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加連減》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1.04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連加連減》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連加連減》說課稿

《連加連減》說課稿1

果說正確把握教材的意圖,領會新課標精神是肥沃的土壤,那麼隨時更新的教育理念,紮實的理論功底則是源源不斷的清泉。只有源源不斷的“清泉“灌溉著肥沃的“土壤”,才能使土地上呈現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一、說教材與學生

《連加、連減》一課出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72頁。

連加連減這一知識點經常用來解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將它放在學習了10以內兩個數相加減的後面,一方面是對加減法含義的一個拓展,另一方面也體現新課標提出的“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這一理念。這也是本單元的一個難點內容,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都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才能完成計算任務。而且這個知識點的思維方法對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這個知識點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較重要的。

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前已經熟知加減法的含義,對10以內數的加減口算也比較熟練。而且學生具有“添上、再添上”與“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驗,所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並不困難。但是一年級兒童受到年齡特點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時間短,思維還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像連加連減這樣需要較強注意力的知識點,對他們來說是學習上的難點,表現在由於看不見或忘記第一步計算結果而導致第二步計算受阻的現象。

二、說教學理念

1、數學文化觀。數學是一種文化,它不僅表現為一個結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的一個見證。所以教學上應讓學生去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注重學生的經歷與體驗。

2、建構主義心理學理論: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構建的過程,學生必須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使新的數學學習材料與原有的認知結構相互作用,主動地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連加、連減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2、技能目標: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正確進行口算。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遊戲中學,使學生喜學樂學;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並初步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增加學習的動力與信心。

4、數學素養培養目標:應用意識;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留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問題以及運用數學的思維解決問題。

四、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用自己的話表達圖意,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運算順序。

2、難點: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

五、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激趣學習連加。

課的一開始,我就利用課件的演示,讓學生充分的感知,並通過自己的感知說出圖意,培養了學生理解和說的能力。而且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舊知識的遷移,讓學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麼不同,從而引出連加。課題的引出後,並不是死板的講述運算的順序,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編寫算式,並自己去計算,這時學生的興趣非常高,教師藉此讓學生在同桌說說你是怎麼計算的,採用自主探索,大膽嘗試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建構連加的計算順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預算順序。

學生初步理解連加的含義後,利用動態的練習讓學生的思維從形象向抽象過度,當學生彙報時配合課件將計算過程突顯出來,進一步鞏固了新知,也為學習連減埋下伏筆。

2、延續情節,學習連減

愛於表現是每個兒童的天性,讓孩子們有表現的機會使孩子們增長有意注意的時間。因此教學設計上讓學生先發揮想象編寫連減的算式,再通過自己編寫的算式來編題目,充分理解連減的含義。出示板書連減,因為連減的算式動態的畫面比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學生看著靜態畫面描述所發生的事,從整體上初步理解連減的含義。

3、觀察對比,小結演算法

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連加連減的含義及運算順序。但在學生的知識庫中這還是兩個獨立的知識點,有部分同學可能對連加連減的關係有模糊的認識,這時我引導學生在連加和連減知識點間搭建橋樑,形成聯絡,構建學生自己的知識王國。

4、寓練於樂。

一年級學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課堂40分鐘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設計環節,還是練習環節都要符合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徵與認知特徵。因此在練習部分設計了一個懸念“只要猜出大腳印下的數學祕密,就能通向一個美麗的數學城堡。”學生的胃口一下子調了起來。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採用遊戲形式來鞏固學生剛學到的新知,重點突出運算順序。

六、反思

1、在比較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時,我還可以在放手一些,讓學生去觀察,去表達,儘管學生有時表達得不到位,也給予充分的肯定,因為這是孩子們思維的萌芽,老師的肯定會使他們覺得自己是個了不起的發明家,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2、在練習看算式畫圈中,雖然我演示了一個學生得本子,如果在這裡再拿幾本學生的本子上來演示,讓學生自己來作一個評價,這樣的話會更好。

3、在上完新課後,可以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連加連減得例子。

《連加連減》說課稿2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72頁的內容《連加連減》,下面就本節課的教學說說我的具體做法。

一、說教材:

1、連加和連減是本單元教材的又一難點內容,它們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都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學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數,或者由於看不第二步計算的困難。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並克服因為看不見第一步計算的得數的計算障礙,教材安排了一幅生動的插圖,用小雞走來和離去的過程生動地反映出連加、連減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此一方面讓學生根據直觀圖理解連加、連減時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另一方面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連加、連減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絡。二是教材在算式中用線標明計算順序,並註上第一步算出的得數,以此把第一步計算的結果變成看得見的數,從而讓學生克服因記不住第一步計算的結果而無法連續計算的障礙。

2、教學目標:

①、讓學生認識連加法、連減法,會讀寫算式。

②、鼓勵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並正確地進行口算。

③、讓學生按圖的順序找出規律,發展探索意識,體驗學習的樂趣。

3、教學重點、難點:

①重點:用自己的話表達圖意,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

②難點: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

二、說教法:

這節課的教學物件是二年級學生,雖然他們已養成一定的學習習慣。但還是好動、好玩、好奇心強,根據這一特點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我充分的給學生提供了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建構知識。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遊戲情境,活動情景。同時還採用啟發式教學,直觀教學等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1、創設情境,聯絡生活實踐——具體形象法。

2、觀察討論、探討法。

3、動手操作,積極活動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1.課件出示口算題,學生開火車回答。

2.出示看圖列式題,學生搶答。

二)、結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教學連加:

1.動畫演示,引出算式。

a.出現5只在地上覓食的小雞。問:院子裡有幾隻小雞在吃東西?(主題圖中出現“5”)

b.出現跑來的2只小雞。問:現在能提出什麼問題?怎麼列式計算?(一共有多少隻小雞?5+2=7)

c.接著播放動畫,又出現1只小雞。

指導觀察:現在地上的小雞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主題圖中出現“5”“2”、“1”)

問:要算出一共有幾隻小雞,應該怎樣列式?(主題圖中出現“5+2+1”)

d.通過算式“5+2”和“5+2+1”對比讓學生初步認識連加算式。

要求學生結合板書上的算式說說算式的含義。

2.學習計算順序。

問:這個算式應該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a.小組討論後彙報,並說出計算順序。

b.根據學生敘述過程,板書演示,在算式“5+2+1”中標明計算順序。

問:第二步是由哪兩個數相加?

3.揭示課題。

a.問:今天學的加法算式有什麼特點?(板書課題:連加)

b.引導學生總結連加計算的運算順序。

同桌討論。

交流彙報:計算連加式題時,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把得數記在腦子裡,然後再加第三個數。

(二)學習連減

1.課件演示(邊演示邊提醒學生注意觀察)。

a.草地上出現8只小雞。問:現在有幾隻小雞?在算式中填數。

b.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引導學生試著列出算式。

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說說“8-2-2”的含義)

4.談論計算順序及計算方法,並總結

5.小結並補充課題。

三)、知識運用,鞏固練習

(1)做一做

演示動畫,引導學生觀察動畫,講述動畫內容並列式。

(2)比一比

出示連加連減算式,指明學生口算比賽。

(3)佈置作業

四)、課堂總結:

1.引導學生小結本課所學的內容和連加、連減計算的運算順序。

2.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小結,並提出注意的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