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嫻言情小說《我的愛如此麻辣》第十七章

來源:才華庫 1.94W

引導語:張小嫻是繼亦舒之後,香港最受歡迎的言情小說家,下文是小編整理她的言情小說《我的愛如此麻辣》第十七章原文,歡迎大家閱讀!

張小嫻言情小說《我的愛如此麻辣》第十七章

親愛的星:

五十斤?沒那麼誇張吧?來了這裡之後,每天跟小孩子們一起種菜,也常常走很多路,或許是因為這樣所以瘦了吧。要是你來馬拉威,你也會變瘦。這裡幾乎找不到一個胖子。

薇雅是不像四歲,她很虛弱。每一次,當我抱起她,我都希望她比上次胖一些,再長胖一些。

小方知道你喊她女孩子,肯定會睡不著覺呢。她是老王的太太,他們兩個的小孫子今年都十歲了,在臺北上國小

我覺得你一定是佛菩薩,否則,你為什麼一直要我去當和尚?

你問,愛瑪打架是不是都贏?她就跟你一樣,有時贏有時輸。昨天她輸了。看見我坐在迴廊的臺階上,她垂頭喪氣地走過來坐到我身邊。

“中國有多大?”她問我。

我告訴她:

“很大很大,有千千萬萬個馬拉威那麼大。”她好奇的大眼睛望著我,又問:

“香港有多大?”

“香港放在中國的版圖上,就像一頭獅子趴在非洲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只是一個小黑點而己。”

“香港的獅子跟這裡的獅子是一樣的嗎?”

“香港沒有獅子。”

“天空是一樣的?”

“天空是一樣的。”

“太陽是一樣的?”

“太陽是一樣的。”

“月亮是一樣的?”

“月亮是一樣的。”

“星星也是一樣的?”

“有些星星,他們看不到。”

“他們看不到我們的星星?”她顯得有點苦惱。

“幸好,我認識一個女孩子,她的名字跟星星一樣。我和她兩個人從前常常跑到銅鑼灣的避風塘,坐在石級上看星星。那時的星星很亮。”我說。

“她長什麼樣子?像你?”

“她比我漂亮多了。但是,那只是她的外表。她骨子裡是個小混混,呢,不,不,不,她不是小混混,她是小菩薩,她一直要我去當和尚。”

你問我,到底有沒有永遠?

怎麼說呢?

是有也是沒有。

這麼說吧。日月星辰,沒有古今,沒有去來,是永遠吧?可是每一天的日月星辰也已經跟昨天不一樣了。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人與人的相識相遇,是因緣聚合。贊分是永不流逝的饗宴,我們適逢其會。有些人,我們下一次還會相見;另一些人,不會再見了。有些人帶給我們歡笑,另一些人,我們為他掉眼淚,把一上輩子的債還了。杯酒盡歡,是沒有不散的筵席,也是有不散的筵席。

修行就是為了悟出輪迴的苦,了脫生死,永斷輪迴。

人是為了有限而努力,也是為了無限而努力。你想這麼多,骨子裡的確不是個小混混,而是個浪漫的人。

雖然你黑白分明的眼睛閃亮如星辰,可惜,有一天,讓我一眼就能夠認出你來的`標記,不是你那雙黑白分明的眼睛。再猜。

不是乾貝,會不會是巧克力?請一定要代我祝福熊貓。

浩山

二〇〇八年八月十五日

作者張小嫻簡介:

你一定聽過:“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這是張小嫻的暢銷作品《荷包裡的單人床》裡的金句。

你也一定讀過:“當你愛著一個人時,連折磨也是一種幸福”。這是引自用張小嫻Channel A系列中《那年的夢想》的名句。爾後《那年的夢想》被改編成22集的都會時尚劇《如果月亮有眼睛》,成為她第一部搬上電視螢幕的作品。

大學畢業後,為《明報》撰寫專欄“嫻言嫻語”,94年因《明報》連載的《麵包樹上的女人》聲名大噪,成為繼瓊瑤、亦舒後,兩岸三地最受歡迎的愛情小說家。

除了持續創作外,98年創辦了香港第一本本土女性雜誌Amy,擔任總編輯,更設立了“Amy Blog”線上部落格,與讀者長期保持互動。

據統計,在香港700萬人口中,每70人手裡就有一本張小嫻的小說。在中國、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華人世界更擁有無數讀者。

愛情,是她永遠的主題。在她筆下,愛,是人生永不落幕的演出。

張小嫻,香港著名言情小說家,95年推出第一部長篇小說《麵包樹上的女人》而走紅文壇,是繼亦舒之後,香港最受歡迎的言情小說家。生於香港、祖籍廣東開平的張小嫻,大學主修媒體學,曾任電視臺行政人員。1993年開始在《明報》撰寫“嫻言嫻語”(現改名為“貼身感覺”)專欄文章。1995年6月在《蘋果日報》開專欄“禁果之味”,隨後加盟皇冠出版社,並於當年出版《三個ACup的女人》,成功地打動了港臺讀者。1997年5月,她出版的《荷包裡的單人床》一書,除打進香港暢銷書排行榜首之外,還持久走紅新加坡及馬來西亞。之後,她的《再見野鼬鼠》、《不如,你送我一場春雨》、《三月裡的幸福餅》及《漢仔夫婦》系列作品相繼問世,銷量數以十萬計,張小嫻風頭席捲全球華文地區,直逼國際出版市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