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清歡》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2.2W

身如流水,日夜不停流去,使人在閃滅中老去。心如流水,沒有片刻靜止,使人在散亂中活著。——林清玄

林清玄《清歡》讀後感

林清玄《清歡》讀後感篇一

《林清玄散文》收錄了林清玄先生兩個創作時期的優秀作品。林清玄初登文壇,將自己的朝氣與激情更多地傾注在鄉土中,代表作有《少年行》、《鴛鴦香爐》等。隨後,他沒有拘泥於鄉土散文的創作,嘗試著將東方美學理念和佛教哲學情懷融為一體,開始了以“菩提系列”為代表的創作生涯的第二個時期,也進入了他個人創作的全盛時期,散文集收錄了大量該時期的優秀作品,如《佛鼓》、《先之四書》等。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著激越,在冷峻中保持者溫煦,在流動中體現著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

他在一篇名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寫道:“登山專家只看見山頂,不像我們,能享受海拔五百的樂趣”。我曾被這行文字感動很久。我們正在一種叫做“征服”的驅使中日漸遺落了一種知足常樂的平和心境,於是,我們只能努力想象“高處不勝寒”的孤冷,卻對半山腰的迷人景緻視而不見。殊不知,沒有了自由的心情與平靜的心態,再巨集偉的目標終究是空想罷了。還記得林清玄向我們描述的那名住在林中的年輕人,當人們問他為何不到山外打工時,他的口吻不容置疑:“這是我的家。”很多人都在暗地裡嘲笑他,然後回望城市的華燈萬盞,“從遠處看,每一個人的家只是一個小小的視窗”,怎比那茫茫林海的無邊無際?在年輕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靈,都在冥冥中傳

遞著廣博與自然,帶給他家的熟識氣息;不會忘記林先生筆下那位賣餛飩的老人,他總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魚,向老主顧傳達著生意的訊號,卻不致中斷熟睡者的美夢,更在不經意間溫暖了遲睡者的心靈。正是這平凡樂器奏出的平凡音響,委婉的傳達著這位老者的淡泊心態,使串串雲淡風清的聲音久久在心靈在上空迴繞……

這聲音與那“海拔五百”,“以林為家”的境界合奏著同一支曲子,便是“清歡”。那是一種歡愉後的平靜,無奈後的.超脫,放逐後的回首,混沌後的釋然。我們正在日益豐富的物質世界裡,多了一份機智,少了一份閒適;多了一份世故,少了一份高雅。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在塵世中重溫“蓼茸蒿筍試看盤,人間百味是清歡”的淡泊心境,在紅塵中傲對“惆悵東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心靈叩問?我唯有在一片佛鼓聲中虔誠祈禱……

林清玄《清歡》讀後感篇二

清歡,一個很優雅的字眼。“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作者年輕時,常常出去遊玩。或飲一壺茶,或爬一次山。在輕鬆中,享受悠然自得。但是,當現在舊地重遊時,卻發現一切都變成了快節奏的生活,再也找不到那種感覺了。

作者所說的清歡,是在清靜中,享受淡雅的歡愉。但似乎與作者說的一樣,現在的人們無法感受到“清歡”了。KTV的喇叭“嗡嗡”作響,街上的行人行色匆匆地趕路,就連茶樓,也煙霧環繞,讓人喘不過氣來。

豐子愷的“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是清歡;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清歡……清歡,代表著一種境一種高雅的文化。

雙休日,與家人去登山。“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似乎是登山的理想境界。但山道上,全是熙熙攘攘的遊人,遠遠望去,像一條長龍,期間還不時夾雜著小販的叫賣聲。爬到山頂,卻看不見成片的松林,而是滿眼的高樓林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只能是記憶中的景物了。吹過來的風夾雜著汙濁的空氣,瞬間,連“歡”都沒有,更不必談“清歡”了。

難得可貴的是,在我們的內心還可以儲存著一份來之不易的清歡。坐在一盞孤燈下翻著帶墨香的書;或提筆揮毫;或飲一口茶,體會茶香瀰漫。

“人間有味是清歡”。心靈的清歡,或許能在這喧囂的環境中,保持著一份優雅。

林清玄《清歡》讀後感篇三

最近看了林清玄的《清歡》一文,心靈頗受觸動。這不今年的五一又悄然而至,七天小長假也給人們帶來了一些騷動。因此我在很多天前就在回家還是在這個問題上糾結著。

回家肯定過得沒那麼自由可以玩到什麼時候就是什麼時候。而在這也不是悠閒自得的。我想的就是一人在宿舍那樣獨處幾天過幾天逍遙生活,可是天不遂人願。在這刻我才感受到天地之大就沒有一個我的個人空間。我不是說宿舍人多不好,我要說的是每個人在自己享受生活的時候也要為他人留下一點私人空間,考慮一下別人的感受。

我也並不是說我宿舍很差,只是我每每想修改論文的時候,宿舍因為某種原因就會有嘈雜之音,這時我會提醒一下週圍的人音量放低點可是我也不能時時刻刻就這樣提醒這樣我嫌煩他也嫌煩。

所以我在家的時候也不喜歡隔三差五的見到親戚來串門,我也不喜歡無緣無故的到親戚家去。好了有點扯遠了,既然在家或在宿舍都不能給我個空間,那麼我就去大自然走走吧,我想那裡會有我的一片天的。

最後用古人一句“ 觀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情溢於海”,寄情于山水中,拋去生活中的不愉快,多一份灑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