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野花芳草唐詩

來源:才華庫 2.94W

野花芳草,寂寞關山道。柳吐金絲鶯語早,惆悵香閨暗老!

清平樂·野花芳草唐詩

羅帶悔結同心,獨憑朱欄思深。夢覺半床斜月,小窗風觸鳴琴。

古詩簡介

《清平樂·野花芳草》是晚唐五代詞人韋莊的詞作。此詞是作者代思婦抒寫心曲,上片二十二字,下片二十四字,寫一個思念丈夫的婦女在閨中的觸景傷懷,自怨自艾之情。

譯文

野花和香草,寂寞地生長在這關山路旁。柳樹吐出金黃的絲條,黃鶯兒那麼早就在歌唱。我滿懷惆悵,在香閨裡暗自虛度時光。

我多麼悔恨,解下羅帶與你結成同心。如今獨自靠著朱欄,思念多麼深沉。睡夢中醒來,一彎斜月照著半個空床。小窗吹來的風,觸動琴絃哀鳴作響。

註釋

1、寂寞:清寂,寂靜。

2、關山道:形容艱難坎坷的山路。

3、惆悵(chóuchàng):失意,懊惱。

4、香閨(guī):青年女子的內室。

5、暗老:時光流逝,不知不覺人已衰老。

6、結同心:用錦帶打成連環迴文樣式的結子,用作男女相愛的象徵,稱“同心結”。

7、朱欄:硃紅色的欄杆。

8、斜:讀xié。

9、風觸鳴琴:風觸動琴而使之鳴。“鳴”,使動用法。

賞析/鑑賞

唐代社會國力強盛,經濟高度發展繁榮,戰爭頻繁,而且水陸交通也比較發達,南來北往遊歷謀生的流動人口逐漸增多,直接導致了大量夫妻分離別居,而閨情詞正是以常年與丈夫分離的`思婦的離愁別恨為主要內容的。具體而言,造成夫妻分離的原因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戰爭的頻繁。唐朝立國三百年間,戰爭持續不斷,常年有大批青壯年戰守在邊塞。這樣徵人久戍不歸,夫妻長期分離不能團聚,便成為一個普遍的嚴重的社會問題。可以說,反映徵婦情感的閨情詞是唐代長期邊塞戰爭的產物,在閨情詞中佔了相當大的比重,因此,明唐汝詢說:“唐人閨怨,大抵皆徵婦之辭也”。二是商業的發達。唐代疆域遼闊,水陸交通暢達,商業顯現出前所未有的發達狀態。唐代商人為了謀取高利,常年奔波在外,於是在文學領域產生了商婦這一新的文學形象。三是求仕宦遊的追求。唐代文人對個人前途抱有很大的信心,對參與社會的政治與文化活動表現出很大的熱情。因此,許多人走上了漫長的“讀萬卷書,走萬里路”的讀書、漫遊、求仕之路,妻子則獨守空閨,忍受相思別離之苦。

尤其是晚唐時期隨著國勢衰微,失望與沮喪的陰影投射在文人的心中,有許多文人再次把目光投向閨情宮怨題材,通過表現女性對愛情和幸福的渴求來實現個人心靈的撫慰。

此詞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寫成的。

這首詞是傷春懷人之作,寫思婦傷情。它代指思婦立言,而不同於常見的韋莊自我抒發情性之作。

“野花芳草,寂寞關山道。”這是思婦想象丈夫在遠行的路上,雖有野花芳草,但畢竟寂寞荒涼,形單影隻,不堪悽楚。接著寫近處的風景:“柳吐金絲鶯語早”,這是早春時節,柳枝柳葉還沒有一片碧綠,而是黃中透綠,所以詞人寫“柳吐金絲”,讓人眼前一亮,再加上報春的鶯語,在視覺和聽覺上同時給以強烈渲染。但這一切都是為了反襯思婦的悠悠愁思:“惆悵香閨暗老。”令人覺得黯然銷魂。

“羅帶悔結同心,獨憑朱欄思深。”這裡寫的是思婦心理活動,文字的表面是思婦悔恨不該和丈夫用羅(錦)帶打那個同心結,其實是愛之切,恨之切。所以思婦獨自倚著閨閣的朱欄無限深情地思念著遠行的丈夫。這深情的思念縈繞在思婦的頭腦中,讓思婦不能安然入眠,只要有一點輕微的動靜,就把思婦從夢中驚醒。“小窗風觸鳴琴”,連聲響細微的輕風拂琴鳴都讓思婦不能睡穩。思婦被驚醒後看到的是“半床斜月”,一片淒涼清冷,不禁讓人觸景生情,這也正應了李清照的那句“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的結構比較特殊,寫了兩層意思。第一層寫思婦憑欄思深:上片直到下片頭兩句,是所思的具體內容。野花盛開,芳草萋萋,柳吐金絲,鶯聲不斷,是寫暮春之景,以時暮襯托出“香閨暗老”,而況關山道上,訊息全無,使人惆悵,憔悴蒼老,產生了“悔結同心”的輕怨。第二層是由思深而成夢,夢後而傷情。夢境略去了,夢後也只是用“斜月”、“風觸鳴琴”這一富有寓意的圖畫表現的,有聲有色,耐人咀嚼。

此詞通篇不假雕飾,全用白描,於淺直中見深切,於此很可以看到韋莊詞的基本特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