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題扇文言文翻譯

來源:才華庫 2.7W

王羲之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王羲之題扇文言文翻譯,供大家閱讀

王羲之題扇文言文翻譯

原文:

王羲之嘗詣門生家,見棐幾①滑淨,因書之,真草②相半。後為其父誤颳去之,門生驚懊者累日。又嘗在蕺山③見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賣之。羲之書其扇,各為五字,姥初有慍色。因謂姥曰:“但言是王右軍⑤書,以求百錢邪。”姥如其言,人競買之。他日,姥又持扇來,羲之笑而不答。其書為世所重⑥,皆此類也。

(選自《晉書·王羲之傳》)

翻譯:

王羲之有一次到學生家去,看見人家的篚木矮桌潔淨光滑,就在上面寫起字來,一半楷書,一半草體。後來那位學生的父親無意中把這些字給颳去了,他的學生懊悔了好幾天。他的書法當時就很被世人看重,諸如此類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稱;“我的書法和鍾瑤相比,可以說不相上下;和張芝的草書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經寫信給人說:“東漢張芝臨池學寫字,池水都變成黑色,如果天下人象他那樣沉迷於書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王羲之最好的書法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書法,首推《蘭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時候的作品。

《蘭亭序》晉朝人叫《臨河序》,後人又稱為《修禊序》、《禊帖》、《蘭亭詩序》,計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據說,東晉永和九年(公元三五三年)三月三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蘭亭流觴飲酒,賦詩唱和。 王羲之面對良辰美景、高朋摯友,用蠶繭紙、鼠須筆,乘興寫下了這篇“遒媚勁健,絕代亙古”的序文,王羲之回家後又重寫了數十遍,皆不如原稿,所以他自己也特別愛重,交付子孫傳藏,傳至王羲之七世孫智永,無嗣,交弟子辯才儲存,唐太宗李世民酷愛王羲之書法,千方百計得到了《蘭亭序》,常常“置之座側,朝夕觀覽”。貞觀十年(公元六三六年),讓馮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書家摹拓十本以賜近臣,死後把真跡帶進昭陵作為陪葬品。所以我們至今已經無法看到《蘭亭序》的真跡,只能看到下真跡一等的唐摹本。唐摹本中最逼真的是馮承素摹本,因帖前後印有唐中宗李顯年號“神龍”各半之印,故又稱為“神龍本”。郭天賜謂“神龍本”“筆法秀逸,墨彩豔發,奇麗超絕,動心駭目”。

《蘭亭序》結體欹側多姿,錯落有致,千變萬化,曲盡其態,帖中二十個“之”字皆別具姿態,無一雷同。用筆以中鋒立骨,側筆取妍,有時藏蘊含蓄,有時鋒芒畢露。尤其是章法,從頭至尾,筆意顧盼,朝向偃仰,疏朗通透,形斷意連,氣韻生動,風神瀟灑,所以明末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說:“右軍《蘭亭序》章法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大或小,隨手所出,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最難能可貴的是,從《蘭亭序》那“不激不厲”的風格中,蘊藏著作者圓熟的筆墨技巧、深厚的傳統功力、廣博的文化素養和高尚的.藝術情操。

《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集序》 、《臨河序》、 《禊序》和《禊貼》行書法帖。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蘭亭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法帖相傳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時的得意之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