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夜晚拍攝民俗運動

來源:才華庫 3.03W

民俗又稱民間文化,是指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並世代相傳、較為穩定的文化事項,可以簡單概括為民間流行的風尚、習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如何進行夜晚拍攝民俗運動,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如何進行夜晚拍攝民俗運動

我國有些民族的民俗活動是在夜幕降臨後才開始的,如彝族的“火把節“,許多民族的“燈會“等。“火把節“的夜晚,每家門口都豎有火把,村口有公立的大火把,廣場上人們燃起篝火和火把集會。拍攝這種活動的大場面,應儘量選擇制高點,將相機固定在三角架上拍攝,為使場面輪廓清晰,可採用兩次曝光的方法:天未完全黑時,以低於正常曝光2-3檔的曝光組合拍下草場垛子的輪廓,等火把點燃後再以火的亮度正常曝光。在篝火場地拍攝時,要儘量拍出火光映照下的歡快氣氛。有時要用閃光燈作輔助光拍攝,閃光燈應儘量加檢紅色,以使輔助光和火光色溫相近,保持一定的現場感。

在我們這個民族大家庭中,燈會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漢族在內的農曆“正月十五鬧花燈“,是我國最為廣泛的燈會活動,還有滿族的“放河燈“,有著800多年放燈歷史的四川自貢市燈會及其它現代燈會等等。已成為廣大攝影受好者十分喜歡的民俗攝影題材。為便於敘述,下面以流傳較為廣泛的“正有十五鬧花燈“為主研究一下夜間拍攝要領。正月十五前後,我國許多民族的大街小巷都掛滿了形態各異的花燈。公園裡更是熱鬧。拍攝這種傳統燈會,要體現傳統特點。如花燈上常常設定一些燈跡,可拍下亮閃閃的花燈及猜謎人的.情態。拍鬧花燈,要體現“鬧“的特點。傳統燈會常常伴有歌隊跳躍其間,他們身著傳統豔麗的服裝,手舉各種花燈,搖來擺去,拍攝時應選一個較高的位置,用三角架固定相機,以儘量小的光圈和較長一些的曝光時間拍攝。

對較大場面的展示,可用廣角鏡頭拍攝。拍攝時,用各種花燈本身的亮度進行曝光,一般無須加用其它輔助燈光。在取景構圖時,須仔細選擇真拍攝角度,利用各種燈的亮度使畫面的明暗、輕重取得平衡。有時還可以藉助彩虹鏡、星光鏡等進行拍攝,這些濾光鏡能使色彩繽紛的燈更加迷人。現代燈會多用電照明,亮度較高,所以不必用太大的光圈。曝光用光圈F8和F11,速度1/15或1/8秒即可。拍攝燈會中的人物活動,要解決好人物曝光和背景曝光的平衡問題,不能讓人物淹沒在黑暗之中。拍觀燈人,一是靠現場彩燈的光,二是靠輔助光,但不能太強,若人物離彩燈較近,可以不用輔助光。拍攝燈會最好不用“傻瓜“相機。因為它的光圈和速度是電腦控制,無法手動操作。其它的相機基本上都適合燈會拍攝。在燈會上拍攝,一般都使用彩色膠捲,這樣能反映出燈會的繽紛色彩。可用21°日光型彩色膠捲,不必用燈光型彩色膠捲。因為,日光型彩卷表現低色溫的燈光,畫面色調呈暖調,有些偏紅,有助於渲染燈會的熱烈氣氛,也為閃光燈補光提供了方便,因為閃光燈的色溫與日光型彩色膠捲所適應的色溫相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