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語文說課稿《那樹》(精選10篇)

來源:才華庫 2.57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中語文說課稿《那樹》,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中語文說課稿《那樹》(精選10篇)

國中語文說課稿《那樹》 篇1

一、說理念

首先我說說我的教學理念,由於學生在閱讀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礎,因而對本課我不是採用常用的閱讀方式,而是採用互動性閱讀來引導學生走進文字,解讀文字,感悟文字,藉助這樣一種開放型的閱讀活動,激起學生身上的文化素養與文字這間的碰撞,促進學生實現文化的構建和再建。

二、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蹟,描寫生命,謳歌生命是文章永恆的主題。第三單元以“生命”為主題,王鼎鈞“那樹”通過描寫那樹,含蓄地表達對自然界寶貴生命慘遭虐殺的痛惜和憂慮,因此,處理教材時我將引導學生合作研討,共同探討人類文明和自然衝突的話題。

2、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認識人類文明與片段環境的衝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3、教學重點、難點:

我將重點難點分別設定為:重點,把握那樹的價值、品格及其命運,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老樹命運的悲劇色彩。

三、說教法

我採用的是品讀法、討論點撥法。

四、說學法

我採用的是合作探究法,注重多層對話,力求使學生在語文學習、認識自然方面都有收穫。

五、說過程

我設定為這樣幾個環節:

1、教學本文引導學生感知老樹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託物寓意的手法,理解課文的主旨在這一過程中,我設計了兩個問題:

(1)用自己的話概括那樹的故事。

(2)結合課文有關語句說說,那是一棵________的樹。

2、探究文章打動人心的奧祕,品析鑑賞本文的哲理美、修辭美,感受悲劇色彩,深層體會王鼎鈞散文的藝術魅力。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找出表現人類文明飛速發展的語句,你認為哪些詞語用得好?

(2)找出描寫工人砍伐那樹的語句,你從中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想像一下,螞蟻和那樹告別時它們會傾訴些什麼?

這一過程,教師既作為一個普通的閱讀者參與,又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學習,並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學生將自己的學習成果拿到課堂交流,藉助集體的智慧,進一步修正、完善和發展,並實現成果共賞。

3、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關注身邊的綠色,增強環保意識,樹立科學發展觀。

為此,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如果你是交通專家,你怎麼去處理那樹?

這一環節,實際上就是要求學生對他人的觀點的“審查----揚棄----再建”,即文化的構建過程。讓學生用膽識、智慧、心血和汗水創造一個綠樹蔥蘢的明天。

六、說預期效果

在本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以多重身份與學生一起探討研究,而且學生始終處於主體地位,其目的是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氛圍,讓學生更靈活地將互動性閱讀法貫穿到學習中去。

這節課取得的效果是很好的。

國中語文說課稿《那樹》 篇2

第一、說教材

《那樹》是臺灣散文家王鼎鈞先生的作品,按照時間順序記敘了大樹一生的命運,採用託物寓意的寫法,描述了一棵大樹長年累月造福人類,最終被砍伐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大樹的痛惜之情,也對都市文明發展的利弊,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的關係進行了思考,融進了他對生命的獨特感悟及深沉思索。

樹的容貌奇特:粗看它老態、佝僂、但堅定穩固,繁密茂盛;細看它有黴黑潮溼的皮層,有隆起的筋和縱裂的紋,樹身像生鐵鑄就。

樹的遭遇可悲:儘管給行人陰涼和清靜,給鳥兒棲身之所,給情侶們以溫馨的感覺,可是現代文明的發展對大樹生存產生負面影響,最後因一醉酒司機在樹上撞死,被悲慘的鋸倒。

作者感情悲憤:對於“那樹”被屠戮,表現出一種悲哀、幽怨和憤恨的情緒。

作者的思考是深層的:人與自然應該和諧共存,人類的發展不應該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第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積累與樹有關的古詩詞名句,瞭解王鼎鈞及其散文特色。

2.能力目標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探究課文主旨。

理解託物寓意的創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藝術性,逐步提高學生的散文鑑賞能力。

不斷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反思人類與自然關係中,人對大自然的破壞行為,從而認識到珍惜自然,珍愛自然的必要性。

理解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正確處理人類發展與自然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的必要性。

教學重點:1.瞭解那樹的生命歷程,把握樹的價值,品格及其命運,理解作者的思想情趣。2.掌握託物寓意的表現手法,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1.揣摩關鍵語句,體味作者痛苦、悲憫、憤激的情感,感受老樹命運的悲劇色彩。2.正確理解螞蟻王國的事情,體會作者的用意。

第三、說教法設計

①情景創設法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產生情感共鳴。

②朗讀感悟法朗讀是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情感、培養語感的重要方法。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啟迪。

③對話互動法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要讓學生成為對話的中心,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中建構文字意義,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第四、說學法指導

①圈點批註法通過畫一畫、勾一勾、圈一圈、注一注,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②探究閱讀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對閱讀材料的深層含義提出疑問,小組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在全班合作探究。

③比較延伸法指導學生將本文與張曉風的《行道樹》進行比較,自己找準比較點,明白兩篇文章在表達的思想感情、主旨、語言方面的異同。

第五、說教學程式

我採用分板塊的辦法設計教學程式。

第一個板塊:情景匯入,聽讀課文,激發感情。

課堂教學應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新課開始時,我選用了田震的《好大一棵樹》作為音樂匯入課文。引導學生聽讀課文的時候,用多媒體的辦法展示了古人讚美樹的詩配畫,激發學生的視覺注意。如選用了: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等優美的古代詩句,讓學生理會"樹"美麗多姿的形象。這個設計,側重於實現學生課內外積累的目標,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

第二個板塊:品讀課文,領悟情感,探究主旨。

設計了兩個環節讓學生感知體會:

第一個環節:學生依據課文用"那是一棵……的樹"說話。

第二個環節:學生依據課文表達的情感用“讀了本文,我感到最為……(神奇、悲憤、感動等表達情感的詞語)的是,因為……(課內文句)”。我們要求學生用類似的情感的語氣讀出找到的句子。

在這兩個環節中,我採用了朗讀教學法,通過朗讀,實現心靈與文字的對話,使文字的思想性、藝術性飛揚起來。朗讀時,語氣的輕重緩急,聲音的抑揚頓挫,無不傳遞著對作品內容的理解、感悟與態度。讓學生理解文中多種修辭方法的作用,體會優美含蓄的語句,理解作品主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讀者理論認為文字意義的解讀沒有終極的,圓滿的結論,本文的主旨是多義性的,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的限制,在感悟時可能會只注意到人與自然的關係,或是環保的問題,教師此時既要肯定學生的閱讀心得,又要為學生的理解創設更多的思維角度,引導學生從敬畏生命,關愛自然,人類的奉獻,都市文明的發展與環保之間的和諧,科學的發展觀等方面進行探究。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進行創造性的、個性化的閱讀。

第三個板塊:比較閱讀,自主探究,拓展延伸。

有三個環節:一是將本文與張曉風的作品《行道樹》進行比較;二是在小組中交流課外蒐集到的自然環境遭到破壞以後給人類帶來的危害的圖片以及新聞材料等;三是寫一句廣告詞,提示人們保護環境,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進行閱讀“。比較閱讀也是閱讀散文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它不僅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擴大學生的視野,更可以提高學生的鑑賞水平,增強他們的審美情趣。比較《那樹》與《行道樹》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在文章寫作方面,都是以"樹"為題材,可是表達的角度不同、方式不同、著眼點不同,人們的認識也就不一樣。

要求學生蒐集新聞和圖片,是因為當前語文課程改革要求從課堂向課外遷移運用,作為一代新人的當代中學生也會感受並思考有關環保問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這個板塊側重於實現提高散文鑑賞的能力目標,和關注社會的情感價值觀目標。

第四個板塊:模擬法庭,設境感悟,提高能力。

這次法庭庭審有這樣一些角色參加:原告——那樹;被告——交通專家;城市建設規劃人員;伐木工人;雙方的律師;審判長;以及證人——課文中的清道夫,老婦人,螞蟻等。

模擬法庭的庭審,是寓教於樂,是學生能力綜合展示和提高的步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的途徑。在庭審中涉及到知識是多方面的,比如法律的、生態的、語文的等等,涉及到的能力是多元的,有資料收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表演能力等。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相等,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掌握語文的規律,從課內到課外,到豐富多彩的社會中去。"造就善於處理生活的公民。"

第五個板塊:教師寄語,歸納小結,昇華情感。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了哪些收穫?(學生自行小結,可從方法、知識、情感等方面談)

2.結束本文的教學,教師深情寄語:太陽把希望寄託在花朵身上,綠葉把希望寄託在果實身上,而地球卻把希望寄託在人類身上。讓我們還青山翠綠,還江河清澈,讓空氣更加清新,讓花豔樹影婆娑,讓草綠鳥兒歡歌,讓家園美麗生機勃勃。

讓學生自己談學習收穫,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養成整理小結的習慣;充滿激情的教師寄語讓學生進一步領悟文章的內涵,昇華情感。讓學生做一名行動者,自覺投入到無私奉獻者的行列中去。

國中語文說課稿《那樹》 篇3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倒坍、引頸受戮、周道如砥”等詞的詞義並學會運用。

2、瞭解王鼎鈞及其散文創作成就。

3、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

說教學重點:

1、瞭解那樹的生命歷程,把握樹的價值、品格及其命運,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託物寓意的表現手法,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1、揣摩關鍵語句,體味作者痛苦、悲憫、憤激的情感,感受老樹命運的悲劇色彩。

2、正確理解螞蟻王國的事情,體會作者的用意。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討論點撥法

3、品讀法

4、延伸拓展法

  說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總第18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大地上最悅目的顏色是綠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體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許多地方的綠色正逐漸被吞噬,他們在疾速賓士的人類文明的車輪的碾壓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這不,就連街頭那棵老樹也未能倖免,就讓我們一起拜讀王鼎鈞先生為那樹寫的“悼詞”吧。

二、資料助讀

1、關於作者

王鼎鈞,臺灣著名的散文家。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書》(《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我們現代人》)《人生觀察》《長短調》《世事與棋》《情人眼》《碎玻璃》《靈感》等。

2、多媒體播放反映人類生存困境的若干畫面,如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沙漠蔓延、洪水肆虐、森林面積銳減、資源嚴重枯竭……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積累生字生詞,並交流。多媒體顯示;

佝僂(gōulóu):脊背向前彎曲,文中指老樹枝幹彎曲。倒坍(tān):倒塌。萌庇(yìnbì):大樹枝葉遮蔽陽光,宜於人們休息。

引頸受戮:伸長脖子接受殺戮。踝骨(huái):指樹幹靠近根的部位。

虯鬚(qiú):捲曲的鬍子。這裡指樹根。周道如砥(dī)這裡形容公路的平坦,暢通無阻。

2、選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範讀課文,教師提醒學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應深沉,不宜強烈奔放。

3、學生大聲讀課文,入境。4、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文意,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生1:本文描述了那樹很久以來一直默默奉獻,最後毫無怨言地引頸受戮的過程,歌頌了他的獻身精神,體現了一切都要為發展讓路的主旨。

生2:本文寫了一棵老樹綠著生,生為人類、生為大地而最終綠著死的悲劇生涯,揭示了人類文明造成的災害,表現了作者對人類文明發展的質疑。

生3:本文寫了一棵老樹從生到死的生命歷程,表達了作者對大樹命運的痛惜和思考——人類的發展不應該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教師總結:三位同學的看法各不相同,到底孰是孰非,讓我們探究一番再作決斷。

四、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劃分文章結構層次,理清思路。

2、四人一組討論交流。明確:全文大致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篇到“一釐米一釐米地向外”),描寫早期的大樹。寫了大樹的形象、經歷和對人類“友善”的情況。

第二部分(從“但是,這世界上還有別的東西”到“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描寫近期的大樹,寫大樹妨礙了道路發展引起人們的議淪,使人們質疑其存在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從“這天,一個喝醉了的駕駛者”到結尾),描寫現時的大樹,作者對大樹的最終命運作了關鍵性的描述,並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

教師總結:本文按大樹生命經歷的順序敘事,越是久遠的敘述得越簡略,越是近期的敘述得越詳細。

寫大樹的早期、近期和現時的情況,都有較為明顯的浯言標誌。如第6段開頭有一“但是”轉折,表明另一種相反的情況將要講述,由早期的大樹自然過渡到近期的大樹。如第9段開頭說“這天,一個喝醉了的駕駛者……”表明將要講述某一具體事件,由寫近期的大樹自然地過渡到寫現時的大樹。梳理文章思路時,要充分藉助這些浯言標誌(路標)。方可快速理清全文思路,整體把握文章。

五、感知那樹的形象,體會作者的情感

1、提問:文中的樹是一棵什麼樣的老樹,它具有怎樣的價值、品格,最後遭遇怎樣的命運?全班分為六個小組,每兩個小組負責一個部分,討論分析概括樹的特徵。以其中一個小組為主,另一個小組補充或評價。

成果展示:

第一部分,概括地說寫了三方面的內容。大樹有奇特的容貌:它老態、佝僂,但堅固穩定,繁密茂盛;有黴黑潮溼的皮層。有隆起的筋和縱裂的紋,樹身像生鐵鑄就。大樹生長在特殊環境中:站立在泥濘的馬路邊,周圍有幾處老式平房,一片破敗、荒涼景象。大樹對人類大有功德:面香,成為人們心理的慰藉;炎熱的夏,送來陰涼和清靜;朦朧的夜晚,送給情人溫馨的感覺;它擴張著蔭庇的面積,為人類帶來更多的福利。總是,大樹為世間珍奇之物,是人類的守護神。

第二部分:大樹的生存受到了威脅,淹沒在滾滾黃塵裡和焦躁惱怒的喇叭聲裡.即便如此,大樹依然奉獻著生命的綠色,醞釀著詩意,表現了大樹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忍辱負重、胸懷豁達的本性。

第三部分,那樹無端被判刑、被殺戮、被消滅。慘不忍睹,悲壯異常,像勇士被迫離開疆場,哀怨、無奈而又剛烈。

教師總結:那樹經久經屹立,目睹著大地的滄海桑田,給人以邈遠的歷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災禍面前“毫髮”未損,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幟:它綠化大地,蔭庇人類,只願給予,從不索取,無私地奉獻,表現了高尚的品格;它身遭逆境。卻不放棄綠的願望,表現了豁達寬容的胸懷;它在自己面臨殺戮時自己也要保護自己體內的螞蟻國民,讓其安全撤離,表現一種愛心。

2、體味作者的情感。

提問:作者描述老樹的形象時,融注了濃濃的情感。請揣摩在“綠著生”“綠著死”兩個生命階段的描摹過程中,表露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學生品味、辨析。

“綠著生”。那樹古老、神奇、多情、忠誠,作者對樹懷有滿腔的熱愛和崇敬之情,樹的生存受到威脅,但它“綠得更深沉”“依然綠著”“照舊綠”“綠得很”“樹是世襲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平淡的言詞背後,湧動著洶湧的激情。

“綠著死”。“電鋸從樹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樹僅僅在倒地時呻吟了一聲。”樹遭殺戮。慘不忍睹,作者心中的痛苦、悲哀、憤激之情溢於言表。

六、佈置作業

1、反覆朗讀課文,體會託物寓意的表現手法。

2、揣摩關鍵語句,思考:大樹身遭屠戮的悲劇根源是什麼?

說教學反思

通過充分的備課,我展示了《那樹》的教學過程,講過課之後,和同事們共同討論,這時我才發現,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不足。

1、課堂活動形態和活動內容的不協調。

課堂的最後一個環節,“如果你是交通專家,你會如何處理那棵樹?小組討論,寫下來,請發言人來發言”。這個環節設計的本意在於:學生在對文章主旨有了感性的認識後,加入自己對這一事件的理解,進而做到自我的發現。然而,小組討論的形式,主要是學生通過互相合作,使問題的解決更全面,更深入的過程。而此時,學生對老樹被殺一事,已經有了很感性的自己的理解,其實“面對人類你想說什麼”這個問題應該是指向個人的,這是一個學生個人對文字闡發的過程。事實證明,學生後來的書寫也多表達了個人的意見。

2、學生髮現以後教師的點評不到位。

在發現的課堂上,課堂時間應該還給學生,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教師的時間少了,是否意味著教師的主要任務在備課,在怎樣把課堂連綴起來?或者,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就輕描淡寫了呢?當然不是。我以為,課堂上教師的時間少了,就意味著教師的語言要更簡練更精細了。學生髮現之後教師的點評就顯得格外重要了。然而在這堂課上,教師的點評基本是歸納和複述式的。學生的發現是精彩的,教師的點評卻軟弱無力,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進一步發現。事後,我想,教師的點評是否可以從這幾方面著手發展:延伸式的點評;問題式的點評;歸納式的點評;指摘式的點評。當然,從此次的問題中我知道,教師點評的功力該在平時苦練。

在這堂課上,存在的問題還很多,比如:學生髮現的時間不夠;比如:有的地方有教師趕著學生髮現的,或教師代替學生髮現的。

這次講課,使我對語文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一節課,百樣講,但學生的接受效果卻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們教師要不斷的鑽研教材,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他們想學的,做他們愛做的,使學生對語文學科提高興趣,每節課、每個人都能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國中語文說課稿《那樹》 篇4

  說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探究課文的主旨。

2.理解託物寄意的創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藝術性,逐步培養學生的散文鑑賞能力。

3.反思人類與自然關係,珍愛自然。

  說教學重點

1.瞭解那樹的生命歷程,把握樹的價值、品格及其命運,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託物寫意的表現手法,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說教學難點

1.揣摩關鍵語句,體味作者痛苦、悲憫、憤激的情感,感受老樹命運的悲劇色彩。

2.正確理解螞蟻王國的故事,體會作者的用意。

  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歌曲欣賞:《好大一棵樹》。

2.導語:穿行於濃陰之下,陣陣清風沁人心脾。在濃陰下無憂無慮嬉戲的日子成了我們童年記憶中最美好的時光。人在大自然中,原來是可以那樣的物我相親,自由自在,但是這一切在慢慢離我們遠去。有那麼一棵曾經庇護人類卻被人類屠殺的大樹深深觸動了作家王鼎鈞的心靈。就讓我們去聽一聽《那樹》的故事吧。

二、初讀感知內容

1.(播放課文朗讀)深切關注那樹的命運,看看那樹的一生有怎樣的經歷?

2.有人為那樹的故事配了幾幅圖片,請選擇其中的一幅配一點文字。

出示幾幅圖片,學生任意選擇一圖配字。

3.師交流自己所配字。

(1)早期的樹:長在泥濘的馬路邊,佝僂、老態,但堅固穩定,繁密茂盛。黴黑潮溼的樹皮層,隆起的筋,縱裂的紋,樹身像鐵鑄就;面對颱風,屹立不動;炎熱夏天,撐開綠陰;給鳥兒棲息之所,給情侶以溫馨,不斷伸展,滋潤土地。

(2)近期的樹:斗轉星移,人們在樹的附近架起了電線,鋪起了柏油路,蓋起了高樓,那樹似乎有些礙事,有人開始質疑這顆樹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那樹一聲不響,仍然釋放著詩意的綠色。

(3)現在的樹:後來由於一個醉漢撞到樹上死了,交通專家給樹判了死刑,在一個夜裡樹被從踝骨鋸掉,兩星期後,根也被挖走了,幾千條斷根壓在一層石子一層瀝青又一層柏油下悶死。

三、深入課文,感受那樹的形象

1.那樹的不平凡的經歷在我們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跡,在我們的心中,那是一棵什麼樣的樹?朗讀課文。

那是一棵的樹,因為課文第段中這樣說“”。(或用自己的語言簡述理由。)

老師提示:

(1)從樹的環境方面概括

(2)從樹的外形方面概括

(3)從樹的品格方面概括

(4)從樹的遭遇方面概括

(5)從作者對樹的感情方面概括

(6)從讀者對樹的感情方面概括

(7)從樹的作用方面概括

2.教師展示生字詞,幫助閱讀。

佝僂(gōulóu):脊背向前彎曲,文中指老樹枝幹彎曲。

倒坍(tān):倒塌。

萌庇(yìnbì):大樹枝葉遮蔽陽光,宜於人們休息。

引頸受戮:伸長脖子接受殺戮。

踝(huái)骨:指樹幹靠近根的部位。

虯(qiú)須:捲曲的鬍子。這裡指樹根。

周道如砥(dǐ):這裡形容公路的平坦,暢通無阻。

3.學生交流

4.教師交流

有著堅固而穩定身軀的奇特的大樹::它老態、佝僂、但堅固穩定,繁密茂盛,有黴黑潮溼的樹皮。有隆起的筋和縱裂的紋,樹自身像生鐵鑄就。

對人類大有功德的大樹:成為人們心靈的慰藉;炎熱的夏,送來陰涼和清靜;蒙朧的夜晚,送給情人溫馨的感覺;它擴張著陰庇的面積,為人類帶來更多的便利。總之,大樹是人類的守護神。

有著無私奉獻精神和忍辱負重、胸懷豁達品性的大樹。因為當大樹的生存受到威脅,身處逆境時,它仍然奉獻著生命的綠色,醞釀著詩意。

有愛心的大樹:自己面臨殺戮時,也要告訴體內的螞蟻國民,讓其安全撤離,表現一種愛心。

讓作者心痛的大樹:作者對大樹懷有滿腔的熱愛和崇敬之情,大樹倒地,讓作者的心中的痛苦、悲哀、憤激之情溢於言表。

5.過渡:那樹,是大自然中的強者,茂盛繁密;那樹,是人類的朋友,給我們濃濃的綠陰、心神的慰藉。這樣的大樹讓人肅然起敬,讓我們用讚歎的語氣來讀——那樹啊!那那裡是樹,那是人類的守護神!

6.人類又是怎樣對待這棵大樹的?

◆以老太太為代表的普通人,諸如清道婦。

◆還有螞蟻。

◆千萬別忘記還有作者。

7.這位人類的守護神就這樣被人類屠殺,無情的人類就這樣對待曾經給過自己無數幫助的友人,這是多麼令人心痛的事啊!請大家用痛苦的語氣來讀——好樹喲!

四、拓展

1.好樹不幸的遭遇震撼著我們,在你我的心中一定有好多的話想說。想對那樹說,想對交通專家說,想對螞蟻說,想對作者說。

交通專家,我好想對你說:

那樹,我好想對你說:

作者,我好想對你說:

清道婦,我好想對你說:

螞蟻,我好想對你說:

2.角色轉換,寫出幾句心裡的話。

(A)想象螞蟻王國參加葬禮的場面,螞蟻和樹互相傾訴了什麼?

(B)如果你是一棵樹,耳聞目睹自己的“兄弟姐妹”不斷的倒下,你面對人類,有什麼話要說嗎?

3.交流

五、結束語

好想用言語感動一棵樹,讓風見證往事,歷歷在心頭……

我相信:“人類以他最傑出的才智,最艱辛的奮鬥,最漫長的過程,衝出洪荒,緊握文明,難道現在後悔了嗎?不,我們決不後悔!對付文明造成的災害,是用進一步的文明,不是否定文明。”

我相信:人類完全可以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只是要看我們怎麼走。

讓我們一起向世界宣告:留住綠色,留住地球,留住未來!

國中語文說課稿《那樹》 篇5

教學設想】

對於國中學生來說,《那樹》是一篇略有難度的文章,不是理解主題有多難,而是難在文章意趣較多,可探究的地方太多。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抓住一個角度,進行深入、強化研讀,或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本節課以讀為突破口,通過多角度朗讀,通過與文字充滿情感的交流,來啟用學生、啟用文字,以欣賞到文章的思想性、藝術性。

教學目標】

1、深情朗讀,與作者來一次心靈交流;

2、細細體會,讓自己有一次情感昇華;

3、賞析語句,師生共度一次學習之旅。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地球是一個自然村,自然萬物都有生存的權利,人和自然其實也可以共處得如此和諧。然而,隨著人類文明的高速發展,許多動、植物消失了,甚至遭到人類的無情的摧殘和殺戮。有那麼一棵樹,他又經歷著怎樣的命運呢?今天我們就來關注那棵樹的一生。

二、明示教學目標

三、那樹的故事

請大家細讀課文,深切關注那樹的命運,思考:那樹的一生有怎樣的經歷?用簡明的一段話講述那樹的故事

四、那樹·人(沉醉朗讀)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我們在讀這樣的文章時,大家能做到深情朗讀嗎?其實,美文就該美讀,正所謂:文者,情也。它是作者才情的揮灑,只要我們投入學習的熱情、心中的激情,就一定能與文章來一次心靈的交流。讀出來,那裡別有洞天!)

我們聽了那樹的故事,瞭解了它的一生,特別是它的付出與它最後的結局,能引起我們怎樣的感情呢?(讚歎、痛苦)

1、請大家用讚歎的語氣把題目讀出來。(可以加上語氣詞)

2、找出文中讚美那樹的句子(用紅筆劃出來),用類似的感情讀出來。

3、請大家用痛苦的語氣把題目讀出來。(可以加上語氣詞)

4、找出文中表現那樹痛苦的句子(用藍筆劃出來),用類似的感情讀出來。

5、思考:大家用了不同的感情讀出的句子,分別寫了那樹的什麼內容?(試概括)

讚美──樹對人類的讚美(蔭庇)

痛苦──樹的悲慘的命運(被伐)

6、在那樹的命運遭遇中,人是如何對待它的呢?

請大家找出人類對那樹的愚妄無知的句子(用黑筆劃出來),用適當的語氣讀出來。

五、那樹·文明(深沉思考)

1、老樹面對人類的屠殺,老樹無語,上帝也沉默,老樹終究沒有死復綠。設想一下,當我們的大陸都被混凝土包裹的時候,在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作為人類的一分子,對那樹的命運,我們不得不深思著那樹的遭遇給我們的啟發,就是如何協調自然與文明的關係,那就是──那樹·文明。

(請大家在書本空白處表述好自己的態度。)

2、明示作者的態度。

3、明示老師的態度。

一條沒有樹的路是寂寞的,走在一條沒有樹的路上的人是滄桑的。對著只剩年輪的樹,我們這些趕路者恐怕得隨時問一問,誰更不幸一點?樹是物質的,也是空間的;樹是情緒的,更是文化的。感謝王鼎鈞先生的《那樹》,讓我們產生了常日裡難得出現的思考,湧起了久違的情愫。

六、課後作業

我與那樹的故事

國中語文說課稿《那樹》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的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養學生對文字的深層挖掘能力,重新認識生命及人與周圍生物的關係等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本課的重點在於理解老樹的命運。

2、難點在於從老樹的命運中挖掘作者更深刻的意圖。

教學設想】

教師試圖從老樹的特點、功用入手,探究老樹的命運,進一步理解生命的意義及對都市文明與自然界共同發展等問題的'深層思考。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輔助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課文

導語:大地上最悅目的顏色是綠色,大地上站立著的最大的生命群體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許多地方的綠色正逐漸被吞噬……有那麼一棵樹,他又經歷著怎樣的命運呢?讓我們一起來關注那樹的命運。

二、賞析文章

1、每個都會有自己的容貌特徵、個性、經歷,每個事物也會有它自己的獨特之處。我們先來看看文中那樹有哪些特點?(學生齊讀第1~3段)

提示:很久很久(破敗荒涼,遠離現代文明。)

堅固穩定(雖老但生命力旺盛,甚至被奉為神靈,人們敬畏老樹。)

2、那確是一棵老樹,他又為人類做了些什麼呢?(功用)

提示:給行人納涼,給鳥棲身之所,給孩子們帶來歡樂,又給情侶以溫馨的感覺。

用一個詞概括──蔭庇。

3、而就是那株世世代代長久地造福於人類的老樹又遭遇了什麼樣的命運,作者給予老樹和人類是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被伐(用電鋸、利斧及美製十字鎬等現代化的工具,還將斷根悶死在層層石子柏油之下。)

作者的感情:對樹──同情、憐憫、敬重等。對人──憤恨之情溢於言表。(此處讓學生找出文中有關的句子賞析品味,讀出其中的感情。)

4、設想老樹不被醉漢撞上,是否能倖免於難?(學生稍加思考就能回答──不能。因為此事只是老樹被伐的偶然因素)為什麼?

提示學生自讀文章第5~8自然段。進一步挖掘老樹慘遭屠殺的必然因素(根本原因)。

學生根據文章有關語句討論回答。可分為客觀原因(人類的急功近利和對老樹的漠視);視主觀原因(樹沒有腳,他綠著生,綠著死,死復綠,為人類無私奉獻是他的職責)。

學生自由朗讀第8段,體會老樹的情懷,引起學生對老樹命運的共鳴。

5、教師小結:

老樹面對人類的屠殺,老樹無語,上帝也沉默,老樹終究沒有“死復綠”。設想一下,當我們的大陸都被混凝土包裹的時候,人類還會有朋友嗎?

三、討論啟發

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教師用大螢幕出示有關資料。

國中語文說課稿《那樹》 篇7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基本結構,品味文中極富表現力的詞語。

3、正確認識人類文明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關係。

教學重點】

1、本文的主要內容及結構安排。

2、關鍵語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正確認識人類文明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性。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

預習課文,掌握生字,掃除閱讀障礙。

2、教師:

做好有關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在地球村,自然萬物都有生存的權利,然而,隨著人類文明的高速發展,許多動、植物消失了,甚至遭到人類的無情的摧殘和殺戮。這是多麼不公平的事情啊!人類的這種行為將給自己帶來怎樣的結果呢?許多事實已經給了我們答案。今天我們來學習《那樹》一文,讓我們來進一步的探討和認識這個問題。

(利用多媒體展示畫面:一棵雄偉的大樹及標題。)

二、檢查預習

在此之前,我們已要求大家預習課文,下面來檢查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

展示生字生詞:

1、生字注音:

倒坍()模()樣虯()須引頸()受戮()

2、解釋詞語:

倒坍虯鬚周道如砥

三、教授新課

朗讀練習(請兩位同學為大家範讀,要求感情深沉,有力度,有餘味。其他同學要認真看書,之後對兩位同學的朗讀情況作出評價)。

請幾位同學對朗讀情況作出自己的評價:範讀時的優點及不足之處。

四、探究分析

通過朗讀,大家對文章的主要內容已經有了基本的瞭解,現在請同學們分組討論概括一下課文的主要內容。(請各組推薦代表概括,大家相互補充、完整、明確。)

分組思考討論:

1、作者圍繞“那樹”,大體寫了樹的幾個生命歷程?

2、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

3、試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內容。

(請各組代表說一說各組的意見,相互補充、完整、明確;教師展示圖片:早期的樹;近期的大樹;被伐倒的樹。)

下面我們先來探究一下“早期的大樹”。討論時請大家注意抓住關鍵語句。

分組看書討論:

1、大樹有怎樣的外形特點?

2、它所生活的環境怎樣?

3、大樹對人類有什麼功德?

(請各組代表可以就以上3題中的一個題作為重點,談自己的認識。)

教師展示課件:

外形:佝僂、老態、堅固穩定、繁密、屹立不動;

黴黑潮溼的皮、隆起的筋縱裂的紋、生鐵鑄就、根的伏脈。

環境:泥濘的小徑、老式平房;

破敗而荒涼,遠離現代文明。

功德:屹立不動-為人們做出榜樣;

燒香求平安──給人心理安慰;夏天給人以綠蔭;

給鳥兒棲身之所;

夜晚為情侶提供場所;

根部滋潤土地。

五、教師小結

作者描寫了早期的大樹,著重寫了大樹的形象、經歷和對人類的奉獻,為下文的展開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作業

1、認真朗讀課文,深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思考回答課後“研討與練習二”。

第二課時

一、複習提問

1、聽寫幾個詞語:

倒坍模樣虯鬚引頸受戮星臨萬戶周道如砥

2、集體朗讀文章的第二、三部分。

二、講授新課

1、教師引導:課文第二部分描寫了近期的大樹,在這部分裡,可以看出現代文明對大樹生存的負面影響,造成了人類發展和自然環境難以調和的矛盾。

首先我們來討論一下:

⑴哪些語句展現了人類文明的高速發展?這與大樹的根“一釐米一釐米地向外”形成什麼關係?表現作者什麼態度?

(學生分組討論,然後集體交流。)

教師展示課件:自然界生命的生長極為緩慢,而人類文明發展極為迅速,兩相對照,極不和諧,突出矛盾。體現作者對此現象的擔憂。

⑵在這種情況下,大樹又是怎樣表現的呢?

學生個人看書解決,然後請幾位同學發言交流。

教師展示課件:綠得滴翠、深沉;讓人從容撐傘;滋潤土地。

⑶在樹與人的矛盾面前,大樹有些什麼想法和做法呢?請大家看書,自己解決。

請幾位同學發言交流。

教師展示課件:世襲的土著;春泥的效死者;綠著生,綠著死。冒死掩覆,徒勞貢獻。

教師小結:本部分,作者把一對矛盾無情地擺在人們面前。大樹是無辜的,它只能引頸受戮,不能遷徙逃亡,可是人類呢?又該怎樣做呢?讓我們繼續深入探討。

2、教師引導:請大家瀏覽課文第三部分,首先概括歸納一下,本部分集中寫了幾件事情?

學生回答交流:醉漢駕車出事;大樹被伐的過程;螞蟻搬家;挖樹根平路面。

教師引導討論:

⑴醉漢駕車出事嫁禍與大樹,顯然不合情理,然而卻招來殺身之禍,哪些詞語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表現作者怎樣的感情傾向?

(學生分組討論,然後交流明確。)

教師展示課件:咬嚼碎撒白森森呻吟——令人憤恨。

⑵類似這樣表達憤恨之情的詞語在後文中還有哪些?

明確:割下……頭顱;劊子手……陷阱;切斷……動脈靜脈;沒有人知道……悶死

⑶對於人們伐樹的情景,請你模仿課文寫一段話,注意運用表達感情的詞語。

(同桌交流分析。)

⑷作者寫螞蟻搬家一事有什麼用意?哪些語句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明確:動植物都充滿愛心,反襯出人類的無情,表達作者的憤恨、悲哀之情。……

⑸螞蟻在離開大樹時都“依依不捨”,想象一下,螞蟻和大樹互相傾訴了什麼?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種特異現象?

(同學們交流、明確。)

三、拓展訓練

大自然在人類面前有時是弱者,有時又瘋狂地報復人類,那麼人類文明與自然該怎樣和諧發展呢?請談一下你的認識。

四、教師總結

本文語言生動、老練、簡潔,有許多生動的寫景狀物的句子,成為文中的亮點,運用比喻、對比、排比生動自然;抒發感情含蓄深沉,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希望大家課後認真體會並學習運用。

五、作業

1、查資料或上網,蒐集有關資訊,寫一篇500字的關於保持生態平衡的小論文。

2、發揮想象,寫一篇有關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童話故事。(任選一篇完成即可)

教學反思】

這篇散文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性和很高的藝術性,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和自己的感受,認真揣摩和品味。

本課的教學,一方面要把它當作語文教材來學習,要很好地掌握文章涉及的基礎知識,例如字詞的識記與運用,篇章的結構與安排,語言的生動與抒情等等,應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有所收穫,從而提高閱讀能力、欣賞能力和寫作能力。另一方面,要把本文當作認識自然、透視人與自然的關係的教科書來學習。在人類文明高速發展的今天,人類到底該怎樣與發展極其緩慢的大自然相處呢?在自然面前,人類有時是劫掠者,有時又是自然的奴僕,通過本文的學習,能帶來學生的深刻的思索,這對於我們國家的的經濟建設,環境保護,保持生態平衡,是大有裨益的。另外,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情感價值等。

國中語文說課稿《那樹》 篇8

一、學習目標

1、積累理解並學會運用“倒坍、引頸受戮、周道如砥”等詞語。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探究課文的主旨。

3、理解託物寓意的創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藝術性。

4、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正確認識發展與環保的矛盾,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二、學習重點和難點

重點:

1、瞭解那樹的生命歷程,把握樹的價值、品格及其命運,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託物寓意的表現手法,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的表達效果。

難點:

1、揣摩關鍵語句,體味作者痛苦、悲憫、激憤的情感,感受老樹命運的悲劇色彩。

2、正確理解螞蟻王國的事情,體會作者的用意。

三、教學模式

讀讀、議議、講講、練練

四、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

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完成預習思考題。

2、讀讀想想,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明確:全文大致分為三部分。

(1)描寫早期的大樹,寫了大樹的形象、經歷和對人類“友善”的情況。

(2)描寫近期的大樹,寫大樹妨礙了道路發展引起人們的議論,使人們質疑其存在的必要性。

(3)描寫現時的大樹,作者對大樹的最終命運作了關鍵性的描述,並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

本文按大樹生命經歷的順序敘事,越是久遠敘述得越簡略,越是近期的敘述得越是詳細。(可找語言標誌)

3、用自己的話概括文意,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

(二)合作探究。

熟讀課文,感知那樹的形象,體會作者的情感。

討論:文中的樹是一棵什麼樣的老樹,它具有怎樣的價值、品格,最後遭遇怎樣的命運?

明確:

1、大樹有奇特的容貌;大樹生長在特殊的環境中;大樹對人類大有功德;總之,大樹為世間珍奇之物,是人類的守護神。

2、大樹的生存受到了威脅,淹沒在滾滾黃塵裡和焦躁惱怒的喇叭聲裡,即便如此,大樹依然奉獻著生命的綠色,醞釀著詩意,表現了大樹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忍辱負重、胸懷豁達的本性。

3、那樹無端被判刑、被殺戮、被消滅。慘不忍睹,悲壯異常,像勇士被迫離開疆場,哀怨、無奈而又剛烈。

(三)總結。

那樹經久屹立,目睹著大地的滄海桑田,給人以邈遠的歷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災禍面前“毫髮”未損,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幟;它綠化大地,蔭庇人類,只願給予,從不索取,無私地奉獻,表現了高尚的品格;它身遭逆境,卻不放棄綠的願望,表現了豁達寬容的胸懷;它在自己面臨殺戮時,也要保護自己的螞蟻國民,讓其安全撤離,表現了一種愛心。

(四)整合提高,拓展延伸。

再讀課文,體味作者的情感。

思考:作者描述老樹的形象時,融注了濃濃的情感,請揣摩在“綠著生”“綠著死”兩個生命階段的描摹過程中,表露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國中語文說課稿《那樹》 篇9

  說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瞭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品味本文簡潔生動的語言,培養學生的散文鑑賞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認識人類破壞自然的錯誤行為,瞭解珍愛自然的必要性,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說教學重點:

瞭解那樹價值及其不幸命運。體會作者的情感。品味本文簡潔生動的語言

  說教學難點:

1、從語句中體味作者的情感,感受老樹命運的悲劇色彩。

2、正確理解螞蟻王國的事情,體會作者的用意。

  說教學方法:

朗讀品味法討論點撥法

  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圖片)(兩組對比)

蔥鬱的森林——被砍伐的樹木

綠色掩映的村莊——一座座水泥高樓

社會的發展,為什麼最終是這樣的結果?《那樹》是再一次引發我們的深思的好文章。

二、整體感知

快速聽讀課文

1、掃清生字障礙

佝僂(gōulóu):脊背向前彎曲,文中指老樹枝幹彎曲。

倒坍(tān):倒塌。

萌庇(yìnbì):大樹枝葉遮蔽陽光,宜於人們休息。

引頸受戮:伸長脖子接受殺戮。

踝骨(huái):指樹幹靠近根的部位。

虯鬚(qiú):捲曲的鬍子。這裡指樹根。

2、思考:本文給大家講了一個人與自然的什麼故事?

曾為人們提供很多價值的一棵老樹最終無法躲避滅亡命運的故事

三、品味情感

1、你能體會本文作者的感情嗎?你是從文中哪些語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的?

答:讓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進行品味分析,各抒己見。

作者的心情是難過、痛惜,傷感、悲憤的。

A、如:“於是那樹,那沉默的樹,暗中伸展它的根,加長它所能蔭庇的土地,一釐米一釐米地向外”“柏油路一里一里鋪過來,高壓線一千碼一千碼架過來。公寓樓房一排一排捱過來。所有原來在地面上自然生長的東西都被剷除,被連根拔起”兩者反差很大,對比鮮明,讓我們體會到綠色環境得來不易,人類卻輕而易舉破壞了,實在令人痛心。

B、如工人砍伐那樹的語句文中寫了三處,表達作者對樹的同情、對人的做法憎惡。“電鋸從樹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

“大頭顱、踝骨、動脈、靜脈”等,把樹當作生命來看待,而人類就沒在意這些生命的存在!

C、再比如“於是人死。於是交通專家宣判要那樹償命。於是這一天來了,”三個“於是”,作者好像是一個局外人,在講一件與己無關,而且理所當然的事情,然而,實際上作者把深沉的感情隱藏在平淡得文字裡,一種痛惜憤激的情感更表達得深沉含蓄了!

2、讀完這個故事,你的感受如何?作者借寫老樹的命運,想要表達什麼主題?

明確主旨:作者認為人與自然應該和諧共存,人類的發展不應該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希望人們的覺醒,不能因為自己的的利益而傷害自然。

四、寫法賞析

你喜歡本文嗎?它寫法上有什麼特別之處?讓學生討論,然後小結:

1、託物寓意,言近旨遠。作者借寫老樹有益於人類卻被人類伐倒的遭遇,講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道理,含蓄雋永、意味深長。這種手法的運用,使文章既具形象性,又具有豐富的哲理內涵。

2、擬人修辭的運用。從自然的生存到有情的生命,從生動的描摹到刻意的比擬。最後賦予“那樹”以真實的性靈,讓真實的性靈敲擊讀者的良知。在作者筆下,活著的樹賦予人生存,更賦予人美好;被殺戮的樹顯出幾許哀嘆、無奈而又悲壯。如果造化有知。那樹將會怎樣向人們訴說呢?

3、情節富有奇幻色彩。作者細緻地描寫“螞蟻國”裡的事情,它們來參加樹的葬禮。物猶如此。人作何感?動植物世界有友愛,而人類有時竟如此無情,值得我們深思。

4、語言特點,是生動、老練、簡潔。有許多生動活潑的寫景狀物,成為文中的“亮點”,如寫大樹的形態,“樹頂像剛炸開的焰火一樣繁密”,比喻非常奇特,形象感、動感都很強;又如寫入夜後的大樹,“毛毛細雨比貓步還輕,跌進樹葉裡匯成敲響路面的點點滴滴,洩露了祕密,很溼,也很有詩意”,完全是詩化的語言,“毛毛細雨比貓步還輕”可謂神來之筆,寫出了細雨的真切形象和作者的獨特感覺。再如講述樹的命運,“啊,啊,樹是沒有腳的。樹是世襲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樹離根,根離土,樹即毀滅”,“一切預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在多言”,用簡省的語言文字來表達豐富含蓄的思想感情。

5、對比描寫,突出主旨。(結合課後第一題分析)

那樹具有高尚的品格,對人類有著巨大的價值,可遭遇悲慘的命運;作者對那樹懷有深情,認定大樹的價值和品格,可是交通專家卻認為有害無益。還有一些語句,如樹的緩慢延伸與人類的迅速發展的對比等。

五、問題探討

1.傳說往往並不真實,而本文卻多次引用一些神奇的傳說,說說它們在文章中起什麼作用?

“而且據說,連一片樹葉都沒有掉下來”,“據說,當這一帶還沒建造新公寓之前……”“與樹為鄰的一位老太太偏說她聽見老樹嘆息”,清道婦“用作證的語氣說,她從沒有見過那麼多螞蟻,那一定是一個螞蟻國”。

這幾處引用的話的內容,它們都有這樣一些特點:一是事情不確定,也許確是作者道聽途說的;二是事情奇特,直述怕讀者難以相信,如“連一片樹葉都沒有掉下來”,怎麼可能?三是利用引述事件的不確定性,可以自由地寫來,盡情地抒發感想,如對清道婦的傳言,作者就抒發了很多很深刻的感想。這些引用的傳說起到了豐富文章內容、深化主題的作用。

2.如何理解“螞蟻國”裡的事情?

這也是作者引用當地人的傳說,很難料定事情的真假。這是文章中最為奇特的事情,給文章帶來了奇幻的色彩。作者細緻地描寫“螞蟻國”裡的事情,推想其用意似在於:一、動植物有預知的能力,比人類還更有靈感;二、創造一種悲壯氣氛,表明動植物世界有友愛,而人類有時極其缺乏友愛,形成鮮明對比。作者懷著敬意來寫這件事,字裡行間帶著深情,如“老樹是通靈的,它預知被伐,將自己的災禍先告訴體內的寄生蟲”,讓人看到老樹的悲哀和富有同情心;“於是弱小而堅忍的民族,決定遠征,一如當初它們遠征而來”,把螞蟻國民認作一個民族,就像人類一樣的民族,顯然是懷著敬意的。

五、課外擴充套件

1、老樹的命運是否就是我們自然界萬物最終的命運呢?你結合身邊一些例子說說反面例子的,人類捕殺動物的鏡頭。正面例子的,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圖片。讓學生在對比中獲得情感體驗,讓學生關注現實,並能對其有自己的思考,觀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2、你是交通專家你將如何處置那棵樹?學生可能談——改道、移栽、修轉盤、建設旅遊景區等,由大家的美好設想,推而廣之,人與自然之間其它很多方面關係應怎樣正確處理?

六、作業

以“人與自然”話題與一篇文章。表達你對人類文明發展和自然關係處理的看法。

國中語文說課稿《那樹》 篇10

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分析思維能力,對生活、人生也會有一定的獨特體驗,因此讀懂文章的內容不是難事。但因學生認知水平的限制,閱讀本文易停留在表面,很難體會到文字背後深邃的哲思,很難對人與自然進行深入細緻的感悟和思考。所以教學中應該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深入細緻地品味語言,深刻體會文章的深邃內涵,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了解人類文明的進步與自然生態之間的矛盾,認識到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發展的發展觀。

二、過程與方法

1、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文章的內容。

2、品味語言,理解託物寓意的寫作手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知識與技能

1、理解、積累“佝僂、倒坍、引頸受戮、周道如砥”等詞語。

2、學習文章含蓄、深沉的語言風格,體悟詞句間流露的情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①瞭解那樹的生命歷程,把握樹的價值、品格及其命運,體味作者痛苦、悲憫、激憤的情感。

②賞析文中含蓄、深沉的語言,加強學生對文字的感悟能力。

2、難點:揣摩關鍵語句,掌握託物寓意的寫作方法

教學資源

圖片、多媒體課件、板書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組畫面,反映人類生存的困境。畫面有“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沙漠蔓延、洪水肆虐、森林面積銳減”等。

師:同學們,看了這些畫面你難道不想說點什麼嗎?

學生談感悟。

師:是啊,人們常把我們居住的地球稱為綠色星球,這是因為站立在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群體是森林,枝繁葉茂的樹木用綠色裝點著我們的家園。然而,隨著都市文明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大樹倒在了人的刀斧利具之下,就連街頭的那棵大樹也未能倖免。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關注那樹的命運,共同學習著名散文家王鼎鈞的散文——《那樹》吧!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朗讀課文,然後思考:(多媒體出示)

①朗讀要求:讀準字音,適當停頓,情感把握準確,朗讀的整體基調應是深沉,凝重的。

②問題思考:課文講述了那樹怎樣的故事?

③你能以“那是一棵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樹”為開頭說一句話嗎?

2、圍繞問題,具體感知。

①教師糾正學生讀錯的子音,強調對“佝僂、倒坍、引頸受戮、周道如砥”等詞語的正確認讀和理解,點評朗讀情況。

②學生概述那樹的故事,男、女同學交換點評。教師適當補充。

③學生說話展示。說話示例參考(多媒體出示)

那是一棵堅固穩定的樹,因為……

那是一棵繁密茂盛的樹,因為……

那是一棵默默奉獻的樹,因為……

那是一棵善良的樹,因為……

那是一棵綠著生綠著死的數,因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