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散文《小桔燈》的情感特點

來源:才華庫 2.26W

冰心,原名謝婉瑩,是二十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一生創作詩歌、散文、小說頗豐,還有許多翻譯成果。《小桔燈》創作於1957年,是作者冰心57歲時的回憶錄。以下是小編分享的冰心散文《小桔燈》的情感特點,歡迎大家閱讀!

冰心散文《小桔燈》的情感特點

冰心散文《小桔燈》的情感特點

《小桔燈》講述了一個發生在1945年重慶郊外的真實故事。那時正逢白色恐怖,人性扭曲、是非顛倒、黑白混淆,國民黨特務在統治中心重慶瘋狂地屠殺革命黨人、革命群眾。小姑娘的父親王春林便是因為參加地下黨的工作而“失蹤”,母親受牽連遭毆打而臥病。春節前一天下午,她到山上的鄉公所樓上打電話,找大夫給媽媽看病,適逢“我”去看望朋友。於是,有了這場萍水相逢的緣分,發生了小桔燈的故事。

十二年過後,作者仍念念不忘那盞小桔燈,於是傾盡深情,訴諸筆端。《小桔燈》體現了冰心一生的信仰:愛的哲學。“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是她的名言,“母愛、童真、自然”是她作品的主旋律。生活在她的筆下曼妙生花。《小桔燈》全文平實而秀美,從容而靈動,如泉水般緩緩流淌,如詩句般娓娓道來,處處流露著同情、愛憐、互助、匡扶的美好情感。

“走上一段陰暗的仄仄的樓梯,進到一間有一張方桌和幾張竹凳、牆上裝著一架電話的屋子,再進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間,和外間只隔一幅布簾”,寥寥數語,勾勒出戰亂年代基層政府的狀況,陰暗仄仄的樓梯,簡陋寒酸的佈置,有部可供聯絡的電話。政府尚且如此,何況貧苦大眾?在一個兵荒馬亂、動盪不安的年代,往往是哀鴻遍野、民不聊生。作者對黑暗社會雖未鍼砭一詞,但字裡行間分明透露著強烈控訴。在作者那顆細膩柔軟的心裡,滿是對苦難同胞的同情與熱愛。

“這屋子很小很黑,靠牆的板鋪上,她的媽媽閉著眼平躺著,大約是睡著了,被頭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臉向裡側著,只看見她臉上的亂髮,和腦後的一個大髻。門邊一個小炭爐,上面放著一個小沙鍋,微微地冒著熱氣”,這短短不足百字,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家徒四壁、黑暗擁擠、寒冷蕭條的家庭環境,讓人心有慼慼,疼痛落淚。小姑娘的媽媽臉側向裡,亂髮叢生,血痕斑斑,病臥床上。

文中還有多處類似的環境描寫,例如“我無聊地站了起來,望著窗外濃霧裡迷茫的山景”,“我下樓在門口買了幾個大紅的桔子,塞在手提袋裡,順著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門口”,“爐火的微光,漸漸地暗了下去,外面更黑了”,“我提著這靈巧的小桔燈,慢慢地在黑暗潮溼的山路上走著”,其中“迷茫的山景”、“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越發陰暗的天氣”、“微弱漸暗的爐火”、“黑暗潮溼的山路”集中體現了作者對社會現狀的不滿,對弱者處境的同情。具體到對小姑娘的同情、愛憐之情,文中有更加詳細的描述。

“我掀開簾子,看見一個小姑娘,只有八、九歲光景,瘦瘦的蒼白的臉,凍得發紫的嘴脣,頭髮短短的,穿一身很破舊的衣褲,光腳穿一雙草鞋,正在登上竹凳子想去摘牆上的聽話器,看見我似乎吃了一驚,把手縮了回來”,這段文字簡明精煉、要點突出,將一個瘦小、貧困、懂事、怯生的小姑娘刻畫得栩栩如生。

文中對於“我”與小姑娘之間互助、匡扶的行為、情感也有許多生動的描述。

當“我”看到小姑娘正在費力登上竹凳子想去摘牆上的聽話器時,急忙問她“你要打電話嗎”;當“我”得知小姑娘要給醫院打電話時,連忙問她“你知道××醫院的電話號碼嗎”;當她搖了搖頭說正想問電話局時,我趕緊幫她找到了醫院的號碼。作者用幾近平鋪直敘的語言、一連串身體力行的動作表現了一種雪中送炭、不計回報的情誼。面對“我”突如其來的幫助,她在欣然接受之餘,雖然能表達出來的只有一聲謝謝,但已深深地感念於心。

當“我望著窗外濃霧裡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黃果樹下面的小屋”時,“忽然想去探望那個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媽媽”,一種人與人之間純粹、美好的感情躍然紙上。偶然相識的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媽媽,在一個霧色迷濛的黃昏,成了“我”心中唯一的牽掛。就這樣,生出了去探望她們的想法,也許“我”可以奉獻自己綿薄之力的幫助,至少可以了卻“我” 心中真實縈繞、揮之不去的掛念。於是,“我下樓在門口買了幾個大紅的桔子,塞在手提袋裡,順著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門口”。

對於 “我”曾經的幫助,突然造訪的情誼,小姑娘銘記於心,知恩圖報。當“我”把帶來的桔子放在床邊的小矮桌上時,她拿了其中一個最大的,用一種特殊的方法剝開了它,“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兩隻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輕輕地揉捏著…慢慢地從桔皮裡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來,放在她媽媽的枕頭邊”,此時的“我”,也許只是目不轉睛地看著,不曾領會她這樣做的用意。直到“我站起來要走”時,謎底終於被揭開。“她拉住我,一面極其敏捷地拿過穿著麻線的大針,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對地穿起來,像一個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著,又從窗臺上拿了一段短短的洋蠟頭,放在裡面點起來,遞給我,說:‘天黑了,路滑,這盞小桔燈照你上山吧’”,因為外面山路漸黑,路滑難走,她把剛剛的小桔碗用麻線穿起,用竹棍挑著,放進一段點亮的短蠟,做成一盞小桔燈,送給即將離去的客人。“我”恍然大悟,原來之前特殊的剝桔方法都只為了這盞小桔燈。“天黑了,路滑,這盞小桔燈照你上山吧”彷彿一束溫暖的光線,照亮了“我”多愁善感的內心,照亮了“我” 未來前行的路。

小結:在與小姑娘萍水相逢之後,“我”同情她年幼體弱,愛憐她乖巧懂事,幫助她撥打電話,探望她和她生病的媽媽;她感激“我” 的真誠幫助,喜愛“我”的突然造訪,為“我”做指路的小桔燈,幫助“我”笑對人生。這一段同情與愛憐、互助與匡扶的美好情誼,正是《小桔燈》傳達給我們的,如巴金所說,“一代代的青年讀到冰心的書,懂得了愛:愛星星、愛大海、愛祖國,愛一切美好的事物”。

拓展資料:

冰心散文《小桔燈》賞析

這是十幾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個春節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慶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個鄉村的鄉公所樓上。走上一段陰暗的仄仄的樓梯,進到一間有一張方桌和幾張竹凳、牆上裝著一架電話的屋子,再進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間,和外間只隔一幅布簾。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著一張條子,說是她臨時有事出去,叫我等著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隨手拿起一張報紙來看,忽然聽見外屋板門吱地一聲開了,過了一會,又聽見有人在挪動那竹凳子。我掀開簾子,看見一個小姑娘,只有八九歲,瘦瘦的蒼白的臉,凍得發紫的嘴脣,頭髮很短,穿一身很破舊的衣褲,光腳穿一雙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牆上的聽話器,看見我似乎吃了一驚,把手縮了回來。我問她:"你要打電話嗎?"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點頭說:"我要××醫院,找胡醫生,我媽媽剛才吐了許多血!"我問:"你知道××醫院的電話號碼嗎?"她搖了搖頭說:"我正想問電話局……"我趕緊從機旁的電話本子裡找到醫院的號碼,就又問她:"找到了醫生,我請他到誰家去呢?"她說:"你只要說王春林家裡病了,她就會來的。"

我把電話打通了,她感激地謝了我,回頭就走。我拉住她問:"你的家遠嗎?"她指著窗外說:"就在山窩那棵大黃果樹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說著就登、登、登地下樓去了。

我又回到裡屋去,把報紙前前後後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詩三百首》來,看了一半,天色越發陰沉了,我的朋友還不回來。我無聊地站了起來,望著窗外濃霧裡迷茫的山 景,看到那棵黃果樹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個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媽媽。我下樓在門口買了幾個大紅桔子,塞在手提袋裡,順著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門口。

我輕輕地叩著板門,剛才那個小姑娘出來開了門,抬頭看了我,先愣了一下,後來就微笑了,招手叫我進去。這屋子很小很黑,靠牆的板鋪上,她的媽媽閉著眼平躺著,大約是睡著了,被頭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臉向裡側著,只看見她臉上的亂髮,和腦後的一個大髻。門邊一個小炭爐,上面放著一個小沙鍋,微微地冒著熱氣。這小姑娘把爐前的小凳子讓我坐了,她自己就蹲在我旁邊,不住地打量我。我輕輕地問:"醫生來過了嗎?"她說:"來過了,給媽媽打了一針…… 她現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說:"你放心,醫生明早還要來的。"我問:"她吃過東西嗎?這鍋裡是什麼?"她笑說:"紅薯稀飯--大家的年夜飯。"我想起了我帶來的桔子,就拿出來放在床邊的小矮桌上。她沒有作聲,只伸手拿過一個最大的桔子來,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兩隻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輕輕地揉捏著。

我低聲問:"你家還有什麼人?"她說:"現在沒有什麼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 她沒有說下去,只慢慢地從桔皮裡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來,放在她媽媽的枕頭邊。

爐火的微光,漸漸地暗了下去,外面變黑了。我站起來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極其敏捷地拿過穿著麻線的大針,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對地穿起來,像一個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著,又從窗臺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蠟頭,放在裡面點起來,遞給我說:"天黑了,路滑,這盞小桔燈照你上山吧!"

我讚賞地接過,謝了她,她送我出到門外,我不知道說什麼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說:"不久,我爸爸一定會回來的。 那時我媽媽就會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畫一個圓圈,最後按到我的手上:"大家大家也都好了!"顯然地,這"大家"也包括我在內。

我提著這靈巧的小桔燈,慢慢地在黑暗潮溼的山路上走著。這朦朧的桔紅的光,實在照不了多遠,但這小姑娘的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覺得眼前有無限光明!

我的朋友已經回來了,看見我提著小桔燈,便問我從哪裡來。我說:"從……從王春林家來。"她驚異地說:"王春林,那個木匠,你怎麼認得他?去年山下醫學院裡,有幾個學生,被當作共產黨抓走了,以後王春林也失蹤了,據說他常替那些學生送信……"

當夜,我就離開那山村,再也沒有聽見那小姑娘和她母親的訊息。 但是從那時起,每逢春節,我就想起那盞小桔燈。十二年過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來了。她媽媽也一定好了吧?因為"大家"都"好"了。

冰心散文《小桔燈》賞析

雨聲漸漸地住了,窗簾後隱隱地透進青光來。推開窗戶一看,呀!涼雲散了,樹葉上的殘滴,映著月兒,好似螢光千點,閃閃爍爍的動著。——真沒想到苦雨孤燈之後,會有這麼一幅清美的圖畫。

憑窗站了一會兒,微微的覺得涼意侵人。轉過身來,忽然眼花繚亂,屋子裡的別的東西都隱在光雲裡;一片幽輝,只浸著牆上畫中的安琪兒。——這白衣的安琪兒,抱著花兒,揚著翅兒,向著我微微的笑。

“這笑容彷彿在那兒看見過似的,什麼時候,我曾……”我不知不覺的便坐在視窗下想,——默默的想。

嚴閉的心幕,慢慢地拉開了,湧出五年前的一個印象。——一條很長的古道。驢腳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溝裡的水,潺潺地流著。近村的綠樹,都籠在溼煙裡。弓兒似的新月,掛在樹梢。一邊走著,似乎道旁有一個孩子,抱著一堆燦白的東西。驢兒過去了,無意中回頭一看。——他抱著花兒,赤著腳兒,向著我微微的笑。

又現出一重心幕來,也慢慢地拉開了,湧出十年前的一個印象。——茅簷下的雨水,一滴一滴地落到衣上來。土階邊的水泡兒,泛來泛去的亂轉。門前的麥隴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黃嫩綠的非常鮮麗。——一會兒好容易天晴了,連忙走下坡兒去。迎頭看見月兒從海面上來了,猛然記得有件東西忘下了,站住了,回過頭來。這茅屋裡的老婦人——她倚著門兒,抱著花兒,向著我微微的笑。

這同樣微妙的神情,好似遊絲一般,飄飄漾漾地合了攏來,綰在一起。

這時心下光明澄靜,如登仙界,如歸故鄉。眼前浮現的三個笑容,一時融化在愛的調和裡看不分明瞭。

賞析

世紀老人冰心先生這篇發表於1921年的散文,仍然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莫名的感動。人們說它委婉地抒寫了洋溢在冰心心中對生活的愛,是新文學運動初期一篇具有典範意義的美文。這種說法,但未免太籠統了些。

且看經歷過“苦雨孤燈”的心靈歷程之後,呈現在冰心面前的這一幅幅現實的和“心幕”中的“清美”的圖畫吧:安琪兒——這給人類帶來幸福安祥的白衣天使,在月光的幽輝中“抱著花兒,揚著翅兒,向著我微微的笑”;雨中踏古道,新月掛樹稍的時節,充滿童稚的孩子在“兀自滑滑的”道旁“抱著花兒,赤著腳兒,向著我微微的笑”;土階上,茅簷下躲雨之後,迎面是海上生明月,回頭呢?茅屋裡的老婦人“倚著門兒,抱著花兒,向著我微微的笑”。這給人帶來心靈慰籍的溫暖的“笑”,有來自物的,有來自人的,隨時可見,隨處都有,只要你用心去發現、去感受。不要慨嘆生活中總是常常出現風雨和陰晦吧,不必惋惜自己的靈魂每每沒有知音而孤獨落寞吧,也許在不經意間,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你會發現那溫馨的不需要任何回報的愛。這就是冰心先生的《笑》所要闡釋的哲理,也是她把對人生的體驗奉獻給讀者的一片真情。在人類歷史已經走過了多半個世紀的今天,大家重新讀這篇美文,感受冰心蘊涵在文章中的深情和哲理,我想應該得到如下的啟示:在新世紀已經到來的時刻,讓大家放開眼光、充滿激情地熱愛生活吧,熱愛經歷了千番風雨、萬般磨難的已經“走進新時代”的偉大的祖國吧,儘管社會上、生活中還有與時代不相協調的陰影,但是,你不能不承認,時代在一天天地前進,祖國在日益地強大呀!大家應該走出個人的“苦雨孤燈”的氛圍,投身於如火如荼的建設祖國的洪流中,在感受、獲得人們給予你的溫暖和愛心的同時,也把真摯的愛、濃厚的情回報給社會、奉獻給人們。這樣,你才會體驗到“心下光明澄靜,如登仙界,如歸故鄉”,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崐溫暖。

在領悟《笑》所包蘊的深刻的哲理的同時,大家還可以真切地體會出作家文筆的深厚功力。且看通篇文字,清新雋麗、自然凝鍊。寫雨、寫月是三個場面皆有的,雨是剛剛停住,月是剛剛現出,雨後月下的景物,自然有一種明媚、溫潤、鮮麗之美。不!還是用冰心在開頭所形容的“清美”更加合適。涼雲消散,殘滴如螢;古道悠悠,綠樹籠煙;茅簷土階,萬物鮮麗。也必得用“清麗”一詞才能形容得出。再看對三個場面中人物的.描寫,為了渲染文章的主題,運用了反覆的修辭方法,他們全是“抱著花兒”“微微的笑”,讓讀者透過這描寫,去想象那一幅幅優美的畫面,去感受這通篇蘊涵的“愛”的美好。最後兩段是對全文的收束,三個畫面成為一體,“綰在一起”,“融化”在了“愛的調和裡”,作品的感情基調也上升到了高峰。文章到此嘎然而止,但卻有種餘音嫋嫋、百轉千回的魅力,讓你長久地懷想、綿綿地思慮……

冰心《小桔燈》散文讀後感

暑假裡,有幸讀完了冰心奶奶的《小桔燈—冰心精選集》一書,心中感慨萬千,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當屬點題之作《小桔燈》。順著文字鋪開的小路,我的思緒再次被帶回那個戰爭年代......

《小桔燈》的故事情節很簡單,說的是作者去拜訪朋友時,無意中結識了一位八歲的小姑娘,在幫助小姑娘打完為母親求醫的電話之後,臨時興起去拜訪小姑娘的家,看到了她一家生活的艱辛,也感受了小姑娘的鎮靜和頑強。在作者離開時,意外收到女孩做的一個小桔燈為她指路。

整篇文章不長,甚至沒有我日常看的中長篇小說那樣有著跌宕起伏的情節,但是短短的篇幅卻讓我深深感受到主人公的美、懂事、能幹和堅強。文中字句無不傳遞著“愛與堅強”。

首先是孩子對父母的“小愛與堅強”。“門口的碳爐上放著一個小小的砂鍋......”“紅薯稀飯—這是我們的年夜飯......”八歲的年紀,在父親消失不見的情況下,卻不哀怨不氣餒,和媽媽相依為命,而且像個小大人一樣撐起整個家、照顧媽媽,一碗紅薯稀飯作為年夜飯也不抱怨,內心是何等的強大!這讓我想起我以前讀到過的“小蘿蔔頭”的故事,同樣是小小的年紀也很早懂事,在艱苦的環境下自強不息、面對困難;而反觀我們這個年齡時,時代的變遷讓大多數的我們還像是溫室花朵,不能脫離爸爸媽媽的照顧,有的甚至是大哥哥大姐姐,都覺得被照顧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像個巨嬰。古代文學中就有很多孝順父母,表達兒女對長輩愛的事例,比如《論語》中的“子路負米”、晉朝王祥的“臥冰求鯉”等,我覺得我們應該傳承這種孝順的中華美德。

其次是人與人之間的“大愛與堅強”。作者雖然不認識小姑娘,但是卻熱情的幫助了她;雖然素昧平生,卻仍然去看望了小姑娘一家;她在面對陌生人的幫助時,無以為報,用小小的桔燈回報了作者,這小小的溫暖是何等的可貴!我通過查閱資料得知,故事背景發生在1945年的抗戰期間,主人公的父親很可能是因為在當時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下,對地下黨的肆意殺害而被迫離家的,她的母親也是因為慘遭毆打而臥床吐血的。在這種情況下,小姑娘還能說出“她在我手的面前畫一個圓圈......那時我們大家也都好了”的話來,雖然人小但鎮定、堅強、珍重感情,沒有用淚水面對困難;雖然燈光微弱但卻向陌生人傳遞著溫暖,真的是“大愛”了。俗話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這種愛的傳遞是非常值得推崇的。就比如今年暑假,我和我媽媽去看望了一位全盲的大學聯考生小哥哥,成績非常優異,被名校錄取,電視臺也爭相報告。當問到他未來理想的時候,他說,相當一名特教老師去服務更多的類似人群。這個事例不正是也和小姑娘一樣有著“愛的傳遞”嗎?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小桔燈》的故事,我是看了又看,從小愛到大愛,或許文章中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這盞小小的小桔燈,在當時的環境中,除了照亮作者回家的路,是否還象徵著黑暗社會中的光明呢?這盞小小的、充滿溫暖的光,不正是革命人民心中的希望和火種嗎?願小桔燈的光永不熄滅,將愛一直傳遞下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