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時三茶六禮的禮儀介紹

來源:才華庫 8.21K

“三茶六禮”作為一種古老的鄉風民俗,在其長遠的地域文化中源遠流長。“三茶六禮”是潛江傳統婚禮中的一種禮儀,一般為定婚到結婚之間男女雙方所履行的各種禮節。

結婚時三茶六禮的禮儀介紹

“三茶”即定婚時的“下茶”男女雙方許下終身時,男方以“百果”相送,意喻百年合好。結婚時的“定茶”,男方以蓮籽、棗子為禮,比作連子連心、早生貴子。同房時的“合茶”,是指男女進入洞房後,兩人合飲一杯茶警示男女雙方要同甘(幹)共苦。

“六禮”倒是文人墨客將婚禮階段的'各種禮節歸納的總稱。傳說,始於周文王。有史冊記載:周文王卜得吉兆,納采訂婚後,親迎太姒於渭濱,經歷了——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六個過程。

納采就是男方請媒人到孃家去說親。算是婚禮中的第一步。

女方答應這門親事,男方再請媒人到女方家裡去問女方的名字和生庚八字(即天干地支記載的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和時辰),看雙方生辰是否相剋,謂之“問名”。

男方將雙方八字卜得吉兆後,擇定吉日,決定締結姻緣,稱著“納吉”(也叫納八字、訂婚)。

“納徵”就是男女雙方訂婚後,男方按女家的要求所送的聘禮。

男女到了結婚的年齡,男方擇定婚期,備禮告之女家,叫做“請期”(民間的說法叫——報期。一般在結婚前一個月)。 男方到女方家裡去接人,謂之“迎親”。

“六禮”的的時期、名稱各異,所送聘禮也很有講究。過去,男方到女家去求親,禮物應該送大雁。

《禮儀。土昏禮》載:“婚禮下達,納采用雁。”

一是以為雁“木落南翔,冰灃北徂。”順乎陰陽往來。

二是人們認為雁失配偶,終身不再成雙。取其忠貞不渝。但這些通指當時的達官貴人。一般的人弄不來大雁,只好以雞代雁。意義也就不那麼厚重了。

農村的訂婚禮,則以女方的要求來定,多為女人穿戴的衣物、手飾,再配以喜餅和喜酒。酒是斷然不可少的。過去生了女孩,都說是生了個“酒罈子”。男方將禮物裝入抬盒,輔以禮單,由媒人護送至女方家中。女方按原訂單收禮,出了差池,由媒人解釋,爭取女方原諒。

若女方家裡不依,男方得一一補齊。開抬盒也就講究,一般要念誦四言八句,開抬盒的人也有禮物(紅包——開盒、開盒,這個紅包該我得),如:一開天長地久,二開地久天長,三開三元及第,四開四海名揚,五開五子登科。報期禮(結婚禮)與訂婚禮無大的差異(即女人結婚時穿戴的衣物手飾)。

迎親則分兩天進行。舉行婚禮的前一天,男方要給女方家中送禮,即“過禮”。通常以全豬全羊相送(女方的陪嫁越多,要求的禮物越重。)。這些禮物都是送給女方家裡辦酒席之用。

這天新郎要親自前往,新娘要把她親自做的鞋帽送給新郎。

一是讓新郎倌在結婚的那一天穿上,名曰“裝新”(當然,女人那天穿戴的都是男方給做的衣服)。

二是讓男方家裡的親朋好友在婚禮上欣賞新娘的針線手藝。婚期之日,新郎一般不到新娘家裡去,過去把新郎譽稱“狀元”。狀元是比較偉大的人物,這一天他為大,是不出門的,只在家裡迎接親朋好友。登門娶親的另當別論。

娶新娘,或用轎、或用馬、或用船,要視男方的家勢和經濟承受能力,還要看兩家的距離和水陸兩路孰優孰劣而定。迎親和送親的隊伍都要用十班家業(即鑼鼓班子)。敲敲打打,一迎一送,好不熱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