這些美感對現代新月派詩人聞一多提出詩歌的“三美”(即繪畫美、音樂美、建築美)有著重要的直接影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