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讀書心得(通用14篇)

來源:才華庫 3.28W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心得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心得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詩經讀書心得(通用1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詩經讀書心得(通用14篇)

詩經讀書心得 篇1

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會條件下,聳立著由不同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觀構成的上層建築。”在《詩經》產生的年代,我們的先人在自然條件相當艱苦的黃河流域以宗法制度為核心建立起一個農業社會。這個社會為了生存發展,需要強大的集體力量,需要內部秩序的穩定與和諧,而相應地需要抑制其社會成員的個性自由和與之相聯絡的浪漫幻想。正是在這種“生存的社會條件下”,形成了《詩經》的思想和藝術特色。並且,由於中國——尤其中原社會的基本特點維持甚久,作為中國文學重要起點、又被奉為儒家經典的《詩經》,其特色對於後代文學的影響,也就非常之深遠。

《詩經》是以抒情詩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詩和《小雅》、《國風》中的個別篇章外,《詩經》中幾乎完全是抒情詩。而且,從詩歌藝術的成熟程度來看,抒情詩所達到的水準,也明顯高於敘事詩。而與《詩經》大體屬於同時代的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卻完全是敘事詩。正如荷馬史詩奠定了西方文學以敘事傳統為主的發展方向,《詩經》也奠定了中國文學以抒情傳統為主的發展方向。以後的中國詩歌,大都是抒情詩;而且,以抒情詩為主的詩歌,又成為中國文學的主要樣式。

《詩經》裡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加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所謂“賦”,用朱熹《詩集傳》的解釋,是“敷陳其事而直言之”。這包括一般陳述和鋪排陳述兩種情況。大體在《國風》中,除《七月》等個別例子,用鋪排陳述的較少;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詩,鋪陳的場面較多。漢代辭賦的基本特徵就是大量鋪陳。雖然從《詩經》到漢賦還間隔許多環節,但說其原始的因素源於《詩經》,也未嘗不可。“比”,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詩經》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於變化。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碩人》連續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都是《詩經》中用“比”的佳例。“賦”和“比”都是一切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而“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興”字的本義是“起”。《詩經》中的“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藉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

《詩經》表現出的關注現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識、真誠積極的人生態度,被後人概括為“風雅”精神,直接影響了後世詩人的創作。

總之,《詩經》的語言形式形象生動,豐富多彩,往往能“以少總多”、“情貌無遺”(《文心雕龍·物色》)。但雅、頌與國風在語言風格上有所不同。雅、頌多數篇章運用嚴整的四言句,極少雜言,國風中雜言比較多。小雅和國風中,重章疊句運用得比較多,在大雅和頌中則比較少見。國風中用了很多語氣詞,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這些語氣詞在雅、頌中也出現過,但不如國風中數量眾多,富於變化。國風中對語氣詞的驅遣妙用,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生動性,達到了傳神的境地。雅、頌與國風在語言上這種不同的特點,反映了時代社會的變化,也反映出創作主體身份的差異。雅、頌多為西周時期的作品,出自貴族之手,體現了“雅樂”的威儀典重,國風多為春秋時期的作品,有許多采自民間,更多地體現了新聲的自由奔放,比較接近當時的口語。

詩經讀書心得 篇2

“于嗟如兮,無與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每讀到這裡我不得不佩服古人對階級社會婚姻生活的經典概括!看到這樣的無奈使我陷入了沉思。於是我的思想不自覺地在歷史長河裡流淌,採摘那一個個不同遭遇的生活片段:

看著無邊的桑樹,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場面。我看到《氓》裡面的女主人公是多麼辛勤的婦女,但她這樣付出的結局卻是其黃而隕,淇水湯湯,漸車帷裳。於是為這位可憐而又堅強的女人感動著。她在面對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卻能夠勇敢地面對生活。她的心也許看透了階級社會醜惡的面孔,也許她的心理面有著強烈的反抗精神!

白娘子為了報答許仙,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本來那麼完美的婚姻卻讓法海來了攪和。白娘子愛許仙如此的深,於是有了水漫金山的傳說,於是有了白娘子被關在雷峰塔的傳言。看著平靜的西湖水,一切都已灰飛煙滅,留下的只是可歌可泣的反抗壓迫的傳說。這個傳說在告訴我們中華民族的婦女反對階級壓迫的精神,她們在向歷史宣誓:女之耽兮,猶可脫也!

也許是為了愛,也許是憎惡封建禮教的毒害,《詩經》超越了時代的界限,它所描述的一個個愛情故事似乎都在後代不斷地發生著。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看到的是劉蘭芝婀娜的身影,她努力地做好她的本分工作,換回的結果卻是那深潭的一道道圓暈。她的命是苦的,但她以死的方式在向世人警告:她也有愛,也有恨,也有強烈的反抗精神。難道不是嗎?她死後化為鴛鴦都在不日不夜地鳴叫著,那不是在控訴著對階級社會的不滿嘛,那不是一種強烈的反抗精神嘛!

歷史中的婦女們似乎都在重複《氓》中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我心中的琴絃斷了一根,但是不得不佩服中華民族婦女們不畏壓迫、不畏朱顏瘦的精神。我時常在想,即使她們的愛情化作冰冷的白雪結晶破碎,也會對生活充滿著熱烈的愛與追求。

因此有了秋瑾的《提芝龕記》:

莫重男兒薄女兒,平臺詩句賜峨眉。吾儕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英雄。

這是秋瑾反對封建餘毒的作品,從中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婦女們反對階級壓迫的漫長曆史過程。

《詩經》讓我想起了很多不幸的女人,它的出現似乎暗示婦女的不幸在不斷地延續著,但很幸運的是現代的女權運動在不斷的發展著,我想這是《氓》的作者的心願吧,這是婦女們的願望吧,但我更相信這是堅強的婦女們用淚、用血、乃至生命換來的!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千古傳誦的佳句,讓我第一次認識《詩經》。閱讀之後,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諧、神祕的氣質所吸引,愛不釋手。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是戀愛中人的典型心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一位厭戰思妻士兵的內心獨白。“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是徵人對父母深深的思念;“誰謂河廣,一葦杭之。”是身在衛國的宋國人的思鄉之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達出詩人對某種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

詩經讀書心得 篇3

對《詩經》按照音樂來分,可以得出百姓之音,朝廷之音王幾之樂,宗廟之音三種,是為風雅頌。

按照作法去分析,就可以得出賦比興。賦即直抒其事,加以鋪陳。比即類比,一種物物類似關係,可以看出明顯的性質與結構關聯。興即一物引起另一物的說明,有類似但不直接,暗含一種物我關係。

風雅頌賦比興是為詩六義。

其實賦對於漢賦的影響已經不在需要多講,比和興卻是異常艱難的,不僅僅影響文人的創作方式,這背後又是整個的對世界的思考和觀察角度的影響。我們試著初步展現這個輪廓。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沒有任何準備,乍然看到繁茂的桃花,然後才想起新嫁娘的出嫁,這是興。但是,新嫁娘一定和桃花有某種聯絡,不然為什麼寫了桃花,沒寫別的,這裡面邏輯上暗含著比,但這樣的聯絡又是那麼地難以琢磨,因此,後來人對它的思考幾乎全是如何建構桃樹與新嫁娘之間的聯絡,從宇宙論的角度,從桃樹的特點與新嫁娘的特點的角度,等等。

詩經讀書心得 篇4

和現在的國學熱潮無關。小時候上古漢語課最頭疼。

討厭無聊的老師,討厭聽不懂的文言文,討厭岳陽樓。我心理很強。越是當老師,越是乾脆不背,讓老師踹出教室。

我喜歡詩歌,但我不喜歡的是。

人到中年,就開始看以前看膩了的作品。我清楚的記得我是怎麼因為無聊學會這些經典作品的。

我如何喜歡《詩經》?

原因很奇怪,不是因為百家講壇,也不是跟風,也不是像大部分同學一樣只是為了完成作業,而是在離開學校很多年後,有幸來到了《詩經》作品產生的地方,真的在那裡生活了一段時間,才真正體會到古典作品的可愛之處。

中原,我的家鄉。

在我讀過的所有經典作品中,這本是我最喜歡的。

原因是這本書包含了後來中國文學作品中丟失的質樸自然,以及與鄉土和諧的聯絡。像很多年輕讀者喜歡的那樣,裡面有優美的愛情詩。這些風中的詩,比起風雅和讚美,更多的是人性的美和真。《詩經》和《離騷》的區別就是和文人階層的區別。

《詩經》中也有對現實的不滿和暴露,但它是一種樸素的、真摯的、發自內心的悲傷,而不是《離騷》中的哀民生。

詩經讀書心得 篇5

其實印象最深的還是《蒹葭》這首歌。

“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邊……”《蒹葭》一開始給人豐富的想象,很像現在的朦朧詩派,朦朧,不懂什麼意思,智者見智。所以幾千年來,每個人對這首詩的理解都不一樣。“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蒹葭》也是。“任意”是誰?幾千年來,人們給出了上千個答案。

以前看的時候總覺得應該是男人對心上人的執著追求。它充滿了明顯的甜味和明顯的苦味。真是千變萬化,千變萬化。這次又看了一遍,突然感覺心情變了。這可能是一個人對理想的苦苦追求嗎?會不會是追夢者苦澀的胡言亂語?

每個人都是追夢人。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會做夢。他們想成為醫生和科學家。他們想成為諾貝爾獎獲得者。但是,當我們處處碰壁的時候,當生活磨平了我們的稜角的時候,我們生活中剩下的就只有米、油、鹽、醬、醋茶,只有銀行賬戶被提拔加班。這個時候,怎麼才能追求一個像年少輕狂時那樣的夢想呢?“從它回去,路又長又長,它從它回去,在水中間。”我們還有這樣的熱情嗎?

現在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是一個捕夢網。“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們還有激情。我們想成名成仙,我們仍然有信心一切都不是問題。這是未來所在,也是人生最好的方向。即使每天斤斤計較每一個成績,即使感嘆功課,還是有理想的。問大家以後想做什麼,很少有人不寫一個字就撓頭很久。每個人都年輕又堅強。人們會追逐自己的夢想。

但是現在,以後還會堅持嗎?會不會有人即使路被堵死,路被打破,也不會放棄追逐夢想?我想到了現在很火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終於彎成功了,也是唯一一個堅持走自己想走的路的人。我不能說堅持下去就能成功。我只能說,堅持原來的夢想,就能成功。成功的定義是什麼?做自己想做的事,做出一定的成績,我感到滿足和快樂。我覺得是成功。我覺得是最理想的職業狀態。那麼,堅持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生活就像一把無情的雕刻刀,改變了我們的外表。

會不會還沒開花就枯萎了?我做了一個夢。"

讓人聽了很傷感的歌詞,有多少人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有多少人放棄了對生活的努力,放棄了成為《蒹葭》主角的可能,有多少人,即使路被堵死,路被堵死,路被堵死,路被堵死,路被堵死,路被堵死,路被堵死,路被堵死,路被堵死,路被堵死,路被堵死,路被堵死,路被堵死,路被堵死,路被堵死,路被堵死,路被堵死,還有多少

很多年後的歌詞我也不想唱得有很深的共鳴。也許我唱啊唱,會流淚。我這輩子就這一次去。我當時為什麼不掙扎?如果我嘗試失敗了,我仍然會感到滿意。那麼,現在是什麼?直到現在都不是一個美好的結局。我真的不想這樣。

我對自己說:

那麼,請堅持。

詩經讀書心得 篇6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印度、古埃及、巴比倫的文明早就衰落消失了。只有中國古代文明得到了儲存和發展。經過漫長的歷史,今天的中國文化已經形成,所以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在中國文化的這片無垠的海洋中,有一顆金子閃閃發光,永不褪色,那就是—— 《詩經》。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經集。現存《詩經》詩305首,包括西周初年的名曲和朝廟運動,傳統上分為風、雅、頌三類。西周到春秋中期的民俗相對開放,人們普遍用詩歌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情感,所以從《詩經》可以窺見當時的民俗。其中,人們最喜歡的是他的情詩。

《關雎》是一首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為主題的詩,美女是年輕人的好妻子。所以年輕人是“琴友”“鐘鼓樂友”,結果就是“歡迎,睡思”“翻來覆去”。這是對一個男人竭力追求一個美女的描述,表達了男女之間最純粹的愛。表達純愛的類似詩詞有《靜女》、《木瓜》等。當然,愛情也不全是美好的,所以也有像《氓》這樣描寫怨婦的詩詞。

“昨天我去了易、柳伊一。今天,我來來去去,下雨下雪。道路泥濘難走,又餓又渴。我難過,但我難過。”這些詩來自《采薇》。男人很早就去守邊境,守海關,邊境軍事生活艱苦。生活沒有保障,生活條件差。更可悲的是無盡的孤獨。沒有同情,沒有關心,沒有家人在邊境的訊息,內心空虛!當我終於可以回家的時候,一切都變了,我不再年輕,心情沉重。前幾個字試圖描述他的心情。這首詩表達了廣大邊防戰士的辛酸。

“呦呦鹿鳴,吃野蘋果。我有客人,鼓手吹笙。”這些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都來自《鹿鳴》。《鹿鳴》是一首帶有一定政治色彩的詩。主人對客人或君主表示熱情和感謝,對他人表示善意,暗示著他的忠誠。所以,詩歌也是一種政治工具。

《詩經》還有其他話題,這裡舉幾個例子。《詩經》具有重大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和社會意義,是中華文化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孔子曾說:“不學詩,什麼都不會說。”因此,教育部門應多將《詩經》中的詩詞以各種形式編入教材,讓學生從國小習,充分了解其深刻的思想內容,提高思想深度。

詩經讀書心得 篇7

“于嗟如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每讀到這裡我不得不佩服古人對階級社會婚姻生活經典概括!看到這樣無奈使我陷入了沉思。於是我思想不自覺地在歷史長河裡流淌,採摘那一個個不同遭遇生活片段:

看著無邊桑樹,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場面。我看到《氓》裡面女主人公是多麼辛勤婦女,但她這樣付出結局卻是其黃而隕,淇水湯湯,漸車帷裳。於是為這位可憐而又堅強女人感動著。她在面對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卻能夠勇敢地面對生活。她心也許看透了階級社會醜惡面孔,也許她心理面有著強烈反抗精神!

白娘子為了報答許仙,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本來那麼完美婚姻卻讓法海來了攪和。白娘子愛許仙如此深,於是有了水漫金山傳說,於是有了白娘子被關在雷峰塔傳言。看著平靜西湖水,一切都已灰飛煙滅,留下只是可歌可泣反抗壓迫傳說。這個傳說在告訴我們中華民族婦女反對階級壓迫精神,她們在向歷史宣誓:女之耽兮,猶可脫也!

也許是為了愛,也許是憎惡封建禮教毒害,《詩經》超越了時代界限,它所描述一個個愛情故事似乎都在後代不斷地發生著。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看到是劉蘭芝婀娜身影,她努力地做好她本分工作,換回結果卻是那深潭一道道圓暈。她命是苦,但她以死方式在向世人警告:她也有愛,也有恨,也有強烈反抗精神。難道不是嗎?她死後化為鴛鴦都在不日不夜地鳴叫著,那不是在控訴著對階級社會不滿嘛,那不是一種強烈反抗精神嘛!

歷史中婦女們似乎都在重複《氓》中女主人公不幸遭遇。我心中琴絃斷了一根,但是不得不佩服中華民族婦女們不畏壓迫、不畏朱顏瘦精神。我時常在想,即使她們愛情化作冰冷白雪結晶破碎,也會對生活充滿著熱烈愛與追求。

因此有了秋瑾《提芝龕記》:

莫重男兒薄女兒,平臺詩句賜峨眉。吾儕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英雄。

這是秋瑾反對封建餘毒作品,從中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婦女們反對階級壓迫漫長曆史過程。

《詩經》讓我想起了很多不幸女人,它出現似乎暗示婦女不幸在不斷地延續著,但很幸運是現代女權運動在不斷髮展著,我想這是《氓》作者心願吧,這是婦女們願望吧,但我更相信這是堅強婦女們用淚、用血、乃至生命換來!

詩經讀書心得 篇8

早就知道《詩經》是浪漫主義的源頭,但是面對那些四個字一個短句的短段子,我覺得自己是如此的泯滅魅力,乾脆把它扔到一邊,結果錯過了這麼一本有價值的書。

《詩經》是咖啡,那麼《詩經是一枚月亮》是咖啡伴侶,越嚼越好吃,我就開啟來享受咖啡。

《詩經是一枚月亮》的作者是沈,一個精緻溫柔的女人。她用自己的理解展示了《詩經》中的文字。其中,有一句話給我印象最深:“桃死,燒其華,子歸,宣其室家。”我以為“跑路”是對的,但這只是一句引語。經過反覆考慮,我知道“桃之死”是最原始的表達方式。這首詩大概是說一個女人要結婚了,穿上粉紅色的婚紗,她很開心。她也認為《桃夭》應該是一首歌:“桃花開了又開,桃林紅了又內外纏綿;這姑娘要結婚了,夫妻天天開心。”聚焦這個“桃”,“桃”可以延伸到桃花源,桃花運等等。

在現代社會,許多人幻想有一朵美麗的桃花。但這畢竟是幻想。有幻想就有失敗。有多少女生天真的以為自己可以再來一朵桃花,然後從此“翱翔”。事實證明,80%的女生都錯過了青春。如果遇到,能保證自己喜歡的人也看上你嗎?女生運氣好就會越陷越深,男生運氣好就像一場美麗的意外。

人生不是偶像劇,英雄有多耀眼,我們也不是桃花島上能看桃花的黃蓉和郭靖。所以,實事求是地說,得知《詩經》裡的女主角幸福,是因為她找到了自己的生活。

再者,《詩經》中描繪的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是純潔的。的確,在那個時代,一個不受金錢和地位汙染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最簡單最真誠的。相反,誰能想到,幾千年後,我們都在為生活奔波,疲憊不堪,忘記了當初的目標,迷失了自己。如果我們都靜下心來開啟《詩經是一枚月亮》,你就不會厭倦《詩經》裡那些無聊的話。找到自己的心,傾聽自己最真實的聲音。

《詩經》是一個月光寶盒,裡面有無限的愛和溫暖。真的是月亮,看到了最本質的自己。

一行詩句,無限思考。

詩經讀書心得 篇9

奔波在路上的艱辛、無奈與酸楚一讀《周南.卷耳》

這是一首結構很特別的歌。

第一部分只有一小節,用第一人稱,唱出家中妻子的無比思念: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妻子挎著淺淺的筐子採野菜,採了許久都不滿筐。為何會這樣?因為她的心思並不專注在採野菜,而是在思念奔波在外長久未歸的丈夫,竟不由自主地走到大路邊上,放下淺筐,呆呆地望向路的盡頭,希望能看見丈夫的歸來。

第二部分卻有三小節,也用第一人稱,唱出奔波在外的丈夫的艱辛和無奈:

“陟彼崔嵬”、“陟彼高岡”、“陟彼砠矣”,突現出遙遠的歸途山高路險、阻隔重重。

“我馬虺頹”、“我馬玄黃”,強調馬已跛足並已呈現病態,只能掙扎而行,這是無休無止、強行趕路的必然結果。

“我馬瘏矣”、“我僕痡矣”,終於,病馬躺在路旁,勞累過度的僕人也無法邁步(這時的主人,又能好到哪裡?)

“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同樣疲憊不堪的主人只得借酒澆愁,反而激起更強的思念和更濃的悲傷。這裡不同於四字的基本句型,出現了六字、五字的句型,為的是強調那種無力後的無奈,那種無助中的辛酸。

特別的結構分出兩個彼此獨立的聲部:

夕陽西下的土路,一個失望的女聲滑落在草叢深處。

暮色漸濃的山道,一個無奈的男聲迴盪在陡峭深谷。

期待安居,卻常常奔波在路上;渴盼相聚,卻常常天涯各一方。

兩個聲音遙相唱和,傾吐生命奔波在路上的艱辛、無奈和辛酸,三千年後,又雙雙穿越歲月的塵埃,在我們心中迴盪。

詩經讀書心得 篇10

在一個雨雪紛飛的日子,戍卒終於踏上了歸途。這本來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然而我們在這裡看不到一絲歡愉,只感到一片悲涼。長久的戍邊生活在戍卒心中留下了難以彌合的精神創傷,他是懷著一顆破碎的心走向故鄉的。他憂傷地想起:“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當年我離開家鄉的時候,正是春天,柳絲低拂;而今天呢?“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今天我重返故鄉,卻是雪花漫天飛舞的冬天了。在這裡,詩人沒有直接傾訴內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隨風飄拂的柳絲來渲染昔日上路時的依依不惜之情,用大雪紛飛來表現今日返家路途的艱難和內心的悲苦,讓那一股纏綿的、深邃的、飄忽的情思,從風景畫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遠,味之無盡。

這四句是詩經中情景交融的名句。“依依”、“霏霏”這兩組疊詞,不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態、大雪的飛舞飄揚描繪得十分具體生動,而且非常形象地揭示了這個戍卒的內心世界。

“楊柳依依”表現他春天出征時對故鄉、親人戀戀不捨的心情。“雨雪霏霏”使我們聯想到他在征程中經受的許多磨難,並襯托出他在返家時滿懷哀傷悲憤心情。

讀了《采薇》,想到詩歌中士兵們有家不能歸,戰爭讓多少人流離失所,讓多少家庭家破人亡。我很慶幸,慶幸自己能生活在和平年代。可以專心學習,可以享受家庭帶給我的溫暖。我希望世界上從此沒有戰爭,永遠充滿著和平。

詩經讀書心得 篇11

每週日下午的詩經課是常真唯一一節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傳統經典文學課。時隔數年,我與那只有幾面之緣的詩經再次相遇。

那個整天有口無心背誦著四書五經的小孩可不曾想到,今後的他,會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重新認知他手裡的四書五經。是啊,這把開啟傳統經典的祕鑰熟悉而又陌生,我們以為需要跋山涉水才能夠找到它,其實不然,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它一直就在你身邊。

而這把祕鑰是協助我們去重新認知那個新世界,這個新世界裡充滿了無數道門,每一道門都被牢牢鎖住,因此它成為了我們這一路上唯一且珍貴的工具。

人人都有不同的祕鑰,我們這群人的祕鑰便是“還原現場”,將自己移位至這首詩的處境之中,身邊的一切事物盡力還原成這首詩的現場,推開本有的自己的見解,觀察和體會處在這個環境當下的自己是怎樣的一個狀態,這個時候的你則是詩人,他看到的即是你看到的;他聽到的即是你聽到的;他聞到的即是你聞到的;他觸控到的即是你感受到的。

我們已經進行了四節詩經課,但課堂上的狀態和氛圍依然是緊張、壓抑、猶疑、沉默。老師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問,可我們總以猜疑和沉默回覆,我有時都會受不了自己,但內心又默默問到:受不了可以,那你倒是解決呀。這時我無言以對。

沒錯!既然你不想讓自己的狀態變成這樣,不想讓課堂的氛圍如此這般,那你倒是用行動去解決呀。

老師不過是讓你用這把還原現場的鑰匙去開啟這首詩的大門。當門打開了,這首詩也就一絲不掛的呈現在你內心,以至於完全包裹了你,你就身處其中,其實我與詩只有一門之隔。

當你在還原現場的時候,如同在為這首詩畫一幅畫。它的每個細節都會被你觀察和體會(珍視)並刻畫其上。對這首詩的還原就如同你向別人介紹院子裡的一棵樹、一株草、一朵花是什麼樣,家裡養的鳥叫聲如何。

每當老師提問我看到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我都覺得自己的回答可能太片面,不夠深度,感覺應該沒有那麼簡單,所以提前否定了自己的答案,並不敢回答,但事實上你直觀的體會,就是你的答案,這個答案無所謂簡單,對這首詩最真實的感受就是你唯一的答案。

把詩中的每一處細節都看作一粒碎片,將這些碎片拼接起來的時候,你的這幅“寫生”才終於完成。

詩經讀書心得 篇12

初遇:

徐志摩的《偶遇》中說:“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匯時互放的光芒。”我和詩經的初見也是一場偶遇。在窗縫漏下的光線裡,在唐詩宋詞的書影間,在那驚鴻一瞥中,我與《詩經》偶遇了。在與之交匯的瞬間,我為她的光芒所驚豔。同為偶遇,我並未如徐詩而言,就此忘卻。在八歲那樣懵懂的年紀,我並不能完全領略其美麗,只是嗅得一縷墨香;在那樣的.好動的年歲裡,就願因一句“琴瑟在御,莫不靜好”而靜讀一本有些深奧的書,就像偷穿大人衣服的孩子,看著彆扭卻內心歡喜。

八歲的我有我的天真無知,而《詩經》有她的深邃神祕,那樣的我們似乎並不是合適的同行者。我看她就像在看重紗後人影,但也許是因為一份中華文化血脈,讓我對她產生了興趣,就這樣在心裡留下了印記。“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深摯的情感讓我羨慕;“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讓我向往;“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讓我似懂非懂....

再遇:

再遇《詩經》,她就入了我心,帶著一份探究的心情,我在國中掌握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之後,我重新拿起了這本書,句句解譯,步步深陷。《碩人》裡勾勒出一幅工筆細描的仕女圖;《凱風》中吹響起淳淳可感的慈母心;《北山》下吶喊出的憤憤民聲…….既平庸吏民亦將相侯伯;兼風雲社會和永恆自然;含物像人事孕思想信仰,跨越西周春秋,橫渡黃河長江,屹立在洪荒時間中,靜默在浩浩人流裡,只待遇見知己,將那五六百年的歷史畫卷與之共賞,將那風雲人事細細說來。

再遇她時,我掀起了重紗,驚見“有美一人,清揚婉兮”的高貴親切,目光深邃……

終思:

有人說過:“要真正讀懂一本書,就要讀懂她的思想,更要思考她的價值。”在大學聯考過後的暑假裡,我第三次翻開了《詩經》,沒有初見的驚豔,並非再遇時的研讀,只是用指尖劃過字裡行間,目光穿過紙頁遊覽古今,內心湧起驕傲和苦澀的複雜情緒

我驕傲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短短四字,區區幾行便能引人暢想或發人深省。若不是在這片華夏大地上長大,若不是流淌著華夏民族的血液,或許很難領悟到中國詩詞的'魅力,更別說是《詩三百》這種於國人而言亦有些晦澀的古籍了。中國的古代詩歌由《詩經》起源,近而發展成中華文化的標誌之一;中華文化在華夏大地紮根,繼而成長成參天大樹,並在國人的施肥和風雨的洗禮中越發枝繁葉茂。

反映不同階層的人文風俗是她的思想,所以她目光深邃;找尋民族認同感是她的價值,所以她高貴親切。因為讀懂了她,我才更為生為華人而自豪慶幸,慶幸能和《詩經》相識,相知,相愛。

然而,這份自豪中夾雜的苦澀卻令人遺憾。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很少有人願意靜下心來讀一本書,即使有這樣的人,能選擇《詩經》的人也很少。

噫,“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我不是擔心《詩經》像其他典籍那樣失散在社會的動盪和時間的長流中,畢竟她已被我們妥善儲存。可是我卻害怕她像博物館裡的古冊般,被“玻璃”格擋在我們的世界之外。佳人靜立,是等待愛人,而非永遠沉睡。她仍期待在時光中與我們相遇,擦出思想的火花。

以現代的技術手段而言,儲存古籍已非難事,但我們如何更好的傳承和發揚經典仍是難題。經典古籍不應只是展示我們的文化有多麼深遠憑證,他們更應該成為中國智慧的源泉,無論是屠呦呦從《本草綱目》中獲得靈感,還是國人價值觀的形成。成為聯絡國人的紐帶,作為連通過去和未來的橋樑,是他們的真正價值。如今我們舉辦網路徵文評選活動,宗旨是為了號召更多的人去閱讀經典,發現他們的價值,加強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認同感。而這,也是我在三讀《詩經》後最迫切的感受。這麼好的作品,應該讓跟多的人瞭解和閱讀!

詩經讀書心得 篇13

《詩經》,呢喃著這兩個字,彷彿看到一片青澀的蘆葦,像泛黃的雪絨漫天撲過來。

蘆葦青澀,天真,最接近自然,最讓人感到親近。而《詩經》,詩三百,總結起來,也正是:思無邪。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讀完這一段話,彷彿美麗端莊的莊姜就站在眼前,她有著閉月羞花的容顏,有著“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妃黛無顏色”的神韻。這段話,讀的似懂非懂的人會感慨她的楚楚動人,而確切理解每個字詞解釋的人更會驚歎古人的藝術水平:柔荑草,蝤蠐蠍、瓠犀蟲,講人的美貌和大自然聯絡在一起,這正是最古老淳樸的人,生活在自然的人對大自然親近、敬仰的體現啊!此時自然與人,已經融合在了一起。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多麼妙的一句話啊!細想:在浩蕩的淇水淺灣處,生長著綠而茂盛的竹林。它們身姿挺拔,不向風雨,不向烈日低頭彎腰,正如為人處世都很正直的君子。經歷了切磋琢磨的玉石,光滑剔透,晶瑩奪目,溫潤如君子。這兩句話多麼恰當啊!而這裡又是用自然比喻人,將人與自然融合在一起,儘管只是喻人的品質、性格,在當今我們能脫口而出“溫潤如玉”、“出水芙蓉”。“亭亭玉立”的時代,看上去好像並沒有什麼,但是誰又知道它是不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始祖呢?

在古人的世界裡,他們懷著一顆親近自然的心,去接受自然,敬畏自然,讚美自然,享受自然。在一句句如“瞻彼淇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的優美的詩句裡,他們對自然的真摯之情也可見一斑。比起現在的我們,自認為能吟上一兩句古人的“關關雎鳩”,就認為自己是文藝青年,在浮躁的社會裡用浮躁的心去對待萬物,實在是愧對於這一兩句詩後不出於任何目的的熱愛自然的真摯之情啊!

《詩經》如蘆葦,若想真正瞭解,必須先有一顆蘆葦般的心,才能真正感受到每一字每一句背後那種最原始,最純真,最貼切自然的心。

詩經讀書心得 篇14

《詩經》誰都知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可是彙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也只是一本詩集。但是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並且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

《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詩被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我最喜歡“風”,因為。“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可是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呢,共有一百六十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被分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樂歌,以前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孔子也曾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我認為“國風”在《詩經》中最無邪,最淳樸,“國風”中最無邪,最淳樸應該是《關雎》。它唱出的是百姓的心聲,唱出的是對生活真實體驗的實實在在的道理。它的動人之處是道出了凡胎肉身的我們都能體驗到的人生經歷和道理,它的光輝使文人的矯柔造作和酸腐之氣顯得蒼白貧血和令人作嘔。他不是華麗的,而是跟老百姓的話一樣,樸實、真切,一針見血,有血有肉。自古以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自然的法則。雖然我們還小,但是我們也會明白,如果我們不能正確認識,那會帶來偏見。

人這個怪物,總要無事生非地造出一些鬼來嚇唬自己,總是造些枷鎖來給自己套上,就是不願意對著鏡子正面地、裡裡外外地看著自己。然而時代在變,莫非人性也真地在變?男的不男,不留鬍子,不騎馬打槍,渾身奶油,手無縛雞之力,不稱“男人”而稱“男孩”。女的不女,粗聲大氣,膀大腰粗,男孩不敢做的敢做,男孩不敢說的敢說,姑娘能做的不能做,姑娘會唱會說的不會唱不會說。工業化不僅把人變成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把男歡女愛的真情實感變成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罐頭、方便麵、巧克力、化妝品、洗髮香波、泡泡糖。

和古人相比,這是我們的幸運,還是不幸?

《詩經》是純正無邪,現在的人呢?男的不敢把心裡話說出來,只是做作,好像古代的小娘子。女的卻一點都不害臊,敢舉著拳頭亂舞,甚至恐嚇男的,好像強盜土匪一般。和古人的性格反差極大,真不知我們是幸運,還是不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