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莫言自述範文以及習題答案解析

來源:才華庫 3.12W

莫言自述

關於莫言自述範文以及習題答案解析

(1)1957年,我家來了個大學生鄰居。他講,當時他在濟南的時候,認識一個山東省比較“腐敗”的作家。這個作家究竟“腐敗”到什麼程度呢?一天三頓吃餃子。我們當時一年也吃不上一次餃子。我當時就問他:“叔叔,如果我將來能夠寫出一本小說來,我是不是能一天三頓吃餃子?” 所以,我想我最初對文學對當作家的夢想,就是衝著一天三頓吃餃子開始了。我後來把村裡面的書借來看了以後,頭腦當中才真正有關於文學的概念。

(2)我的想象力還是不錯的,為什麼不錯呢?因為我的想象力是餓出來的。童年時趕上自然災害,為了填肚子,野草、樹皮,什麼都吃,甚至連煤塊都敢啃。1961年春天,村裡的國小拉來了一車亮晶晶的煤塊,和小夥伴一擁而上,每人搶起一塊煤,咯嘣咯嘣啃起來,覺得那煤塊越嚼越香,還說著“味道好極了”。

(3)我國小五年級就被學校趕出來了,就一個人牽著兩頭牛放牧。那時候我就能從牛的眼睛裡邊看到自己的倒影。有時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雲,聽到鳥叫,聽到周圍青草生長的聲音,呼吸大地發出的氣味。這種跟大地接觸的機會,這種很長時間孤獨地跟動物在一起的狀態,都讓我想入非非。

(4)直到現在,我依然動用的還是我二十歲以前積累的生活資源。我二十歲以後的東西,基本上還沒有正兒八經地去寫。

(5)想象力,也有外來接受的地方。我們山東高密這個地方,離寫出《聊齋志異》的蒲松齡的故鄉也不遠,隔了三百多里路。我聽老人講了很多很多關於鬼神的故事。上世紀六十年代,死人非常多。我們村子裡最高紀錄是一天死了18個人。一出門就看到原野裡有鬼火在閃爍,而且經常有各種各樣火一樣的球在天空中飄來飄去。我當醫生的姑姑就告訴我,這是狐狸在戀愛。人一旦進入這種環境,就會有一種恐懼,你就覺得你周圍充滿了一些神祕的生物,你在走路的時候經常聽到腳後面有一個聲音在跟隨著你。

(6)我的小說語言也是比較龐雜的,這裡面既有古典的書面型的語言,也有一些讀西方翻譯過來的小說這樣的語言,更多的還是來自鄉土。

(7)我們山東話的許多方言土語,一旦寫到書上,是非常典雅古樸的古語,反而能夠被人理解。我們說一把刀鋒利,不說鋒利,而說“風快”。說一個姑娘漂亮,也不說漂亮,我們講“奇俊”。說今天天氣很熱,我們不說很熱,而說“怪熱”。

(8)這些方言土語,寫到小說裡,完全可以看得懂,而且有非常強的感染力。一個真正的文學家,就是應該千方百計地豐富本民族的語言。不能僅僅把方言土語用到小說人物的對話中,而要把方言土語用到敘述中。

(9)我從小就是一個非常愛說話的孩子。在我們農村叫做“炮孩子”。後來我寫了小說叫《四十一炮》,裡面就有一個“炮孩子”,其中也有我個人的經歷。也因為我喜歡說話,喜歡說真話,給我們的家裡帶來了很多的麻煩。所以過了幾十年以後,當我要寫小說準備發表時,使用的筆名叫“莫言”,就是告誡自己要少說話。

(10)事實證明,我一句話也沒有少說,而且經常在一些特別莊嚴的場合,說出實話來。我覺得講真話毫無疑問是一個作家寶貴的素質。

(11)如果一個作家講假話,不但對社會無益,也會大大影響文學的品格。因為好的文學作品,肯定有一個真實的東西在裡邊,尤其是真實地反映了下層人民群眾的生活面貌。

(12)我有一種偏見,我覺得文學藝術,它永遠不是唱讚歌的工具。文學藝術就是應該暴露黑暗,揭示社會的黑暗,揭示社會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類心靈深處的陰暗面,揭示人性中惡的部分。

(13)所以我的很多小說一旦發表以後,有些讀者也不高興。因為我把有些黑暗暴露得太徹底。當然我不會迎合這樣的讀者,而犧牲自己文學創作的原則。我最近寫了一部長篇小說(指《生死疲勞》),寫了一個後記,最後一句話就是說“哪怕只剩下一個讀者,我也要這樣寫”。

(14)有人說我為獲獎,作品特意貼中國標籤?什麼是中國標籤?我不知道。我在《檀香刑》後記裡面說,我想在語言上有我自己的特色,根本不是想寫給外國翻譯家看。

(15)一個作家不可能把自己的寫作追求限定在一個什麼獎上,也沒聽說哪一個作家為了得什麼獎調整了自己寫作的方向,改變了自己寫作的方法。而且,即便你想改變,變得了嗎?該怎麼寫,還怎麼寫;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16)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孫子,是懦夫,是可憐蟲,但在寫小說時,我是賊膽包天、色膽包天、狗膽包天。

(1)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理解和分析最恰當的兩項是( )( )(5分)

A. 這篇文章是莫言被授予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後的自述,平易如話家常,沒有故作深沉的情感和晦澀的詞彙,一如作者的小說語言一樣平實樸素。

B. 文章第一段通過回憶大學生鄰居的故事交待了作者文學夢想及文學概念的來源,也讓我們對那個歷史時期群眾物質極其匱乏的生活狀態有所感知。

C. 為莫言的寫作源源不斷提供素材的是他二十歲以前積累的生活資源,二十歲以後就基本上沒有什麼正兒八經的東西去寫了。

D. 鬼神妖怪的各種傳說在莫言的家鄉很盛行,尤其是許多老人講的鬼神故事對莫言後來的文學創作產生了的影響。

E. 以“莫言”為筆名,意在提醒自己少說話,他卻一句話也沒少說,這種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也屬於作者自己要揭示的.人性中惡的部分。

(2)文學創作的成功需要作者有非凡的才情和豐富的想象力,莫言的想象力是如何獲得的?請結合全文概述。(6分)

答:

(3)莫言在寫小說時,說自己是“賊膽包天、色膽包天、狗膽包天”,請結合原文簡析莫言的“膽”體現在哪裡?(6分)

答:

(4)老托爾斯泰說:“寫你的村莊,你就寫了世界。”莫言幾十年如一日地開墾“高密東北鄉”(莫言家鄉的象徵)的文學王國,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對你的寫作有什麼啟示?請結合原文,聯絡自身經歷或閱讀體驗具體闡述。(8分)

(1)A D(5分)【解析】B錯在“文學概念”不是通過大學生鄰居來家獲得的。C、E錯在最後一句。答對一項得2分。

(2)(6分)參考答案:①莫言的想象力首先來源於童年飢餓的記憶。童年時趕上自然災害,為了填肚子,野草、樹皮,什麼都吃,甚至連煤塊都說“味道好極了”。

②莫言的想象力來源於鄉村的生活資源。能從牛的眼睛裡邊看到自己的倒影。有時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雲,聽到鳥叫,聽到周圍青草生長的聲音,呼吸大地發出的氣味。這種跟大地接觸的機會,這種很長時間孤獨地跟動物在一起的狀態,都讓我想入非非。

③莫言的想象力來源於對鬼神故事的恐懼。小時候聽了很多鬼神妖怪的故事,當時的生活環境就會有一種恐懼,莫言就覺得周圍充滿了一些神祕的生物,想象力就產生了。

(答對一點2分,三點6分,意思答對即可。)

(3)(3分)參考答案:①敢說實話,敢講真話。莫言覺得講真話是一個作家寶貴的素質,他堅持在文學作品中有真實的東西。

②敢於揭露。他不把文學作為唱讚歌的工具。他認為文學藝術就是應該暴露黑暗,揭示社會的黑暗,揭示社會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類心靈深處的陰暗面,揭示人性中惡的部分。

③有原則,有特色。不會因為迎合部分讀者,而犧牲自己文學創作的原則。“哪怕只剩下一個讀者,我也要這樣寫”。在語言上有自己的特色,想怎麼寫,就怎麼寫。(答對一點2分,三點6分,意思答對即可。)

(4)(8分)本題是應用文中的開放性試題,結合原文2分,觀點2分,聯絡自身經歷或閱讀體驗具體闡述並分析2分,語言規範流暢2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