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話中的人物

來源:才華庫 1.31W

格林童話是世界童話的經典之作,自問世以來,在世界各地影響十分廣泛。格林兄弟以其豐富的想象、優美的語言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個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話故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格林童話中的人物,一起來看看吧。

格林童話中的人物

格林童話的主要人物

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紅帽、睡美人、青蛙王子、野狼和七隻小羊、大拇指

【拓展】

格林童話中家庭成員角色的對比

2012年12月20日是《格林童話》第一版出版200週年的紀念日。從1812年到1857年的四十多年間,德國浪漫主義時期兩位著名的作家――格林兄弟通過對德國民間故事的蒐集、整理,歷經七個不同版本,終於產生了這本聞名於世的兒童童話集。如今,《格林童話》已被譯成了160多種語言,是世界上版本最多也是發行量最大的童話集,其1812年的手稿在2005年被納入世界文獻遺產。《格林童話》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成為我們長大後對童年美好回憶的一部分。

《格林童話》又名《兒童與家庭童話集》,因此,它所面向的讀者主要是兒童。該童話集中很大一部分講述的是發生在家庭中的故事,在其誕生之後的很多年,它一度成為德國每個家庭必備的書籍。而家庭中各個成員的角色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也與我們所看到的其他文學作品中有很大不同,這也是為什麼本文從家庭成員角色的角度來觀察該童話集的原因。在《格林童話》中,不論是王室家庭還是市民家庭,家庭主要成員大致分為如下幾個型別:男女主人公、親生父母、繼母、主人公的親兄弟姐妹以及繼母帶來的女兒等。

一、男女主人公

《格林童話》是一部面向兒童,尤其是針對女孩子的教育童話,因此故事中的女主人公要大大多於男主人公,對於這兩個類別主人公成長過程描寫也各有不同的側重點。

男孩子的成長通常要通過外出的闖蕩或漫遊經歷才能完成,例如:《傻大膽學害怕》《勇敢的小裁縫》《機靈的漢斯》《大拇指兒》《金娃娃》和《聰明的小裁縫》等。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到達一定年齡時(通常是即將步入成人),或主動或被動地離開家去闖蕩世界學習本領,社會和家庭對男孩子的要求是聰明能幹和英勇善戰。他們在闖蕩中或經歷磨難,完成某些難以完成的任務,最後娶到漂亮的公主過上幸福生活;或學到超自然力的本領,回到家和父母過上幸福的生活。

《格林童話》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故事都出現了年輕的姑娘或小女孩。女孩子和男孩子不同,她們的成長環境主要侷限於家庭,她們要學會的是如何做一個符合社會規則的女性。如果一個女孩子虔誠、美麗、善良、勤勞,甘於忍受痛苦和等待,那麼她最終一定能等到一個救贖自己的人並且得到幸福的結局。例如:《霍勒太太》中的小姑娘,雖然飽受繼母的折磨,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使她來到了霍勒太太的家,她在那裡依靠自己的勤勞獲得了財富。而《灰姑娘》中的小姑娘雖然受到繼母和兩個姐姐的虐待,卻能夠像親生母親所希望的那樣,始終保留著一顆虔誠和善良的心地,甘於忍受在家中所受的痛苦,與此同時又不懈地去爭取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終於在舞會上被王子選為妻子,擺脫所有折磨,獲得幸福的婚姻。更有聰明的“瑪琳姑娘”,她被父親在盛怒之下關入塔樓長達七年之久。在經歷漫長的孤獨和等待後,她依靠自己的智慧不僅自救,還找到了自己的愛人;相反,如果一個姑娘雖然美麗,卻十分驕傲自大,那麼她在日後一定會受到懲罰。例如:《三片蛇葉》中的公主,雖然美麗卻脾氣古怪,要求將來的丈夫在她死後主動殉葬,她的古怪和狠毒最終讓自己受到懲罰,被自己的父親處死;《特魯德太太》中的小姑娘又固執又倔強,一定要去見巫婆特魯德太太,最後被變成一根木柴扔進了火裡;大家最為熟悉的《小紅帽》中的小姑娘,由於忘記了媽媽的叮囑,在去外婆家的路上玩耍並且和陌生的大灰狼搭話,結果連同外婆一起被大灰狼吃掉。

二、親生母親

都說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在《格林童話》中,絕大多數的親生母親都是充滿慈愛、虔誠善良的,她們都從心底愛著自己的孩子,給予他們最細心的照顧。但是在《格林童話》中,我們總會發現諸如此類的描述:孩子出生不久,母親就去世了(《杜松子樹》《白雪公主》);母親病得很重,後來就去世了(《灰姑娘》《雜毛丫頭》);或者在故事的開頭就告訴讀者:孩子的母親已經去世很久了(《小弟弟和小姐姐》《星星銀元》)等。格林兄弟在他們的童話集中賦予親生母親這樣的命運,用意可能在於:她們的離去恰好給繼母的出現做了一個鋪墊,也預示著孩子們悲慘命運的開始。所以說,格林童話中的親生母親在所有的家庭成員中通常處於缺失地位。

三、繼母

格林童話中,繼母是出現次數最多的主要人物之一,在整個童話集中出現了十多次。其中,將近一半的繼母都是巫婆。包括《格林童話》在內,在我們看過的所有童話故事中,繼母似乎都以一種反面形象出現,她們已然成為了陰險、狠毒和貪得無厭的代名詞。她們讓繼子女挨餓受凍(《森林裡的三個小矮人》《小弟弟和小姐姐》)並試圖拋棄他們(《亨塞爾與格萊特》);用各種事情來刁難繼子女(《灰姑娘》);把繼子女用巫術變為動物(《小弟弟和小姐姐》《六隻天鵝》《羊羔和小魚》),甚至將他們殺死(《白雪公主》《愛人羅蘭》《羊羔和小魚》)。在這些故事中,孩子們的親生父親要麼乾脆沒有出現,要麼對於孩子受到的虐待熟視無睹或無能為力。

繼母為什麼這樣做,一方面是因為她們和繼子女沒有任何的血緣關係,或許是為了鞏固在家庭中的地位;但是從很大程度上來講,是為了給自己或自己親生的孩子謀取家庭中的財富。然而在《格林童話》中,繼母是除巫婆外因為自己的罪惡成為被懲罰的主要物件,她們的命運結局通常和巫婆一樣,最後會被絞死、淹死或被毒蛇咬死等等。

四、親生父親

與《格林童話》中其他家庭成員的.角色相比,父親的出鏡率是非常低的。與親生母親的善良和對孩子的關懷備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童話中許多父親的毫無主見和冷漠無情。比如說,《亨塞爾和格萊特》中的父親在孩子繼母的慫恿下竟然將兩個親生孩子拋棄在森林裡;《灰姑娘》的父親在外出歸來時,給繼女們帶回漂亮的衣裳和珍貴的珠寶,給自己的親生女兒卻只帶回一根榛樹枝;《杜松子樹》中的父親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竟然吃掉了自己的親生兒子;《瑪琳姑娘》中的國王在盛怒之下竟然將小女兒關在塔樓七年等等。這些父親非但不能保護自己的孩子,甚至有時會帶給孩子們極大的身心傷害。   《格林童話》中對父親這一角色大多是以一種批判的態度來描寫的。與此同時,讀者還會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相對於“繼母”這一童話中極為頻繁出現的角色而言,在該童話集中我們幾乎找不到“繼父”的影子。此外,相對於繼母最後受到的懲罰,很多不作為的父親最後卻有很好的結局:他們會和兒女團聚,一家人在一起過上幸福的生活。

五、繼母帶來的女兒

在《格林童話》中,繼母如果有孩子,通常是一個女兒。與故事女主人公的美麗、善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些繼母女兒的醜陋、貪婪和壞心腸。例如《霍勒太太》中,繼母看到繼女從井中霍勒太太那裡得到了財富,就讓自己又醜又懶的親生女兒也跳到井中,但是這個又懶又醜的姑娘最後非但沒有得到金子,反倒弄了一身的瀝青,永遠洗不掉了。眾所周知的“灰姑娘”有兩個由繼母帶來的姐姐,她們雖然長得很美,但心腸卻很歹毒,不僅搶了灰姑娘漂亮的衣服,要求她做所有的家務,還處處刁難她,最後被鴿子啄瞎雙眼受到了極大的懲罰。

六、主人公的親兄弟姐妹

與繼母帶來的女兒相比,主人公的親兄弟姐妹們大多情況下能夠相親相愛,在困境中相互支援與幫助。例如:《藍鬍子》中的哥哥,在妹妹遇到危險,即將被藍鬍子殺害時及時趕到,處死了惡毒的藍鬍子,一家人最後得到強盜的財產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六隻天鵝》中,六個哥哥被繼母用巫術變成了天鵝,最小的妹妹為了救哥哥,給他們每人用水馬齒草縫一件襯衫,並且寧願六年不說話也不笑,最後不僅救了哥哥,還為自己贏得了完美的愛情。

從上述六類不同家庭成員身上我們不難發現,格林童話中的女性角色不論從數量還是從種類上看都明顯多於男性角色,然而男性卻通常扮演著拯救者的角色,女性則扮演逆來順受的被拯救者,這些描述特徵深受格林童話產生時代的影響。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德國仍然是父權制社會,男性在家庭中居主導地位,女性居於次要地位。但是在侷限於家庭內部的事務中,女性又扮演著主要角色。在19世紀上半葉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德國也逐漸出現了女性主義運動的萌芽,女性的自我意識開始甦醒,她們要求從家庭的束縛中解脫出來,要求更多的公民權利等等。格林兄弟切身經歷了這些社會的變化,並且在他們的童話集中也予以了部分體現,例如:《青蛙王子或鐵亨利》中的小公主最終無法忍受青蛙的無理要求,把青蛙重重地向牆上扔去;“瑪琳姑娘”在絕望中不再被動等待,而是將命運把握在自己的手中,依靠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去改變自己的命運,這樣的改變最後是以一場幸福的婚禮告一段落。但是很多情況下,女主角的婚姻並非出於她自己的意願,而是因為她沒有更好的選擇。這種所謂的幸福事實上使女性的命運陷入了一個新的輪迴:她們剛剛從舊的家庭束縛中被解放出來就又進入了另一段束縛中去,尤其是嫁給拯救自己的人,使得她在日後的家庭生活中仍然處於次要的地位。這也正應了女性主義文學理論研究者所說的:男性作家通常在作品中是按照自己的意願以及社會對不同家庭成員角色的要求來刻畫人物的,從而保持男性在社會中的主導地位。

內容簡介

1812年格林童話第一集出版,包含了86篇童話故事,第二集增加了70個故事,內容不斷擴充,格林兄弟生前出版(第七版)的故事集有200則,加上聖徒傳說多達210則,再加上補遺就有215則。其中以《灰姑娘》《玫瑰小姐》《受騙的青蛙》《雪白和玫瑰紅》《貓和老鼠交朋友》《聰明的農家女》《三兄弟》《月亮》《熊皮人》《石竹》《白雪公主》《小紅帽》《睡美人》《糖果屋》《青蛙王子》《漁夫和他的妻子》《野狼和七隻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縫》《不萊梅的城市樂手》《穿靴子的貓》較為聞名。

《格林童話》內容廣泛,體裁多樣,除了童話外,還有民間故事、笑話、寓言等。其中故事大致分三類:一是神魔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玫瑰公主》《青蛙王子》《小矮人與老鞋匠》《玻璃瓶中的妖怪》等,這些故事情節曲折、驚險奇異、變幻莫測。二是以動物為主人公的擬人童話,如《貓和老鼠》《狼與七隻小山羊》《金鳥》等,這些故事中的動物既富有人情,又具有動物特點,生動可愛。三是以日常生活為題材的故事,如《快樂的漢斯》《三兄弟》等,這些故事中的人物勤勞質樸、幽默可愛。

創作背景

時代背景

格林兄弟生活和創作的命運同德國文學的浪漫主義時期不可分割地聯絡在一起。由法國大革命(1789—1794年)催生的浪漫主義文學運動在18—19世紀之交席捲全歐,最先在德國這片混亂、落後的土地上開花結果。

當時的德國,可謂歐洲最災難深重的民族國家。自“三十年戰爭”(1618—1648年)後,淪為主要戰場的德國,其政治經濟都分崩離析,雖然名義上還頂著“神聖羅馬帝國”的名號,實質卻分裂成由360多個大大小小的公國和自由城市組成的“布頭封建帝國”’一個結構鬆散的混合體,社會發展嚴重遲緩。1806年,橫掃歐洲的拿破崙戰爭徹底瓦解了神聖羅馬帝國,在法國的征服和統治下,德國民眾的民族意識被喚醒,要求德意志民族統一強大的渴望空前高漲。在這種狀況下,大批知識分子投入到民族解放運動之中。但此時支離破碎的德國社會,諸多林立的公國之間存在的包括語言、文化等在內的差異成為民族統一的障礙,為了消除這一文化上的阻礙,德國知識界開始宣揚文化民族主義,希望藉助古老的日耳曼民族文化來促成民族統一,這一時期的德國浪漫派在秉承浪漫主義文化精神的同時,亦將眼光轉向民間文化傳統領域,整理研究德國民間文學並使之發揚光大。

就這樣,德國浪漫主義在整理研究德國民間文學中取得的卓越成就,有力推動了德意志民族文學的發展,提升了德國文學在世界文學中的地位。《格林童話》就誕生在這樣的時代氛圍和社會環境之中。

創作過程

俗稱為格林童話的《兒童與家庭童話集》,在1812年第1卷出版之前,經歷了長達6年的收集工作。而從1812年初版至1857年終版,其間更經歷了將近半個世紀的修訂再版,以及數個不同版本。

格林童話不都是對口傳故事的採錄,其中有相當數量的篇幅是來自書面材料。格林童話也不是原汁原味的純粹的德國民間童話,而是受到法國等歐洲其他國家民間童話的影響,甚至有些童話源於他國。那些口傳故事的敘述者,也並非以沒有受過教育的鄉野村民為主,而是大部分來自出身良好的中產階級家庭。

格林兄弟收集、發表這些民間童話,並不企圖逐字逐句、機械照搬原材料。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儲存所記下來的民間童話故事的本真性特徵並把它們的意義和精神表達出來。他們一方面遵循忠實記錄的原則,謹慎對待民間口頭創作,保留故事的內容、主旨,情節發展的方式和方向,盡力保持童話的原始風貌,保留這些民間故事員天然質樸的一面,“我們力圖保持童話的本來的全部純潔性,其中的任何一個情節既沒有捏造,沒有渲染,也沒有改變,因為我們力圖避免對於本來就很豐富的情節根據任何類推法和想當然進行充實的企圖。”另一方面格林兄弟又對於從不同的敘述人和記錄者那裡所得來的全部故事進行校訂和語言修辭方面的修飾,以便保持統一的童話體裁、語言風格以及和諧的韻味,但決不做過多的文學加工。最終,格林童話給人以這樣的印象:好像所有的故事都是由一個敘述者講述的——以一種簡單樸素而又生動活潑的民間口頭語言的敘述風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