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說課稿模板合集10篇

來源:才華庫 2.92W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說課稿模板合集10篇

說課稿 篇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詩《在山的那邊》。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七~九年級階段語文學習的第一單元,這篇課文是當代詩人王家新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與“海”這兩個有象徵意義的藝術形象告訴人們自己成長中的人生感悟,並啟示人們要實現遠大的理想必須百折不饒,堅持奮鬥,要不停的翻過無數座山,要一次次戰勝失敗和苦難,才能達到理想的境界。對剛入中學的七年級學生來說,這首新詩很有吸引力,在國小他們接觸更多的是格律詩,這首新詩語言美,富有節奏韻律,會給學生們一個全新的感受,併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本單元以人生為主題,五篇課文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這在起始階段具有定位、定勢的意義,對形成學生的正確地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積極和深刻的影響。教師一定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為目標,牢牢把握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迸出思維的火花,體驗對人生的感悟,培養樂於探究的學習習慣。

根據詩歌的文體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根據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的能力目標定為:

1、初步瞭解詩歌常識,反覆朗讀,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2、理解、積累痴想、凝成、誘惑、喧騰、一瞬間等詞語,學會運用;

3、學習象徵的手法。根據新課標要求: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

我把本課的過程和方法目標定為:

1、學會朗讀、品味詩歌語言;

2、在理解的基礎上展開想象,感悟詩歌;

3、領會詩中“山”、“海”藝術形象蘊含的意味。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感悟人生,學習詩人對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啟迪;

2、樹立正確的理想,積極樂觀的生活,實現人生價值。

(確定此目標的依據是:新課標中強調了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新課標要求“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根據詩歌的文體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反覆朗讀課文,品味語言;本詩的難點是:對詩中無數座山的理解;新課標要求國中學生在閱讀時能夠了解常用的寫作手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為此我特確定本課的關鍵點是:理解文中“山”與“海”的象徵意義。

二、生情學情分析

我面對的是剛進入國中的學生,他們對國中語文的學習還處於一個適應期。對剛入中學的七年級學生來說,這首詩很有吸引力,一方面他們要從國小生過渡為中學生,有很多困難等著他們去克服,另一方面詩的第一節詩人以一個孩子的語調來寫,能調動他們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生一般能較好地把握詩中的山與海的象徵意義,但對詩中“無數座山”的理解,對實現理想的長期性和艱鉅性往往估計不足,需要教師因勢利導,突破難點。

三、教法學法分析

本課是整個國中階段語文學習的第一課,對貫徹課程標準和整個國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有著深遠的影響。教師一定要著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牢牢把握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作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課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四、教學流程

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朗讀訓練,調動學生情感來理解作品。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1、匯入課文。

(聯絡地域特點,提問: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而是生活在蒼茫的大山裡,同學們會想些什麼呢?引發學生想象山裡孩子的想望,搭起通向作者心靈的橋樑。 )

2、出示學習目標。

3、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七年級是起始年級,一定培養學生打好基礎,不能忽視認字、寫字的訓練。)

4、整體感知課文。

(教師範讀課文,學生仿讀並思考:山那邊是什麼?山和海的象徵意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全詩為什麼分為兩節? )

5、研讀賞析。

(學生通過朗讀,自己主動品味揣摩語言,從中發現問題共同探究賞析。)

6、體驗反思。

(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這首詩給自己的啟示,引導學生在欣賞文藝作品時,能走過文字的橋樑,用自己的心靈與詩人溝通達到共鳴,從而獲得美的享受,有益的人生啟示,豐富自己的個性,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 )

7、佈置作業。

(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把自己的體會和收穫表達成文字。)

說課稿 篇2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第11冊新編的略讀課文《向命運挑戰》,下面將我與中央電教館資源中心上課的這位教師的合作上課,作以下三個方面的說明。

一、緊扣特點,說教材。

《向命運挑戰》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以濃濃的情感講述了英國大科學家霍金向惡運挑戰,最終成為科學巨人的故事。這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記敘文,同時也是一篇按新課標理念安排的美文,突出了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深遠影響,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好教材。面對這樣的好教材,是遠端教育資源讓我們邊遠山區的孩子實現了“同在一片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的夢想。在資源中心上課教師的引領下,我班學生實現了美文美讀。在引領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資源中心上課的教師和我都將注重學生個體對文字中主人公精神品質的深切感悟,使學生在心靈的撞擊與震撼中,領悟到人生的一些真諦。

(一)教學目標

這篇課文被編排在11冊的第七組課文中,為了合理、有效的利用資源,我認真觀看了光碟,領悟了資源中心上課教師的教學理念,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的編寫意圖,課文的特點,我班學生已有閱讀水平和學生年齡特點等實際情況,我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理解課文內容;在利用“模式一”上課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專注傾聽和集中注意力觀看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進一步練習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並受到學習策略的啟迪。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閱讀讓學生感悟到霍金敢於向命運挑戰的精神,並受到精神的洗禮,從而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新課標關於閱讀的建議,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學生的實際,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引導學生在看光碟,傾聽,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學習霍金不怕失敗,不怕困難,敢於向命運挑戰的精神,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難點為:走進文字,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悟霍金敢於向命運挑戰的精神,並受到精神的洗禮。

二、針對實際,說策略

為了在有限的40分鐘裡,達成以上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資源中心上課教師和我採取“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教學策略,我採用的教法和學法如下:

(一)說教法

我利用“模式一”上課,以“重點句切入、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輔之資訊科技手段和其它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觀看、傾聽、參與閱讀、品悟,在合作探究中獲得思想感情的薰陶、洗禮和昇華,實現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二)說學法

“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所以我引導學生在解讀文字的同時要受到學習策略的啟迪,本課時我仍然立足於培養“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斷髮展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師生互動,說流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學習興趣。

1、激情談話匯入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的是激情談話匯入:用我班學生熟知的教師身患尿毒症,被病魔纏身,眼看就要離開心愛的講臺,要告別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目光,在他焦慮、痛苦、無助、絕望的時候,在電視上看到了霍金來北京作報告的感人場面。是霍金的精神讓這位教師沒有倒下,至今仍和同學們在一起學習,孩子們想認識這位科學巨人嗎?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在於用學生了解的教師的親身經歷,來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習興趣,也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

2、本班學生與電視裡的學生互動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前面語言創設的情境,激發了學生想了解霍金、探究霍金的興趣,這時我播放了資源中心上課教師為學生搭建的一個交流課前自主收集霍金資料的平臺,通過學習夥伴(包括電視裡的學生)之間的資訊交流,使學生的思想產生了巨大的振動,接著順勢引導學生進入文字(資源中心上課教師:“下面就請同學們開啟書,自由讀讀課文,看霍金是一位什麼樣的人?他又是怎樣向命運挑戰的?”)這一環節的設計由情入境,在資訊溝通的基礎上,激發了學生想深入瞭解霍金的強烈感情。

(二)重點句切入,自主感悟

1、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有一句名言:“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的思維火花,好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通過前面的環節和一次通讀課文,學生已經感受到了霍金的事蹟,但怎樣來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怎樣才能把課堂變成師生之間的對話交流,情感互動,答疑解惑的場所呢?於是我這樣引導了學生:(資源中心上課教師:“讀了一遍課文,我想大家都對霍金有了更多的瞭解,每一次讀書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大家再默讀一遍課文,看看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講了霍金向命運挑戰的?你可以劃出關鍵的語句多讀幾遍,你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你也可以在書的空白處隨時記錄自己的感受。”)。學生通過讀書,交流找出了重點句“霍金向命運挑戰,不僅僅是指他能活著,更是指他的創造”。

2、我們就抓住這一個關鍵句子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逐步品析課文,讓學生自主感悟。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作為教師,設計的問題力求緊扣教材的重難點,要有啟發性,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所以我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資源中心上課教師:“下面就請同學們從霍金能夠活下去,還有霍金的創造兩個方面來談談霍金是怎樣向命運挑戰的?”)我班學生和電視裡的學生以及我和資源中心上課的教師,我們組成了學習夥伴,就圍繞著這一問題展開自讀自悟,合作交流,去理清文思。在閱讀過程中我通過合理播放電視裡的學生的閱讀感悟,與我班學生的閱讀感悟進行對比交流,這樣不僅使學生自主地研讀了語言文字,還讓霍金感人的事蹟慢慢深入心理,逐漸激發起了孩子們對主人翁的欽佩之情,真有“春風細雨潤無聲”的感覺。

3、孩子們自讀自悟,合作交流找出來的關鍵詞句,我要引領學生反覆品讀、感悟。通過播放電視裡學生的朗讀,讓我班學生體會、感悟,達到用朗讀為霍金向命運挑戰的精神而喝彩的目的,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力求做到以疑促讀,以讀促思,讀中感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與文字對話,理解語言文字並領悟到其中蘊含的道理。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導”的作用不容忽視,資源中心上課教師和我想用極具感染力的語言引導,順其自然的朗讀指導,準確到位的互動評價,來為學生理解課文、情感激發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品味精神

孩子們抓住生活和創造兩方面進行了自讀自悟,對霍金的事蹟有了更深地瞭解,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難點,我又播放了資源中心授課教師設計的這一環節:(資源中心上課教師:“那從霍金創造的奇蹟中你們都體會到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啟示?”)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孩子們通過合作探究去內化文字內容,品味霍金的精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該環節的設計就希望達到這一目的,通過與文字、與教師、與本堂課的合作伙伴的對話交流,在探究啟示的過程中使學生掀起情感波瀾,接受一次向困難、向命運挑戰的精神洗禮,逐漸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創設情景,昇華情感

1、通過上面幾個環節的學習,學生了解了霍金,品味了霍金的精神,為了進一步昇華學生的情感,我將資源中心上課教師開始播放的錄影資料,拿到這時播放,並說:“大家讀了這篇文章,被霍金敢於向命運挑戰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此時此刻大家一定非常想見見自己欽佩的人吧,瞧,這位科學巨人來了……”這樣更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和情感需要。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孩子們通過閱讀文字,每個人都開啟了想象的閘門,每個人的內心都在為這位科學巨人畫像,想看看霍金是怎樣在工作?如果一開始就展現了這段錄影資料,沒有為孩子留下想象的空間,不利於兒童想象力的培養。當身體嚴重殘疾,坐在輪椅上的霍金伴隨著音樂、充滿自信地出現在孩子們的面前時,孩子們一定更加欽佩霍金,一定把霍金當作了學習的榜樣。

2、看完錄影資料,我又播放了資源中心上課教師創設的聊天場景:(資源中心上課教師:“霍金的事蹟給了我們這麼多的啟發,我想你們一定想了解更多關於霍金的事蹟,假如現在我們可以和霍金爺爺在網上聊天,你準備向科學巨人問些什麼問題?如果只能問三個問題,你將問些什麼?請你們想一想,在紙上列一列,問哪三個問題?”)這一環節既反映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思想觀點的感悟,又順應學生的需要,通過學生最感興趣的語文實踐活動——上網聊天,來啟用學生已有的知識,使之成為語言和精神的共同體,讓學生在師生創造的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走進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跨時空地與霍金進行心靈對話,入情入境地想象,發展了語言,昇華了情感。

(五)拓展延伸,發展個性

這節課上到這裡雖然結束了,但並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語文,由其學科特點所決定,必定是“課內悟方法,課外求發展”。因此,我設計了課外閱讀作業:

1、繼續查閱有關霍金的課外書籍,認真讀讀,進一步瞭解霍金。

2、課外選讀一些身殘志堅的人物故事,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張海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3、選最感動你的一篇文章寫讀後感,也可以就是今天學習的這篇文章。

這樣的課外閱讀能使學生的心靈、情感和想象自由飛翔,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個性的目的。

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是前來應聘的05號考生,今天我的說課題目是《多吃蔬菜身體棒》,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活動方法、說活動準備、說活動過程、說活動延伸,六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首先是說教材:

《多吃蔬菜身體棒》是幼兒園大班健康領域的內容。大班的幼兒正處於身體發展的重要階段,對於營養的攝取至關重要。蔬菜裡含有粗纖維、維生素、水和胡蘿蔔素等都是我們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通過學習引導幼兒認識各種蔬菜對人體的重要性以及食用方法,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根據新綱要的要求,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個維度制定以下目標:

1、認識多種蔬菜,能說出蔬菜的名稱及食用方法。

2、瞭解多吃蔬菜有利於身體健康。

3、培養不挑食的良好習慣。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瞭解多吃蔬菜的益處。本次的難點是養成合理膳食的好習慣。

其次是說學情:

大班的幼兒好學好問,求知慾強,抽象概括能力發展,但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並且對常見蔬菜能夠準確辨認並說出名稱。本節課採用多種方法相結合的形式,通過真實有意義的活動,主動地學習,獲得完整的經驗,促進身心全面發展。

第三是說活動方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採用觀察法、啟發提問法、電教法、遊戲法等來進行教學活動。通過多媒體展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並進行啟發性提問,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通過自主探索獲取知識和經驗,引導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

第四是說活動準備:

世界幼教之母蒙臺梭利認為:"一個有準備的環境是關鍵"。因此我做了如下準備:

1、物質準備:蔬菜圖片模型若干、帽子若干

2、經驗準備:幼兒能夠認識並準確說出常見蔬菜的名稱。

第五是說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首先以麥兜吃飯挑食的故事匯入課題,並提問:小朋友們你們說麥兜他做的對麼?為什麼呢?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認識挑食不吃蔬菜是不好的習慣。

2、展開部分:

(1)展示蔬菜卡通圖片和模型,並請小朋友們挑選自己喜歡的蔬菜並帶回。

(2)請小朋友們談一談為什麼選擇手中的蔬菜?教師進行總結點評,給予鼓勵,充分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將小朋友分成四人一組,並將小組以蔬菜的名字命名,請各小組討論本組所代表的的蔬菜都有哪些做法,請小組派代表回答,充分培養幼兒團隊合作的意識。

(4)組織小朋友玩遊戲--蔬菜蹲。教師拿出提前準備好的蔬菜帽子,發給每一個小朋友,講述遊戲規則,進行演示,之後正式開始,出現錯誤的小朋友,將為大家表演節目。通過遊戲的方式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幼兒學習的興趣。

3、小結:教授兒歌《營養搭配的小行家》

啦啦啦,啦啦啦

我是營養搭配的小行家

蔬菜、肉類都能少

不挑食、不浪費

身體才能長得好

媽媽誇我是個好寶寶

通過兒歌的方式,再次鞏固知識重點內容,引導幼兒養成不挑食不浪費的好習慣,做個好寶貝。

最後是活動延伸

安排區域活動:模擬蔬菜超市,自主選擇,進行營養搭配。引導幼兒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養成合理膳食的習慣,增強學習的興趣。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考官的聆聽。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報刊的一般製作過程。

2、知道電子報刊的版面設計要點及報刊版面的結構。

3、能夠根據任務需求,熟練使用文書處理工具軟體加工資訊,表達意圖。

4、理解電子報刊的參考評價要素。

能力目標

5、設計電子報刊要應用到多方面的知識,同時給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的空間,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6、初步學會分析文字資訊加工的任務需求,能根據主題內容、接收方特點,從而選擇合適的資訊表達形式、資訊加工工具、對錶達主題內容的文字加工的能力。

情感目標

6、促進學生獲取資訊的能力、設計能力、審美能力的提高,鼓勵學生溶入自己的個性製作出新穎、吸引人的作品。

二、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如何利用文書處理工具軟體加工資訊,並以電子報刊形式表達意圖。

教學難點:如何根據任務需求,熟練使用文字處理等工具軟體加工資訊,並選擇恰當的效果形式充分表達主題內容。

三、說教材

教材採用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廣東基礎教育課程資源研究開發中心資訊科技教材編寫組編著的《資訊科技基礎》(必修)。本節內容是第三章資訊加工與表達(上)中的《報刊類文字資訊的加工與表達》,利用通用工具軟體(如Word)加工和處理電子報刊類的資訊,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已有的學習經驗和技能的基礎上所進行的提煉與提高,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在文書處理等操作使用方面,能夠根據具體需要恰如其分地表達意圖。本節著重引導學生從如何分析任務需要著手,學會從需要中尋找技術解決的辦法或策略,從而實現利用恰當的技術表現形式呈現主題,表達意圖。引導學生經歷電子報刊作品創作的整個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念頭,培養學生整體規劃能力和審美情趣。

四、說學情

由於我校學生國中階段資訊科技教學的欠缺,不少學生連文字的輸入都存在很多問題,因此,本節課除了向學生介紹文字資訊加工的相關知識外,更為重要的是還需要向學生介紹WORD的基本操作,讓學生了解相關的文字排版的版式、格式、字形、字號、字型等圖文混排的基本知識。對於根據任務需求解決實際問題,他們大多數缺乏問題分析、整體規劃和設計製作等能力。通過引導學生製作電子報刊作品,讓他們在經歷完整的作品製作活動的過程中,逐步領會利用工具軟體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形成良好的習慣和資訊表達能力。

五、說教學方法與策略

計思路及分析

《報刊類文字本資訊的加工與表達》這節課,是著重培養學生利用工具軟體表達意圖的能力。學好這節,可以培養學生的整體規劃能力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同時使學生在已有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得到概括和提高。

本節課計劃生動的案例、實物展示等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並匯入新課。然後向學生展示本節課的任務需求,學生相鄰4名為一組,以小組協作的形式參與教學活動,通過討論、交流、共享、師生共同參與分析案例等活動,最終小組合作完成作品製作。在作品創作過程中,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學會與他人協作,共同創作出新穎的作品,同時在作品的創作中得到知識的昇華與提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直處於積極主動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只是起解惑、組織好課堂的指導作用。在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審美能力都得到發展,學生的知識綜合應用能力也得到加強。

六、說教學過程

1、以案例觀摩引出“電子報刊製作的一般流程”。

2、看完如此漂亮的電子板報,在同學們的讚歎聲中引出這些電子板報其實就是利用我們熟悉的文字資訊加工軟體Word製作出來的(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後蒐集、瞭解可以製作電子板報的其它工具軟體)。然後以準備挑選電子報刊優秀作品為楔機,匯入新課,啟發學生要自己設計一份電子報刊,展示自我並學會與他人合作、協調,通過競爭來達到目的。

3、觀賞、分析電子報刊《中學夢之旅》,交流討論主題、風格、特點等。讓學生對電子板報有初步的認識,並被其創作、設計出來的精美效果所吸引。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得知這麼精美、吸引人的作品是用我們熟悉的軟體製作出來的之後,更是點燃學生心中對製作電子板報的渴望。

4、情景創設一步一步開張教學過程。

(1)、下發一張實物報紙,讓各小組觀察並討論,一張報紙設計有哪些要素構成?版面有什麼特點?你從中發現了些什麼共有的特性?

(2)、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逐步引導學生,瞭解報刊類文字資訊加工的一般過程。

(3)、教學活動中注意對實際案例的分析,並通過不同形式作品的對比,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審美能力,進一步深化教學效果。

5、及時反饋、總結,提煉知識內容。

6、學生活動:

(1)、利用教師提供的FTP地址下載優秀作品,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對其作出評價,對比,思考這些作品的構成要素是否達到了報刊類文字資訊教工的基本要求,找出優缺點。

(2)、利用教師提供的FTP地址下載“一些實用的小技巧”,學生自主學習,瞭解圖文混排的一些關鍵技巧的使用、操作方法。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教師留的學習任務:根據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四人一組,擬定一個主題,收集並選擇素材,設計一份班級電子板報的版面(A4版面兩版)。

我的說課到這裡結束,謝謝大家!請大家給予評價和指導。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

本節有三個內容:一是“單腳跳:急行跳遠”,二是“雙腳跳:跳長繩”,三是:遊戲:。主要是圍繞“單腳跳:急行跳遠”新授課進行。為能全面的發展國小生的體育技能和豐富課餘生活,及提高運動器官和內臟的功能,特安排了本節跳躍課的教學內容。

“急行跳遠”運動有以下幾個特徵:

1“急行跳遠”運動能有效的發展國小生的跳躍和奔跑能力,增強速度、下肢爆發力,還有促進身體發育和增長的效果。

2“急行跳遠”運動能發展距離知覺和調節步幅能力以及果斷、自信心等心理素質。

3“急行跳遠”運動能激發體育興趣,培養學生勇於競爭,提高膽量,增進學生的獨立能力的優良品質。

2、重點:助跑速度和節奏,單腳踏跳力量和準確性。

難點:助跑與起跳的結合。

二、說教法

作為國小三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對跳躍的運動方向的理解力、模仿力都需教師的啟發,再加上本節課內容效多的原因,我採用了“兩組輪換”的方法進行教學。其中,針對學生的年齡小,我運用了“講授法、演示法、觀察法、示範法”來進行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力爭圓滿地達到目標,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說教法程式

1準備部分:在一首激情的音樂聲中,讓學生在遊戲的活動方式中充分熱身。

2基本部分:教師講解後,學生進行練習,教師來回巡視、糾錯。

3結束部分:在一個輕鬆、娛快的遊戲中進行放鬆,然後小結(對照目標)

4佈置課外練習。

教師活動及主要話語

學生活動

一、準備部分

1、本節課的練習專案:“急行跳遠、跳長繩”然後是大家一起做遊戲。

2、下面先做準備活動:遊戲:老鷹抓小雞,充分熱身。

3、跟老師一起做第二套廣播體操和三節徒手操。

4、下面進行練習。

一、

1、聽、理解

2、跟老師一起做準備活動

3、按口令做操

4、組織學生認真進行練習

二、基本部分

1、老師巡視糾錯,邊講解邊示範。

2、老師口哨手勢調動學生。

3、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做遊戲。

二、

1、邊聽、邊看、邊想和理解

2、邊聽、邊做

3、邊聽、理解、做

三、結束部分

1、 跟老師一起做放鬆遊戲。

2、 小結。

3、 佈置課外練習。

三、

1、聽、做

2、聽、回答

3、聽

四、說場地設計

準備部分:遊戲熱身

單腳跳:

急行跳遠(新授)

雙腳跳:

跳長繩

(複習)

結束部分:遊戲放鬆

遊戲:擊鼓傳球

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下午好!

陽春三月,本該桃紅柳綠、萬紫千紅,但春雨纏綿,寒意依舊,似乎在給生命蓄積能量,也似乎在給我們這些資訊科技老師營造一個積澱、反思、提升、嬗變的空間。通州市資訊科技說課活動選擇了春天,其實也就預示著資訊科技教學的春天百花齊放、生機勃勃。

非常感謝在座的各位給予我這次展示的機會,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在幻燈片中插入圖片》。

一、教材分析

《在幻燈片中插入圖片》是蘇科版國小資訊科技(下冊)第23課的內容,教學物件為國小五年級學生。本教學內容在PowerPoint的知識結構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實現資訊科技與其他學科整合最有效的技能。而且,五年級學生上學期已經系統的學習過Word,對Powerpoint的許多選單、工具的操作會有似曾相識之感,這些都有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這堂課的教學內容。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掌握在PowerPoint中插入剪貼畫的方法。

2、能將圖片檔案插入幻燈片中。

3、學會設定圖片的格式,實現圖文混排。

能力目標:

1、在探索軟體的應用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團隊協作能力。

2、通過幻燈片的設計與製作,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強化學生資訊素養的培養。

情感目標:

1、從幻燈片的製作過程感受資訊科技的魅力和價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他們學習資訊科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讓學生在參與設計班長競選海報的活動中,增強集體榮譽感,提升班級凝聚力。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熟練掌握與運用插入圖片的方法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四、教法闡述

資訊科技的學習過程是個體生命智慧和情感共同參與、共同成長的過程,也是提升個人素養、歷練能力的過程。

本課的教學設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通過創設符合國小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對學習物件迅速產生親近感、趣味感,使原本單調的學習過程演變成學生主動參與,充滿樂趣、充滿想象、不斷創新的過程。基於Powerpint與word在操作中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本課主要採取“情境法”、“知識遷移法”、“任務驅動法”等教學方法,幫助、引領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更紮實的掌握技能,並內化為自身的能力,為明天的學習打好基礎。

五、學法指導

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方法和能力的習得是有價值的教學的訴求。“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本課通過自主探索,小組討論,協作交流等方式,使學生成為自主建構的核心和學習活動的主體。積極營造資訊科技課堂“無為而治”的教學境界。

六、教學準備

硬體:P4級別以上50座標準機房。

軟體:WindowsXP作業系統、天寓電子教室軟體一套、 Powerpoint20xx、“十佳童星”電子競選文稿。

學生:每4人劃分為一個討論組。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絡的,在情境的作用下,那些生動直觀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聯想,喚醒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有關的知識、經驗及表象,從而使學生利用有關知識與經驗去“同化”或“順應”新知識。

因此,本課教學,我將結合我們學校即將開展的“十佳童星”評比活動來建立任務驅動。“十佳童星”的評比是我校學生最感興趣,影響力最大的活動,它為優秀學生搭建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在教學伊始,我向大家展示幾位候選人制作的競選海報通過鮮活的例項讓學生感受Powerpoint的廣泛應用和魅力,在欣賞、讚歎之餘,教師順勢提出:這幾位同學的競選海報,與我們上堂課製作的幻燈片相比,有什麼不同?(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出示課題)我們的班長也要參加這次的“十佳童星”評比,作為班集體的一員,我們該怎麼來獻計獻策呢?從身邊的事例中挖掘引人入勝的資訊科技應用情景,不僅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到特別親切,很自然的投入到知識的學習之中,也更有益於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然後,教師出示學習內容,明確學習任務:“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幫助班長設計出更精美、最能展示班長個人和班級集體內涵的競選海報來。”如此創設的激趣情境,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目標達成效果,也能溝通師生感情,促進愉快的教,愉快的學,樂教樂學,其樂無窮。

(二)任務驅動,自主探究

任務一:在幻燈片中插入剪貼畫。

展示班長課前製作的幻燈片,引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只有文字,缺少圖片實在是遺憾!大家能不能插入合適的剪貼畫裝飾一下呢?

[教師提示]Powerpoint與Word都是微軟公司Office20xx的辦公元件,其操作方法有很多相同之處,你能聯絡Word中插入剪貼畫的方法來完成這個任務嗎?

[學生操作]學生自由選擇多種方法自學:

①看書;②小組交流探討;③請教老師

學生邊探索邊操作。

[交流整理,構建新知]

教師選擇兩三例典型的學生作品,通過網路演示學生的作品,並請一名學生通過學生端演示插入剪貼畫的過程,從而構建新知,形成自主的操作策略。(學生邊演示,教師邊板書)

任務二:在幻燈片中插入外部圖片。

[突出矛盾,引起共鳴]將前幾幅競選海報再次演示,讓學生通過與自己製作的作品相比較。學生會發現,這些作品中的圖片比較豐富和精美,是剪貼畫中所沒有的,從而產生在幻燈中插入外部圖片的需求。 教師順勢提出:這些精美的圖片,老師的伺服器裡就有,大家想不想把它們插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學生操作,鞏固新知]這個環節教師只要告訴學生檔案的存放路徑,放手讓學生獨立操作。根據完成情況,通過天寓電子教室讓一名學生進行學生端演示從外部插入圖片的過程,從而加深印象,鞏固新知。(學生邊演示,教師邊板書)

任務三:設定圖片的格式,實現圖文混排

由於學生在上學期Word的學習中,我曾經著重講解過圖片格式的設定,因而教師的作用就在於引導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這個環節通過欣賞一張學生製作的幻燈片讓學生體驗情感,並提出修改建議,比如調整圖片的大小、位置和顏色,多餘部分的裁剪以及圖片的疊放次序。讓幾位操作比較熟練的同學根據這些修改建議進行操作演示,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實踐和探索逐步實現學習目標。

作為一個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活動,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習過程的“情境化”,從“真實”的情境中獲取知識,再適當的“去情境”,獲得一些抽象的'技術思想和方法,然後再創設情境,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去解決情境中所包含的問題。如此一來,在“情境化——去情境——情境化”的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才能得以自然地遷移與深化,從而有效增強學習的實際效用,做到學有所用。

(三)個性練習,提高技能。

有了以上的技能基礎,教師進一步提出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繼續完善自己作品的任務。這個環節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充分體現個性,展示學生個性。我將從主題鮮明、內容生動、色彩協調、操作正確等方面對學生提出較為明確的任務目標,構成有效的操作指導,同時加強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過:“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絡,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國小生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援下才能進行。因此,教師要在資訊科技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操作練習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操作實踐機會、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增強創新意識,培養探究精神。

(四)評價反饋、指導激勵

每一小組選出一個作品進行展示,然後學生進行交流,評價。評價先由學生自評,再由小組間互評。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要善於發現每個作品的閃光之處,並及時的作出積極的評價。最後由全班同學共同選出幾個作品推薦給班長,同時評選出今天的優秀協作小組。

作為資訊科技教師,應該根據學生中的課堂狀態,適時性地採用激勵手段,鼓勵學生的點滴成績,使他們始終看到自己的進步,這樣他們的心理活動長效地處於興奮狀態,潛在的能力也就很容易被激發出來。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在幻燈中插入圖片》一課的教學,我力求以任務驅動為主線,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再加上教師的適時點撥指導,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創新能力得到培養,資訊科技的素養得以鞏固、提升。

最後,我只用真誠的祝福表達我的謝意,衷心地祝願在坐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朋友身心舒展、生活滋潤、生命永恆。謝謝!

說課稿 篇7

本單元的主題是“生命的沉思”,所謂“生命的沉思”顧名思義,就是沉思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中學生處在生命成長的關鍵時期,正是價值、人生觀形成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多閱讀一些關於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的作品,可以啟發他們思考人生,思考生活,思考生命。

《外婆的手紋》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散文。文章通過“針線活”這個特定角度,描寫了一位在艱難生存中依然執著的追求美的勞動婦女形象,抒發了作者對外婆的懷念之情。

而這個班的學生很活潑,怕他們難以沉入文字,所以在上課一開始的時候,用音樂帶學生進入文章,感受音樂的同時感受文章,這也是正體現了我們的研究課題情趣教學。

由最貼近學生的媽媽織的毛衣匯入課文,引出外婆的手紋。在解題的過程中,瞭解外婆的手紋的內容,透過外婆的針線活解讀“外婆”。外婆是如何做出精美如藝術品般的針線活的?學生討論,分析,交流來解讀外婆的內心世界。外婆的手紋,不僅是外婆的針線活,更是外婆對待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

文章的最後一部分直接抒寫“我”對外婆的思念,“我靜下來,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種心境。或許是孤寂與悲苦的,在孤寂與悲苦中,沉澱出一種仁慈、安詳和寧靜。”通過引導學生體會外婆的心情,理解外婆的一生其實充滿了苦難,但悲苦人生卻並沒消磨掉外婆對真善美的追求,外婆在困難中沉澱出了“安詳與寧靜”,這是經過苦難的磨礪而昇華出的大度與超越、曠達與寬懷。

通過有人認為像“外婆”這樣的手藝已經“過時了”,你認為呢?請談談你的看法,來昇華的文章主旨。外婆的手藝雖然過時了,但是外婆對孩子的感情,對於生活樂觀的精神是永遠都不會過時的。

外婆的生活態度是通過外婆的手紋來傳達的,外婆對我的愛,我對外婆的思念也是通過外婆的手紋來表現的。我們如何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就要學習作者通過一個物來寄託感情。就好像我們常寫媽媽對我們的愛,就會想到媽媽為我們織的溫暖牌毛衣。通過找找生活中能夠寄託感情的物件,來表達一下感情,到達拓展思索的目的。

在反覆朗讀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中,我們既看到外婆在苦難中追求真、善、美的品質及她樸實而高尚的情操,同時也學習寫作的方法,這篇文章也充實了起來。

教學目標:

1、學習外婆在苦難中追求真、善、美的品質及她樸實而高尚的情操。

2、通過品讀,品味課文優美的語句和細節描寫,體驗外婆豐富的內心世界;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題目“外婆的手紋”的含義。

2、理解外婆在苦難歲月中的孤寂、悲苦心情,以及外婆的人生態度。

3、體會作者對外婆的深厚感情,理解並傳承。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文

同學們,你們一定穿過媽媽親手織的毛衣,因為在毛衣的一針一線中都融入了媽媽的愛,所以我們稱這樣的毛衣是“溫暖牌”的。在作家李漢榮的心中也有著這樣溫暖牌。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李漢榮的散文,走進他心中的溫暖牌——外婆的手紋。

二、初讀課文

1、解題:“手紋”何意?——手心的紋路。

文中“外婆的手紋”表現在哪裡?帶著這樣的問題,散讀課文回答。

——在外婆的針線活中。

在外婆做的衣服,繡的鞋墊、枕套、被面、床單、圍裙中。

2、你覺得外婆都繡得如何? 從文中找出依據。

——繡得很好、感動、精緻……

(1)鞋墊上繡著一汪泉水,泉邊生著一叢水仙,泉水裡遊著兩條魚兒。

(2)枕套上繡著月宮,桂花樹下,蹲著一隻兔子,它在月宮裡,在雲端,望著

人間,望著我,到夜晚,它就守著我的夢境。

(3)泉,淙淙地湧出來。魚,輕輕地游過來。水仙,欲開未開著,含著永遠地期待。

請學生朗讀,齊讀。

3、看來,外婆的針線活贏得了同學們的讚美,外婆的針線活更是作者難以忘懷的。作者把外婆的針線活稱為什麼?在文中找出一個最恰當的詞語。

“藝術品”(第七節) 朗讀這句話

三、品讀課文

1、透過外婆的針線活解讀“外婆”。

問:外婆是如何做出精美如藝術品般的針線活的?(品讀課文1――13自然段)

(學生討論,分析,交流)

討論:①第2段:合身、好看、有美感、有藝術性。

審美:實用價值、藝術價值。

②第3、4段:寫做衣如同做人,要下點功夫,心裡要有個“樣式”。這裡作者把做衣同做人相比,增強了文章的品味,也講出了外婆衣服做的好的原因,即先做好人,再去縫製好衣。這句話說到了點子上,一個連人都做不好的人,又能做什麼好事呢?

準則:做衣如做人。

③第5段:寫外婆做衣的過程,始終用心體會布的心情,心裡充滿激情和期望,才能做出好衣服。

④第6段:每次縫衣外婆先洗手、穿整齊衣服,坐端正,找敞亮地方,坐在院子裡,這些都是寫外婆做衣時的習慣。正是這樣的習慣,才充分體現了外婆做人的原則。這些外在表現,映襯出內在的品質:細緻、樸素、虔城、莊嚴。

⑤第7、8段:外婆精心設計縫補的:補丁的顏色、形狀簡直成了藝術品,是外婆用美縫補著生活。雖然寫“我”穿衣,實為突出外婆補衣,表面看似閒筆,仔細品味,才覺得怪有味道。

⑥第9-13段:外婆手巧繡花的靈感來自生活,源於大自然,表現外婆熱愛生活,喜歡大自然的品質。

靈感:來自內心、來自生活。

這裡有一個描寫外婆感受大自然時神態的詞“凝神”,這個詞語“看”有什麼區別?——前一個體現出專心致志,用心。

請大家補充一下,這時候外婆在想什麼? ——“我要把這麼美的景色繡下來”。

……

由此可見,外婆心中有著什麼感覺?

有善於發現美的心,用自己的技藝將它儲存下來。

小結:外婆首先是從自然中發現一種自然的美,再在她的繡品中創造出一種繡品的美、藝術的美。帶著這樣的美的眼光,對待生活,善待一切,她能把一切事物都挖掘出一種人性美。

總結:正因為外婆有著她獨特的審美、準則、態度和靈感,才從自然中發現一種自然的美,從而創造出藝術美。

自然美——藝術美

(過渡:外婆的針錢活到底有多美?)

2、學生朗讀11——13自然段,理解“貼緊我身體的,是外婆密密的手紋,是她密密的心情。”

外婆將對兒孫的感情、深愛繡入繡品,融化在繡品,兒孫們穿在身上,就能重溫外婆的愛。感到和外婆心貼心,外婆永遠呵護著兒孫。

(外婆的繡品中浸透著外婆的愛,我又是如何對待外婆的手紋的?)

四、探索文旨:

齊讀14——19自然段,思考我是如何對待外婆的手紋的?(老師設定幾個問題,作為臺階)

非常珍惜、懷念

1、 (1) 儲存著外婆的手紋

(2) 讓妻子臨摹仿做

(3) 自己動手,親手複製

2、我為什麼要儲存、複製外婆的針錢活?

文中那些語言體現出針錢活中蘊含了外婆的心情感受?(結合前文)

第5節,外婆把布看作一個人了,她用自己的心情去體會布的心情,用心。外婆已經去世了,但她的布還是存在的,它記錄著外婆的心情,所以作者要儲存文物,就是要體會外婆做衣時對他的關心和愛護。

3、“我”不僅親自仿做,還“靜下來,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種心境”。聯絡上下文,體會一下外婆當時是一種怎樣的心境?

——孤寂和悲苦。

第7節,從人們的穿著上,“在我童年,……舊衣服、補丁衣服是我們的日常服裝”。從“日常”看出當時人們的生活非常貧苦、拮据的,思想壓抑,不能大膽追求美。

(1)在這樣的環境下外婆又是怎樣面對的?

外婆還是堅持她樸素的美學。仁慈、安詳和寧靜

(2)外婆除了把對兒孫的關心和愛護寄託在布當中外,還有寄託了什麼?

第五節,外婆是將布當作朋友來看待,將自己的生活態度,或者對人生的追求和看法寄託在布上。文中講外婆當時是“孤寂”和“悲苦”。大概那個時候沒人與她交流心情,體會她的痛苦,只有向布傾訴,以擺脫一些心理上的負擔和痛苦。布上也印刻著他那段時期的人生軌跡。形成了自己的人生態度,人生準則,無論生活如何動盪,也保持自己的一份寧靜平和。

這種仁慈、安詳和寧靜之美正是一種人性美。

總結:外婆首先是從自然中發現一種自然的美,再在她的繡品中創造出一種繡品的美、藝術的美。帶著這樣的美的眼光,對待生活,善待一切。因為有了這樣的一種仁愛,這樣的一種寬容,她能把一切事物都挖掘出一種人性美。

4、“我的手紋,努力接近和重疊著外婆的手紋。她冰涼的手從遠方伸過來,接通了我手上的溫度。”“我隱隱觸到了外婆的手。那永不失傳的手”

回憶起,彷彿又感到外婆對他們平常的又讓兒孫永遠感到溫暖的愛。對於作者而言,外婆的手紋是永不失傳的,他遞妻子和女兒又是怎麼認為的?——“早已過時了”。矛盾產生了,你認為呢?請談談你的看法。

——外婆的手藝雖然過時了,但是外婆對孩子的感情,對於生活樂觀的精神是永遠都不會過時的。

總結:外婆用她那精巧的手藝,在平凡的生活中,縫補著生活,裁剪著人生,書寫著她的美麗人生……

穿越記憶中的歲月,在作者的講述中,我們欣賞了外婆的生命痕跡,我期待著我們每個人在平凡的生活都能夠認真地對待著自己的生命,用各自的手紋,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美麗人生。

五、拓展思索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發現,外婆的生活態度是通過外婆的手紋來傳達的,外婆對我的愛,我對外婆的思念也是通過外婆的手紋來表現的。我們如何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就要學習作者通過一個物來寄託感情。就好像我們常寫媽媽對我們的愛,就會想到媽媽為我們織的溫暖牌毛衣。

那麼我們也來找找生活中能夠寄託感情的物件,來表達一下感情。

六、佈置作業:

寫一寫:通過物品來抒寫感情。

七、板書設計:

外婆的手紋

細緻 大件的衣服

耐心 鞋墊

樸素 枕套

虔誠 被面

莊嚴 床單

愛生活 圍裙

說課稿 篇8

一、說內容

湘教版實驗教材第四冊第十課《詠鵝》。

二、說教材

教材分析

《詠鵝》是黃國群為唐代詩人駱賓王七歲時寫的詩譜寫的歌曲。全曲為四二拍子,它描寫了兒童眼中的鵝的可愛形象,詩歌充滿了童趣。教材選擇天真、活潑有童趣,如詩入畫易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體現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結合。

教學目標

一首好詩本身就是一幅優美的圖畫,學習積極健康的古詩,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而且可以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引導學生通過欣賞古詩的語言美,學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認識其中表達的意境美。開展民族音樂教育,弘揚民族音樂文化。

a.通過歌曲《詠鵝》的學唱,加深孩子對經典古詩詞的理解,體驗音樂與古詩融合的魅力,感受曲中描繪鵝形象——悠閒自在。

b.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和想象力。

c.調動學生的情感,用自己喜愛的形式創造表現古詩詞意境。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歌曲《詠鵝》的音樂形象──悠閒自在。並引導學生用優美的歌聲來表現音樂情緒。

三、說教學方法

大多數兒童愛玩、愛動、愛新奇,表現欲極強,對於教師來說一堂課就要花心思努力創設一些美的情境,一個好的教學匯入,設定一個能使他們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舞臺,讓他們在玩玩樂樂中學習,激發創新思維,自信了地表演,與他人合作並從中感受到樂趣,通過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來表現鵝悠閒自在的形象。

四、說教學過程

一、從遊戲入門,組織教學

遊戲《猜猜我是誰》。

師連線語:你們怎麼知道說話的人是誰?

學生活動得出結論:每個人的聲音都有特點。

二、結合視聽,進行教學

1、從視聽覺入手進行直觀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採用播放課件,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衝擊下進入情感的內層,初步感受視聽結合的完美。

a、展示一個小河邊的場景,教師微笑面對學生:你們看這裡有個場景,大家能不能用無聲的動作表演一下。

b、教師:同學們模仿的真不錯,現在老師要請同學們把眼睛閉上,我們用耳朵來感受大自然奇妙的聲音。

c、播放雷聲、雨聲、鳥叫聲、鴨子聲,教師與學生一起為場景配音。

二、匯入新課

1、匯入《詠鵝》

師:同學們,生活就是音樂的源泉,剛才大家認真觀察發現大自然中的聲源和音源是可以運用到音樂中來的,聲音與畫面的結合才會更加豐富與形象。現在你們再看一幅畫,看到這幅畫,你們想到了什麼?學生活動:揭示新課課題《詠鵝》。

學生朗讀:播放音樂,搖頭晃腦背古詩。

師總結:音樂與古詩相結合,才能創造出更加美妙的意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根據這首唐詩譜寫的歌曲《詠鵝》。

三、學習歌曲

(1)放歌曲,引導學生初步感受聽歌曲優美的情緒。

(2)(出示歌譜)教師簡單地講解歌曲中出現的四分休止符、反覆記號及節奏,讓學生了解它們在歌曲中的作用。

(3)教師有表情地範唱歌曲。

(4)學生跟歌曲嘟嘟地唱。

(5)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跟音樂輕聲的演唱歌曲,像水波盪漾。

(6)學生用優美的歌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四、開展以詠鵝為主題的音樂會

1.學生分組討論、用不同的形式來豐富歌曲。(教師巡迴指導,啟發學生開闊思路)

(可採用:舞蹈、朗誦、畫畫、日常生活用品伴奏等形式)

2.播放以《詠鵝》為背景音樂,學生分組展示表演。

3.教師賞識評價。

五、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不但感受了大自然的氣息,還感受了古詩詞的意境。相信在它的感染下,我們更加會熱愛祖國,會為中國悠久文化而自豪,快樂的四十分鐘音樂課就要結束了,讓我們再次唱起這首優美的歌曲,帶著愉快的心情離開教室!

這一節課,由於能注重啟發式教學,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結合學生的好動好奇等特殊身心特徵,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去體驗發現創造古詩詞的意境,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唱、演、讀、畫、奏各個環節中,大膽的展現自我,教學的每個環節緊密相扣,一系列的目標相互滲透在一起,師生、生生互動,遊戲與知識相結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並提高了學生學習效果。

說課稿 篇9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電氣專業教學部的朱先威,今天我參賽的課題是城市軌道交通售檢票作業。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程序的不斷深入,城市化程序的高速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在我國大中城市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時至今日,地鐵,已為生活增添了一份律動,是一種溫暖也是一種陪伴。

因此,我本次資訊化課堂教學設計的課題是城市軌道交通售檢票作業。我將從教學設計依據,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活動過程四個方面進行說明。

教學設計依據分析之一:課程標準。

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主要培養企業所需的技能型服務型人才。熟練掌握崗位技能知識,為乘客提供優質服務。我將在教學中立足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熱心,細心,才能在今後的工作崗位中,收貨乘客的放心,安心和開心,用心服務,一路心隨行。

教學設計依據分析之二:教材分析

我所採用的教材是全國職業教育城市軌道交通專業規劃教材 《城市軌道交通票務管理》第一版,我所授課的章節是7.1節 售檢票作業。用時4課時,2節web 教室理論課,2節實訓室實操課。本章節是該教材的重點教學專案,是學生應掌握的重要崗位技能。主要由以下學習內容組成: 售檢票作業內容,售檢票作業標準及程式

教學設計依據分析之三:學情分析

我所授課的班級是13運管1班,通過我的觀察瞭解,這是一群活潑開朗,動手操作能力較強的孩子們。我將從他們的個性心理特徵,媒體操作能力,知識結構進行分析

個性心理特徵:學生具有自己的頭腦,性格和行為認知規律,教師不能代替學生感知,觀察,分析,思考,我會尊重其個性發展,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其自主探究學習

媒體操作能力: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媒體操作能力,能夠熟練使用搜索,下載,討論等功能。但他們在有用資訊的獲取和資訊的整理加工方面仍需要老師的指導和幫助。

知識結構:學生已經學習了《城市軌道交通概論》《城市軌道交通車站裝置》《城市軌道交通服務禮儀》等專業課程。這些背景知識結構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在教學設計依據分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方法及素材: 圖片視訊展示:形象直觀,激發學生興趣

網路探究學習:採用wps 輕辦公功能,提前將學習資源傳輸到網路,供學生下載學習

PPT課件:清晰 直觀

模擬軟體:由於學生人數及裝置耗資等問題,無法保證學生一人一套,硬體實訓也會造成裝置的損耗,模擬軟體優於傳統教學模式的是可以較好的解決這些問題。

情景模擬:模仿售檢票環境,激發學生興趣,在情境中完成學習任務的理解與應用。

在相應的教學方法的指導下,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自主探究學習,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自我評價,模擬操作等

教與學是相互的,總的來說:做中教,做中學的職教理念貫穿其中 教學設計依據,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分析與確定之後,我的教學活動過程如下

正式授課之前,我會將相關知識使用Wps輕辦公平臺傳輸給學生,供學生下載學習。設計意圖:學生以計算機作為認知工具,進行積極主動和協作式的學習,並可在wps設定討論組,可進行提問並答疑。 教學活動過程第一環節

一 新課匯入

通過播放《北京地鐵自動售檢票系統乘客使

用指南》的視訊匯入新課

視訊採用的是卡通人物的設計為乘客介紹了裝置的操作,使用及單程票儲值票的購買發售,形象直觀,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為本章節重難點的學習奠下一定基礎。視訊的觀摩學習優於傳統教學模式的是學生可以避免直接接觸裝置因失誤造成裝置的損耗。複習回顧:

1、請說出車票哪些型別?

2、自動售檢票系統AFC的終端裝置有哪些?

資訊科技的運用:視訊

設計意圖:利用播放視訊,形象直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 )呈現學習任務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分析,我將分為以下兩個任務

任務一:售檢票作業內容

任務二:售檢票作業的標準及程式

資訊化技術的應用:以“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作為學習和研究活動的主線。

設計意圖:在"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的主線下,使學生能夠在相關的有具體意義的情境中學習策略與技能。

(二)任務完成過程

1、查閱資料,獲取相關資訊

2.小組討論

學生以小組形式對問題進行提問,討論並總結。

教師予以引導。

資訊化教學手段應用:師生互動學習,協作學習

設計意圖: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能夠交換想法,意見,

實現協作學習,避免了受單一思維的限制。

3. 講授(PPT課件展示)

(1)售檢票作業內容

圖片教學

資訊化技術手段應用:圖片

設計意圖:解決了傳統理論課上無實物裝置的問題。使學生對裝置及操作步驟有了相對直觀的感受,為實際操作提供了基礎。

(三)效果檢測(實踐操作)

地點:AFC系統實訓室

方式:教師先示範,學生觀摩學習後實際操作

裝置:自動售票機,自動檢票機,半自動售票機及模擬軟體 形式:兩人一組(一人乘客,一人站務員),情景模擬

任務:

1.自動售票機作業:單程票購買,儲值票充值

2.半自動售檢票機票務作業辦理:

單程票發售

儲值票發售,充值,退卡

車票分析

車票抵消

測評:測評表(自評和互評)

教學總結及評價

資訊化教學運用技術:模擬軟體及終端裝置

設計意圖:理論聯絡實際,深化理論知識,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資訊科技應用:網路傳輸評價

設計意圖:師生通過評價表可以瞭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協作學習過程中做出的貢獻以及綜合評價

說課稿 篇10

一、教學重點的定位

說教學目標:

(一)情感與態度

1.探究家鄉的水果,感受家鄉的美好。

2.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資源,關心家鄉的發展變化,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二)行為與習慣

瞭解水果的食用方法和衛生常識,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

(三)知識與技能

學習探究與水果相關的科學道理和商品化用途,能與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

(四)過程與方法

嘗試用觀看視訊圖片、討論交流、想象活動、表演活動等方法進行體驗。

說教學重點:

瞭解家鄉的水果,感受家鄉的美好,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這是本課的重點。因為良好的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是《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之一,另外,目前,部分孩子會偏食、暴飲暴食的不良習慣,突出這一重點,有助於學生健康成長,文明生活。本課是根據課程內容標準“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資源,關心家鄉的發展變化”“能與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而設定的。本課鮮明地傾注了熱愛家鄉的情感。本主題活動由夏天的水果、水果的食用、吃水果的學問和衛生常識四個部分組成,融愛家鄉、生活體驗、水果常識、問題探究、衛生保健一體。

說教學難點:

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對於一年級的兒童來講,養成一項習慣並非一節課能做到的。它涉及到德育的方方面面的問題。

二、教學重點的分析

3.本課教材側重突出體現了課程標準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生活習慣。同時本課為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三篇課文,教師用書對本單元教學目標明確指出,“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引導學生自信、自愛、積極向上;樂於參加有意義的活動,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活動習慣;感受觀察生活、探究生活、創意生活、創意生活的樂趣,熱愛自然、熱愛科學,學習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方法。”“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是上一課《快樂的兒童節》的教學重點;“感受觀察生活、探究生活、創意生活、創意生活的樂趣,熱愛自然、熱愛科學”,則是《知了叫夏天到》一課的重點。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活動習慣是本課重點;“逐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動習慣,探究生活、創意生活、創意生活的樂趣”,本課課題《家鄉的水果》提示我們教學讓學生探究家鄉的水果,感受家鄉的美好。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生長、經驗改造。他認為人們在社會中參加真實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長和改造經驗的正當途徑。那麼本課教材的這些主題部分即是瞭解家鄉的水果,感受家鄉的美好,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從當前我校一年級學生的“前在狀態”看,他們對各種各類的水果有一定感性認識,但對於家鄉的美好可能缺乏認知,因而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缺乏體驗,因此幫助學生了解家鄉的水果,感受家鄉的美好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

三、說教學重點的解決方法與過程

(一)我們擬通過“活動一:五彩繽紛的水果”來幫助了學生解家鄉的水果。

情感對學生的學習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課堂教育是師與生、生與師、生與生的網狀型的資訊傳遞、交流、碰撞和反饋,而師生的情感則是資訊交流的紐帶。積極的情感可以鼓舞人們主動、愉快地認識事物、參與活動,高尚的情感產生正確的動機並蘊蓄著堅強的意志力。本課教學目標之一是要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道德情感。教師的煽情就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個環節,在誇家鄉水果板塊中,我創設這樣的情境:那好,今天在現場我們就舉辦一個“家鄉水果博覽會”來推廣我們的水果。

第二個環節,要求學生從多種渠道蒐集家鄉水果的宣傳資料。但是學生收集的資料未必全都有效。必須在老師的引領下,有的放矢地釋放。在課前,教師給出調查提綱,讓學生從家鄉特產的產地、特點、典故等多方面去了解,使學生有內容可談。只有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為課堂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我們擬通過“活動二:飄香的果園”來幫助學生愛護別人的勞動成果。

環節一,創設情境分組參觀果園,藉助教材66頁的圖文並茂的資源。本環節旨在從正面引導學生了解水果的生長期、種植過程等。在活動中,讓學生融入生活,瞭解家鄉的水果,感受家鄉的發展,激起愛家鄉的豪情。

環節二,讓學生交流各種水果的資料:組織學生之間互相介紹、分享交流。使學生知道水果可以做成營養價值和功效不同的食品,從小要有吃各種水果的好習慣。

(三)我們擬通過“活動三:吃水果的學問”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

環節一,學一學,生動地告訴學生吃一些水果也有很多學問,讓學生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

環節二,辨一辨,讓學生通過圖片中人物的行為明辨是非。知道大人和小孩子都要常吃各種水果,不能挑吃,要把手有些水果不宜多吃。

環節三,記一記,老師告訴孩子們一些小常識,使學生知道吃水果的一些學問,初步培養自我保健意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