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穿詩經的河流賞析

來源:才華庫 1.53W

《詩經》是一條河,一條時光的河,一條血緣的河,一條音畫的河,一條美麗的河,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橫穿詩經的河流賞析,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橫穿詩經的河流賞析

原文

關關睢鳩,在河之洲。掀開《詩經》的第一頁,總是那條河流阻擋住我的去路,所以我無法真正進入文字背後的生活。這是一條沒有名字的河,記載了古老的愛情與農事,兩千多年前的浪花濺溼我蒼苔斑駁的草鞋。誰曾經貼著水面行走,並且歌笑歌哭——我們該如何解釋這些失傳的影子,和保留自由的靈魂?淑女與君子,艄公與過客,母親與兒女,乃至時光與記憶,隔著同樣一條河遙遙相望,構成周而復始的白晝和黑夜。如今,它又藉助單薄的紙張間斷了祖先的吟唱與後輩的傾聽——這條跟血緣、傳統、漢語有關的河喲。人間的銀河。此岸是高樓廣廈,齒輪禮儀與車輛,燈火通明的都市,而彼岸呢,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以及以漁獵為生的星羅棋佈的部落……

英國詩人庫泊說:"上帝創造了鄉村,人類創造了城市."《詩經》在我心目中,尊貴如東方的聖經,記錄著農業文明最古老的光榮.在這部邊緣泛黃的典籍裡呼吸的男女居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生活在離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門前的原野,山巒,岩石,無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餘溫尚存.只有阡陌屬於自己.於是那些手搖木鐸的采詩官奔走於阡陌之上,聆聽著大自然蒼老的聲音和人類年輕的聲音,充滿感恩的心情.村野氣十足的《詩經》象徵著一個時代,民歌的時代,那也是人類咿呀學語,蹣跚學步的時代.在大自然的露天課堂裡,稚氣未脫的書聲琅琅.連文盲都可能成為真誠的歌手——只要他用心靈讀懂造物主手中的無字天書.甚至可以說,這是一些目睹造物主的指紋而成長的無名詩人,在平凡的勞動,情愛,遊獵中獲得神祕的智慧.和這些詩興大發的自然之子相比,我們是蒼白的,一生所觸及的僅僅是書本,牆壁,道德以及間接的經驗.今天的世界已經是被修改了的原稿.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裡,我們很難發現上帝的手跡——靈感的花朵,因為貧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不讀《詩經》,簡直無從想象,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哪些事情--死亡的人物,流亡的事件,中斷的對話,伴隨墜落的星辰,從紙上重新浮現——藉助音樂與文字的力量.耕種,狩獵,婚嫁,祭祀,園藝,兵役……是人類一代又一代遺傳的生活方式.哦,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詩經》總把我帶回農曆的年代,我開始低頭尋找一把祖傳的農具(譬如名稱古怪的耒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彷彿置身於雞犬之聲相聞的村莊,模仿祖先熟稔的農事,刀耕火種.在閱讀中我延續著古人的生活——

或許,這是本該繼承的宿命《詩經》裡的雷鳴電閃,使一個失去記憶力的人,驀然想起如此眾多的人類的往事.這是一座不上鎖的往事的倉庫.

風雅頌.賦比興.《詩經》會將你領進一個河汊密佈的地帶,瀰漫的水霧撲面而來,模糊了你的玻璃鏡片。《詩經》本身就是一條河流,一條文字之河,在臺燈下讀書,你願意做一尾潛泳的魚嗎?哦,在《詩經》的掌紋裡遊動。那蒼老的浮雲與濤聲,遺傳在我們的血管裡—— 我們的血管,業已形成那條河的支流。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永遠生活在《詩經》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養。這是一條沒有名字的河,在地圖上無法查證的河,可河邊的植物卻是極其著名的,它叫做蒹葭。這是一種和愛情有關的植物。我們無法忘記它。

蒹葭是因為一位美麗的守望者而出名的.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時代的愛情,以蒹葭作為標本.我們今天的蘆葦,前世都曾經是蒹葭——平民化的身份,也無法篡改其貴族的血統.哦,古老的植物,古老的愛情.正如若干年以後,漢樂府的時代,民歌裡的愛情,是以陌上桑命名的(因為一位叫羅敷的採桑女子).

《詩經》還幫助我們認識了更多古樸的植物,譬如荇菜,卷耳,苤莒,蘩(白蒿),薇(野豌豆苗),栩(柞樹),堇葵……我們通過這些生僻的名字,徒勞地追憶某種遙遠的生活和已逝的風景.月光如水的夜晚,窗外洋溢著往事混雜的莫名的芳香,我們彷彿洞察到那些靜若處子、纖塵不染的植物,重重封鎖住道路,籬笆,井臺和遠方的家園——像一幅飽經滄桑的褪色的插圖.哦,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先民們的起居安息,也隱約散發出溫柔的植物的氣息.

我們無法回到《詩經》的時代,男耕女織的時代,或者說,我們無法恢復古人的那份單純與天真。那簡直堪稱人類的童年——所以《詩經》裡迴盪著銀鈴般燦爛的童音,無法模仿。在充斥著慾望、高音喇叭的現實中,這屬於天籟了。做天籟的聽眾,是幸福的。古人以糾纏的音樂的旋律結繩記事,那粗糙的雙手搓出來的牧歌,鞭撻著我們世故的靈魂:該往何處去放牧自己失落的童心呢?我們兩手空空,一無所有,喪失了原始的浪漫與與激情。《詩經》裡的那條河,已經流淌兩千多年了,沿岸有數不清的讀者,飲水思源。這條民間的河流喲。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漪。”岸邊的伐木者,面目模糊,背對著我從事永恆的職業。我只注意到一柄閃亮的斧頭,被舉過頭頂。整部《詩經》,都回響著斧頭砍伐樹木的聲音。今天晚上,那柄遠古斧頭,又在敲擊我麻木的耳膜。這是一種提醒:有一群人,仍然在歲月的河邊堅持……

賞析:

現在,我們已經在長江上建造了三峽工程,縷縷母親河水已經輾轉變成了我們居室的光亮。人類真的偉大了,一條活生生的精靈就被攔腰斬斷了。隨著時代發展不單單有形的河被功利地斬斷了,就是那條滋潤了我們千年的那條文化的河流,也已經滿目瘡痍了。

昔時頑童開蒙,我們就是用《詩經》的浩蕩的浪花進行洗禮的。《詩經》不是識字課本,而是東方美學的一條大河。那是采詩官千年在木鐸聲中收集的先祖的美感之源,這些能量巨大的水,穿越了浩浩時空流淌至今,依然儲存著最初的冰雪氣質。我們炎黃子孫的生命裡已經被這條河濡染,河水已經和血脈相連。

我們真的慶幸我們擁有了這麼一部古老的詩集,在歲月長河中穿行的過程中,周圍的空氣和它摩擦,已經形成了巨大的電光雷火。四字的組合,就是中國文化的方陣,四聲鏗鏘,擲地有聲;賦比興的成熟,拓展想象,催生情感,我們的腦海一朵朵思維浪花耀眼生光;淑女形象,古典情結,凝聚成一塊塊富有意味的礁石,屹立成林,璀璨生花。

可是,現在,我們的河流面臨著斷流的困境。漢字在電腦文化面前大有退縮為只有語言符號功能的磚頭,齊整規一,用來堆砌同一種類的高樓大廈,詩意被用來嘲笑不懂世故的瘋子。那位伊人在哪裡?還有沒有蒹葭之岸?那種蘊藉綿長的情致哪裡去了?我們的生命除了鈔票還剩什麼?

這也是一條母親河,發源於兩千年前的中國先民的心靈中,經風雨,歷磨難,成為中華民族生命皈依的文化、情感、審美的大河。我們是這條河裡的一條魚,因為宿命的連線,我們無法超越水源而存活。不少魚認為,自己已經成了一隻鷹,天空是自己的家鄉和歸宿(魚認為自己變成了鷹,多麼美妙的比喻,又是多麼美妙的揶揄,魚永遠都不可能變成鷹,這是由基因決定的)。但是,他們忘了,作為我們永遠不能長出翅膀,這是我們生存於天空的劣勢卻是生存於大河的優勢。回到大河,我們快樂無比。一條魚的生命靈魂裡只能有一條大河,其他的水源都是暫時的棲身繁衍之地。

《詩經》是我們文化、情感、審美的“聖經”,是一種生命基因,一種靈魂酵母,《詩經》是我們的另一條母親河。我們彼此的區別僅僅在於,君住大河頭,我住大河尾,(日日思君不見君),我們共飲一河水。

長江已經被我們轉化用做照明瞭,因為我們的黑夜太漫長了;而我們現在的心情越來越浮躁,我們的.情懷越來越失去古典意味,我們因為進步而越來越不快樂,(因為我們已經迷失了自己,我們幾乎失去了精神家園)!

《詩經》之河斷流之日,中國文化被截斷之時。

拓展:

  詩經的讀後感1

《詩經》給人一種神祕、古老、穿越千年的美感。它美在自然純樸,沒有過多的華麗詞藻,只有娓娓道來的清新自然。

讀一篇《詩經》,彷彿看到青石板上的涓涓細流;彷彿嗅到流轉千年的竹筏依舊的清香。“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朦朧婉約美,淡淡的清香如一杯清茶,回味了幾千年。我常想:千年之前的當年,一見傾心的伊人該是多麼的美麗動人,素心相贈,在水一方的伊人,又是否明白?

讀《詩經》,心的上空一片晴朗,陽光如桃花般的明豔動人。

透過《詩經》行走在這些字裡行間,我學會了如何更淡然的去領悟人生內涵,更深刻的理解人生哲理

  詩經的讀後感2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這三個古國的文明早已衰落並消失,只有古中國的文明保留了下來,並得到了發展,在經過長期的歷史積後澱形成了今天的中華文化,因此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在這無邊的中華文化大海中,有一顆金子之重在閃閃發光,不曾黯淡,那就是——《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經總集。現存的《詩經》共收錄詩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都春秋中葉共500餘年的名歌和朝廟樂章,傳統上分為風、雅、頌三類。西周到春秋中葉的民風較為開放,人們一般都用詩歌直白的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情感,因此從《詩經》中可以窺得當時的民風民情。其中最為人們所喜歡的是他的愛情詩

《關雎》是為人們所主旨的一首詩,“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好的女子是青年的好妻子,為此青年“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結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輾轉反側”。這首是描述了一個男子為追求心愛美好的'女子使勁渾身解數,表達了男女之間最為純潔的愛情。類似表達純潔愛情的詩歌還有《靜女》、《木瓜》等,當然愛情不都是美好的,因此也有《氓》這類的怨婦詩。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歸,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這幾句詩出自《采薇》。男子很早就去戍邊守關,邊關的軍旅生活是艱苦的,性命沒有保障、生活條件差這些都是其次,更為難過的是無邊無際的孤獨,在邊關沒人慰問、沒人關心、沒有家人的訊息,心是空的!等到終於可以回家時,一切已經物是人非,自己也不再年輕,心情是沉重的,開頭的幾句試形容的就是他的心情。這首詩寫出了廣大將士戍邊的辛酸。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幾句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們都出自《鹿鳴》。《鹿鳴》是一首燕饗詩,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主人向嘉賓或君主表達自己的熱情和謝意,以及向人示好,暗示自己的忠誠。因此詩也是一種政治工具。

《詩經》中還有其他主題,在此就比一一舉例列舉。《詩經》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還是歷史、社會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是中華文化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孔子曾經說過,“不學詩,無以言”,因此教育部門應該把,《詩經》中更多的詩

歌以各種形式編入教材,讓學生們從國小習,讓他們充分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性,提高學生們的思想深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