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意義說課稿集合5篇

來源:才華庫 1.58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分數的意義說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數的意義說課稿集合5篇

分數的意義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蘇教版數學第十冊第73—74頁分數的意義。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分數的產生,認識單位“1”,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說明一個分數所表示的實際意義。

能力目標:通過一些直觀演示,實際操作,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主動參與,積極合作,充分體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3.教材分析

分數的意義是在四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以用單位“1”來表示,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用單位“1”來表示,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4.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二、說教法

在教學中主要採用了創設情境、小組合作、自主探索的方法,力圖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並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三、設計思路

本節課著重研究的是分數的意義,主要設計思路是儘可能多的讓學生動手去操作去實踐,從而自己得出分數的意義。在備這節課時我就挖空心思地為學生考慮,應該準備哪些材料讓學生操作?什麼材料既讓學生容易操作又能進行有效學習?最後決定用一張圓形紙片、一張長方形紙片、一米長的線段平均分成10份、一些三角形紙片以及一些火柴棒,組織學生分小組學習,提高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儘量做到讓每一個數學知識都是在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產生過程、體驗了愉快的學習過程之後才在學生的腦海中生根發芽。使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從而使他們獲得發展。

在課堂教學時,學生利用我為他們準備的材料展開別開生面的研究,在小組合作操作過程中,學生獲得許多不同的分數,然後從這些不同的分數產生中逐漸得出分數的意義。特別是學生在利用三角形紙片和火柴棒進行操作的時候,可以從中很好地體驗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也就是單位“1”,突破這節課的教學難點,從而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分數的意義。

分數的意義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是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

1、教材分析

百分數是在學生學過整數、小數、特別是分數的意義和應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百分數意義是分數意義的延伸,它是以後學習百分數應用題的基礎,學習百分數意義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利率、利潤、折扣等實際問題。百分數在實際中有廣泛的應用,因此這部分內容是國小數學中重要的基礎知識之一,只有理解了百分數的含義,才能正確地運用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學情分析

對於百分數學生並不陌生,他們已經或多或少地在生活中接觸過百分數,並且能夠正確讀出百分數,但大多數學生對百分數的意義的認識和理解還不十分準確,對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更是不清楚。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正確的讀寫百分數,瞭解百分數和分數在意義上的不同點,能應用百分數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收集、分析資訊的過程,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綜合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相關資訊,使學生體會百分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瞭解數學的應用價值。

4、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絡和區別。

5、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從書本或生活中收集有關百分數的材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與學法指導

教法:《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依託生活原型,實現再創造。選取與學生有關的素材,引導學生在聯絡生活實際中認識百分數,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感受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學法: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本課中採用讓學生自主探索、獨立學習、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目的是培養學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學能力。

三、說教學流程

(一)資訊交流,引入課題

1、學生展示課前調查資料

說說這些資料是從哪裡收集的?容易找嗎?

2、課件出示圖

師指出:像18%、50%、64.2%……這樣的數叫做百分數。

3、提出問題,引入課題

同學們真了不起,找到這麼多的百分數,看來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是很廣泛的,人們這麼喜歡用百分數,用百分數有什麼好處?百分數又表示什麼含義呢?從而引入課題並板書課題: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二)自主探究,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1、探究百分數的意義

(1)課件出示圖

①說一說圖中百分數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學生在自主理解百分數意義時,最容易藉助已有的分數知識,也用平分單位“1”的方法來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此時教師要明確指出:18%是 “誰”與“誰”相比較的結果?它表示誰是誰的18%?從而讓學生體會到這裡的“18%”表示的是“國小生近視的人數是全體國小生人數的18∕100”。接著引導學生說出:國中生近視的人數是全體國中生人數的49∕100 ;高中生近視的人數是全體高中生人數的64.2∕100。

②比較這三個資料你發現了什麼?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體會百分數便於比較的優點,同時提醒學生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看書習慣和學習習慣。

(2)交流自己收集的百分數及它表示的具體含義(小組交流)

(3)討論概括百分數的意義

師:百分數表示一個數與另一個數關係。通常人們把百分數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板書百分率或百分比)

2、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絡和區別

(1)百分數和我們學過的哪一種數比較相似,(分數)那百分數與分數完全一樣嗎?看下面的資訊中哪個分數能用百分數表示?哪個不能用百分數表示?為什麼?

①72∕100升的75∕100是54∕100升。

②一批大米有50∕100噸,售出它的80∕100,售出40∕100噸。

(2)觀察討論交流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

4、自學百分數的讀寫

(1)自學看書,邊看邊想:寫百分數時要注意什麼?

(2)彙報交流

①這個符號“%”叫什麼?(百分號)

②寫法指導:先寫分子,再寫百分號(%)。重點指導百分號的寫法,百分號的兩個圓圈要寫得小一些,避免與百分號前面的數字混淆。

③讀法指導:先讀“%”(讀作:百分之),再讀分子。

(三)趣味練習,鞏固提高

1、讀出下面的百分數。

百分之三點五、百分之一百五十、百分之九十八

百分之零點一、百分之百

2、從上題寫出的五個百分數中,選擇合適的填空。

(1)火車提速後現在的速度是原來的( )。

(2)1米是1千米的( )。

(3)由於全班同學的共同努力,這個單元的及格率一定能達到( )。

(四)活動總結,反思提升

談談這節課有什麼收穫,你能用百分數來表示學習這節課的心情嗎?

四、說板書設計

百分數

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叫做百分數。

百分數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分數的意義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及學情

《分數的意義》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在這一單元中,《分數的意義》十分重要,學好這部分內容,將會對後續建構真分數、假分數等概念以及學習分數基本性質、分數四則運算、分數應用題等內容奠定堅定的基礎。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經三年級上冊初步認識了分數,並且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看作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基於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編排情況,我計劃安排2個課時來學習,今天著重對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該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如下。

1、知識目標: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

2、能力目標: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並形成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教學的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的難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以學生髮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使學生觀察、操作、口頭表達等能力得以培養,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開發與增強。在教學中主要採用了創設情境、動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即把問、說、講、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學生,力途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全課以“實踐匯入,喚醒已知—動手操作,創造分數—媒體演示,揭示產生”三大主線貫穿全課。

三、教具、學具準備

根據教學需要,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學習卡和蘋果圖和熊貓圖、一袋奶糖等。

四、教法、學法

我主要採用“提出問題”、“動手操作法”、 “引導發現法”、 “講解法”、“ 遊戲教學法”等引導學生認真審題、發現問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後通過動手操作、討論、理解、歸納、總結出分數的意義。既提升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意識與探索精神,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五、說教學流程:

(一)趣味加法匯入,激發興趣。

闖關前教大家一個有趣的加法題:1+1=?(一隻手加一隻手等於一雙手)1+1+1=?(一個父親加一個母親再加一個孩子等於一個幸福之家) 1+1+…+1=?(把10顆糖裝進一個袋子裡就是一袋糖) 共10個

通過“趣味加法”匯入新課,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又為後面學習把多個物體看做單位一奠定基礎。

(二)回顧已有知識,達到新舊知識的銜接。(闖關一)

⑴以 為例,說說分數的各部分名稱。

1 …… 分 子

— …… 分數線

4 …… 分 母

⑵你能把一張長方形(或正方形)紙平分成兩份嗎?拿起其中的一份來,它的面積是原先那張紙的幾分之幾?你能用摺疊的方法把它的面積變成現在的 嗎?能用線段表示 嗎?

⑶分數的產生:

生活中經常遇到像這樣不能用整數表示的情況,於是就產生了分數。本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分數的意義”。

通過闖關一引領學生回憶已有知識,感知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又根據學生自己動手強調平均分,使學生在感覺好玩兒、不知不覺的動手操作中開始學習新知,調動了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對分數單位“1”在生活中有初步感知,為後面突破難點奠定基礎。

(三)動手創造分數,感知分數意義。(闖關二)

⑴老師這裡有一堆蘋果,如果平均分給四位同學,每位同學分得多少?

(這堆蘋果的 )為何不說是多少個呢?(不知道共有多少個)如果是這一盤蘋果(學生可以清楚看到是4個),每位同學分得多少個呢?(1個)你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一盤蘋果共4個,平均分給四位同學就是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個,所以每位同學就分得1個)

師:我聽明白了,你們把這4個蘋果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位同學分得一份,就是1個,也就是這個整體的 。誰能像老師這樣再說一遍?

⑵各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學具(8個蘋果、24支彩筆),自己動手創造分數 ,並和身邊的同學說一說:你把誰看作了一個整體?是怎樣分的?取了其中的幾分?(選兩個小組的成果展示)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直觀地感知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用分數來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數的意義。

2、師生互動,理解意義

⑶師闡明單位“1 ”:

這三分圖都是把多個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所以說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這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 來表示,我們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

⑷仔細觀察這三幅圖,特別是老師的蘋果圖和你們自己的蘋果圖,有何發現?(每一份的數量不同,但都可以用 來表示?)這是為什麼呢?(單位“1”不同)它們的單位“1”分別是誰呢?

⑸我們還可以把什麼看作一個整體?

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學生辯解、交流中,知道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這個整體的三分之一。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直觀的幫助學生感知份數與個數的不同,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數的意義,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⑹把學習卡上的24顆五角星平均分一分。創造出自己喜歡的分數,想一想你是怎樣得到這些分數的?把它們寫在卡片上。

⑺概括分數意義:

師闡明:平均分的份數作分母,取的份數作分子。同桌分別再說一個生活中的分數,並且說一說它的意義?

⑻生活中的分數舉不勝數,選一條你喜歡的說說句中分數的意義。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並從身邊的生活中感知分數。

(四)反饋練習,拓展創新 (闖關三)

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資訊及時調控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達到訓練和提高的目的。為了能使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我設計下列練習:

⑴判斷題:用下面的分數表示圖中的陰影部分,對的打“√”,錯的打“×”。

⑵選擇題:

①用分數表示下面圖中的陰影部分。

A A A

B B B

C C C

D D

②用分數表示下面圖中不是陰影的部分。

⑶下面每個圖中塗色的小正方體各佔整體的幾分之幾?

⑷分糖塊遊戲:

師:分數不光出現在我們的課堂上,還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請看大螢幕:①頭部的高度約佔身高的八分之一;②長江干流約五分之三的水體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只有幾分之幾的水體沒被汙染?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該如何從自身做起?同意的請舉手!這時候舉手的人數該用哪個分數表示?老師也舉著手呢!)③死海表層的水中含鹽量達到十分之三。選擇你喜歡的一條說說其中分數的含義。

此題設計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符合國小生的心理特徵,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並滲透保護環境意識。

生活中的分數多不勝數,有時在你的腳下,有時又在你的眼前,老師的口袋裡就有許多分數,(從口袋裡掏出9顆糖)前邊的同學數一數一共有多少顆。老師想把這些糖分給大家,但是有個條件,你必須拿對我所說的分數,否則空手而歸,“望糖興嘆”。(一位女同學先來拿走三分之一,一位男同學也拿走剩下的三分之一。)老師最公平!男女同學分別拿走三分之一!(同學們嚷嚷“不公平!”)師反問:都是單位一的三分之一,為何又不公平呢?(女同學拿了3顆糖,男同學只拿了2顆糖)、誰在更清楚地說一說?(女同學拿時單位一是9顆糖,男同學拿時單位一是6顆糖)結論:單位一不同時每一份中的顆數也不同。(女同學回到座位,只留男同學在講臺)現在再請一位女同學來拿走剩下的二分之一,咦:為何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都是兩顆糖呢?(男同學那的三分之一是把6顆糖看做單位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顆;而這位女同學拿的二分之一是把4顆糖看做單位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也有2顆,所以……)現在再換一種方法,你自己先說一個分數,再拿走和這個分數對應的糖。問什麼都拿走了?還可以用那個分數表示全部?我口袋裡還有很多糖,這是其中的十分之一,你能猜出我口袋裡現在有多少顆糖嗎?

此題進一步強化了分數的意義,

(五)、全課小結,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於分數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哪!同學們課下繼續去學習、去探究吧!”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了下節課。

(六)、佈置作業:

P63練習十一1——4題填在課本上。

六、媒體演示:

藉助媒體演示,其目的就是創造一種寬鬆、愉悅的氛圍感受數學文化。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導、點撥,學生是在一種自主、自動的時間和空間中,通過自己的思考,達到學習目標的。實現了先進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機融合。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清晰明朗、形象直觀,通過板書引領學生回憶整節課所學知識,學生通過這一環節可以將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回顧、按一定的線索梳理新知,形成整體印象,便於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分數的意義說課稿 篇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分數的意義》一課。

一、教學指導思想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將以學生髮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使學生觀察、操作、口頭表達等能力得以培養,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開發與增強。

二、教材結構分析

《分數的意義》是在四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並且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縱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剖析,從而確立了該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知識目標: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這是第一專案標也是基本目標;藉助用小棒找1/4,深入理解分數的意義,發展學生對美的體驗與欣賞;揭示分數的產生,豐富學生的數學文化;這兩專案標是在第一專案標的基礎上對學生思維的一種拓展。

2、能力目標: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並形成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能力,促進其思維的發展;通過同學間的合作,進而促進學生的傾聽、質疑等優秀學習習慣的養成。

在教學中擬訂教學的重難點為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三、教學設計思路

根據學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認知規律,在教學中主要採用了創設情境、動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即把問、說、講、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學生,力圖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學生的基礎上,全課以“談話匯入,喚醒已知—動手操作,創造分數—媒體演示,揭示產生”三大主線貫穿全課,其中動手操作,創造分數這一大環節包括動手操作,感知意義;師生互動,理解意義;深化整體,總結意義;巧妙練習,強化意義四步。設計瞭如下一節課:

(一)談話匯入,喚醒已知

輕鬆談話:“在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你們知道哪些與分數有關的知識?”在喚醒學生已有知識的同時,教師結合大螢幕(課件)適時小結一個蘋果、一張餅都稱之為一個物體,一米長的繩子把它叫做一個計量單位,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我們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當學生已經把相關的知識說充分了,教師還適時走進去“老師知道它們也和分數有關,你們看(課件)4根小棒、8根小棒、20根、100根小棒,4個蘋果、12朵花等,我們都可以把它們看作一個整體,分得的結果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和分數的意義。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藉助集合圈滲透一個整體的同時,讓孩子們感知到當我們把很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的時候,我們也可用自然數1表示。它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結果也可用分數表示。為下一環節的動手操作指明瞭道路。

(二)動手操作,創造分數.

1、動手操作,感知意義.

學生二人一組為單位,每組有一套學具,包括10捆小棒、12朵花……(課件)然後讓學生用小棒自己動手創造分數,並提出要求:在創造分數的過程中,你可以動手擺一擺、分一分、說一說、你把誰看作了一個整體,你是怎樣分的,創造了一個怎樣的分數。學生操作、彙報交流展示的是學生把不同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所創造的分數。(課件)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用分數來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數的意義。

2、師生互動,理解意義

在學生初步感知意義的基礎上,採用師生互動的形式,藉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意義。互動分為兩次,第一次藉助一個正方形(課件)以教師首創了一個分數1/4為例,啟用學生的思維,“還是這幅圖,你能創造不同的分數嗎?”激發他們創造的慾望,學生動手操作一定會創造出不同的分數如(課件)。第二次出示熊貓圖的辨析題(課件)教師引題“當我們把6只熊貓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由於教師給出了三個答案,進而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學生辯解、交流中,知道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這個整體的三分之一。(課件)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直觀的幫助學生感知份數與個數的不同,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數的意義,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3、深化整體,總結意義

在上一環節成功教學之後教師小結“剛才我們把4根小棒,8根小棒,6只熊貓等都可以看作了一個整體。”從而在一次揭示了一個整體,由此拓展“我們還可以把什麼看作一個整體”,學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會說“我把一張餅看作一個整體,把4個棋子看作一個整體,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個整體,把全校師生看作一個整體”等等,從而深刻體驗了一個整體的含義,進而引出單位“1”的概念。最後藉助一組練習題,通過對1/4、5/9、3/11、4/5幾個分數意義的理解,逐步總結出分數的意義,即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進而揭示課題,完成板書。(課件)學生是在感知、理解中總結意義,掌握新知的。

接下來通過習題,進一步鞏固所學新知。

4、巧妙練習,強化意義

比如設計了猴子分桃,猜一猜老師口袋裡有幾個糖等有趣的遊戲這一環節,從另一個側面進一步強化了分數的意義。

(三)媒體演示,揭示產生

其內容就是分數的產生過程,其目的就是創造一種寬鬆、愉悅的氛圍感受數學文化。(課件)

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導、點撥,學生是在一種自主、自動的時間和空間中,通過自己的思考,達到學習目標的。實現了先進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機融合。

分數的意義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分數的意義》。

《分數的意義》是一節概念教學課。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知道了"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也是把分數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開始,分數的意義是今後學習分數四則運算和分數應用題的重要前題,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重要作用。

2、學習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學生的實際,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結合教材自身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瞭解分數的產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

(2)能力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並形成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通過同學間的合作,進而促進學生的傾聽、質疑等良好學習慣的養成

(3)情感與態度目標:

結合學生認知規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在具體的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以及培養學生自我探索的意識和創新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分數的意義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2)理解單位“1”則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針對學生和本節課的特點,我準備採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並穿插自學、練習。讓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獲取新知。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文字閱讀自主探究獲取知識,同時總結歸納,多層次練習形成技能。

三、說教學程式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的求知慾,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我是這樣設計導語

(1)同學們,今天來了這麼多老師聽課,根據老師現在的心情,大家能猜一個歇後語嗎?此時我的心裡真像十五隻吊桶打水:

學生:7/8引出“分數”

(2)關於分數,你已經知道了什麼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短短一句“你已經知道了什麼”喚起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找到了新知與舊知的連結點。

(3)運用舊知解決實際問題。

2、自學課本,瞭解新知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課本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中介物,它對教學起著指導作用,閱讀課本使學生真正走近了“分數”,所以探究新知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1)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本,自學後又知道些什麼?

(2)說說自學過程中有什麼不明白的?

(3)動手操作,創造分數,理解課文意思。

(4)說出各分數表示的意義。

(5)揭示分數的意義。

四、拓展思維訓練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的重要手段,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有所得,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安排工作了以下練習:

(1)作分數表示塗色部分。

(2)點選生活。

(3)動動你的小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