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課文《師說》難句解讀

來源:才華庫 3.31W

1、人非生而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高一課文《師說》難句解讀

“孰”是疑問代詞“誰”,“而”是錶轉換的連詞,“其”是指示代詞“那”。全句譯為: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誰能沒有疑難問疑?有疑難卻不跟隨老師(學習),那成為疑難問題的,終究不能得到解決。

2、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是故”經常連用,意為“因此”。“無”是“無論”的意思。“所存”是“所”字結構,可譯為“存在的地方”。全句譯為:因此無論(地位)是貴是賤,(年齡)是大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3、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

“其”為人稱代稱,前一個為“他們”,代“古之聖人”,後一個為“他們”,代今之眾人,“焉”是語氣詞,無實義。“恥”是意動用法,“以……為恥”。全句譯為:古代的.聖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多,尚且跟隨老師請教;現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智)低於聖人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

4、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國小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句讀”、“惑”分別是“不知”、“不解”的賓語。“師”作動詞“從師”,“國小”不是現代漢語中的“國小”,而是“小的方面學習了”。全句譯為:不理解(書本上的)字句,不能解決疑難問題,有的(書本上的字句)向老師學習,有的(疑難)不向老師學習;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反而)放棄(不學),我未能看出那種人(是)明白(事理)的。

5、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彼與彼”中的兩個“彼”分別指代老師和學生。全句譯為:問他們,(他們)就說:“那個(人)同那個(人)年齡差不多,道德學問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可羞恥,(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近乎諂媚!”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政,如是而已。

全句譯為:因此,學生不一定(永遠)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樣樣都)比學生賢能,(老師和學生的區別只是)聽到道理有早有遲,學問和技藝(各)有(各的)專長,(只是)如此罷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