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詩句

來源:才華庫 2.45W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下面是關於清明節的詩句的內容,歡迎閱讀!

清明節的詩句

《寒食野望吟》

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寒食清明尤為崇尚的風俗是掃墓。寒食清明掃墓之風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詩描寫了掃墓情形。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從這首詩中,不僅可以看出掃墓的淒涼悲慘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掃墓習俗中寒食與清明是一回事。的確,每當此時,一些漂泊異鄉的詩人墨客,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清明日狸渡道中》

范成大

灑灑沾巾雨,披披側帽風。花燃山色裡,柳臥水聲中。

石馬當道立,紙鳶鳴半空。(土番)間人散後,烏鳥正西東

這首五律有如廣角鏡頭,攝下了清明春野的全景。書生們瀟灑的遊春,空中風箏爭鳴,鳥雀啄食(土賁)間祭品。哀歡相映,這真是一個極具特色的節日。不過,清明墓祭悽清悲切固然有,但至唐宋,宴樂遊賞的風氣也已形成。

唐詩人顧非熊的一首《長安清明言懷》詩道盡其間關係:

《長安清明言懷》

明時帝裡遇清明,還逐遊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兩初晴。

至唐代,寒食清明祭掃墳塋的習俗已經合二而一了。時值三春大好時光,清明墓祭這種戶外活動業已具備冶遊的條件。唐宋元明如此,清及晚近也不例外。晚近以來,這種風習還是很盛的。求神拜佛可視作迷信,作為者心裡也免忐忑,祭掃先塋則不,行此舉之人肚子鼓鼓象有許多理由,怎麼做也都心安理得。於是,北方便荷擔挑盒,南方便行船載酒,熱熱鬧鬧地上墳去。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晚唐詩人杜牧的.一首《清明》,使國人頓生傷心斷魂和好酒迷醉之感。意思是:清明時節,細雨紛紛;浪跡天涯的旅人,回家祭祖,傷心欲絕,魂飛魄散。打聽何處有酒,放牧童子指向遠方的杏花村。

本詩意象清新、孤寂、迷醉、芬芳。清明時節,每年的4月5日前後,春意正濃,春草鮮嫩 ,春花盛開,春樹蒼翠,春光明媚,春氣盪漾,春雨綿綿,紛紛擾擾。清明,寫出時節的清新。雨水紛紛,沖刷萬物,更顯潔淨。路上行人,四處漂泊,為了祭奠親人,三三兩兩,躑躅在鄉村小路上,悲慼傷感,使行人尤其孤寂。人在悲痛時,很想求解脫 ,何物能解憂,唯有杜康。酒使人迷醉飄然,內心惆悵惘然的路人,找到了精神寄託。牧童,天真爛漫,無憂無愁,與充滿悲傷孤寂的路上行人正好構成鮮明的對比。杏花村,鄉野氣息濃郁,充溢田間的芬芳,後來成為酒的雅稱。

本詩意境落寞孤寂。首聯渲染冷寂的環境,引起下文。頷聯交代路人淒冷孤寂的心情。頸聯寫出借酒澆愁之意。尾聯寫出牧童指示的結果。本詩重點要表達的兩個事物,一是情之斷魂,二是解愁之酒。斷魂,渲洩悲慼情感,尤其能勾起讀者共鳴,成為詩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