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幼兒園語言說課稿彙編8篇

來源:才華庫 1.67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語言說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幼兒園語言說課稿彙編8篇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 篇1

一、 教材分析

孩子總喜歡和別人比較在《猜猜我有多愛你》這個故事中的小兔子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小兔子認真的告訴大兔子“我好愛你”而大兔子迴應小兔子說“我更愛你”如此一來不僅確定大兔子很愛自己更希望自己的愛能勝過大兔子的愛。它想盡辦法用各種身體動作、看得見的景物來描述自己的愛意直到它累得在大兔子的懷中睡著了。

這個故事裡有一隻像孩子的小兔子和一隻像爸爸的大兔子。小兔子像所有的孩子一樣愛比較。它們倆在比賽誰的愛更多一些。大兔子用智慧贏得了比賽和小兔子稍微少一點的愛可小兔子用它的天真和想象贏得了大兔子多出一倍的愛。兩隻兔子都獲勝了。整個作品充溢著愛的氣氛和快樂的童趣小兔子親切可愛的形象、兩隻兔子相互較勁的故事構架以及形象、新奇的細節設定都對孩子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二、 教學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導向作用中班上學期是促進個體主體性發展的第一階段初步開始學習從理性層面上來

認識和接納自己。根據語言目標喜歡欣賞文學作品主動積極地參加文學活動感受作品的情感基調能夠運用適當的語言、動作、繪畫等形式表現自己的見解結合《新綱要》中語言的目標讓幼兒的語言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能力等其他方面共同發展。

1、欣賞故事瞭解故事內容

2、感受故事所表達的深深的母子之愛體驗被愛的幸福

三、 重難點

重點:幼兒能用語言大膽地表達對別人的愛

難點:通過肢體動作來比較愛的多少

四、 設計思路

新《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猜猜我有多愛你》是一本世界經典兒童圖畫書是一個表達愛的故事。閱讀原著這個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特別是故事結尾“我愛你一直到月亮那裡再從月亮上回到這裡來。”實在是讓人感動回味無窮。

五、 目標分析

《猜猜我有多愛你》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書中淡淡的水彩畫其實是為了突現文字的意境美因此我將活動的情感態度目標預設為 感受故事的優美意境及大小兔之間濃濃的情與愛。 幼兒在感受故事意境美的基礎上還要學習如何轉換成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因此我又確立了本次活動的能力和認知目標 能夠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喜歡閱讀故事豐富表達愛的語言。

在實際的生活中幼兒對於這種表達愛的方式聞所未聞在理解和表現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又確定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重點理解故事大意感受故事所傳遞的情感。 難點支援和幫助幼兒通過遷移生活經驗深入理解故事並學習大膽表達

六、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在家長陪同下已欣賞過周華健的歌“親親我的寶貝”。

2、物質準備“親親我的寶貝”音樂、課件“猜猜我有多愛你”、幼兒收集的生活中與父母在一起的照片、頭飾。

3、環境準備溫馨的家庭式環境將幼兒收集的照片分類貼上在主體牆上。

六、 活動設計

總述整個教學活動時間大約需要3035分鐘。 基本流程共四個環節 預備活動—感知活動—理解活動—表演活動 教法電教演示法、交流討論法、提問法、互動法 學法觀察法、體驗法。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語言活動《小兔採蘑菇》。準確地說,這個語言活動應該是看圖講述,這個故事情節簡單,充滿童趣,通過幼兒喜愛的小兔形象,讓幼兒更好的發揮想象,理解故事的內容;通過自己的理解講述故事,豐富孩子的詞彙,在老師的引導下完善故事內容,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老師創設一些情景,讓幼兒初步學習創編故事,培養孩子組織語言的能力與創新能力。

二、目標設定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我把目標定位如下:

⒈完整的、連貫的語言講述故事主要內容,豐富相應詞彙:“採了一個又一個、背、挎”等。

⒉運用討論、表演等方式感知、理解故事內容。

⒊能安靜的傾聽同伴的表述。

三、活動的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能大膽講述故事內容,豐富孩子詞彙:“採了一個又一個”等,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難點:

A.幼兒能夠完整、連貫地講述故事。

B.幼兒仿編故事。小班孩子年齡小,語言尚處於發展積累階段、知識儲備很少,針對這些特點,我把小班的仿編故事定位於改變故事中的人物,改變故事的背景等等簡單的內容,來解決這一難點。

四、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動的目標,我做了以下活動準備:

1.教具:《小兔採蘑菇》的圖片,小籃子一個。

2.花型積塑片若干。

五、活動流程

1.教師通過“拼圖”的方式,激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

教師創設這麼一個情景:教師將圖片疊成一摞,準備給幼兒講故事,這時,老師故意將“圖片”散落一地,接下來與幼兒一起邊拾圖片邊討論,進行集體拼圖。在拼圖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問以下問題:“圖片中講了誰的故事?”“怎麼知道是小兔的故事?”“小兔到哪裡?”“去幹什麼?”通過這些問題,讓幼兒初步感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內容,從而激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

2.幼兒自由講述環節。

教師把圖片按正確的順序放在黑板上,引導幼兒邊看圖片邊講故事。這時老師到幼兒身邊,運用插話、傾聽、提示的方式,瞭解幼兒已經知道了什麼和想知道什麼。然後請幾位幼兒面對集體完整連貫地講故事。

3.教師完整、連貫地講故事。

教師完整地講故事《小兔採蘑菇》三遍。教師講第一遍的時候,邊看圖片邊完整地講述,在講第二遍的時候,可用眼神暗示或者說一半句子讓幼兒接著說等方式引導幼兒學講故事,使幼兒積累完整、連貫講故事的經驗;這一環節就能有效地解決本次活動的難點。教師在講第三遍故事的時候,就用故意將故事內容說錯的方式,讓幼兒辨別,進行糾錯遊戲,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六、活動延伸

教師創設情景,讓幼兒仿編故事。我把仿編故事這一環節作為延伸活動;

老師將花型積塑自由地散落一地。(綠色的是草地、其他顏色是野花)發揮孩子的想像力,讓幼兒自由仿編,大膽講述故事。

在以後的自由活動時間,老師可以創設其他情景,讓幼兒繼續仿編故事。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 篇3

尊敬的領導、老師大家好:

一、說教材

我今天執教的是中班語言活動。這個活動選自朱家雄主題式課程中班春期主題活動《小小廚房》裡的分主題活動之一《碗屋》。這是一個充滿童趣的的故事。綱要指出教育活動需貼近幼兒生活,讓幼兒感興趣,有助於擴充套件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故事的主人公小老鼠活潑聰明愛動腦筋解決問題,狗熊大叔寬容大量,故事情節既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又貼近幼兒生活實際,教育意義深刻。因此,此活動源於幼兒生活又服務於幼兒生活。

二、說目標活

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就是要創造一個能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大膽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我把這節課的目標設計為語言領域,目標如下:

1.傾聽故事,感受故事的的趣味性。

2.鼓勵幼兒能大膽講述自己的看法。

3.明白狗熊大叔對別人的寬容和小老鼠遇到困難愛動腦筋的事。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難點:學會寬容的對待別人。

本次活動緊緊地圍繞目標,以問題為主線引導幼兒大膽設想猜測,大膽講述。

三、說活動準備。

依據《綱要》要求我做了如下準備:1、相關圖片、課件、頭飾、碗等。2、經驗準備:幼兒對故事中的情節有相似經歷。

四、說教法、學法。

《剛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我在本次活動中採用的教法有:1、直觀教學法,非常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極大地調動了幼兒探索的慾望。2、問題析疑法,讓幼兒對故事有更進一步的理解。3、遊戲體驗法,遊戲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和創造性。在小老鼠和狗熊的對話時,我就用了遊戲法。課外延伸,課件播放在這一環節中發揮了傳統教育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整個活動我遵循了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為主題,採用瞭如下學法:直觀解疑------嘗試法----遊戲體驗法。

五、說活動過程。

在活動中我是以直觀引起興趣進行匯入,並用來析詞,用梳理問題的方法理解故事,圖文結合突破難點,用遊戲體驗法鍛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而課外延伸用課件播放方式加深幼兒的理解,為幼兒理解和創造服務。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今天我選定的課題是幼兒園大班語言《七彩世界》主題裡的一個語言教育活動《調皮的七彩光》,下面,先說說我的設計意圖。經歷了小班、中班的學習過程,大班幼兒的求知慾更強了,他們不但對五彩繽紛的顏色十分喜愛,而且更對五彩繽紛的自然界充滿了好奇心,他們會由自然界中紅彤彤的蘋果、黃澄澄的梨、藍藍的大海、綠綠的草地等景象的觀察及認識引發出更深一步的思索:大千世界為何會有這麼多的顏色?這些美麗的顏色是怎麼來的?……

通過《調皮的七彩光》這個故事就可以讓幼兒知道:色彩來源於光的作用,是調皮的七彩光娃娃從天空來到地上“玩”出來的。我們的身邊處處都有七彩顏色。有了七彩顏色,畫畫更美麗,打扮東西更漂亮,遊戲起來更有趣。本活動有利於幫助幼兒成為色彩世界的.探究者,發現自然界中的許多奧祕,培養幼兒對自然界探究的慾望和對生活的熱愛,感受生活的樂趣。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以及作品展示的主題,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各方面的目標:

1。獲得光與色的感性經驗,初步瞭解光的七色是:紅、橙、黃、綠、青、藍、紫。

2。在感受作品語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時,理解光與環境以及人們生活的關係。

3。能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續編故事,充分發展幼兒想象力、創造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讓幼兒在感受作品語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時,理解光與環境以及人們生活的關係。

教學難點:在續編過程中,地點與事物、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邏輯關係。由於大班幼兒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邏輯思維才開始萌芽,極易引起思維上的邏輯混亂。

三、活動準備

為了給幼兒展示優美意境的作品,使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得以充分的表達和練習,我們作了以下準備:

(一)硬體準備1。彩圖:蘋果 。香蕉。彩虹。太陽。沙灘。大海等

2。卡紙做的:七彩光寶寶

(二)知識準備

課前必須豐富幼兒有關光與色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並加以提取和整理。

四、說教法

學法教師是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和引導者,在活動中通過多媒體演示法、情境教學法,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生動性、寓教育於生活,使主題活動得到深化。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本次活動幼兒採用討論法、嘗試法來理解故事,欣賞故事,創編故事。通過幼兒互補學習,師幼合作來表現主題。

五。說教學過程

1。情景匯入,激發幼兒學習和探究的慾望。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個漂亮的色彩寶寶。他們是誰呢?我們一起來認識以下吧!

2演示法(欣賞作品)

教師逐一出示(紅。橙。黃。綠。青。藍。紫)色彩寶寶

讓幼兒辨認。教師完整的講述故事一遍後提問:太陽公公有幾個光線寶寶。他們的名字分別是什麼?(紅。橙。黃。綠。青。藍。紫)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有關它的故事

3。教師再次講故事。出示彩圖。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內容。完整的作品傳遞完整的畫面展示

⑴在本次的活動中,我們則嘗試了理解在先,欣賞在後的教學策略,我們認為,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完整欣賞,更能感受作品所展示的意境。同時,我們還採取了教師設疑――幼兒猜測――揭示答案的手法,緊扣幼兒心絃,引其入勝。

⑵讓幼兒帶著問題完整欣賞故事,進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內容。完整的作品傳遞完整的畫面展示,配有優美的音樂,聽覺和視覺的完美統一,把文學作品的形象性和音樂性傳遞給幼兒,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4啟發幼兒討論光和人們生活的關係幼兒通過視聽結合的方式,已初步瞭解光線寶寶由七種顏色組成,教師再次以提問的方式給幼兒設疑,並啟發幼兒進行討論: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光會怎麼樣?我們應該為幼兒提供寬鬆自由的討論環境,這也符合《綱要》中“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待幼兒討論完以後,教師小結光與環境和人們生活的關係。

5接著,教師繼續啟發幼兒聯絡生活中事物的顏色,嘗試續編故事。兒童的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在這一環節中,我們給幼兒提供了一個展示他們內部智力活動的機會,這也是體驗與同伴交流的樂趣,是很容易看到自己的成果,從而增進了幼兒的主動性和自信心。

六、活動延伸

幼兒自選方式作進一步的探究活動。因為一個目標的達成,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來進行,這也體現了教育的整合性。在本次活動中,我們把教學的意圖、內容、形式有機的交織在一起,通過視聽結合、交流、表達的形式,使幼兒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內容,激發起他們進一步對自然界探究的慾望,從而達到我們所需要達到的活動目標。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 篇5

一、活動目標:

1.清楚老師的提問,並能回答問題。

2.學念兒歌,感受學念兒歌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各種風車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出示各種風車,引起幼兒的興趣。

這是什麼呀?

小朋友跑起來,手上的風車會怎麼樣啊?

現在風車給我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

2.教師有感情的念兒歌。根據風車的內容做出相應的動作。

3.幼兒每人手拿一個風車跟教師學念兒歌。

4.帶幼兒去外面玩風車。

兒歌:

小風車

小風車,真好玩。

我一跑,它就轉。

轉呀轉轉呀轉。

風車跟著秋風轉。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 篇6

一、 說教材

(一) 教材分析

<<變色蝸牛>>是小班上學期早期閱讀課,<<變色蝸牛>>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又在平時常見到的幾種顏色為線索所引出的故事,講述了小蝸牛每吃一種水果就會隨著水 果的顏色變換身體顏色 ,所引出的故事, 小班孩子對 顏色認識還夠,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故事,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上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為中心。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 認知上: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加深對顏色的認識。

2、 能力上:積極參與故發展的討論,願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 情感上:體驗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三)教學重、難點 目標中提到學會 根據畫面上實物的顏色以及人物身上的顏色猜測想象故事情節,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為教學重點。 小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再加深對顏色的認識,這樣孩子在活動中理解了故事內容,又認識了幾種水果,物質上的準備:我給孩子們每人一本圖書,讓他們邊看書邊理解故事的發展情節。

(四)說學情

小班幼兒年齡在4歲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峰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於詞彙貧乏,幼兒在遊戲中想說又不知該怎樣說,即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

(五)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哥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物件。”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角色遊戲法、體溫法等。

情境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幼兒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許多不能理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幼兒有了時間的經驗,慢慢引導幼兒根據色卡知道小蝸牛的身體變化,讓幼兒通過圖片理解的效果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六)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猜猜的輕鬆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了討論談話法、猜測法等學習方法

i. 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猜測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ii. 猜測法: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猜測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 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七)活動程式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 聽聲音猜測是誰來了,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2、鼓勵幼兒用"第七天小蝸牛吃了什麼,變成了一隻什麼顏色的蝸牛"講述。3、完整講述故事。

一: 聽聲音猜測是哪個小動物,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以象聲詞蟋簌,並讓孩子們猜猜看誰來了,小朋友們就大膽想象,是誰來了呢?他們的興趣很快就被調動起來了。

b) 在遊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 這個環節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幼兒討論:1、第一天小蝸牛吃了什麼東西?身體變成了什麼顏色?2、第二天小蝸牛又會吃什麼,會變成什麼顏色呢3、第二天過去了是第幾天?蝸牛媽媽又會給他吃什麼東西呢?那小蝸牛會變成什麼顏色呢? 這一環節通過提問、猜測,讓幼兒在討論、尋找中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考慮到故事情節很平凡,所以在設計活動時,我將小蝸牛從第一天到第七天吃水果吃東西的地方設計了當小蝸牛遇到了小朋友後,小朋友會給他吃什麼東西呢?小蝸牛會變成什麼顏色的蝸牛了呢?這樣一 來.孩子們舉手的熱情更高了,回答問題也熱烈了,雖然有的孩子回答的文不對題,但畢竟孩子在思考問題,在認真表現自己了,我就及時給予他們鼓勵,給予他們肯定。

c) 完整講述故事。

這個環節其實我是在進行復述故事了,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讓幼兒通過回憶的方式完整講述故事,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引導幼兒去體會,第一天蝸牛吃了什麼?他變成了什麼顏色的蝸牛?第二天,他又吃了什麼?又變成了什麼顏色的了?第三天呢?直至到第七天他會變成什麼顏色的蝸牛?你們覺得他還會變成什麼顏色的蝸牛了呢?在這樣一遍又一遍反覆的提問下,孩子對故事已進一步的理解了。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貪吃的小老鼠》講述的是一隻小老鼠吃西瓜皮沉入河底的經過,本課配合故事資料安排了四幅圖片,讓幼兒按情節發展順序排圖並用連貫地語言,講述一個完整地故事,教育幼兒遇事要先動腦筋想一想,想清結果後再做,不要向小老鼠學習。

根據學前班幼兒語言發展的水平,我認為這一活動應到達以下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自我的理解和想象排列圖片,並用連貫的語言講述畫面資料,鼓勵幼兒根據情節發展設想故事的結尾。

2、豐富詞彙:羨慕、神氣

3、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本事,培養幼兒初步的確定、推理本事。

重點:讓幼兒按情節發展順序排圖並用連貫地語言講述一個完整地故事。

難點:設想故事結尾並講述。

準備:投影儀、圖片、每人一塊拼圖板

二、說教法

針對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充分利用故事圖片,啟發式的教育思想,寓教於樂。採用了觀察法、圖片講述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幼兒活潑好動,想象豐富,語言表達本事有了必須的基礎,我充分利用故事圖片,讓幼兒展開想象,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發展他們的確定思維本事幾口語表達本事,從而到達良好的效果。

四、說教學程式:

1、懸念匯入

放投影儀出示西瓜皮,請幼兒講述西瓜皮的用途。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本事。費時3分。

2、經驗講述

出示投影片小老鼠,啟發幼兒講講小老鼠看到瓜皮它會想些什麼?會說些什麼?用一句完整地話講述圖片資料,讓幼兒充分發表見解,培養幼兒的推理本事,之後出示小老鼠坐在瓜皮船裡的情景,請幼兒講述老鼠的神情,讓幼兒學會理解神氣這個詞。讓幼兒自我動手排序,每人一塊拼圖板,四幅圖片,讓幼兒根據自我的理解和想象排列四幅圖的順序,再把故事講給大家聽。指名幼兒先按教師排得圖片講故事,教師再用生動的語言講故事,這樣能夠培養幼兒的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本事。並學習理解羨慕一詞。費時20分。

3、讓幼兒創編故事

提問:水慢慢地流進來,西瓜皮船沉下去,最終會發生什麼事呢?請幼兒大膽發言,想象出不一樣的故事結尾,這樣做,能夠培養幼兒的想象推理本事。費時4分。

4、活動延伸

聯絡實際,教育幼兒。費時3分。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 篇8

說活動教材這是一首適合託班幼兒朗誦的兒歌,語言淺顯,通俗易懂,將布娃娃的形象描寫得栩栩如生。在字裡行間中充分體現了幼兒對布娃娃的喜愛。

這首兒歌中蘊涵著許多領域的教育價值。社會領域:可以通過抱娃娃、親娃娃來激發幼兒喜愛布娃娃的情感。藝術領域,可體驗布娃娃的形象美。教育價值最大的則是語言領域,可讓幼兒學說"我來抱抱你,做你的好媽媽"。這句話適合幼兒在角色遊戲中進行運用。兒歌中布娃娃的形象描繪得很逼真,可讓幼兒在觀察布娃娃的基礎上,學習簡單地描述布娃娃的形象"大大的眼睛黑頭髮,張著嘴巴笑哈哈",但並非所有的娃娃都是這樣,有些是黃頭髮,有些是小眼睛,也有些是小嘴巴,小娃娃的表情也會有所不同,這就為幼兒的創編活動留下了空間。但託班幼兒又是最喜歡布娃娃,最喜歡當小爸爸、小媽媽的時候,兒歌中的語言正是孩子們想對娃娃傾訴的話語,非常貼近幼兒;兒歌中描述性的語言比較壓韻。適於幼兒進行學習;根據託班幼兒語言以模仿性為主的特點,也可讓他們嘗試模仿性地根據孩子們自己抱著的娃娃長相進行適當地改編。

布娃娃是託班幼兒特別是託班的女孩子非常喜愛的玩具。孩子們喜歡模仿大人,學做爸爸、媽媽去抱抱娃娃,但幼兒在抱娃娃時只有動作,往往是無聲的,而且忽略了對娃娃的形象描述。本次活動我們就提供機會讓幼兒在扮演爸爸、媽媽的自然情景中邊抱邊說"我來抱抱你,做你的好媽媽":又讓幼兒從觀察布娃娃的眼、頭髮、嘴、表情等方面來學習兒歌:在學習集體描述教師手上娃娃的基礎上,嘗試根據自己的布娃娃的長相.大膽地進行創編。最終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1、活動目標

(1)學說"我來抱抱你,做你的好媽媽"。

(2)能從眼睛、頭髮、嘴巴、表情等方面來描述布娃娃的形象。

(3)在抱抱、親親布娃娃的過程中,體驗喜愛布娃娃的情感。

2、活動重點

(1)學說"我來抱抱你,做你的好媽媽"。

(2)從眼睛、頭髮、嘴巴、表情等方面來描述布娃娃的形象。

【分析】《綱要》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經驗等密切相關,因此我們讓幼兒在原有語言經驗基礎上來學說語言"我來抱抱你,做你的好媽媽".在觀察娃娃的基礎上來描述娃娃形象。

3、活動難點:

根據自己娃娃的形象創造性地從眼睛、頭髮、嘴巴、表情等方面來描述。

【分析】對於託班幼兒來說,由於生活經驗相對較少,因此他們的想像力也受到了一定的侷限,創編對他們來說有一定難度。但由於娃娃是他們的夥伴,因此在這方面會有所突破。

活動準備物質準備:每人帶一個布娃娃,在自己頭上扎一塊頭巾做媽媽。

【分析】布娃娃是學兒歌的一種輔助材料,有利於幼兒抱著對娃娃說:"我來抱抱你,做你的好媽媽。"布娃娃也是為幼兒描述自己的娃娃提供了一個依據。在幼兒頭上扎頭巾是為角色意識的轉移服務的,就是讓幼兒感受到自己就是一個媽媽了,能更投入地學習兒歌。

說活動過程

1、活動一:在"娃娃家"遊戲中提醒幼兒運用語言"我來抱抱你,做你的好媽媽"。

【分析】語言的學習就是為了運用,將兒歌中的語言放在"娃娃家"的遊戲中更有利於幼兒運用語言。

2、活動二:利用語言區,投放各種娃娃,讓幼兒繼續描述娃娃的眼睛、頭髮、嘴巴、表情等;提供鏡子讓幼兒照鏡子來描述自己或同伴的眼睛、頭髮、嘴巴、表情等,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分析】一般來說,每一種娃娃長相都有所不同,這就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創編語言的機會。提供鏡子又從娃娃過渡到幼兒自身,能引發幼兒對自己模樣的探索欲,在說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自我意識。

活動特色

1、注重在遊戲中學習。遊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綱要》也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應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因此整個活動以角色遊戲的形式出現,讓孩子們來做媽媽抱抱,親親寶寶,對寶寶說話,觀察寶寶的長相.描述寶寶的眼睛、頭髮、嘴巴、表情等都是在遊戲的情景中進行的。

2、注重材料的運用。在以往的兒歌教學中較多地採用圖片展示某一個實物的形式,比較單調。本次活動就是提供每人一個娃娃,讓孩子們在與材料(娃娃)的相互作用中進行角色轉移,以媽媽的角色來學習兒歌.所有的話都是媽媽說給娃娃聽的,說得非常自然,更能調動幼兒說的積極性,使每個幼兒多了幾分膽量,少了幾分膽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