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端午節古詩句

來源:才華庫 2.98W

每逢端午節,都會泛起思鄉的情懷。也許是家鄉的山、家鄉的水,更有端午節的氣氛。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描寫端午節古詩句,歡迎參考!

描寫端午節古詩句

1、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之貺以詩還答

唐代:權德輿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縷同心麗,輕裾映體鮮。

寂寥齋畫省,款曲擘香箋。更想傳觴處,孫孩遍目前。

譯文

正是端午的美好時光,祝願老人能夠活到一千年。衣服上都掛著帶有共同心願的彩色絲線,輕輕的衣裙襯托出身體更加美麗。

尚書省內一片寂靜,誠懇而又深情地舉著信箋。更是想用暢飲來傳遞心中的願望,滿眼都是孫巨源的影子。

鑑賞

《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之貺以詩還答》是唐代詩人權德輿的五言律詩,這首詩用樸素的語言寫在端午節那天,禮部尚書房內的端午習俗。

開頭寫端午節,相互祝福,長命百歲的風俗。接著寫衣服掛著帶有共同心願的彩色絲線,以示端午節風俗。接下來轉而寫到尚書省空寂無人的感觸。

這首詩運用典故,寫出了禮部尚書的端午風俗,進一步體現出了平淡中蘊含深永情味、樸素中具有天然風韻的特點。

2、乙卯重五詩

宋代: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譯文

端午節到了,火紅的石榴花開滿山村。詩人吃了兩隻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蒿。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忙完了這些,已是太陽西斜時分,家人早把酒菜備好,他便高興地喝起酒來。

賞析

這首詩開篇點題,將時間限定在“重五”(五月初五),將地點定格為“山村”。此時此地,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有的只是節日的氣氛,有的只是淳樸的民風。更何況,石榴在不知不覺間已經盛開了呢!此情此景,怎一個“好”字了得!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的詩人,今天終於暫時放下了滿腹的憂憤,融入了節日的歡快氣氛之中。瞧,他先吃了兩角的粽子,再在高冠上插著艾枝。然後又按照依舊俗,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到了晚上,他忙完這些事情,含著微笑喝起酒來了。

從作者對端午這一天的生活的具體描寫中,我們還可以看出至少從南宋開始,端午就有了紀念屈原和衛生保健的雙重內涵。

念念不忘“王師北定中原日”的陸游,由於收拾山河的志向未能實現,只能像辛棄疾那樣“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在歡樂中暗藏著多少傷感,在閒適中流露出多少無奈啊!

這首詩語言質樸,融寫景、敘事、抒情於一體,那榴花繁多的山村風光,那江南端午的風俗習慣,那字裡行間的閒適愜意,浮現在我們眼前,感受在我們胸間。沒有裝飾,所以詩美;沒有做作,所以情真。這,就是詩人所說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寫作境界。

3、南鄉子·端午

宋代:李之儀

小雨溼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空向樑間覓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一樽。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恰似當時枕上聞。

譯文

端午佳節的黃昏被綿綿小雨浸潤,我寂落的獨自輕掩門扉。樑間的燕子帶著它的雛鳥全都離開了,面對如此冷清的雨夜怎不讓人黯然銷魂,只能徒勞的向樑間尋覓燕子往日棲息的痕跡,懷念一下往日熱鬧歡欣的.時光。

旅居的客舍就好像鄉野山村一樣,有了喜悅的事情也沒有人共飲一杯。這種沒有知音好友分享陪伴的遺憾,只有黃鶯的啼鳴瞭解,所以才殷勤的鳴叫安慰著我,就好像往日美好時光中在夢中、枕上聽到的一樣。

賞析

《南鄉子·端午》是北宋詞人李之儀的一首詞,整首詞即景生情,即事喻理,在端午節的一種閒愁。

上片寫端午節的景象。端午節下著小雨,詩人獨自一人,比較冷清,回憶往日的熱鬧時光。

下片抒情,旅居在外的詩人在端午節沒有友人的陪伴,喜悅的事情只有自己一人享受。表現出心中的寂寥,落寞之閒情。

整首詞深婉含蓄,抒發自己孤獨,寂寞的情感。

4、競渡詩/及第後江寧觀競渡寄袁州剌史成應元

唐代: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譯文

在石溪住久了開始思念端午時節的場景,在驛館樓前觀看開始行動的時機。鼙鼓初擊時似雷聲,獸頭吐威,萬人衝破齊聲呼喊,跳躍著的浪花與飛鳥爭先恐後。多條船像龍一樣的向前衝去,果然獲得了錦標歸來。

鑑賞

《競渡詩》描繪了端午時節龍舟賽上,鼙鼓初擊,獸頭吐威,萬人助喊,多船競發的動人場景。

頷聯採用“鼙鼓、獸頭”渲染龍舟待賽的競渡氛圍,畫龍點睛,以點帶面;頸聯採用“衝波、鳥退”襯托龍舟比賽的競渡速度,視野開闊,以景襯人。

詩中表面描繪龍舟競渡的場面,實則諷刺阿諛奉承的小人。萬事都有改變的可能,開始風光的不一定始終風光,做人不能見風使舵,而要腳踏實地。

5、午日處州禁競渡

明代: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譯文

我剛剛從蓮城踏青回來,只在家置備了菖蒲、竹葉和雄黃酒,我覺得這樣就可以過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們的甌江,何必要勞民傷財以如此豪華的龍舟競渡來憑弔屈原呢?

鑑賞

《午日處州禁競渡》,主要是面對賽龍舟的情景,而生出對屈原的懷念。

湯顯祖此詩寫禁止競渡,別具一格。但是,需要強調,湯顯祖對屈原不是不尊敬。湯顯祖歌詠屈原的詩句很多,其景仰之情,溢於言表。

據載,競渡起於唐代,至宋代已相當盛行,明清時其風氣更加強勁,從競渡的準備到結束,歷時一月,龍舟最長的十一丈,最短的也有七丈五,船上用各色綢絹裝飾一新,划船選手從各地漁家挑選。湯顯祖認為,這樣的場面過於豪華,因此詩中加以表露。從詩中可見:一個清廉的地方父母官,是何等愛護百姓的人力財力。

6、和端午

宋代: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譯文

龍舟競賽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載哪裡還能回還啊?

國破身死現在還能有什麼呢?唉!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了!

簡析

北宋詩人張耒這首《和端午》詩悽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詩從端午競渡寫起,看似簡單,實則意蘊深遠,因為龍舟競渡是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載冤魂。但“忠魂一去詎能還”又是無限的悲哀與無奈。無怪乎北宋進士餘靖作詩說:“龍舟爭快楚江濱,吊屈誰知特愴神。”但此句,卻又分明有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慷慨悲壯,它使得全詩的意境直轉而上、巨集闊高遠。於是三四兩句便水到渠成、一揮而就。雖然“國亡身殞”,灰飛煙滅,但那光照後人的愛國精神和彪炳千古的《離騷》絕唱卻永遠不會消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