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散文特點

來源:才華庫 1.27W

賈平凹是個注重語言的作家,他的語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無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賈平凹散文特點,歡迎閱讀參考!

賈平凹散文特點

一、細膩悠長,令人尋味。

他的筆法如電影鏡頭,推、搖、拉,一個個鏡頭將美景逐一展現。《商州又錄》是賈平凹關於商州的系列散文中的一部。這是一篇帶有傳統文化韻味的寫景散文。他共分11個段落,這11個段落之間的結構方式散漫、隨意,但其筆調細緻,就像是由11幅寫意的素描畫組成的畫卷。如第一部分開頭寫道:“最耐得寂寞的,是冬天的山,褪了紅,褪了綠,清清奇奇的瘦;像是從皇宮裡走到民間的女子,淪落或許是淪落了,卻還原了本來的面目。石頭裸裸的顯露,依稀在草木之間。”這段中的“紅”、“綠”、“瘦”營造了一個畫面感極強的意境,不得不讓人細細地去品味。賈平凹善於運用擬人、通感的方式傳遞感覺,如“路是頑皮的,時斷時續,因為沒有浮塵,也沒有他的腳印”。他常用輕淡的筆墨,再現現實生活中人們習以為常的又經常忽視的景象,但卻能引人入勝的散文,濃的如酒般醇厚綿長,淡的如溪水清純透明。在一種古樸而又平淡的氛圍中,賈平凹道出他對生命、歷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的散文具有一種深邃的哲思。

《靜虛村記》便是他的一篇散文佳作。迴歸自然、追求自然與人的和諧是賈平凹這篇散文的一大特色。為了達到自然與人融合這一境界,賈平凹為我們展現了一幅“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的帶有古典神韻的畫面。靜虛村遠離“繁華”、“熱鬧”的城市,是一個“清靜”的地方。與自然的接近使這裡人們極易受到道家“知足觀”的影響。他們是山野村人,住著茅屋,卻並不覺得“寒酸”;他們喝的是粗茶,吃的是淡飯、一個個卻坦然地端著碗“一律集在巷裡,就地而蹲”地吃喝。恬淡超脫、適意自然便是靜虛村人最高的人生哲學,他們“厚誠”、“幾乎近於傻昧”,其實,這些平凡到極點的山民都是真正的“智者”。他們的脈搏和著山山水水的心律而跳動,自然,賦予了他們一切,也昭示了一切。在《靜虛村記》中,一草一木,一石一屋,都可見出人的心靈的投射。

二、具有哲理意味,極富情致和個性。

賈平凹的大部分散文都閃爍著哲理的火花。這種哲理多出自作家生活的體驗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論的重複。這些作品在簡短的篇幅中,既沒有玄奧的言詞,也沒有空洞的說教,只是以一個經歷者的身份講述一個個富有哲理的故事。表作有《醜石》、《一棵小桃樹》、《文竹》等。例如《醜石》,賈平凹在寫“醜石”時,可看出他對於醜石是有感情的,他在用他的感情來述說哲理。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看起來像一篇敘事散文,但實則是一篇哲理散文。我們生活中缺乏的不是美,而是發現美的眼睛。這樣的哲理寓意不是從長篇的大道理中說教出來的,而是簡單地從一個小小的生活故事中傳達給人們的,這樣的'“哲理散文”看起不噁心、不作嘔,很舒服。平平談談才是真。看多了那種“大魚大肉”的散文,來點“清淡小菜”很讓人胃口大增。

三、語言平實、樸素、大氣,善用白描手法。

賈平凹早期創作即十分重視語言的運用,他認為好的語言的標準一是充分地表現情緒,二是和諧地搭配虛詞,三是多用新鮮準確的動詞。如《閒人》中,“閒人是一個不拘生活小節、性格開朗豪爽、愛打抱不平的人,他夠哥們兒義氣,傲慢、還有點玩世不恭”。對閒人日常生活,結識朋友的描寫,就彷彿有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人立在面前一樣。就“‘喂,哥們兒!’他一跳一躍地邁雀步過來了,還趿著鞋,光身子穿一件褂子,也不扣,或者是正兒八經的西服領帶——總之,他們在著裝上走極端,但卻要表現一種風度”。就這樣一位人物被賈平凹描繪得讓人又喜又恨。他沒有用什麼過分的辭藻來堆砌,他就用一種平實的筆調來敘述,不刻意美化,也不蓄意醜化。《靜虛村記》中對農村生活的抒寫也是極其平實的,沒有矯揉造作的筆觸,那樣恬靜的生活已經是最好的說明,無須加上不真實的花邊。

賈平凹靠白描傳神,構築起一個樸素恢弘、沉穩深邃的藝術世界。如他的《延安街市記》對街市上買賣場面的描寫“買賣起來,價錢是不必多議,秤都翹得高高的,末了再添上一點……臨走,不是買者感激,偏是賣主道聲‘謝謝’”,寥寥幾筆,便把雖已走進市場仍不脫農民本色的陝北“生意人”的那份厚道和淳樸勾畫了出來。寫得尤其精彩的,是街市一角蹲著的兩個一邊吃著自家帶的饃饃一邊談論著兒女婚事的老人。請看面部細節的描寫:“沒牙的嘴嚅嚅著,臉上的皺紋,一齊向鼻尖集中,嘴邊的鬍子就一根根乍[1]起來”,說到開心處,“常常就仰頭笑噴了唾沫濺出去,又落在臉上”,人物的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那神情、那心態不都活脫脫地出現在我們面前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