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昺《夜過鑑湖》全詩翻譯賞析

來源:才華庫 1.55W

夜過鑑湖

宋朝· 戴昺

推篷四望水連空,一片蒲帆正飽風。

山際白雲雲際月,子規聲在白雲中。

註釋:

⑴鑑湖:在今紹興南郊,古跨山陰、會稽兩縣,以風景著稱。

⑵蒲帆:用蒲草編織成的船帆。

⑶飽風:指帆乘風鼓起的樣子。

⑷際:邊際。

【參考譯文】:

推開船篷向外四望,湖水淼淼連線著遠空。船上扯起一片蒲帆,正飽受著夜風。山際繚繞著白雲,明月露出了雲中。在那白雲深處,傳來了杜鵑的啼鳴。

簡析:

戴昺是南宋江湖詩人戴復古的從孫,其詩風也與其從祖相近,主要受“四靈”所提倡的晚唐詩的影響。這首詩題目是《夜過鑑湖》,落腳點在一個“過”字,寫船行湖上的動景。一帆飽風可見船行之速,湖水連空可見湖面之大。山際繞雲,雲際露月,山、雲、月三物交相輝映,亦是船行湖上之所見,故山向後退,月向前行,而云則繚繞其間,非慣於夜行者不能道。雲中鵑聲,乃船行湖上之所聞,因夜色朦朧,行船快速,故不見其影,唯聞其聲。全詩以雲水為背景,境象開闊,在雲水之際,一帆飛駛,主體鮮明,再配以遠山、明月、鵑聲,動靜相濟,聲色並茂,像一幅優美的寫意水墨畫。

賞析:

詩寫乘坐篷船夜過鑑湖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詩人用極淡的筆墨,寫出了鑑湖極美的雲水本色。

詩人推開低矮的船篷門,走到船頭四望,只見水天相連,空瀠一片。船頭蒲草編織的帆,兜滿了風,足見船行甚疾。不一會船已近岸,只見湖岸的山挨著白雲,白雲挨著明月,驀然聽到一聲聲子規的啼鳴,細細一聽,原來是從白雲中傳來。詩人就在子規聲中,雲影月光下,渡過了鑑湖。

這首詩的意境以單純勝,除了“推篷四望”、“蒲帆飽風”涉及人事之外,全詩只寫水、天、風、月、雲、山,營造出涵虛之景,只有子規聲打破寂靜。這裡,景出天然,聲是天籟, “雲”字三見,是對鑑湖夜景特徵的捕捉與強調。、純然寫實,轉成新鮮,使人直覺身心俱融化於白雲之中:所謂沖淡中見豐腴,雲水中見真美,便是這首詩在藝術上述到的境界。

本詩作者以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不加雕琢和粉飾,真實地描繪出鑑湖夜色的天然風采,引人人勝。

詩題即點明人物、時間、地點:作者黑夜過鑑湖。

首二句寫在船中的詩人伸手推開篷頂四面一望,只見四野天水相連,茫茫無垠。自己乘坐的這隻船裝置簡陋,那“飽風”的“蒲帆”推動著輕巧的船身飛速地前進著。“推篷”二字說明船身低矮,一伸手就能推開頂篷,動作情態活現;“蒲帆”二字說明船的裝置簡陋、船身輕巧;“飽風”二字把船帆擬人化,描繪帆承風鼓起的形象,可以想見船行速度極快。這三個詞用得準確精當,十分傳神。

末二句寫小船離湖岸已經不遠了,岸邊的山也隱隱約約地浮現在作者的視線之內。再一細看,“山際”白雲繚繞,“雲際”明月高掛;風吹雲移,山巒起伏,月色時明時暗,天地晦明不定,如真如幻,鑑湖清幽多變的`夜景,令人心曠神怡。如箭的“蒲帆”繼續飛馳,子規鳥的啼聲刺破夜空,傳人作者耳鼓。這跡象說明船距岸更近了,天也快亮了。作者循聲仰視,原來子規鳥隱藏在白雲深處,在朦朧的夜色中可聞而不可見。

全詩多層次地勾畫出鑑湖月夜揚帆的情景。“水連空”的湖面、“飽風”的“蒲帆”,起伏的群山、浮動的白雲,出沒於雲海的明月以及雲際傳來的子規啼聲,這一切構成一個“真中有幻、動中有靜、寂處有音、冷處有神”的立體空間。整個畫面形象猶如放電影,隨著“蒲帆”的移動而變換,既有可觸性,又有流動感。

全詩二十八字中,“際”字和“白雲”二字各兩現。文字的復出,造成迴環的聲韻、輕快的節奏,從而增強了詩的音樂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