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期末考試課文內容要點整理

來源:才華庫 1.76W

1.老舍在《草原》一文中,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描繪了三幅動人的畫面: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主客聯歡圖。讀了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內蒙古草原不但風光美,而且人情更美。

五年級語文期末考試課文內容要點整理

2.說說對“蒙漢情深何任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理解和體會

答:蒙漢人民之間的情誼深厚,怎麼忍心馬上分別呢,直到夕陽西下,人們還在這遙遠的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互相傾訴著惜別之情。這句話作為全篇的結尾,點明瞭蒙漢兩族團結情深的中心。

3.《白楊》按事情發展順序,圍繞白楊,先從列車窗外的白楊引出兩個孩子的爭論,然後寫爸爸介紹白楊,同時也借白楊表露自己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最後寫爸爸看到幾棵小樹迎著風沙成長起來。爸爸的神情也隨之發生著變化:出神——微笑——嚴肅——沉思——微笑。

4.“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有什麼理解或體會?

答:爸爸自己已經紮根邊疆獻身邊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樹一樣經受鍛鍊成為建設邊疆的棟樑之材。

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指老一代的邊疆建設者。

幾棵小樹指邊疆建設者的孩子們。

5.讀了這三首古詩詞,我發現他們在內容上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都是寫古代兒童無憂無慮的生活。不同的是《牧童》描繪了牧童晚歸休息圖,《舟過安仁》描繪的兩小兒船頭以傘使風的場景,而《清平樂·村居》則營造了一個五口之家的溫馨幸福的農家生活畫面。

6.《冬陽·童年·駱駝隊》一文是中國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寫的,文中提到《城南舊事》是她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說,本文是這部小說的序言。

7.作者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寫”了童年這樣幾個畫面:看駱駝咀嚼、想象駱駝系鈴鐺、想為駱駝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好奇地問媽媽夏天駱駝的去向,這些場景是按季節推移順序寫的。

8.請你說說“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意思,並舉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答:世界上的重大發現,有時由於人們不瞭解,不習慣,被認為荒謬或違前人的結論等,而被鄙視甚至迫害,這是存在的現象。

哥白尼發現了日心說,結果怕遭到教會的處罰而不公佈真相,布魯諾堅持了日心說,結果被教會處死;哈唯發現血液迴圈,結果被燒死。

9.你認為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裡?

答:我認為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兩點:一是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楊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二是楊氏之子並沒有直接反駁孔君平,而是以否定的形式婉轉的回答,顯得幽默有禮貌。

10.《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先寫事情的起因:晏子出世出國,楚王想乘機侮辱晏子;接著寫事情的經過: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機智對答,可以用小標題概括為進城門.見楚王.赴宴席;最後寫事情的結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1.《晏子使楚》這篇文章的開頭、中間、結尾有什麼聯絡

答:開頭寫了事情的起因,中間寫了事情的過程,結尾寫了事情的結果。

12.《再見了,親人》這篇課文的前三個自然段在表達上有什麼共同點?

答:首先都是用滿含懇求意願的祈使句開頭,然後把現實的情景和往事結合起來,寫得情真意切,最後從具有充分肯定語意的反問句結尾。

13.《橋》這篇課文的句子和段落與我們平常讀的文章有什麼不同?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答:這篇課文的句子和段落都比較簡短,這樣寫的好處是渲染緊張氣氛。

14.《將相和》中“將”是指廉頗,“相”是指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全文講了三個小故事,可用小標題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來概括。

15.讀了《關於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我明白了可以從問題的提出.調查方法.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結論四方面來寫研究報告,還知道了可以從書籍.報刊.教科書等渠道蒐集資訊。

16.“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為什麼說這種境界“耐人尋味的?

答:因為德國人愛花,他們將花栽種在臨街窗戶外面,將最美的花給別人看,而自己走到街上有享受別人為自己創造的美,這種民族風情的境界是高尚的、無私的、實實在在的,人人都能享受到的,因此,耐人尋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