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子難客文言文翻譯

來源:才華庫 1.06W

《鮑子難客》是中國古代的一個諺語故事,故事借小孩子的語言批判了唯心主義,讚揚了唯物論的思想,下面一起去閱讀一下鮑子難客文言文翻譯吧!

鮑子難客文言文翻譯

鮑子難客原文

齊田氏祖於庭,食客千人。有獻魚、雁者,田氏視之,乃吧曰:“天之於民厚矣!殖五穀,生魚鳥,以為之用。”眾客和之。有鮑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進曰:“不如君言。天地萬物與我並生,類也。類無貴賤,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豈天本為人生之?且蚊蚋囋膚,虎狼食肉,非天本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翻譯

齊國貴族田氏,一次在庭院裡祭祀路神。祭禮完畢,應邀參加宴飲的賓客竟有上千人。席間,有人獻上魚雁,他看了感慨地說:“天帝對人類的恩德多麼深厚啊!繁殖了五穀,生育了魚鳥,供我們享用。”他剛說完,赴宴的眾賓客隨聲附和,一致贊同。這時,在座的一個姓鮑的十二歲小孩,走上前來說: “事情並非如您所說啊!天地之間的萬物,和我們共同生存在自然界,都是物類。物類本身,並無貴賤之分,而僅僅以智慧大小,力量強弱,相互制約,得以生存,並非誰為誰而生。人類獲取能吃的東西食用,哪裡是上天專門為人降生的呢?比如,蚊、蚋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難道能說上天生出人類是為蚊蚋和虎狼製造食品嗎?”

註釋

齊田氏:齊國姓田的(貴族)。

食:宴飲。

祖於庭:在庭院裡設宴祭路神。祖:古人出遠門先設宴祭路神叫“祖”。

殖:種植,使……繁衍生長。

以:用來 。

為:給。

迭:更迭。交替地,輪流地。

預於次:參與在末座。 預,參與。 次,中間。

祖:古代祭祀的`名稱。原指出行時祭祀路神,在這裡只是祭祀(天地鬼神)之義。

和:應和。表示同意。

亦:也。

坐:通“座”,坐席,座位。

響:回聲。

徒:只。

類:種類;物類。

蚊蚋(ruì)噆(zǎn)膚:蚊蚋咬人的面板。 蚋,一種吸血昆蟲。 噆:叮咬。

食客:投靠在貴族門下有一技之長的人。

並:一起。

智力:智慧和力量。

本:本來,原本。

於:對於

非相為而生:不是為了對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天之於民厚矣:老天對民眾很寬厚啊。

不如君言:不是您說的那樣。

主題思想

本文通過鮑氏之子反駁齊田氏的一番話,批判了那種認為萬物由上天製造出來的唯心主義,讚揚了鮑氏之子的唯物論思想,揭示了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人與自然應平等相處,和諧發展的道理。

文化常識

食客。春秋戰國時期憑一技之長投靠貴族的人叫“食客”。權貴人家為了網羅人才及顯示實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數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謀劃策,有的善外交辭令,那些擅長於偷雞摸狗的有時也能成為食客。食客中憑才能大小區分等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