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測繪實習報告4篇

來源:才華庫 6.15K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建築測繪實習報告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建築測繪實習報告4篇

古建築測繪實習報告 篇1

本學期的實踐周實踐是一個特別有意義的實踐。這是一個讓我們能夠深刻了

解建築的機會,一個可以讓我們親身走進古代建築,感受古代建築文化的機會,同時讓我更好的領略建築藝術的魅力。時代在速度發展著,新一代的建築也不斷的創造著,但是去看懂讀懂體會古人建造的古代建築也是作為一名建築學子的必要課程。這次的古建測繪實踐讓我受益匪淺,同時也對古代建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一、 實踐目的:

通過本次實踐周的實踐我們能夠從歷史中學習建築,建立建築體驗與認

知,總結建築經驗,培養專業素養。通過實際測量並繪製測繪文字,體驗建築的空間感、材料的應用、建築的尺度感等,把理論聯絡實際,掌握古代建築和古代建築裝飾設計的常用方法手段,全方位瞭解設計,與現代建築公共思考,創造性應用基本理論,解決實際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 實踐地點:

廈門盧厝(成功大道與思明南路交匯處,西南角)

三、 實踐時間:

20xx年7月9日——20xx年7月20日

四、 實踐內容:

對廈門盧厝的古建築進行測量並繪製CAD圖,電子模型以及實體模型。

下面首先讓我介紹一下廈門盧厝這一有代表性的古厝。

盧家大厝位於廈港福海社群圍仔內巷,是清末旅菲華僑盧安邦(又名盧國樑)歷時三年構築的一座近代紅磚民居精品。盧厝坐北朝南,佔地近千平方米,由中軸對稱的兩落橫向大厝和兩側縱列護厝及院前石埕組成,埕周為圍牆,中間建一個高大門樓,形成完整的群落,十分氣派。前後大厝平面均為三進三開間,明間為寬敞的廳堂,左右均設廂房,後廳比前廳深闊,設神龕,是祭祀、議事的廳堂。

盧厝的兩落主厝採用的是抬樑式木架構及單簷尖山式,硬山屋頂,弧線形燕尾式屋脊,其間以過水廊相連線,圍合成中心大天井。東西護厝為琵琶式山尖硬山屋頂,與大厝之間留有狹長天井,以漏窗牆分隔成對稱四小天井,與前後護厝小房廳自成小單元居室。東西前半部天井中另加蓋小方亭,用於休閒和會客。護厝前簷下貫穿南北的走廊,同院後巷弄及中央廊道連通,形成了整體建築的聯絡紐帶。前院圍牆正中設門廳,兩側各有隨牆門,作為平時的主要出入口,東西和西南院角分建廚房和電石房,服務於主厝。盧厝整體佈局結構及屋頂樣式仍保留著北方四合院和宋代曲線屋頂的建築特點。

囊括閩南民居大多雕飾手法盧厝對建造材料特別講究,杉、楠、桉木兼用,花崗石、青石並存。粗圍高大的樑柱、板扇的使用,使得屋架高舉開闊,門窗寬敞明亮;整個牆裙由“泉州白”花崗岩石板與高腰“櫃檯腳”組合而成,寬厚結實,令建築顯得更為氣派和穩重。

於細微處見精細,是盧厝建築裝飾上最大的特點,閩南民居的所有雕飾手法幾乎都在這裡得到了發揮。牆體多以紅磚組砌或拼貼而成,和牆面上用白灰勾縫構成的各種花紋或文字圖案,紅白相間,相映成輝;門窗、牆堵的石雕則以白色磨光花崗石為外框,內嵌精緻的青石雕構件,青白相襯,並與牆面上花紋相互協調呼應。在前落大厝前的東西兩側牆面上,各有一組讓人看不懂的文字圖案,盧合溪說分別是“天宮賜福”“金玉滿堂”。盧厝的石雕數量多達上百幅,大多分佈在門廳、垂花門、護厝入口處及漏窗隔牆,既有刀光劍影、戰馬嘶鳴的打鬥場面,也有“漁樵耕讀”“仕農工商”的生活寫照,還有寓意吉祥平安、富貴有餘的寶瓶鐘鼎、花卉魚鳥圖案。這些石雕運用了浮雕、淺浮雕及透雕等雕鑿技法,雕刻出來的花鳥生動自然,人物神態活現,就連懸空的馬韁,也琢得極為分明。 樑枋間佈滿了活靈活現的獅獸、力士、花鳥等飾件和雀替以及精緻玲瓏的蓮花垂拱;各種花鳥圖案的漏空窗花,在門窗稚壬弦彩撬媧可見。特別是那些以卡榫鬥拼圖案或詩句文字來裝飾的窗櫺花格,和以鑲嵌手法拼成的梅蘭竹菊陽文紋飾,更是體現了雕刻花樣的繁多。不過,最能體現主人高雅情趣和文化修養的,是牆面裝飾中那些用琉璃燒製和石板摹刻的唐英、張瑞圖、呂世宜、郭尚先等大量歷代名人墨客的詩詞墨跡。古厝防雨還要防賊據說,盧厝在當時還挺“現代化”的:通過房屋內部鋪設的暗管,由“能量”(電石與水作用產生易燃氣體)房和廚房頂“蓄水池”向各房廳供氣、供水。如今,宅邸牆邊屋角還可以見到管道、水頭殘跡,門窗頂上也保留有燈頭足,但“蓄水池”早已被拆掉了。 盧厝還在臥房和廳廊地面率先使用了西式壁爐和花面瓷磚。據盧合溪介紹,

這些花磚都是從德國進口的,一百多年了仍完好無損。他說,盧厝裡的所有木料全部是從菲律賓運過來的,而石雕則都是惠安工匠們的作品。但是,盧厝在文革時期被破壞了一些東西。牆面上的那些石雕,幸好當時用水泥抹起來,才得以儲存下來。春節前應文物處的要求,他才把那些水泥挖掉。盧厝儘管結構還儲存完好,但部分牆體也已經出現了一些傾斜、塌下的跡象,而且屋頂上瓦碎木朽,盧家後人說最怕的是下雨天。除了要擔心房屋坍塌下來,盧家後人還要提防“盜賊”。

下面介紹下這次我們小組的測繪。

到達盧厝時,我們首先是大致的瞭解一下盧厝的總體佈局,接著是我們小組的測繪範圍。然後,仔細的觀察我們需要測量的建築的特色,平面形式、構架方式、屋頂形式、臺基情況、彩畫等等。

當以上這些準備工作做好後我們正式展開測量工作,我們分好工,一部分同學測量平面一部分同學測量剖面,而我和另外3名同學負責測量立面。立面的測繪看似簡單,但期間困難重重。由於建築的高度較高,我們的拍照沒法用平行投影的方式進行拍照,這就只能藉助爬梯了。另外一點,我們需要將立面上的雕花,門的大小,以及窗戶大小都測量出來,這就很考驗我們的動腦能力了,在門的較高處,我們的捲尺硬度不夠沒法伸長到較高的地方,於是我們藉助竹竿,通過把皮尺的頭部固定在竹竿上,從而進行測量。我想,最困難的.測量就是對斗拱及其上面的雕花的測量了。由於盧厝現已屬於危房,房東在有些地方並不讓我們爬高進行測量。最終,在我們的努力下,房東終於同意讓我們用爬梯爬高測量斗拱了。這也開始考驗了我們小組的互助能力了,由於需攀爬的高度較高,所以爬梯下由兩名同學扶住,測量的同學帶上一個捲尺和一個手電筒上去進行測量,下面一個同學負責記錄資料。由於我們小組配合的默契度高,我們一個早上就完成了我們小組範圍內各個部分的測量。

在測量完成之後,我們回到了學校之後,很快組織了本組的各個成員進行資料的統計,然後開始繪製。公佈不負有心人,短短的兩天時間我們小組就完成了老師給我們的任務。

五、 實踐心得:

我們在做完這個古建測繪的實踐以後,我們更實際的瞭解了古建築的構造:屋頂的各種形式,建築的組成,結構型別,斗拱的組成以及機構特點,彩畫的分類及特點……中國古代建築的歷史內涵是博大精深的,然而,我們平日裡對古建築的關注太少了,經過這次測繪,我們又對古建築的知識進行了更多的瞭解以及鞏固。通過這次學院組織的測繪實習,雖然我們做的工作不是很足,但是至少有一點是值得肯定了:就是對本國古建築的瞭解。此外,由於這次對古建築深入的測量也激發了我們對古建的興趣。與此同時,我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佩服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加強了我們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由於測量中有很多地方無法具體的量到,只能靠估算,大家就集思廣益想了很多方法,例如藉助竹竿等等。在繪圖方面,培養了我們認真嚴謹的態度。由於古建中有很多部件,我們就必須對每個部件的每個尺寸進行測量,進行記錄。同樣,畫草圖,校對資料,畫CAD圖都需要認真仔細,通過這次測繪,這在以後的學習乃至工作中都無疑是一種很好的習慣。

最後,我也深深體會到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由於這次測繪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的,因此大家必須分工合作,既要把自己的任務完成,又要協助隊友測繪。充分體現了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互相配合。我想只要一起努力,沒有什麼困難無法攻克的。這次的測繪我學到了很多,也體會到了很多,這將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回憶。

古建築測繪實習報告 篇2

實習目的:

通過對太原市純陽宮的測繪,進一步瞭解中國古建築,尤其是明清道教建築的群體佈置。對純陽宮的測繪可以為以後研究和修復純陽宮提供一些資料,並且在實習繪圖過程中掌握cad軟體的使用。

實習20xx13年x月27日——20xx年x月2日

實習地點:

太原市純陽宮

測繪內容:

因為純陽宮規模比較大,而且人員比較多,我們被分成五個組分別測量純陽宮的五進院,我們測量的是第四進院。

1.第四進院包括院門虛無洞,靈寶洞,東西廂房永沃洞,長春洞,四角的角亭,院中琉璃亭。需要測繪的內容看似比較多,但把它們分成這幾個部分就簡單明瞭,測繪的程序也加快了好多。總平面應準確標出各個建築之間的相對位置,相互之間的距離,使總平面圖能準確反映建築的實際情況。

2.各單體建築的平面。這一項內容的測繪相對容易。對於大部分的建築一般只需皮捲尺、鋼捲尺、細線就可以測出所有單體建築的平面圖。測繪平面時最重要的是先確定總尺寸即建築外牆之間的尺寸,之後單體建築的一切控制尺寸都應以此為根據,利用一點為基點確定其他尺寸。確定外牆尺寸後,再依次確定柱子、門窗、臺階、室內外地面鋪裝等的位置,平面圖就確定了。

3.單體建築的正立面、側立面。對於一層測繪,可以站在二層利用下垂的線來確定各個部件的高度。二層的測繪因為沒有梯子,無法上到建築屋面上用皮捲尺測量高度,所以這一類立面圖都必須藉助輔助工具進行測量。粗略測量時,我們可以僅藉助竹竿和皮捲尺、鉛垂球測出高度。但是要用做檔案記錄時,二層的建築,可以通過全站儀測出兩點之間的高差就是建築的高度。

4.單體建築的縱剖面、橫剖面。測量方法與測繪立面圖的原理一樣。不同的是剖面圖要更清晰地表達出各層之間的構造關係。但因為純陽宮管理比較嚴格,很多東西都無法去測量。

5.大樣圖。包括了各種磚雕、脊飾、樑架的斗拱、雕像、彩繪等部分的大樣。因為這類裝飾構件的線條、圖案都非常複雜,甚至是一些人物、花鳥、蟲魚圖案,而按照測繪的要求是要一一表現在大樣圖中的,這往往是古建築測繪中比較浪費時間的。在測繪中,最好的方法是藉助相機拍下各個大樣的正、側、底面的照片,然後測出各個大樣中重要的控制點的距離,通過照片在cad中利用樣條曲線繪出大樣圖。雖然有些誤差,但是相對純手工繪製已經精確和快捷。

實習心得:

首先:實習前老師大致講了一些測繪方法和注意事項,以前也有過簡單的測繪經歷,但是古建築測繪還是有很大的難度。因為古建築的結構,構件,裝飾等都比較精緻,線條非常複雜,還有古建築第五立面高高在上,無法近距離測量,給測繪增加了不少麻煩。但是我們每個人都積極參與,每個人都提出自己獨特地想法,每個人都發揮自己的長處,最終,我們找到簡單易行的方法,困難被一一克服。測繪培養了我們獨立思考和團隊合作的能力,同時讓我們認識到分工明確才能事半功倍。

其次:測繪繪圖讓我們對cad的應用更加熟練。測繪過程中我們對古建築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特別是明清道教建築,比如屋頂的各種形式,建築的組成,結構型別,斗拱的組成以及結構特點,彩畫的分類及特點等。中國古代建築的歷史內涵是博大精深的,然而,我們平日裡對古建築的關注太少了,經過這次測繪,我們又對古建築的知識進行了更多的瞭解以及鞏固。另外由於這次對古建築深入的測量也激發了我們對古建的興趣,在以後的學習中會更多的關注中國傳統的建築,中國傳統的文化。

這次實習是我們人生的一次非常寶貴經歷,它將一直影響我們前進。

古建築測繪實習報告 篇3

一·測繪物件記錄:

關林廟,位於河南省洛陽城南七公里的關林鎮,北依隋唐故城,南臨龍門石窟,西望熊耳青黛,東傍伊水清流,是武聖關羽的葬首之所,也是我國唯一的“林、廟、”合祀的古代經典建築,始建於漢代,重修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佔地180畝,現存明清殿宇廊廡150餘間。現建築建於明萬曆二十年,其佈局按帝王宮殿式建築而建呈“回”字形結構。採用均衡對稱的佈局方式,沿著縱軸線(南北軸線)和橫軸線(東西軸線)進行佈置。關林廟從大門外的舞樓、大門、儀門、大殿、二殿、三殿、墓冢直至後門為其南北向中軸線,其它建築的佈置皆按中軸線左右對稱,錯落有致。

我們小組的測繪物件是關林廟的三殿即春秋殿,關羽塚和後院。春秋殿也稱寢殿,廳內有關公秉蠟看“春秋”的坐像及臥像。四周有關公戰呂布、鎮荊州、戰長沙的彩飾畫。建於清嘉慶二十二年。春秋殿採用的是清式七檁硬山大木作,一共有五開間,平面採用分心槽的形式。春秋殿前昂刻有四十五個龍頭,門額上方繪有“三英戰呂布”“長沙戰黃忠”“”威鎮荊州“禹龍鎖蛟”等故事。屋頂採用硬山形式,屋架採用抬樑式構架,臺基是簡單的石臺基。關林後院還建有一清代石龍碑亭。它是神化關羽的又一見證。在亭碑上額刻篆收“勒封碑記”。碑面書寫:“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林是”。關林的後半部是關羽的墓地,四周松柏長青,圓圓的大墓前是一座石坊,上刻:漢壽亭侯墓。

二·測繪工作記錄:

1·測繪準備工作:

在實地測繪之前,老師給我們重點講解了測繪內容以及圖紙內容。在講解的過程中,幫我們回憶一下古建築的結構,名稱。把我們需要測什麼內容都給我們講得很清楚,讓我們不至於到了實地不知道要測些什麼或者漏測了一些大方向的東西。把我們測繪所需要的工具告訴我們,以及歷屆測繪遇到的一些問題、解決方法、注意事項。

到達關林廟時,我們首先是大致的瞭解一下關林廟的總體佈局,測繪的範圍、物件。然後,仔細的觀察我們測得春秋殿的特色,平面形式、構架方式、屋頂形式、臺基情況、彩畫等等。

2·測繪工作分配:

我們組共有六個人,就把測繪物件分成六大塊:總平面圖、首層平面圖、橫剖面圖、正立面圖、背立面圖以及側立面圖、細部大樣圖。每個人畫一個方面,其它組員拉尺子測量。畫總平面圖的是劉長亮、畫首層平面圖是單秋平、畫橫剖面圖的是魯洋、畫正立面圖的是趙振軍、畫背立面圖以及側立面圖的是崔新鋒、畫細部大樣圖的是曾丹丹。CAD出圖是由組員商討後確定,彙總。

3·測繪遇到的問題及解決:

在測量高度的時候,由於春秋殿是文物,不讓攀爬。本來想用氫氣球來測量它的高度,但是沒買到氫氣球,而且外面有風,也不好測。起先測的連簷高,是用鋼尺勾到瓦當上測出的,斗拱高是先測出簷。

古建築測繪實習報告 篇4

一、實習目的

本次測繪實習主要是針對中國傳統民居的構造、材料以及藝術空間手法的處理加強深入瞭解,以深化大三上學期對中國古建築史的理論學習,以及加強同學們對國內建築的熱愛。

二、實習時間與地點

xx年7月1號根據學校授課安排,我們將在湘潭平政路進行維持二週的古建築測繪實習。

三、實習參與人員

xx建築學本部1、2班跟瀟建1、2班。

四、實習內容

7月1號上午九點鐘,我們班的同學全體在文廟集合,然後按分組的情況分頭行事。最終我們選定的是距離關聖殿東100米處的三戶民宅。這天的天氣相當詭異,雨下的很大,好多人鞋子跟褲子都溼了,同時也給測繪工作的進展帶來了一定的不便。雨漸漸小了些,我們便開工了。我們組共有七個人,湘潭本地的有兩個,鑑於語言溝通的問題,這問卷調查當然非他們莫屬啦。大隊人馬首先殺進一個老爺爺的家裡,小劉首身示範。之後小趙、亞信還有還有海劍就都跑去弄調查問卷啦。剩下的四人就鎖定一家據傳有70年曆史(貌似這一條老街房子的平均年齡達到了一百多)的民居著手測繪事宜。我們從大門而入,房子很簡單的一面寬三進深,門洞都是開在同一邊上,除去大門是正(典型的立面)中心的。進入第三間房子的時候,一架舊式木質樓梯呈現面前,沒有扶手,樓梯的踢面也是鏤空的,踏面也很不平整貌似還能轉動,大概首層的層高是4.1米,看到這樣的樓梯,女生貌似有點懼怕,不知道當初在造它之時,主人是否有想過?上了二樓,哇塞,滿目灰塵,估計主人是不怎麼上來吧,除了去臨街面出的挑臺晾晒衣服,平時是很少活動的!讓我有意外之喜的不是中國傳統的木屋架結構,也不是挑臺出為支撐挑簷而撐起的木結構(屋架木結構)上的倒蓮座,而是中間二進廳(不知道可否這麼叫)中一個被兩排南北方向的木欄杆圍護起來的空間,甚是好奇,小劉爆冷說,大概是放置過世的老人的,但細想一般不都是置於堂屋的嘛?無奈尋問主人,自也是說不上個一二。有個值得一提的是“一線天”,(一線天)首層片面是三進深,而到了二層就變成了二進深外加前面所提的挑臺,屋頂是傳統的坡屋頂,脊檁線正對與二進房的中點,在三進房與二進房屋頂交接的地方很特意的預留了15mm寬的一條窄縫,讓光線從此處洩露下來,我猜測大概是房間不開窗的緣故,為了解決光線的問題,故採用了此法。

還有一大發現是其牆壁的做法,編好的竹篾成其“骨”,混以稻草、黃土為粘結劑,這做法到有點仿似現代的鋼筋混凝土,不過相比之下,它比鋼筋混凝土保溫隔熱效能更好,(牆壁材料)只是從理論上來說使用年限有所遜色,且承載力、抵擋風與暴雨的能力也不及後者,但能純於世達一百多年,也算是古人智慧的一種表現吧!這是在第一家民居的發現。我們上午的工作差不過就做到著,總結一下,完成了問卷調查以及第一家的測繪。

中午,大隊人馬餓漉腸腸的跑到一間蒸菜館,無奈其廚藝有限,我們就夾雜著窗外的淅瀝小雨,撿以兩三點菜色,撮以些許大白米,瞌睡連連。下午強打精神,繼續上陣。歸去途中歷經關聖殿,帶著久遠的好奇心,推開了紅漆的大門,貌似今日對外不開放,殿內人煙稀少,冷冷清清,大概是今天下雨之故!閒逛了一遍,跟傳說中的漢白玉龍柱雕還有階前的蟠龍雕合了影。不辜負此次之行。後來,我們又瞄準了離第一家不遠的民居,歷盡一百年有餘,建築形制類似於第一家,很典型的住戶型別,熱心的民居主人甚至給我們拿來了房契,哇塞,我想我們是沒必要測啦,上面是絕對原版的平面圖。有一發現是,室內牆面上的開窗,一般多見於古典園林,通過借景的構圖手法來美化景色,在這裡也被應用到了室內。再接著我們拐了個彎,尋找到了第三家民居。典型的兩層,唯一不同的是二樓的護欄不見了,可能是被主人拆了,首層也是一面寬三進深,門洞方向均開在牆面的北邊,幾乎也不怎麼開窗,但室內採光尚好,大概是門洞做的比較高,且在第三進房南邊牆有開一窗一門。有意思的是這民居旁邊的古建築,據外貌看來估計是商鋪,對面的天工樓據老人說有兩百年的歷史,門口還有一對石獅,甚是莊嚴啊!至此我們本次的古建築測繪之行已圓滿結束。

通過這次學院組織的測繪實習,雖然我們做的工作不是很足,但是至少有一點是值得肯定了:就是對本國古建築的瞭解,在這裡,我再一次感慨於古人的智慧,中華民族是一個大民族,孕育了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文化特產,用博大精深不為之過,還有好多埋沒在時間與塵囂中的古老的智慧在呼喚我們去發現,去繼承去創新,感慨於唯今建築風的濫觴,我們或許應該用長遠發展的眼光來對待一切文化一切發展,希望中國的建築之路越走越順利!也祝願廣

大的建築學子的求學之路越走越順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