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科普知識作文彙編9篇

來源:才華庫 3.15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普知識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科普知識作文彙編9篇

科普知識作文 篇1

生態農業--是指在保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態學、生態經濟學規律,運用系統工程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集約化經營的農業發展模式,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農業。

生態農業是相對於石油農業提出的概念

,是一個原則性的模式而不是嚴格的標準。而綠色食品所具備的條件是有嚴格標準的,包括:綠色食品生態環境質量標準;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產品必須符合綠色食品標準;綠色食品包裝貯運標準。所以並不是生態農業產出的就是綠色食品。

生態農業是一個農業生態經濟複合系統,將農業生態系統同農業經濟系統綜合統一起來,以取得最大的生態經濟整體效益。它也是農、林、牧、副、漁各業綜合起來的大農業,又是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綜合起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現代農業。

生態農業是以生態學理論為主導,運用系統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農業自然資源和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前

提,因地制宜地規劃、組織和進行農業生產的一種農業。是20世紀60年代末期作為"石油農業"的對立面而出現的概念,被認為是繼石油農業之後世界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主要是通過提高太陽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轉化率、廢棄物的再迴圈利用率等,促進物質在農業生態系統內部的迴圈利用和多次重複利用,以儘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儘可能多的產出,並獲得生產發展、能源再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經濟效益等相統一的綜合性效果,使農業生產處於良性迴圈中。

生態農業不同於一般農業,它不僅避免了石油農業的弊端,併發揮其優越性。通過適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農藥等,突破傳統農業的侷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細作、施用有機肥、間作套種等優良傳統。它既是有機農業與無機農業相結合的綜合體,又是一個龐大的綜合系統工程和高效的、複雜的人工生態系統以及先進的農業生產體系。以生態經濟系統原理為指導建立起來的資源、環境、效率、效益兼顧的綜合性農業生產體系。中國的生態農業包括農、林、牧、副、漁和某些鄉鎮企業在內的多成分、多層次、多部門相結合的複合農業系統。20世紀70年代主要措施是實行糧、豆輪作,混種牧草,混合放牧,增施有機肥,採用生物防治,實行少免耕,減少化肥、農藥、機械的投入等;

80年代創造了許多具有明顯增產增收效益的生態農業模式,如稻田養魚、養萍,林糧、林果、林藥間作的主體農業模式,農、林、牧結合,糧、桑、漁結合,種、養、加結合等複合生態系統模式,雞糞餵豬、豬糞餵魚等有機廢物多級綜合利用的模式。生態農業的生產以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為重要前提,根據生物與環境相協調適應、物種優化組合、能量物質高效率運轉、輸入輸出平衡等原理,運用系統工程方法,依靠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資訊的輸入組織生產。通過食物鏈網路化、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充分發揮資源潛力和物種多樣性優勢,建立良性物質迴圈體系,促進農業持續穩定地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因此,生態農業是一種知識密集型的現代農業體系,是農業發展的新型模式。

生態農業最早於1924年在歐洲興起,20世紀30-40年代在瑞士、英國、日本等得到發展;60年代歐洲的許多農場轉向生態耕作,70年代末東南亞地區開始研究生態農業;至20世紀90年代,世界各國均有了較大發展。建設生態農業,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已成為世界各國農業發展的共同選擇。

科普知識作文 篇2

科學課,王老師讓我們帶花崗岩觀察。我帶了兩塊。可是當我拿出來準備觀察時,發現它們緊緊地貼在了一起。我試圖把它們分開,可是兩塊花崗石卻像有磁力似的,仍然貼在一起。我加大了力氣,才把它們給分開了。我很奇怪,又把它們合在了一起,結果它們又好像有磁力似的,吸在了一起。

這是為什麼呢?花崗石是由石英、長石、雲母組成的,它裡面又沒有磁鐵,怎麼會互相吸引呢?我找了塊磁鐵放在花崗石上,它沒有被吸住;我再把花崗石放在桌子上,花崗石也沒有和桌子吸在一起。這是為什麼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下課後,我拿著兩塊花崗石去問王老師。王老師接過花崗石,耐心地解釋給我聽:“你看,花崗石的表面很光滑,當你把花崗石光滑的兩面貼在一起時,裡面的空氣就很少很少了,外面空氣的壓力就把它們壓緊了,所以你想把它們分開是會感覺有點吃力。而當你把花崗石放在有點粗糙的桌面上時,它們裡面的空氣壓力和外面的差不多,所以你拿起它比較方便。如果,你在兩塊花崗石的中間沾上點水再把它們合在一起,你要分開它們的話,就更難了!”

“為什麼呀?”我很好奇,馬上弄了點水滴在花崗石上,把它們合在了一起。嘿,還真比剛才沒沾水時吸得更緊了。

“這又是為什麼呢?”我摸摸頭問王老師。

“如果說剛才兩塊花崗石中間還有點空氣,那麼你說現在呢?”王老師笑著反問我。

“水把空氣又擠走了一點?”我不確定地說。

“對呀,就是這個道理。兩塊花崗石中間的空氣變少變沒了,所以你要分開它們就感覺更難了。呵呵,科學奇妙吧!”

原來都是空氣在搗蛋。不過今天還真的感謝這調皮的空氣,使我又額外地從王老師那裡收穫了不少科學知識。

科普知識作文 篇3

科普徵文中國科技館坐落在北京北三環中路,它是用紅色磚瓦砌成,共有三層樓。中國科技館旁邊還有一座銀色的圓形建築,那就是有名的變幕影廳。

我和媽媽先來到二樓的實驗場地。這時,實驗剛好開始,只見解說員阿姨拿出一支用合金材料做成的花蕾,又拿出一個吹風機,用吹風機給花蕾一加熱,只見花蕾就慢慢地綻開。關掉了吹風機,溫度降下來以後,綻開的花蕾就又漸漸的閉合了。解說員阿姨說這種現象叫做雙向記憶。

解說員阿姨又拿起另一種合金材料做成的彈簧,彈簧的一端綁著一隻小毛絨鴨子,她讓一個小朋友拿著毛紺鴨子,然後給彈簧加溫,彈簧漸漸變直,成為一根直鐵絲。當溫度降下來後,彈簧仍是直的,回不到原位,只有再次給它加溫,彈簧才能一點兒一點兒地縮回原位。這種現象叫做單向記憶。

經過講解,我明白這種材料用途很大,比如它常用在賓館中的煙火報警裝置中。第三個實驗是法拉第籠。有一個很大的鐵籠子,裡面放著絕緣板,這樣,人站在上方就能和地面隔絕。解說員阿姨請了兩個叔叔進籠子裡,關上門。這時,她按一下電源開關,籠子就帶電了。她告訴大家,這時籠子的電壓是5萬伏。哇!人們都為籠子裡的人擔心,但是籠子裡的人並沒有危險,他們甚至還敢用手去摸籠子。外邊的人敢去摸籠子嗎?解說員阿姨說她可不敢冒這個險。她拿來一根長長的杆子,在杆子的頂部有一段鐵絲,她用這根杆子的頂部去觸籠子,只見閃出藍藍的電火花,發出啪啪的響聲,真是嚇人!為什麼呢?解說員阿姨告訴我們:這是因為籠子裡的人是站在絕緣板上,他們身上任何部位的電壓都是5萬伏,而籠子的電壓也是5萬伏,電壓為零。而外邊的人是站在地上,地面電壓為零。而籠子的電壓是5萬伏,所以外邊的人是萬萬不能摸籠子的。這個實驗也告訴我一個道理一一小孩子不能輕易動電,因為有電沒電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看完實驗表演,我又看了奇妙的水珠,潛水艇,肥皂膜留影牆,是你還是我等等,使我學到了很多科學知識。

中國科技館,你像一本書,使人們學到科學知識;你像一張龐大的圖畫,向人們展示這天的科學。我讚美你中國科技館!

8月中的一個星期天,綿綿的細細雨滋潤了萬物以後,太陽重新露出了笑臉,鳥兒歡快地歌唱,草木滴著露珠,好像都在讚美這場小雨,馬路兩旁的月季花,紅紅的花朵挺立在綠色的枝葉上,陽光在絢麗的各色花朵上浮動著。在這樣完美的日子,我和媽媽來到中國科技館參觀。

科普知識作文 篇4

今天,老師帶領我們走進了學校的科普館,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課。

老師帶我們排隊走進科普館。我的第一眼,就看見牆上掛滿了牆板,貼著桌布,桌布上都是科普知識。我慢慢地走著。

最靠門的桌布上寫著一些觸目驚心的文字: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北京時間20xx年4月20日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北緯東經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據中國地震局網站訊息,截至24日14時30分,地震共計造成196人死亡,失蹤21人人受傷。

我繼續看下去,看到了幾張雅安地震和各種災難性地震的圖片,覺得十分痛心。圖片上的災區,滿目瘡痍,人們在地上痛苦的呻吟。昔日熱鬧安詳的小鎮去哪兒了呢?平日裡歡聲笑語的人們哪兒去了呢?這地震,又多麼像戰爭。“戰爭”過後,這裡只留下依然的硝煙,滿地的坑洞。還活著的人坐在地上,腦子裡迴盪著那些驚恐痛心的場面,背影是如此孤獨無助。他們沒有了家,甚至連親人也沒有了。地震啊,你簡直就是一個惡魔,奪走了他們溫暖的港灣,最親愛的人!

不知過了多久,我聽到了一個甜美的女聲響起。回頭一看,是我們學校一位女老師。她微笑著對我們說:“大家好!我是防震減災科普館的解說員。請大家跟著我來。”我不由自主地走上前,隨著她的視線看向另一張桌布。“大家請看。這裡是防震減災的一些科普知識。哪些地面動物在地震前有異常反應呢?地震前,貓、豬及牛、馬等大牲畜均有異常反應,表現為亂咬、亂跑、亂鬧;有一些動物又表現為呆滯、不吃食。”我點點頭,認真的聽老師解說。過了一會兒,又有一位男老師來了,他也是解說員。兩位老師在不同地方進行解說。

最後,老師笑了笑,說:“我的解說到這裡就結束了。謝謝大家的傾聽。希望大家在這裡能學到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下面同學們可以自己再看一些其他的科普知識。再見。”

我走到科普館中心,那裡放著兩個地震儀。一個下面是龍,另一個是蛤蟆,兩個都是銅色的。我端詳了一陣,就到其他地方起去了。

我把目光停在了一組資料上:地震資料之最。

我迫不及待往下看。

“世界震級最大的是20xx年3月11日的東日本大地震(里氏排名);

“死亡人數最多的是1201年7月發生在地中海東部的地震,死亡110萬人;

“地震損失最大的是20xx年3月11日的東日本大地震,損失金額摺合為人民幣約是8000億元到1.5萬億元。”

我捂住嘴,驚訝極了。地震不僅給人們帶來傷痛,還帶了那麼多的損失。可這種災難是不可以避免的。我不免有些失落。

準備結束時,我看到桌布上面寫著很多對我們有用的自救急救知識和建議。比如,地震發生時正在上課,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或課桌旁。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要記得保護頭頸、眼睛、掩住口鼻……

看完這些,我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個畫面:本來毫無生氣的地震現場,重新回放。一個個同學和老師有序地從教室裡出來;一個個百姓不慌不忙地跑出家門。每個人都像是料到一樣。因為快速逃離,竟無一人受傷或死亡,只有房屋倒塌。他們歡呼著,互相擁抱著,大喊“活著萬歲”。大家樂觀堅強,共同重建家園。沒過多久,一個嶄新的城市崛起了,是那些勇敢善良的人們賜予了它第二次生命!我欣慰地笑了。

我的眼光落在了最後一張桌布上。看了沒多久,老師叫我們了:“同學們,已經上課了。請大家先回去上課,歡迎下次再來。”我不捨的看了最後一眼科普館,走了出來。

透過窗,逆著光,我依稀看到那一張張生動的桌布。謝謝你們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我心裡默唸著。防震減災科普館觀賞時間結束了,再見。

科普知識作文 篇5

在一個領獎臺上,我終於戴上了獎牌,拿起了獎狀,這時的我已經熱淚盈眶,激動得面紅耳赤。

原來我正是在科普知識競賽的領獎臺上進行頒獎儀式,這一切的一切的從兩年前開始說。

那時的我正值九歲,是我第一次參加這個比賽,由於我是第一次參加所以就很努力的複習,參加比賽時也就認真審題,最後可惜只差一分就可以衝進決賽而惜敗迴歸,可是正當我覺得失落的時候,全班同學卻對我刮目相看,因為我參加的是高年級組,有許許多多的四五六年級,而我只是三年級小屁孩一個。一次我在班裡的人氣一下子多了起來。過了一年後我又重出江湖,在進行比賽。而這次我想:哼,那次我沒有複習好都那麼高分!而這次我也長大了,知識也多了,這次不用複習也行。所以我也是慌忙應戰,搞得我十分緊張,會做的題也忘了,不會做的只能蒙了,而這一次我只拿了10分得了第一,倒數第一,聽到這個訊息傳到學校後:所有老師都不理我了而我的朋友也漸漸疏遠了,連對我最好的麥老師,也不理睬我了,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虛。

時間過得真快,一年又過去了,我本以為老師不會讓我去比賽,而這一次老師堅定地說:“徐銳同學要參加比賽,因為我相信他可以!”這短短的一句話給我了莫大的鼓勵因為有了這一句話我才有了動力。在這個晚上我把每個市的科普知識競賽的題目都列印了出來用來複習。這次我輕輕鬆鬆的就闖進了複賽,這複賽可是我許多次敗北的地方,這次我以56分的好成績闖進了決賽,越往後面做我越緊張,我想到了前面都淘汰的時候,可我還不是打敗複賽了嘛,而且還有盧老師和麥老師給我的支援,想到這些我就不害怕了,一下子精神了起來使得信心百倍。做完了題在觀眾席去等成績。

突然一位工作人員叫我上領獎臺,給我發上了獎狀,和獎牌在雷鳴般的掌上下我今年第一次哭了!

科普知識作文 篇6

魚的一生幾乎都生活在水裡,它們在水中不是向左遊就是向右遊,所以有一條既結實而又豎著的尾巴是非常實用的。

它可以幫助魚在水中自由的改變方向。魚身上的側線可以感知水壓的微小變化,因此距離很遠就會知道周圍的情況。一般較大的震動會使魚產生趨避反應,迅速躲進水草或者石縫中。大多在睡覺時,只不過是在水中保持不動的寧靜狀態。許多魚類夜間待在圓木上面或下面睡覺。珊瑚蟲白天活躍,晚上則躲在礁石的裂縫處休息。魚類休息時的樣子與其他時候截然不同。例如,許多白天聚在一起非常活躍的鯉科小魚晚上卻分散開來,在淺水中一動不勸。有些魚則白天休息,晚上活動;但幾乎所有的魚都要睡覺。

還有些動物一刻不停地遊動,因為它們必須不斷地把水吐出以保持呼吸;但它們在運動的時候仍有可能睡覺,我們只是不知道罷了持不動的寧靜狀態。就象人睡覺時那樣,魚就是用這種方式使它們的身體得到休息。

科普知識作文 篇7

要想知道天氣的變化情況,不一定要看“天氣預報”,大自然中有很多東西會告訴我們答案。比如,“要想知道天下不下雨,先看雨蕉哭不哭”,雨蕉就是一種預報天氣的好幫手。

在美洲的多明尼加,人們都會在自家門前栽上幾棵雨蕉,外出前看一看,來判斷天氣的陰晴狀況。

這種樹木在當地真的十分常見。

雨蕉樹是怎樣預報天氣的呢?

原來,雨蕉的葉片和莖幹的表皮組織十分細密,全身好像披上了一層防雨布。天下雨以前,空氣溫度很高,雨蕉樹體內的水分很難靠平日的蒸騰作用散發出去,於是便從葉片上溢泌出來,形成水滴,不斷地流下來。這就是人們看到以後所說的雨蕉樹在“哭泣”了。因為看到雨蕉樹哭泣以後,天都要下雨,所以,人們便把雨蕉樹“流淚”當做要下雨的徵兆。

大自然的規律總是那麼神奇,留心的'人總能從中收穫學問。

科普知識作文 篇8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將含有沙石且鬆軟的土質山體經飽和稀釋後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積、體積和流量都較大,而滑坡是經稀釋土質山體小面積的區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懸浮著粗大固體碎屑物並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漿組成。在適當的地形條件下,大量的水體浸透流水山坡或溝床中的固體堆積物質,使其穩定性降低,飽含水分的固體堆積物質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發生運動,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種災害性的地質現象。泥石流經常突然爆發,來勢凶猛,可攜帶巨大的石塊,並以高速前進,具有強大的能量,因而破壞性極大。它爆發突然、來勢凶猛,具有很大的破壞力。

泥石流流動的全過程一般只有幾個小時,短的只有幾分鐘。泥石流是一種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國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狀況地區的自然災害。是山區溝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介於挾沙水流和滑坡之間的土、水、氣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隨山區洪水而發生。它與一般洪水的區別是洪流中含有足夠數量的泥沙石等固體碎屑物,其體積含量最少為15%,最高可達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壞力。

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是沖毀城鎮、企事業單位、工廠、礦山、鄉村,造成人畜傷亡,破壞房屋及其他工程設施,破壞農作物、林木及耕地。此外,泥石流有時也會淤塞河道,不但阻斷航運,還可能引起水災。影響泥石流強度的因素較多,如泥石流容量、流速、流量等,其中泥石流流量對泥石流成災程度的影響最為主要。此外,多種人為活動也在多方面加劇這上述因素的作用,促進泥石流的形成。

科普知識作文 篇9

這個小長假雖然不長只有三天,我看了關於兩本關於科技實驗和科技謎題的兩本書,這兩本書使我懂得了不少知識!

一,儲存泡泡這個實驗很好玩,需要的材料是肥皂、吸管、盤子、冰箱!先把肥皂放進水裡做一盆肥皂水,把冰箱冷凍室的溫度調到最低度,用吸管對著盤子吹出幾個大泡泡,迅速把盤子放進冰箱的冷凍室,過一會再把盤子從冰箱裡取出來!哇!泡泡被凍成凍泡泡了!現在你的泡泡只要不熔化就可以永遠儲存了!

二,學螃蟹吐泡泡的材料,一瓶可樂、一隻牙膏、一把牙刷,開始實驗了,像我每天早晚刷牙一樣,按照正常的步虛刷牙,刷完牙後,不要漱口,喝一口可樂,你會感覺到嘴裡有很多小泡泡在跳舞,張開嘴像螃蟹一樣把泡泡吐出來,這個實驗可好玩了!

週六,我和爸爸去圖書大廈買學習輔導材料。買完之後,我迫不及待地拉著他去科技圖書區域。對科學知識相當痴迷的我一眼就看到了《地球》,因為它封面圖畫非常精美。我翻看了其中幾篇文章,就趕忙央求爸爸買給我,爸爸也就得不錯,爽快的答應了。

這本書主要是說地球上的自然現象。它有精彩的內容:高山磅礴,湖泊多姿,峽谷幽深……超精彩的主題,近千個知識點,全新揭祕不為人知的地球奧祕。科學的主題式分類講解,源於當今世界最權威的知識體系,並吸取國際最新研究發現成果。這本書還有精美豐富的圖片:珍貴的航拍精品,使用的原理圖片,清晰地場景照片……近千幅精美圖片奉獻一場視覺盛宴。這正是我和爸爸買這本書一起讀的原因。

這本書每篇文章都寫得非常精彩具體。其中的《大陸漂移》讓我更多的瞭解了地球:大陸居然是漂浮著的,不停移動的。首先,它告訴我們第一次全面、系統地大陸漂移假說的是德國氣象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並清楚、詳細地寫出了魏格納提出的觀點,還解釋了地殼運動、海陸分佈及其演變規律,並在文字旁插了三幅原理圖片。第一幅是2億年前,大陸大部分都連在一起,第二幅大陸稍稍分開一些,那是大約1億8000萬年前的大陸,最後一幅是距今6500萬年的。三幅圖生動體現了地球大陸的漂移、演變。一旁還有用計算機把大陸拼接後的圖片,這有力地支援了所有大陸原來曾是一個整體的觀點。

還有《生命的演化》《氣象奇景》《火山》……等文章,讓我真是大開眼界、驚歎不已。

在讀這本書時,許多篇文章我和爸爸的觀點不一樣,引起了許多的爭論,其中的一次讓我很是得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