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觀課報告15篇

來源:才華庫 2.83W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觀課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觀課報告15篇

教師觀課報告1

在我觀課的六個視訊中最讓我讚賞的是許老師的《釐米的認識》一課。在《認識釐米》這節課,許老師為學生創設了一種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積極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中,把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較好地完成了《釐米的認識》一課的教學任務。下面我就談一談對這節課的一點看法。

一、匯入自然合理

教學的開始以動畫的形式匯入,在看動畫的過程中讓學生髮現的問題的所在,知道了每個人的一拃都不是一樣長的,所以阿福的新才不合適。在這時許老師及時引導學生思考:“怎麼做才能讓阿福穿上滿意的新衣服呢?”學生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最後一致認為要用尺子給阿福量,阿福就能穿上滿意的新衣服。許老師抓住時機又問:你認識尺子嗎?從而引出對尺子的學習。通過對尺子的學習進而認識了“釐米”這個國際統一的長度單位,每個環節都能做到水到渠成。

二、教學環環相扣

許老師從教孩子認識尺子的構造,感受“1釐米”乃至幾釐米有多長,到如何測量“1釐米”或幾釐米長的物體。都能讓學生的認識一步步加深,但沒有讓學生感覺到困難。然後通過課件,讓孩子學會如何正確測量線段的長度,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本節課孩子學得認真、學得高興、理解的透徹。

許老師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特別注重數學的嚴謹性和必要性,尤其是單位統一的必要性體現的淋漓盡致。針對單位統一的必要性,將它作為難點,層層深入;“1釐米”的認識詳細解讀後幾釐米的認識就很快完成了。還設計了,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是也“1釐米”,並能反向思維如何找到“1釐米”。

三、練習緊隨其後

練習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鞏固,許老師通過形式不一的練習,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後能及時加以吸收和應用。每一處的練習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上一個新知識點的基礎上進行的練習,所以學生在做起來一點都察覺不到困難的存在。

四、課件恰到好處

課件的作用是為了輔助教學而用的,許老師通過對課件的合理設計和熟練的操作,使課件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許老師在一開始用課件展示了阿富的新衣這一故事引入課題,吸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後用又展示了尺子的構造,使學生認識了尺子,從而加深了對“1釐米”的認識,最後通過測量小提示讓學生學會了正確的測量方法。

許老師在教學《釐米的認識》的過程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教師觀課報告2

在本次國小數學遠端觀課評課學習中,我收穫頗豐,結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努力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在觀課中我認真學習了四節不同特色的國小數學課,各位教師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讓我受益頗深。授課老師嫻熟地運用資訊科技手段,個人所表現出來的駕馭課堂能力和自身的綜合素養,使我受益匪淺。

四位教師綜合素質較高,他們的教學基本功紮實,都認真研究了課程標準,深入挖掘教材,瞭解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認知基礎,教學目標明確,三維目標的設定準確,每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突出,使學生在輕鬆的活動中學會知識。

他們在教學環節設計和教學活動中,儘可能多地考慮師生的共同參與性與互動性,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參與性。教師們採用小組合作學習,使整堂課學生的參與面廣,參與度高,讓學生融入到課堂中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同時拉近了師生距離,活躍了課堂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們利用多媒體創設語言運情境,促使學生感悟和體驗教學內容與生活的內在聯絡,著重培養學生語言技能和語言運用能力,教學情境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有利於學生掌握所學知識.

授課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情分析,將教學任務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使新知識的建構更加自然順暢,真正是水到渠成。採用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方法靈活多樣,寓情感教育於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

在教學中,從課堂組織來看,四位教師對教學理論的理解無疑是深刻的,並做了大膽的嘗試。情景教學,任務教學,合作探究性教學等教學理念的運用,使我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有了更深的領悟。教學活動的設計豐富多彩,效果顯著。訓練方式多樣,有全班活動、師生互動、小組活動、雙人活動、個人活動等,在活動中突破難點,在活動中發展能力。同時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

在課堂上老師們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探索新知創設條件;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敏銳地捕捉學生每一次思維靈感的閃現抓住教育的契機,並時時加以指導、點撥。吳老師每節課都是讓學生自己探究,找到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老師們真的是把教給孩子如何解決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模式技巧做為一節課的中心,孩子們能把一節課的時光用在學習這樣的事情上,真好。 其實無論問題從哪來,無論是什麼問題,過程都一樣:理解題目,選擇合適的策略,解題,分析。這些基本的步驟能夠幫助孩子們解出這一輩子可能遇到的問題。在未來的歲月中,我們課堂上學到的那幾道題目孩子們會忘記。而他們學到的這套解決問題的技巧都將派上用場。

通過此次的觀課學習,我學到了很多。我學習到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吸引學生的興趣,設計分層次的練習,延伸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我認識到教學活動的設計一定要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思考,不僅分析教材還要分析學生。在活動設計的時候,以教學目標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活動。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面向全體學生,尤其是對後進生的關注。在數學課的教學中,只要老師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材料,創造一個自由發揮的機會和空間,學生的創新意識,自主探究能力和方法就會得到了不同程度培養和發展。通過教師的有序引導,學生的積極參與,體驗合作、討論與交流,就能培養學生創新的個性特徵和科學的思維方式。

教師觀課報告3

7月17號我們生物組老師到榮成實驗中學學習並聽了很多優秀老師的參賽優質課,我受益匪淺。

這些老師的講課有趣而且通熟易懂,授課科學而且充滿現代氣息,以學生為主體自己起穿針引線作用的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們輕鬆接受知識的同時,本人卻也給同學們留以深刻的印象。老師們的上課風格、教學方法讓我在教學技術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對於以後的教師工作有著很大程度上的幫助。

通過觀摩這些老師授課,我學到了以下的教學技巧:

1、關於課堂的管理

有關課堂管理方面,老師教學內容豐富,一環緊扣一環,親切兼活潑的性格讓學生們愛上了他們的課。但是,在幽默和活波之中,卻又不缺乏教師的威嚴。學生在她的課堂組織下,活躍而不亂。整堂課老師運用展示圖片的方法引入學習的內容,學生也表現得很積極!

2、關於課程的匯入

匯入技能是教師在講解新課題時運用建立問題情境的教學方式,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其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形成學習動機,和建立知識間聯絡的一類教學行為。每個老師的匯入方法都不同,而且每個老師根據課程的內容的不同匯入的方式也不同。因此在教學活動當中要根據教學的內容、學生的特點和自己的教學風格及長處,設計不同的課程匯入方法。而老師的這招以課程內容為依據的圖片匯入法也極盡她親切兼活潑的性格。

3、關於授課方式

每個老師都有每個老師不同的授課風格,學生在教學活動當中能夠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能夠達到教學目標,我認為就是比較好的課堂。

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觀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科學實驗的探究,讓學生親身參與到科學活動中來,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的同時也增強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老師的這種方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能力,而且也體現了現代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特點,讓學生們完成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蛻變,用這種方法去讓學生們進行回顧與反饋練習,學以致用,知識跨學科地相結合讓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會更加深刻。聯絡生活,聯絡實際,老師們的講課沒有大篇幅的板書,文字,有的也只是精美的圖片和視訊。事實也證明,圖片比文字更讓人印象深刻。從整節課看下來,我們不難發現,老師們基本不用看書,課前的準備和課外的廣泛閱讀毋庸置疑,講課不僅生動而且形象。對知識的激情演繹是對教師職業那份熱愛和執著的體現,同時也是認知能力的肯定。

老師們的授課方法豐富多變,整個課堂都在輕鬆的氛圍中進行,同學們的積極性高,汲取的知識量便會有一定程度上的增加。我喜歡這些老師的上課方式,我也曾體會過這樣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愛上學習,也會讓學生得到綜合能力的提高。我想除了有老師的技巧之外,還滲透著老師對學生、對教學事業濃濃的愛,這份愛很自然的散發出來,使得每個人都能感受得到,每一個笑容,每一句話,都讓人感到很舒服。我想學生對學科的興趣除了學生自身的喜好之外,更多的是來自於老師。而老師首先能做的,就是要使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到愛,這樣每一節課都能在愉悅中度過,還有哪位學生不愛上這個課呢?

4、關於激發學生的興趣

觀看了老師講課的視訊,其最大的收穫便是:

1、學生和教師應堅決認真地理解和執行新課標,把課堂還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他們思維、動手等能力,通過他們自己設定問題、創設情境等方式,培養自己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中學生物教師應多采用現代教學裝置教學。在教育見習過程中,老師很擅長的運用了現代的教學裝置去進行教學。運用現代的教學裝置可以充分地將這些為學生展示出來,增加生物課堂的趣味性和豐富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通過這次教育見習,我也深刻地認識到了想做一名優秀的教師要走的路還有很長。短短的45分鐘國中生物課,要講好不是那麼容易的。在以後的教師工作中應該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完善自己的知識理論體系,提高自己的教學研究調查能力,改進教學方式。

教師觀課報告4

一.春風拂面-(匯入部分)

這是議論文,對於國小階段的學生而言,比較陌生,因此新課匯入部分是至關重要的,怎樣讓學生很快地進入文字,使他們接近文字,更深入地理解課文這是值得我們執教者思考的。而老師的匯入就像一陣春風一樣,令學生神清氣爽。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許多學生們熟悉的名人,立刻渲染了課堂的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情感體驗立即被這陣春風喚醒。就像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老師曾說過“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前提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要變處處牽著學生走的教師主宰式,為順著學生的學來“導”的啟發引導式。”曹老師的課堂正是這句話的體現,老師在課始從科學家的不懈努力說起,讓學生自己產生疑問“真理是怎樣誕生的”,並對課題簡單理解,其實就是對文章主要觀點有了初步的瞭解,也為學習下文做好了鋪墊。

二.春雨如絲-(詞語教學,方法滲透)

縱觀當前的國小語文課堂,人文感悟大大超過了對語言文學的感悟。有的教師甚至把語文教學中最基礎的語言訓練拋到了腦後,或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詞語教學是語言訓練中的重頭戲,如果沒有紮紮實實的詞語訓練,那精彩紛呈的人文感悟又從何談起呢?我認為,要彰顯語文教學的人文色彩,必須從紮實有效的詞語教學入手。而曹老師的詞語教學宛如春雨,那樣細膩那麼縝密,令人耳目一新。曹老師在本堂課的詞語教學中,讓學生選一個詞語聯絡上下文說說自己的理解,並不是讓孩子孤立地解釋詞義。

而對於文字引用的三個事例,學生一讀就懂。但是如果缺少深層次的比較研究,就難以發現作為議論文所引用的事例和記敘文所寫事件的差異,也難以發現因不同的觀點而選擇不同的事例這些重點等。這些議論選材和表達的特點,是需要作為引導者的教師特別的指導,講述,學生才會去關注。當然,教師又不宜在文字知識上做過多講解,要少用“論證,論點,論據“之類的術語。正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學中,曹老師抓住三個事例的共同特點,大膽取捨,精讀第一個事例,研讀中提出一連串的問題:如“1.這個事例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2.哪部分寫得最簡單?為什麼作者將“發現問題”和“得出結論”想寫?3.是不是發現問題,就輕鬆找到真理呢?這中間會有怎麼樣的過程呢?4.課文還寫了兩個事例,再對比第一個事例,看看這段話在寫法上,內容上有什麼相同?”等等,這些問題的提出看似完成課堂目標,實則也將學習方法無聲息地滲透給學生,曹老師用最常見的提問促使學生將閱讀的重點轉移到關注三例的內容和表達上,進而關注三例的表達效果和意圖上。從中,學生自然而然地發現了不同的文體在敘事時的差異,發現了不同的觀點在引用3例時的詳略。

而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曹老師的“追問”藝術,著名語文專家呂叔湘說過“語文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不是傳授語文知識”。曹老師對於文字的三個事例不是簡單地概括了事,而是在概括的基礎上再設問題,並在層次上形成了一定的難度梯度,很好地補充與挖掘了文字的深度,培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體現了教師的功底,很難得。

三.雨後春筍-(以問促學,方法運用)

閱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作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體驗和理解。有人認為,這是枯燥的議論文,有什麼好讀的呢?但曹老師都充分地讓學生在讀中品析,讀中感悟真理。就像層層剝筍一樣,與孩子們一起攻破一個個問題,完成一個個小目標。在重點研讀第一個事例時,曹老師就讓學生有層次,有目的地去讀好重點語句,通過多次默讀,自由讀,個別讀,找出事例中的規律來,後兩個例子作為略寫,曹老師採用了對比閱讀法,架設三個科學事例之間的聯絡性,引導學生初步感受三個科學事例表達的共性,更精彩的是張老師巧妙地設計第二自然段的學習,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第二段在課堂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在課始曹老師用範讀的方式來引出課文的真理,揭示課堂;第二次是通過三個事例的對比朗讀引出此段話,通過再讀讓學生感受文字語言的規範,準確巧妙使用符號語言所表達的獨特效果。最後曹老師利用引讀法,讓學生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總之,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讓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使學生對課題,對課文的認識也得到了昇華.

四.春光燦爛-(迴歸整體,理解觀點)

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說“真情的交融,使師與生雙方都同時感受教與學的無窮的趣味與自身的無法估量的潛力,使教學活動進入師生對話、充滿生命活力的完美的境界”。我覺得張老師的課堂就有這樣的魅力。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曹老師力求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並給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圈畫,交流,彙報,解讀,表達,舉例等。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語文知識的陽光照進每個孩子的心中,讓他們在語文課堂上都能有所收穫.

教師觀課報告5

一、提高認識,更新觀念

培訓學習期間,每天先看視訊,聆聽專家的講座,再看文字,進一步熟悉每個專題的精髓,然後閱讀拓展材料,最後完成當日作業。學習後,讓我深深地懂得要想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要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課改,教師必須從根上轉變觀念。課堂教學是課改的核心,老師必須培訓學習,徹底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讓自己的課堂產生精彩,讓學生喜愛你的課堂,讓高效課堂的精髓在你的課堂煥發光彩。對此,有以下幾點感觸。

1、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經常採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

2、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的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著走,而是點起他內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不斷的向上攀登。

3、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4、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啟用,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明地闡述清楚,同時也要有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索、自主學習。

二、努力學習,共同進步

在這次遠端研修中,我們共同探討,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和分享,針對新課改暢所欲言,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這次遠端研修讓我更加深刻地的意識到對新課程模組教學的理解和把握還不夠,對實施新課程的能力還需要不斷地提高。遠端研修讓我明白要想進步就必須和同行們交流,要想提高必須有專家的指導和引領。知識需要不斷地積累,經驗需要不斷地總結,能力需要不斷地鍛鍊。

研修過程中,我們寫作業,發評論,閱簡報,參加線上研討,忙得不亦樂乎。這次遠端研修直面新課程,直擊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中的問題與困惑,切合教學實際,給我們指引了課改的方向。真實的課堂教學案例和課程專家們對新課程的解讀,讓我們深受啟發、大開眼界,引起我們深層次的反思。

此次研修包括通識知識、閱讀教學、寫作教學、聽說教學等部分。通過這段時間的培訓學習,我養成了一種習慣,每天只要有空,開啟電腦,瀏覽培訓網站,看是否有新的學習資源,閱讀學習材料。之後,我對比過去的教學,反思了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不斷思索英語課堂教學設想。

三、反思不足,不斷提高

通過培訓學習,我對自身的不足有了較為充足的認識。就拿寫作教學方面來說,通過這部分的培訓學習,使我發覺我過去使用的寫作教學方法——“過程寫作教學”,有更好地進行改進和完善之處,以使我今後的教學工作更加完美。

一. 加強寫前活動

前活動包括小組討論和寫提綱。小組討論通常圍繞一個特定的話題進行。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根據這一話題,在腦海中尋找資訊,並把每個想法都記錄下來。可以不停地思索、不停地寫。討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還可以在全班進行。在討論完成之後,學生列出寫作提綱。在這一階段。教師作為指導者,監控整個過程,鼓勵學生積極地、創造性地思維,並幫助學生挖掘各種有用的資訊。

二. 提倡小組討論

在學生完成初稿之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同伴之間的討論和修改,使初稿發展成一個較為完善的 “成品”。在這一階段,學生討論的重點還應在文章的內容上,例如,每段的主題句是否明確,段與段之間是否使用了適當的過渡詞語等。

三.重視教師反饋

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評改作為一箇中間環節,而不是終結環節,且應置於學生寫作的全過程中。教師應參與學生的寫作過程,及時向學生提供指導性的反饋,而不應把學生的初稿當作最後的定稿而做出一次性的評價。

總之,通過這次遠端研修,我進一步加深了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豐富了模組教學方法,相信自己的教學理論水平會上一個新臺階。

教師觀課報告6

針對陳錦青老師上的站立式起跑一課,進行簡單的點評,第一,他的課程基本按照課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1、充分利用學生自制器材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提高器材的使用率。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 2、通過發笑臉貼紙,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感覺,能夠分清起跑時腳和手的姿勢,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陳老師能夠根據水平一學生的身體、心理髮展等特點,建立清晰的動作感覺,讓他們很好的分清起跑姿勢,把容易混淆的事情變得簡單,這是一個非常新穎的教學方法。3、關注學生心理,每一個教學環節都重視學生的心理體驗。培養學生克服困難,不斷向新的目標挑戰的優良品質。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意識。使學生在練習中,學會合作,學會評價,體驗運動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第二,存在的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1、課的重點與難點把握的不夠準確,本課為第一次課,其教學重點應為:身體重心前移,教學難點為:異側手在前,再根據重、難點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課的整體性不夠注重,本節課在教學中雖然教學方法新穎,但是教學內容不夠突出。從準備活動到小遊戲再到練習,沒有突出學習的重點,過於一般。內容安排旨在逐步提升學生興趣。2、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得到發揮。能夠快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不過教師在剛開始的準備活動中應該充分注意安全,由於水平一的學生對於安全意識還是很欠缺的,教師應該避免安全問題的發生,兩個學生對著站立搶位置的輔助練習還是存在一定安全問題。如果在進行練習前強調一下會更好3、課的器材有所創新:每人兩個笑臉貼紙,但是水平一的學生在對貼紙的練習中,還是浪費了過多的時間,是不是在課前或者發貼紙的時候跟學生強調一下要求,然後能夠縮短這一時段的用時,提高課堂的練習密度。4.教師應精講多練,減少集中講解的時間,給學生儘可能多的練習時間。

總之本節課條理清晰,節奏明快,體現了教師的基本功比較紮實。整節課中學生興趣濃烈,積極主動性較高。可以看出陳老師在課前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教材內容的選擇上非常新穎,既有新穎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在課的設計上具有獨特的一面,通過遊戲與各種活動,充分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同學們都表現出了好勝的一面。這節課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學生通過自己做的器材上了一節有趣的體育課,在課堂中學生表現出了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意識。

教師觀課報告7

7月17日,我參加了《威海市國中生物優質課評選》活動的學習,通過這次聽課學習,收穫很大,感觸頗多。

通過這次聽課,使我認識到,探究式教學的學習活動是圍繞問題展開的,探究式教學的出發點是設定需要解答的問題,這是進一步探究的起點。從教學的角度講,教師需要根據生物教學目的和內容,精心思考,提出難度適度、邏輯合理的問題。 在富有開放性的問題情境中進行生物實驗探究。這是生物教學的關鍵,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探究計劃,選擇恰當的方法。同時,要求教師提供一定的實驗條件或必要的資料,由學生自己動手去實驗或者查閱,來尋求問題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設。這時,教師起到一個組織者的角色,指導、規範學生的探索過程。這個過程可以由單個學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師將學生分組來完成。要注意培養學生尋求合作的團隊精神。經過探究過程,學生要把自己的實驗過程或者查閱的資料進行總結梳理,得出自己的結論和解釋。不同的學生或者團隊可以就同一問題提出不同的解釋或看法。他們要能夠將自己的結論清楚地表達出來,大家共同探討。

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對概念教學有了一定的認識。將概念教學與新課程倡導的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對立是錯誤的。概念教學應該積極倡導探究教學方法,不應讓學生死背概念。科學概念、原理、定義的獲得,都是經過科學探究過程獲得的,學生概念知識的獲得,也應如此。學習科學的過程是一個能動的探究過程,不是告知學習。學生的活動與概念教學並不矛盾。概念教學應與學生活動有機結合。重視概念教學與課程改革倡導的教學理念不矛盾。概念教學不應該死板教條。重要概念的表示對學生掌握知識非常重要,在概念教學中,應引起重視。概念教學也可採用直觀教學方法,這樣有利於學生對概念的掌握。

通過學習,我對學生評價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教師評價一個學生的學習好壞,通過老師出一張試卷,學生通過答卷來評價。這種測驗評價方式的優點是:客觀、公正、可比性強、效率高等,是現階段的重要評價方法,在學生評價中佔有很高的分量。缺點是:很多情況下無法評價學生的能力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種評價側重學生課本知識掌握的評價,而新課程倡導“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和“倡導探究性學習”作為課程基本理念,在重視生物科學概念的學習的同時,著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理解科學的本質,及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傳統的紙筆測驗,它很難真正評價學生在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的學習結果。因此評價學生倡導評價方式多樣化,學生的學業評價可以指根據教學目標,系統地收集學生學習情況的資訊,對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活動以及成果給予評價。如評價學生的表達交流技能、實驗操作技能、探究技能、概念運用技能和情感態度等,採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可以更加準確地實現評價的目標和功能。

教師觀課報告8

聽了趙豔麗老師的《乘法的認識》這節課,感覺有很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

1。教師教態自然親切,親和力強。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趙老師在教學中始終面帶微笑讓學生感到非常親切,聲音也悅耳動聽,在加上肢體語言的輔助,讓學生學得很有味。

2。情境教學貫穿始終。趙老師本著讓學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了熟悉的貝貝遊樂園的場景,從購票、入園到遊戲專案,讓學生在具體的現實情景中去解決問題、學習數學知識。在練習時,趙老師安排了算式和生活情境找朋友的遊戲活動,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

3。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中,趙老師注重讓學生去體會加法算式的多樣性,體會相同加數相加的獨特性,體會到乘法運算的簡約性,為學生架設了從加法到乘法的橋樑。而這種體會都注重了讓學生去發現。

4。組織教學無痕化。低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這就需要老師要強調教學紀律。趙老師在教學中組織教學是非常巧妙的,如:“看誰是個安靜的同學!”,再如“優秀的管理員在哪裡?”,這些話語其實就是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組織教學正常進行,而讓我們感到沒有刻意進行組織。

5。注重細節。

趙老師在教學中特別注重細節,每次寫等號時都是用三角板去畫,寫得認真、標準,這本身對學生就是一個良好的示範,身教勝於言傳。另外,每次活動後,趙老師都讓學生及時整理桌面,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6。認識學生到位。

教學乘法的認識必須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也就是要認識學生。瞭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思維起點是上好本節課的前提,在教學時才能有的放矢。才有了課堂上趙老師情境創設的針對性。

7。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教學中,趙老師特別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如在引出加數相同時,讓學生去觀察5+1+4+3=13和2+2+2+2=8兩個算式的異同,自然引出加數相同。再如,讓學生去當遊樂園的管理員,讓學生去安排座位,發揮主人翁的地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梳理算式時,故意寫錯突出9個3。

當然,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一是在教學乘法算式的名稱時,有學生說到了被乘數,趙老師沒有進行說明。這裡可以說明一下原來是叫被乘數,現在都是乘數。二是在進行課堂總結時,沒有對學習內容進行詳細小結。

教師觀課報告9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非常渴望多聽其他優秀教師的課,吸取他人的長處和經驗以促進自身。但每次聽課後的評課卻讓我非常犯難。很多時候,我非常認真地聽課且做詳細的筆記,也覺得執教老師教得確實很好,但讓我具體評價這堂課好在哪裡,有何特點,我卻不知從何說起。直到研修期間,偶然看到了《教師應如何進行課堂觀察》一文,瞭解了基於課堂觀察量表聽評課這一理念,學習了相關內容,才讓我茅塞頓開。於是我打算嘗試著用藉助觀察量表來進行聽評課。

一、確定觀察點。

傳統的聽評課往往帶有盲目性,聽課者沒有明確的目的,走馬觀花式地觀察記錄課堂上發生的一切,缺乏針對性。因此聽評課的首先要確定觀察點。平時課堂上,我總感覺自己提出的問題沒有得到想象中學生積極的迴應,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總是隻有那麼幾個,而且提出問題後學生的思維不是很活躍。正好藉助這次機會,我打算通過觀察別人是如何進行提問,如何給學生評價和反饋,取長補短,來促進自己的教學。因此,課堂觀察點確定為提問有效性。

二、選擇觀察量表

傳統的評課時教師根據自己的經驗來進行點評,缺乏有證據的觀點,空話大話過多。而藉助於觀察量表,我們能夠有效地收集到相關資料,為評課提供依據。

通過查閱文獻,我瞭解到有效的提問包括以下幾個要素:1、提問時的語言要清楚、具體、簡練的,且一次只能提一個問題。2、問題應符合學生的原有知識水平。3、等候時間的長短對回答質量的影響很大。等候時間一般有兩個環節:一是教師提問後至學生回答前之間的停頓(等候時間1);二是學生回答後至教師反前之間的停頓(等候時間2)。4、提問後的反饋。及時且正確的反饋既可以糾正學生錯誤,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動機,啟發學生更深的思考。批評、訓斥等消極的反應,會挫傷學生積極性,降低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

基於以上理論基礎,經過選擇和修改,最終採用以下觀察量表。

記錄說明:

(1)問題層次只需記錄相應的數字,即如果問題屬於“識記和理解”層次,則記錄為“1”。 (2)觀察到的是“是”,用√表示;若觀察到的是“否”,則用×表示。

三、課堂記錄和資料分析

觀課並記錄後,為了變為對資料進行分心,我把資料匯入到Excel裡並進行統計,得到以下表格。

四、結果分析和教學建議

本課內容屬於湘教版魯教版六年級下冊《地理》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地區和國家》中第一節第一課時的內容。本節內容是在認識大洲後,將學習區域地理的方法應用、遷移到了解一個國家,難度不大。整節課教師提問頻次適中,40分鐘內提問26個問題。本節課分為4個環節,第一環節自主學習,為教學內容做好鋪墊。就“島國有何優勢”提出2個問題,學生自主學習後全班齊答;第二環節合作探究“日本的地理位置有何特點”,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第三環節是“日本的自然環境的特點”的探究活動,主要以點名和全班齊答的方式回答;第四環節同樣是“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以及對生活生產的影響”的探究活動。

整節課中時間的安排前鬆後緊,第二環節的小組展示和教師總結點撥的時間過長,因此第三環節的討論和教師點撥比較倉促。下面就量表中的每一個觀察點對這節課進行具體分析。

(1)提問認知層次搭配合理,問題指向明確,語言表達清晰。由於區域地理學習的方法在前面已經學習了,本節課只是應用、遷移到具體學習一個國家,對學生而言難度不大,整節課低層次問題與高層次的問題比例分配為5:5,是正常比例。

(2)提問時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指圖提問的比率達50%,且基本上較高層次的提問都提供了地圖或材料,另外50%沒有提供地圖是因為問題較簡單,不需要地圖學生也能回答。

(3)等候時間 1 充分,等候時間 2 幾乎沒有。除去全班回答外,教師在進行討論的環節給予學生足夠的等候時間;但是在學生回答完後,基本沒有等候時間。在學生答錯或不完整的情況下,教師更傾向於換一個學生回答或教師自己回答。這樣不利於學生思維的充分展開,也不利於學生更深層的討論。

(4)提問應該注意面向全體學生。學生答題方式以點名和全班齊答為主,整節課只有三個問題是學生舉手回答。而且教師點名的學生集中在座位的前兩排,後面幾排學生基本上沒有學生單獨回答。這樣的答題方式不利於面向全體學生和不同層次的學生,齊答過多會增長部分學生的惰性,點名回答也會挫傷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

(5)教師反饋有待改進。65%的回答教師沒有給於反饋,直接給出下一個問題;對於學生的錯誤回答,教師更傾向於轉向下一位同學,或轉向全班同學。僅有12%的問題,教師給予“很好”,“不錯”等簡單的鼓勵。學生的錯誤或不完整的回答,如果教師善於追問或加以點撥,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和誤區,更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會增強課堂的生成性。而教師無反饋或缺少追問,將挫傷學生思考、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五、觀評課反思

通過觀察陳老師執教的《日本》這一節課,我發現了自己平時在提問時也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平常上課,我基本上也是以點名或全班齊答的方式,候答時間很短,基本不給學生考慮的時間等等,也許正是這些原因才導致課堂上學生思維比較呆滯,課堂基本上都是按照我的思路進行,缺乏生成性的知識。觀察量表的使用也讓我再聽課和評課上

有了著力點,更有助於我通過觀課借鑑和反思,走上專業發展之路。

教師觀課報告10

我觀看了研修平臺為我推送的六節數學優質課教學視訊,內容涵蓋了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概率與統計等不同知識領域。其中有兩節課給我帶來的收穫和啟發最大,下面分別就這兩節課談談我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一、圓的認識——注重動手實踐經驗的積累

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的課堂教學實錄,執教教師是濱州市惠民縣孫武鎮十方院國小的王海燕老師。這是一節成功應用了先進的教育技術輔助教學的示範課,自動錄播教室的錄製效果也很棒,觸控一體機的使用恰到好處,40人的班額大小適當,學生整齊的校服以及積極的精神面貌為課例增色不少。

本節課最大的亮點是王老師精彩的教學設計以及高效的教學實施環節。王老師通過趣味運動會設計遊戲匯入新課,然後讓學生在折一折、畫一畫、說一說、議一議中明確圓心、半徑、直徑的概念和性質,充分運用了課件的幾何直觀的特點,很好的認識圓的特點,最後又迴歸現實生活的'應用,設計套圈遊戲,車輪是為什們是圓的,以及課外練習的拓展,畫一個直徑是10米的圓。

最後,提一個的建議:在練習環節有個練一練的題目,師生一問一答,效率低,效果也不很好。可以改由學生講解,即完整又清晰,難度也不大。

二、體積單位間的換算——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

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中心國小的顧建鋒老師執教的《體積單位間的換算》,是新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內容。本節課是在自動錄播教室錄製的,雖是借班上課,但是教學效果非常好,是一節值得好好學習的示範課。

顧老師是一位數學素養非常高的老師,無論是粉筆字的板書,數學語言的規範,數學問題的設計,數學思想的滲透等多方面都展示了很高的水平。國小男教師特有的嚴謹、大氣的教學風格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顧老師首先從複習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換算入手,引入探究體積單位的換算,這期中滲透了化新為舊的轉化思想。在探究新知環節,又是處處滲透轉化思想,借鑑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換算方法學習體積單位的換算方法,從高階單位到低階單位的“化”——乘進率,從低階單位到高階單位的“聚”除以進率。在學習新知的同時,注重學生解決問題意識和能力的培養,設計了牛奶包裝箱、用磚砌牆、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等現實問題,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課堂小結中,又一次總結昇華了轉化的數學思想,化陌生為熟悉,化複雜為簡單,化未知為已知。

給本節課的一個建議,由於教學容量大,教學時間比較緊張,有些教學重難點的處理比較倉促。如,在練習環節,小組展示講解, 4600立方分米=()立方米()立方分米,小組的展示沒有完全展開,教師就草草一帶而過。應該適當刪減前面幾個題型雷同的題目,讓出時間給這個小組詳細展示覆名數換算的過程。

最後,感謝本次網研修,既為優秀教師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又為我們普通教師提供了學習提升的機會。這種大範圍、多角度、高層次的溝通交流有效的推動了教師的成長和發展。

教師觀課報告11

20xx年7月7日—7月21日,我有幸參加了國中語文教師網路。為期十多天的培訓轉瞬即逝。時間雖然比較短,但是通過這次培訓,我深深地被專家教授們對教育教學中的許多精闢見解所折服,更被班級學員們的參加培訓的熱情所感染,雖然苦點,累點,但我要說:“樂中學,學中樂。”站在職業生涯的起跑線上,我走過了困惑,經歷了緊張,也曾有過無助,但這些都成為了過去,因為這次培訓我受益匪淺,收穫很多。

一、 聆聽專家講課,在收穫中提高

開啟電腦,我馬上就被這樣全新的培訓方式所吸引住了,特別聽了專家們的報告,更是被專家們獨到的教育理論所吸引。“書到用時方恨少”聆聽了以後,自己的思想真可謂是豁然開朗,許多困擾了自己很長一段時間的教育教學問題也得到了迎刃而解。他們所講的東西對我來講,我的感觸非常大,“紙上得來終覺淺”,在以後的工作實踐中,我要更加重視人文思想的滲透,使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更加完美。除此之外,老師們講到同樣的文字,時代不同,人文思想也會有所變化,對於文字不能只停留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的層面上,這一點是要注意的。通過培訓學習,我明白了人文思想是現代教育中最重要的思想。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充分挖掘文字。所學的專業課程,使自己的理論功底更紮實了。

二、 與學員們互動,在感悟中進步

本次培訓,用這樣的一句詩來描述再恰當不過了,那就是“天光雲影共緋徊,”有的說學生課堂學習不能只流於形式,要注意效果。有的說對於出現這種現象,教師首先要對學生充分肯定,然後再慢慢引導學生,這樣不會傷學生的自尊心,也體現了人文關懷。也有的指出這種現象是時常發生的,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大家各抒己見,我也談了自己的看法,這樣的互動使我所得到的感悟是深刻的,因此,所帶來的進步是任何催化劑都無法做到的。所以我要說,沒有互動,就不可能產生智慧的火花,更不能拓寬我的視野,更不可能提高我的專業技能。因為交流我充實了自己;因為互動,我獲得了進步相信。通過學習,我將把自己的感悟應用於實踐,到那時,自己的工作將是更加得心應手了。

三、個人在職研修,在反思中提升

我認真地完成了六項學習任務,不僅每兩天撰寫一篇教學反思日誌,而且還不斷加強自身業務學習。通過學習和反思,我認識到未來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師,而不再是“教書匠”。教師要想從“教書匠”轉為科研型教師,首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給自己不斷充電,消除職業倦怠。由於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面對的是一群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大家都知道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你必須有一桶水。其次要明確自己今後所要研究追求的目標:在整理中思考——日常滲透的自覺研究;在案例中反思——基於教學事例的進行思索;在行動中研究——探索問題解決的方案。最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進行實施:

(1)加強教育理論學習多積累為今後的課題研究準備好科學依據;(2)把每一節課或平時的教學所思所得及時記錄,進行積累為今後的科研準備實踐材料;(3)找準自己教科研的切入點,注重科研的針對性、實效性。

同時教師要成為研究者,還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及時將自己的經驗寫成論文。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課本上進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的探究。

總之,這次培訓是一次對教師專業成長極有意義的培訓,帶給我最深的體會就是教學不僅是一門複雜的學問,同時又是一門高超的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去研究,不斷地去反思,不斷地去提高。惟其如此,我們才會在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教師觀課報告12

通過這次研修,我深深的反思,我們應該怎樣與時俱進,努力學習、反思、進步、使自己成為一名讓學校、社會都放心嗎,讓學生喜歡滿意的合格教師,而不是被淘汰的、落伍的英語教師。要想有效的實施英語課堂課程資源的開發,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一、明確目標

把“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英語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時,提倡教學中要以“口語交際”為主,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開口說英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科學的英語教學方法

1、在教學中應把時間和空間多留給學生

合作學習前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沒有獨立思考就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將流於形式,質量不高。有準備的討論交流,才可能是高質量的交流。提出一個探究性的問題,給學生思維空間。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在課堂教學中,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一個教師對時間如何分配,直接反映這個教師的教學觀。探究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決定了探究學習必須有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否則就是一句空話。

2、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要在於老師的調動。在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後,就需要老師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教學環節,設計模仿、會話、口、筆頭操練、提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啟用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教學活動中。雖然我們的教學條件有限,但我們可以根據實際運用實物、自制教具來使課堂形象生動。

3、充分利用學生的差異

在以往的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是整齊劃一,束縛了學生創新潛能的發揮。教師要重視尊重學生的個性,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僅表現在學生的個體之間的差異,還表現在獨特的精神世界和興趣特長,這種獨特性是人的個性完善的內在資源。因此,我們不能用一個模式去塑造和評價學生。不能用一個水平衡量學生,那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學生的不同理解和認識,讓課堂成為學生髮揮個性的天地,成為自我賞識的樂園。

4、創造性運用教材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教材只是書面的東西,而且所載的資訊是有限的。傳統的教學與新課程教學有很大的區別,以往的教學只是要求講解知識點,而現在的新課程強調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如何學習的能力。教師與學生的位置也發生了變化,從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中心;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變化,從獨立學習轉向了合作學習;學生的學習態度發生了變化,從接受學習轉向探究式學習。

5、要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

(1)激發學生在課前準備階段動起來。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備課的時候,要認真地鑽研教材,研究學生,設計教法。我們在備課時,不僅僅侷限於我們老師自己備,同時也可要求學生參與。

(2)引導學生在匯入新課階段動起來。是否成功地匯入新課直接關係到這堂課的順利進行。我通常都是通過值日報告來匯入,一方面鍛鍊學生的口語,一方面訓練其他學生的聽力。這種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每天如此會引起學生的厭倦情緒。如果教師能增加一些新花樣,變換一下方式的話,學生的注意力一定會保持集中。如可以小競賽、講故事、做遊戲等等。

(3)鼓勵學生在練習中動起來。在英語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參與,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幫助。在操練中我們不但要學生動口,而且還應讓學生動腦、動手、動表情、甚至可以把教室當作舞臺讓學生去表演。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直觀的情景下輕鬆、愉快地掌握所學的知識。英語作為一門與漢語完全不同的語言學科,它有它自己的詞彙、語音和語法規則。只有對這些知識掌握牢固,並達到一定的深度和熟練程度,才能比較自如地運用英語進行口頭或筆頭交流。英語有大量的詞彙、複雜的語言規則和時態變化,如果我們沒有弄懂這些東西,要想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寫出一篇符合文法的文章,那是不可能的。新課程改革強調能力,但更應注重基礎。處於基礎教育階段的國中英語教育,可謂是英語學習基礎的基礎。雖然現在從國小三年級開設英語課,但由於各種條件限制,國小英語課在許多學校可能根本是形同虛設,名不符實;所以說國中英語基本上是大部分地區英語教育的啟蒙教育,其目的應是學習一些基本知識和培養一些基本技能,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打下較好的基礎,而不應是重在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在這個階段,過分的強調學生聽說能力,則違背了英語外語學習的規律,只能是欲速則不達。那種完全以聽說能力代替所謂的語言能力的說法我覺得是不太合理的。

教師以學生的英語學習為中心,紮實抓好課堂教學,讓學習落到實處。現在很時髦的提法就是以“學生為中心”,認為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但是對於有些連英語的皮毛都尚未鬧懂且情緒極易波動的國中學生來說,他們很少有人知道教學的重難點,很少有人掌握得了學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所以我個人覺得課堂的主動權還是應該屬於老師的,老師來安排和調節課堂教學活動,監控教學過程。

教師觀課報告13

通過一整天的時間,我主要聆聽了硃紅甫國小語文名師工作室的幾位名師執教的幾節精彩紛呈的課。 這次聽課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以讀會詩,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教師們特別重視學生個性化的朗讀,根據教學的需要採用不同的誦讀方式:齊讀、範讀、唱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大聲讀出節奏,小聲品出詩情,極大調動了學生的熱忱,點燃了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引導學生直接與古詩詞文字進行深入對話。聲斷而氣連的古詩詞朗讀讓人回味無窮;聲情並茂的情境朗讀更是把學生帶回了作者的時代;生動有趣的吟詩更是平添了學詩詞的樂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昇華,讀出了詩詞的雋永的意境,更讀出了作者的感情。

二、馳騁想象,引領學生翱翔於古詩詞的天地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當想象的大門被開啟,學生就有了飛翔的翅膀,既能飛入文字體會作者的想象,又能飛出文字,說出自己的獨特理解和感受。就像我們沈錫雲校長所執教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她讓孩子們想象每逢佳節,作者王維會看到些什麼景象使他特別想家?還讓孩子們想象在重陽節的時候,家鄉的兄弟們會對遠方的王維說些什麼……從而啟發孩子們的想象,進而理解作者深切的思鄉之情以及家鄉親人對王維的思念之情。

三、營造意境,讓詩意在音樂和畫面中流淌

以硃紅甫老師執教的《清平樂﹒村居》為例,別具匠心的教學設計,精美簡約的課件,詩意的解讀,豐富的想象,更突出了翁媼的幸福,在體會情感上使人耳目一新。他通過不同的方法創設情境營造出濃郁的古詩詞氛圍。同時,充分挖掘古詩詞特有的韻律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薰陶,得到情感的啟迪,自然而然就對古詩詞感興趣。

四、有目的地寫,固化知識,培養學生寫話能力

寫也是其中的一個亮點,劉永霞老師所執教的《觀書有感》,她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設計了小練筆,即寫一寫自己眼中的美麗方塘。通過寫的過程,教師使學生加深了對古詩詞的理解。如此有效的小練筆,既使教師丟擲的知識有了落腳點,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

五、文字遷移,詩詞積累,提升語文素養

古詩詞教學中,老師們在品詩誦美的同時,著眼於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如劉永霞老師在課堂結束之餘出示了另一首宋代朱熹的《觀書有感》,這就注重了知識的遷移和運用,讓學生積累了相關的課外古詩詞。

這次的聽課對我的啟發和觸動很大。在那些老師的循循善誘下,一首首古詩詞彷彿回到了它們當時所處的時代,充滿靈性而富有詩情畫意。真所謂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其次,通過學習,我更加認識到老師引導的重要性,往往好的提問能激發學生思考、探究的意識。如果我們也能如此去上古詩詞的話,必能把古詩詞的枯燥教學局面扭轉,使學生樂於學習古詩,樂於背誦古詩詞。語文教學正像是這一首首意境優美的詩詞,教師們的優秀更讓我反思自己的不足。

教師觀課報告14

隨著對“新課標”學習的不斷深入,我對新課標的認識又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關注每一個學生,注重師生雙方平等的相互交流,溝通與合作,交流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對學生的學習加以引導,對學生的學習給予肯定和讚賞。提倡、引導並促進學生建立“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為特徵的新的學習方式,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更加註重學生自身的發展

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體育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術和體育知識,所以體育課又被認為是技術學習課,因此在體育課中過多的強調了學習技能、技巧。國小體育教育並不是要讓每個學生都成為運動員,在體育課中把體育技巧作為每課必學的內容,並且把會不會技巧作為學生會不會體育的標準,不但偏離了教學體育的方向,而且由於純技術訓練帶有一定的強迫性,容易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的體育 懼怕心理,進而造成了學生和體育之間的距離,以致學生喪失了學習的體育熱情和信心。心理學家卡格安在觀察兒童的行為時發現"只有那些與他們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與他們有一定聯絡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們"。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運用多種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辦法,巧妙地將學生與體育拉近,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體育感受,逐漸地喜歡體育。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如果單純的說教,死板的講述體育知識,那隻會扼殺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而且,也無法令孩子們喜歡。 我在對低年級學生教學實施新教材的過程中,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設定了許多與傳授體育技能有關的小遊戲,並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創想的內容。引導學生做一些小動物的外形模仿。讓學生自主地進行練習,逐步發展下去,可以自由發揮。學生自編的動作源於自己熟悉的小動物,由於個性和愛好的不同,每個學生創想的動作各不相同,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隨著課堂教學的深入,學生的動作已不僅僅侷限於模仿動物了,甚至連劉翔跨欄的動作都出現在了課堂上。不知不覺中既培養了形式的記憶力,模仿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二、設計好課堂教學的環節

一堂課四十分鐘,是老師和學生相處的最重要時光,把握住這四十分鐘是十分重要的。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激發起學生的興趣。精心設計好“開頭”、“銜接”和“結尾”這三 個環節,讓學生像欣賞一首旋律優美的樂曲,觀看一部引人入勝的影視片那樣津津有味地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更能使課堂教學具有“磁性效應”。

首先,一個良好的開端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開頭的設計上應該注重新穎,吸引與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讓他們把注意力都投放到課堂上來;其次,各環節的銜接要巧妙,使課堂教學流暢自然,各環節自然過度,保持課堂教學的整體性。且不中斷學生的思路,易於學生接受;再次,把握好結果的處理,讓學生有一種精彩的感覺,就如同一齣戲,一部電影,必定有高潮。同樣,一堂體育課也應該有“高潮”之處。這個“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課的結尾前夕。“高潮”往往是課堂教學的“畢彩樂段”,此時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興趣最濃厚,積極性最易發揮的時刻,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推敲再三,精心設計,使學生意猶未盡,期待著下節課的到來。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認為現在的教學重要的是去"做"。怎麼做,做得好不好都是其次的,我們要使學生樂意與自己合作,不應把目光盯在道路盡頭教學結果上,要集中精神引導學生在道路上如何前進。作為教師的我,必須在實踐中學習,不斷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把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找到自己在這場改革中的位置,作出自己的回答!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是我們的根本出發點,在教學中,讓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儘快適應“新課程”,克服自身工作中的不足,讓我們為自己和學生創造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課堂。

教師觀課報告15

20xx年7月16日,我們蔄山中學所有生物教師到榮成第二實驗中學聽課,作為一名教師,任何一次外出聽課都是我們學習的大好機會,從中可以取得真實課堂教學中的經驗。此次的外出學習活動,讓我收穫不少,感受頗深,感受如下:

充分備課是上好課的基本保障。備課是教學的基本要求,備課的一個側重點是要關注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生命。因此我們在備課時應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看怎樣預設才能讓學生由不會到會,由不懂到懂,另外,恰當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策略的選用,也是我們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問題。不管是哪種型別的課,都應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課堂生成是課堂生命靈性的體現。教師必須在課程實施過度中去生成和豐富課程內容。注重課堂中與學生的對話,使課堂成為教師、學生互動交往的場所,成為不可重複的激情與智慧的綜合生成過程,使問題不斷產生與整合,使學生的思維不斷髮散和明確要求我們教師必須認真傾聽學生的每一次發言,捕捉教育的契機,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集中方法不斷選擇與求新,從而使課堂高潮迭起,產生了一個又一個不曾預約的精彩!這就說課堂實施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

飽滿的激情是課堂的師生情感的交流。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把真摯的感情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不僅體現出是一個有個性的課堂,同時學生的情感也會被感染。由此,學生興趣濃厚、思維活躍,為“營造綠色生態課堂”提供了條件。

總之,課堂教學過程是教師不斷反思的過程。教師走上了講臺,不是重複一次教案,而是通過師生共同活動進行的一次創造性的實踐活動。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平時應深入解讀教材,瞭解課堂,尋找到合適的方法進行課堂生命的再創造,爭取使我們的學生真正理解數學、走進數學,讓學生有興趣學、願意學,並且能自主地進行嘗試,為學生真正營造一個綠色的生態課堂,真正使學生成為一個具有獨立見解、善於理性思考、積極開拓應用、勇於創新變革的人。

國中生物教師觀課報告,盡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