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2.67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北方》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北方》說課稿

我說課的篇目是《北方》,它是新課程蘇教版必修三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一板塊“祖國土”第二專題“頌歌的變奏”中的第二篇。

北方是現代詩人艾青寫的一首飽含愛國熱情的詩作,新課程標準對高中階段在詩歌方面就閱讀能力和鑑賞能力的要求如下:加強詩文的誦讀,在誦讀中感受和體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審美愉悅;採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須的作家作品資料,或引導學生自行從書刊、網際網路蒐集有關資料,豐富對作品的理解,注重對作品個性化的解讀,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努力提高審美能力。

這首詩寫於1938年初,是詩人艾青接觸了北方廣大的農村現實之後的作品。抗日戰爭爆發以後,艾青親眼目睹了這塊土地上所發生的一切,這給詩人的心靈蒙上了一層憂鬱的色彩,他通過詩歌表達了對祖國深重災難的憂慮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以及對這塊神聖土地深沉和執著的愛。

根據新課標及教參的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能用知人論世的方法,準確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2:通過意象分析揣摩詩歌的意境,準確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3:根據自己的理解設計朗讀方案,通過朗讀,準確的表達詩歌的思想情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自己的學生教授新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我們的教學物件在學習本課知識時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某些學習心理特徵,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及教學對策。剛升入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對現代詩歌的把握程度還只停留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而通過意象及詩人創造的意境來體會詩人深沉的感情還未掌握,並且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尚在進一步形成中。

根據新課標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本文特點,我確立本文重點及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

1:瞭解詩歌的創作背景,理解文字,感受詩人赤忱的愛國熱情。

2:通過意象分析揣摩詩歌的意境,準確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選擇一定的朗讀技巧來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我決定從學情出發,把握兩個原則:深入淺出,循序漸進。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明確愛國主題:

以著名歌唱家李谷一的《我和我的祖國》創設情境,匯入新課。每一個時代都有詩人在熱情的歌唱祖國,今天我們接觸的這位屬於祖國和人民的詩人——艾青,同樣擁有熾熱的愛國情懷。

二,呈現文字,感受愛國情感:

第一步:從“果”入手,培養情感:

請全班同學朗讀詩歌的第四部分,讓學生談一談你初讀第四部分,有什麼樣的感受。因為第四部分是全文抒情的高潮,是艾青在目睹了抗戰時期北方荒涼貧瘠的面貌之後,由衷發出的呼喊,有著深沉而濃郁的情感,學生先讀這一部分,容易把握。

進而定下全篇詩歌的基調

第二步:由淺入深,設定問題

請同學找出第四部分詩人所選用的意象,談一談艾青眼中的北方是怎樣的?風沙,冷氣,荒漠,帶領了羊群,吹著茄笛的祖先,以及埋有祖先骸骨的黃土層,廣大而瘦瘠的土地帶給我們的淳樸的言語與寬闊的姿態。這樣一些意象讓我們真正看到了北方的特徵,同學們讀了之後會有比較深沉和壓抑的感受。為了讓學生有更深刻的印象,我選取幾首描寫江南的詩讓學生作對比閱讀,同樣是找這些詩中的意象來體會詩人的情感(幻燈出示詩歌及江南風光圖片)。兩相對比,學生會明顯感覺到北方的貧瘠、乾燥和荒涼。然後有這樣的一個疑問:為什麼作者會愛這樣的一個悲哀的北方?因為北方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特徵所在。我們的祖先在與他的鬥爭中從來不曾屈服,祖先們把土地留給我們,把純樸的言語和寬闊的姿態帶給我們,這國土養育了我所鍾愛的世界上最艱苦與最古老的民族北方是我們生命的源頭,北方與我們是血肉相連的關係。除了這,請同學們注意1938年這一歷史時間,既然是在抗戰的大背景下,北方就決不僅僅是簡單的由以上這些意象來組成了。

全班聽朗讀錄音(幻燈出示北方圖片),第一、二、三部分,然後自己揣摩朗讀,請個別同學朗讀,然後點評。

找北方的特有的意象,沙漠風,它有什麼樣的特點?能捲去北方的生命的綠色與時日的光輝的,將北方原已不多的生氣也消耗殆盡。他有一層揭不開的沙霧,他帶來了恐怖,瘋狂的'掃蕩大地。在這種沙漠風的夜以繼日的侵襲之下,北方呈現怎樣的景象?荒漠的原野頹垣與荒冢孤單的行人在困苦的呼吸,掙扎著前進,幾隻驢子有悲哀的眼和疲乏的耳朵,載負著重壓,用厭倦的腳步徐緩踏過。在這樣的意象描寫之下,第二節又進一步累加,小河枯乾,林木枯死,低矮的住房,稀疏陰鬱的散佈在灰暗的天幕下,慌亂的雁群擊著黑色的翅膀叫出悲苦和不安,從這裡逃亡,看著這樣的雁群,和第一節上的哪些意象有類似?孤單的行人和悲哀的驢子。

北方是蒼涼悲苦,百姓是不安、逃亡,貧窮、飢餓,在這些灰色陰鬱的色調中,詩人的心是如此沉重,這描繪的並非是其他地方,而是自己的祖國。全班齊讀第三自然段,因為第三自然段是對上兩節的總結和概括。

此時可以得出一點(板書):詩人為什麼愛自己的祖國,因為他傷之痛,所以愛之深,那麼當時的北方如此,其他地方又是如何:我準備了王統照在同一年即1938年所寫的南方的一首詩《正是江南好風景》,讓同學理解,當時全國各地都是一片悲哀,北方只是中國的一個縮影,再次迴應詩歌的第四自然段,北方是我們的祖先為之奮鬥和犧牲的地方,那裡是我們血脈的源頭,然而如此傷痕累累的國土,怎不讓人痛心,越是痛越是愛。

請同學們再齊讀這詩歌的第四部分,詩人的感情可以得到再現和昇華。

第三步:課堂拓展、鞏固成果

幻燈出示艾青的詩作《我愛這土地》,這首詩是《北方》的濃縮也是《北方》的拓展,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對祖國和人民的命運有著高度責任感的詩人的崇高品質和美好心靈。最後以艾青的文章《詩與時代》的選段作為這篇課文的總結。

佈置作業:有感情的朗讀《北方》及《我愛這土地》。可以開展小組朗誦比賽。

板書設計:

荒漠的原野

沙漠風 頹垣與荒冢 災難 不幸

孤單的行人

悲哀的驢子

北 方 雁群 枯乾的小河 貧窮 飢餓

艾青 枯死的林木

(1938) 低矮的房屋

中華民族的發源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