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精選家庭教育的語錄大彙總70條

來源:才華庫 2.89W

女色者,世間之枷鎖,凡夫戀著,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間人重患,凡夫困之,致死不免。女色者,世間之衰禍,凡夫遭之,無厄不至。《菩薩訶色慾經》下面是關於家庭教育的語錄70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1年精選家庭教育的語錄大彙總70條

1、愛喜生憂,愛喜生畏,無所愛喜,何憂何畏。好樂生憂,好樂生畏,無所好樂,何憂何畏。貪慾生憂,貪慾生畏,解無貪慾,何憂何畏。《法句經》卷下,好喜品

2、佛言:愛慾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有能為道者矣。《四十二章經》

3、若斷愛無餘,如蓮花處水,芘芻舍此彼,如蛇脫舊皮。《大毗婆沙論》卷九十五

4、阿難,我沒有看到任何一種變易的色法不會導致貪戀及耽樂於它的人感到愁、悲、苦、憂、惱。南傳《大空經》佛言

5、芭蕉生實死,蘆竹葦亦然。貪利者如是,必能自損傷。《別譯雜阿含經》卷一

6、要成為讓別人欣賞的風景,你就必須走在別人的前頭。

7、小無名有了寶盒就不想勞動,想過飯來張口、錢來伸手的日子,結果失去了寶盒。坐享其成是人性的弱點,更是人的劣根性,很多人在取得一 點成就後,不是乘勝追擊,更上一層樓,而是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直到將自身的優勢消失殆盡,最終失敗。

8、若頓悟自心本來清淨,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禪,亦名如來清淨禪,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習,自然漸得百千三昧。達摩門下展轉相傳者,是此禪也。(唐)宗密《禪源諸詮集都序》卷一

9、生活中常有這種現象:當我們一心想得到什麼的時候,苦苦追求反而適得其反。當我們不再執著於一念時,就會從內心的糾纏中解脫。重要的是應該用心去生活,在生活中慢慢積累,自然能水到渠成。

10、佛說:犯下罪行而知道錯了,有了過失而能夠改正,罪業將消解,後來必定得道。

11、謹守自己的本分,認真活在當下。

12、但誰能算得出,在得到一些自認為珍貴的東西時,有多少和生命休慼相關的美麗像沙子一樣悄悄從指間溜走?每個人掌中所握的沙子數量都是有限的,一旦失去,便再也找不回來。

13、遺憾的是,人生沒有彩排,更不能倒帶,手裡握著的單程船票,很醒目地標註著有去無回。若時光可以隨意倒流,如人生可以重新選擇,我願在紅塵深深處,靜倚在緣份的渡口,揣著一顆雲水禪心,將寂寞坐斷,將孤獨守成一幀最美的水山畫卷,一直一直等待那位觸動靈魂的歸人翩翩而來,與我共守山河歲月,攜手演繹一世情長。

14、修身,不但能做到不殺生、不偷盜和不邪淫,還要做到愛護生命、佈施財物和持守淨戒;修口,不但能做到不妄語、不惡口、不挑撥離間和不綺語,還要做到言談忠實、談吐文雅、勸人和睦和言必及義;修意,不但能做到不嗔恚、不貪慾和不邪見,還要做到修持慈悲、保持少欲知足和樹立正知正見。

15、法界性是諸法體故,是故真言真實妙理,一切色心,即是一體,心必具色,色必具心。(日本)重譽《密宗要訣抄》

16、染淨因果諸佛解脫當於何求?答日:當於一切眾生心行中求。《維摩經》卷中,文殊師利問疾品世、出世間之事,不出因果二字。《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

17、欲能縛世間,調伏欲解脫,斷除愛慾者,說名得涅槃。《雜阿含經》卷三十六,第1010經

18、心住無住處;心不住一切處;心不住善惡有無內外中間,不住空不住不空,不住定不住不定;如是名無住心也。

19、痛苦不像死亡那樣無可挽回。

20、心理學家在2~5歲兒童中挑選100名反抗性較強及100名幾乎看不出反抗性的兒童,追蹤觀察到青年期。結果前者有84人意志較堅強,有主見,然後者僅有少數人意志較堅強,其餘的人遇事不能作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因此,對孩子的反抗行為別過於急躁哈。

21、會彈琴的孩子都不是壞孩子]1能吃苦:別人玩的時候自己在練琴2有毅力:不能半途而廢,每天堅持練琴3有耐心:有足夠耐心去識密密麻麻的`琴譜4很細心:彈錯的時候細心檢查5很聰明:管絃或鍵盤類都需要手的配合6心理素質好:參加各類比賽,習以為常7記憶力強:背譜子8獨立:背琴上課不勞煩父母。

22、心理學家提醒撫養者,應密切關注嬰兒的情緒,多擁抱孩子,對嬰兒的情緒予以正確的迴應。在中國,孩子們得到的擁抱與親吻遠比國外的孩子得到的擁抱與親吻少。到了[xx]歲左右,就很少有人再擁抱與親吻他們了也就是說,他們通常在10來年或更長的時間裡,沒有身體的親密接觸。

23、一位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裡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踢貓效應"。爸爸媽媽們,別輕易把你的壞情緒傳染給身邊的人,尤其是孩子。

24、女孩子一個人在外闖蕩,受了再大的委屈,也不要放棄,不要生氣,要記在心裡,早晚有一天,讓他們全部連本帶利還回來。不要相信誓言,不要相信承諾,事實能證明一切,真正愛你的人,不會給你太多的誓言與承諾。女人可以學會喝酒,但是不管在任何場合都不能讓自己喝醉。

25、我絕不會把友誼強加給不需要友誼——認為我無足輕重的人。

26、無法掌控權利的人將被權利毀滅!!!

27、當你說不時,你要使不聽上去象是一樣好聽。

28、別人也得到了應得的一分利益,各方都不吃虧。

29、我準備向他提出一個他不可能拒絕的條件。

30、在社會普遍不講規則的時候,誰講規則誰倒黴。"

31、一個善於反思的人才是一個善於超越自我的人。

32、原始社會,無自然力者無人格。

33、人們在追求利益的同時,也在追求真善美。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下,兩者相互博弈。"

34、轉凡夫觀念,至絕對境界,即是證性。

35、把孩子的生命安放在天地自然之中。

36、本色做人,角色做事。

37、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無邊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

38、頓者,頓除妄念;悟者,悟無所得。

39、因為即便現實主義者如我,仍然強烈的需要精神家園。你敢說你沒有覺得無 所事事過麼或者吃喝玩樂後的空虛,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那感覺很好?

40、人情世態紛紜往復,安危苦樂隨遇而安。

41、不可見,了了見;無有知者,無不知者。

42、般若非心外新生,智性乃本來具足。

43、自初下手至成佛為止,皆是不住於相。

44、須知對待之見未忘,尚未能出世間。

45、大道不在言也,非言無以顯道,佛法不在學也,非學無以明法。

46、境無自性,由見而有,不見即無。見無自性,由心有動,不動即無。動無自性,獨由不覺,覺則不動。

47、對於那些多動和富於攻擊性的孩子而言,最不幸的是他們自己,天長日久,他們會成為人群中不受歡迎的孤獨者。當然,教師會竭盡全力,不讓這種情況發生。作為家長,對此更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家很任性。"這實在是家長自己應當深刻檢討的事情。現在的孩子,性格成型早。希望父母高度重視,及時扭轉。否則,學校教育的效果只能被抵消。

48、滿飲這十分的真誠的獻禮,節日快樂。

49、沒有鮮花的妖豔,沒有鈴聲的悅耳,雖然只有寥寥幾語,但我的祝福永恆,我的問候依舊。

50、有些道理沒到一定時候你不懂,沒關係,都是這麼從傻孩子過來的。關鍵是能把人人都貌似懂的道理做好,就是很難得的事情了。

51、承認自己是凡人比較好,不要想著有一天可以強到完全避得開所有爛事。比你的弱極其多的人在某時某刻,還可能恰恰把你治得沒法子呢~

52、變強的過程中,得到的越多,也有能力付出更多,更好,方式更恰當。

53、隨著社會越來越龐雜,安身立命越來越專業化。父母對子女的擔心也日益升級。擔心其實是負面的暗示,暗示說:我擔心你不行。父母對子女的不自信,會使子女也不自信,變得舉步維艱、難以決策。想要讓我們的孩子生活的幸福,關鍵在於我們要把意識集中在我們渴望的。

54、幸福在哪裡?幸福在家裡。

55、傾聽就是愛,傾聽中有了解,傾聽中有醫治。

56、鼓勵孩子是讓孩子為自己感到驕傲,不是家長驕傲,家長驕傲不重要,孩子驕傲才重要。

57、只有讓學生不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而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順利地學習,這是教育過程的邏輯。

58、沒有時間教育兒子,就意味著沒有時間做人。

59、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於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養出好的品質。可是隻有在集體和教師首先看到兒童優點的那些地方,兒童才會產生上進心。

60、智慧與教育之間的區別是,智慧會讓你過上舒適的生活。

61、有人問鷹:"你為什麼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鷹回答說:"如果我貼著地面去教育他們,那它們長大了,哪有勇氣去接近太陽呢?"

62、樑曉聲有一句名言:我們每個人都是處在好人山腳下,壞人坑邊上。

63、北京有個痞子叫王朔,他叫罵魯迅,魯迅不理他,因為魯迅已經死了。他看沒有人理他,又去罵金庸,金庸回過頭來一摸,原來是個小孩,一邊玩著去吧。

64、用心關注孩子,用心接納孩子,用心體會孩子。願我們的老師在創造性工作中理解教育的真諦,願我們的孩子在自主性學習中享受童年的快樂。給孩子一個多姿多彩的童年,讓他們在一頁頁翻飛的書頁間起飛,在湛藍如洗的天空下,無憂無慮地飄飛。

65、把機會讓給學生,把精彩留給學生,把掌聲送給學生,把愛心獻給學生,把希望帶給學生。要想得到一年的收穫,就種穀子;希望得到十年的收穫,就去栽樹;要想得到一生的收穫,就去育人。

66、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西湖風景,那是天下有名的了,孤山梅莊,更是西湖景色絕佳之處。

67、任教主,終於是你勝了,是我敗了。

68、我自然知道。蓮弟是為我好,對我體貼。他知道我無心處理教務,代我操勞,那有甚麼不好?

69、倘若單打獨鬥,你是不能打敗我的。

70、凡會學習者,學習得法,則事半功倍;凡不得法者,則事倍功半。――紀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