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美視國際學校古典詩詞唱誦會朗誦稿範文

來源:才華庫 2.65W

撰稿:羅XX、潘X

成都美視國際學校古典詩詞唱誦會朗誦稿範文

朗誦:張XX、趙XX、紐XX、潘XX

(一)

鈕:是什麼,歷經千年的風霜,依然在我們耳邊迴響?

趙:是什麼,經歷歷史的風沙,依然在我們口中傳唱?

張:是什麼,穿越歲月的河流,依然在我們心中激盪?

潘:那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源流--源遠流長,

那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燦爛輝煌。

(二)

張:那一抹夕陽,在遠古詩徑,牽起遠方“君子于役”的思念,在唐代樂遊原盤亙流連,在元代與“天涯斷腸人”共纏綿,從明至清唱響“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幾多溫馨幾多蒼茫!

趙:那一輪明月,曾照過秦漢的邊關,曾照過春江潮水,曾撫慰望月懷遠的詩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曾掛在多少遊子的心上,“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幾多親切幾多惆悵!

鈕:那一隻酒樽,有曹操對酒當歌的人生豪邁,有李白舉杯邀明月的超脫氣度,有李清照“東籬把酒黃昏後”的無言寂寞,也有范仲淹“酒入愁腸”的'憂國憂民、愁思悠長。

潘:那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密碼,是我們祖先重複了無數次的歡樂與悲傷,它已融入我們的血液,浸入我們的心靈,是我們驕傲的民族印記,歷久彌新、經久難忘。

(三)

張:自古以來,詩歌一體。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

趙:從3000多年前的《詩經》開始,漢樂府、唐詩、宋詞、元曲,在當時既是文學作品,同時也是可以吟唱的音樂作品。

鈕:唯有唱和誦,才能將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思想感情和獨特的美感表達出來。請聽,3000年前的聲音穿越時空而來--

潘:(唱)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張: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是唐代,唐詩是古典詩詞中最精華的部分。

鈕:但是,曾經縈繞在古人耳畔的美妙唱誦大多已經遺失在歷史的長河裡了。

趙:僅存不多的古曲,比如唐代王維的《渭城曲》,雖然抒發的是離情別緒,但展現的仍然是盛世情懷,大唐之音--

潘:(唱)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張:20世紀初,歐洲作曲法傳到中國之後,很多優秀的音樂家為古詩詞譜曲、演奏、演唱,融入了時代的旋律,繼續著文化的傳承。

趙:吟誦,在今天已經成為了一門絕學,很多有識之士開始致力於恢復古詩詞吟誦的傳統。

鈕:蘇東坡有一首家喻戶曉的詠中秋的宋詞,幾乎人人會唱。

張:(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趙、潘:(唱)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鈕:(唱)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合)(引導觀眾一起唱)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四)

張:明月代代總相似,今人無緣見古人。

趙:詩歌唱誦會是一條與古人相識相知的時空隧道!是閱讀經典的必經之路!

鈕:那就讓我們準備好我們的眼睛和耳朵!

合:一起走進風--雅--頌!

一起走進唐--音--宋--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