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課文內容

來源:才華庫 1.97W

12歲那年,周恩lai離開家鄉,來到了東北。當時的東北,是帝(dì)國主義列強在華爭奪的焦點。他在沈(shěn)陽下了車,前來接他的伯父指著一片繁華、熱鬧的地方,對他說:“沒事可不要到那個地方去玩啊!”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課文內容

“為什麼?”周恩lai不解地問。

“那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來可就糟了,沒處說理去!”

“那又是為什麼呢?”周恩lai打破沙鍋問到底。

“為什麼?中華不振啊!”伯父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什麼。

不久,周恩lai進了東關模範(fàn)學校讀書。他始終忘不了大伯接他時說的話,經常想:“租界地是什麼樣的?為什麼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裡?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一連串的問題使周恩lai疑惑(huò)不解,好奇心驅使著他,一定要親自去看個究竟。

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周恩lai揹著大伯,約了一個要好的'同學闖進了租界。嘿!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髮、白面板、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xún)警。

正當周恩lai和同學左顧右盼時,忽然發現巡警局門前圍著一群人,正大聲吵嚷(rǎng)著什麼。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群中有個衣衫襤(lán)褸(lǚ)的婦女正在哭訴著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yà)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chēng)腰,懲(chéng)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zhào)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裡,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這時周恩lai才真正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

從租界回來以後,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lai一個人在沉思,誰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麼。直到在一次修身課上,聽了周恩lai的發言才解開了這個謎。

那天上修身課,魏校長向同學們提出一個問題:“請問諸(zhū)生為什麼而讀書?”

同學們踴(yǒng)躍回答。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也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為吃飯而讀書”……

周恩lai一直靜靜地坐在那裡,沒有搶著發言。魏校長注意到了,打手勢讓大家靜下來,點名讓他回答。周恩lai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魏校長聽了為之一振!他怎麼也沒想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負和胸懷!他睜大眼睛又追問了一句:“你再說一遍,為什麼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lai鏗(kēng)鏘(qiāng)有力的話語,博得了魏校長的喝彩:“好哇!為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xiào)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lai在那時就已經認識到,中國人要想不受帝國主義欺凌(líng),就要振興中華。讀書,就要以此為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