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範文合集八篇

來源:才華庫 3.37W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說課稿範文合集八篇

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比大小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第二課時 的內容,比大小這一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會認、讀、寫5以內各數的基礎上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是數的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也是進一步學習後面數學最重要的基礎。因此,這一教學內容在本冊教材中佔有重要的作用。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符號“>”、“<”、“=”,知道這些符號的含義,會使用符號“>”、“<”、“=”,能正確進行大小比較。

過程與方法:通過找、數、比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比較的過程中學會相互交流,從而掌握更多的比較方法。

說學情:

一年級學生是7-8歲的兒童,思維活躍,課堂上喜歡錶現自己,在學習中隨意性非常明顯,渴望得到教師或同學的讚許。“比大小”這一內容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初步會認、讀、寫5以內各數的基礎上教學的。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用1-5各數來表示物體的個數,還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實踐活動,增加感性認識,初步接觸集合、對應、統計等數學思想。相信本節課內容的教學,學生掌握並不會感到十分的困難。

說教學策略:

結合本班的學情,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讓學生積極動手、動眼、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為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一、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引起學習興趣。使學生好學。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會學,在學習過程中有意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

三、運用電腦輔助教學和直觀教學等多種手段,以便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樂學。

說教具學具:

本節課我準備採用以下教具和學具:多媒體課件、教科書、6袋帶有小猴、梨、香蕉和桃子的學具卡片等。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教師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時出示主題圖):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們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興了!到了中午,他們又累又渴,於是他們跑到花果山上採了許多水果,來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時出現了小小的問題,同學們,你們能幫小猴們分水果嗎?(培養學生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今天我們就來比一比數的大小,板書課題:比大小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1、師:一個猴子吃一個桃子,夠吃嗎?你是怎樣知道的?(學生小組合作藉助學具卡片動手擺一擺、比一比)學生交流彙報後,教師在黑板展示:一隻猴子對著一個桃子,從而得出結論:3=3 3等於3 教師介紹等於號的含義與寫法。同理匯出:3<4 3="">2

3、小結方法:大大嘴巴指大數,尖尖嘴巴指小數。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演示讓學生體會等於的含義就是同樣多,並知道表示同樣多的時候要用“=”連線,同時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好習慣。同理讓學生體會大於和小於的含義。知道在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時應該把張口指向大數。

三、層次練習,鞏固新知。

1、教材17頁思考題和18頁做一做。

2、課件出示:不看圖,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3、課件出示:照樣子,比大小。

設計意圖:在練習中檢驗和鞏固所學的新知。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到了什麼?

學生說自己的收穫.

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三冊第六單元時、分、秒第二節:一分能幹什麼。

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在學生對時、分、秒已經建立了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而進行教學的,學生對分的認識也有了初步的經驗積累,可是對一分的時間觀念缺乏整體性的認識,所以建立一分的時間觀念是本節課的重要任務。同時學好本節課也是為今後繼續學習“年、月、日”和“12時、24時計時法”做好前期的鋪墊準備。

教學目標:《新課標》告訴我們:現代數學教育的價值觀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不再以“單一傳授知識”為目的了,而是更加關注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和思維的多樣化;讓學生在活動中去尋求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以及良好的情感和態度的形成。這是《新課標》對我們提出的要求,結合本節課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 建立一分的時間概念;自主探究出一分=60秒;初步嘗試估計經歷時間的長短

2、 通過觀察、互動、交流、記錄等方法培養學生探究學習意識和合作學習的意識,同時培養他們收集學會學習的方法。

3、 培養學生自主生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同時體會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美妙。

為了能很好的達成教學目標,我還緊緊地抓住了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分與秒的關係

難點:體驗一分的長短

教法與學法:

由於這節課的服務物件是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較小,好動、好奇心強。但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很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方法上我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色彩豐富的課件吸引學生注意力,抓住他們的興趣點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們以一種興奮的狀態,通過合作交流發現分與秒的關係,這樣既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又激發了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們的主動積極性。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程式設計了六個環節:

一、 情感鋪墊 激情匯入

由於考慮到現場的教學物件與我們平時的教學物件不同,所以在設計時考慮了好久,在情境的創設上用自己寫的一首深情的小詩匯入。這首小詩不是為了煽情,而是想真心的獻給在座的各位和本次大會,上課時由李芯蕊老師帶給大家。這樣設計的目的除了可以給大家美好的情感調動之外,更重要的是這個美好的過程正好是一分鐘。從而匯入本節的課題,教師板書:一分能幹什麼,為學習新知創設了很好的情境。

二、 自主參與 探索新知

這個環節我們的任務是要學生自主生成教學重點,所以我們利用大量的多媒體手段來輔助教學。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到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通過看一看、動一動方式觀察大螢幕上鐘面的分針、秒針的走動情況。說一說當秒針走動一圈分針的位置發生了哪些變化?再說一說當分針走動一小格秒針的位置又是如何變化的?教師板書 “1分 秒” 接下來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1分和秒之間的關係,同時多媒體提供分針和秒針的動畫圖,學生們可通過數一數的方式找到分和秒之間的關係,找到:其實秒針走動一圈和分針走動一小格所經歷的時間是一樣長,從而生成本課的重點。得出結論的同學都上黑板寫出 “1分=60秒”。

這樣的設計的目的是結合了學生已經擁有的知識儲備,運用多媒體的直觀展示,讓學生們達到“跳一跳夠得到”的教學境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一直是觀察員,最後的結論是學生們自己探究出來的。對於這樣的結論他們自然是願意接受的,既感受到知識的形成過程又抽象出公式。這樣精心的設計可以說是思維的一種深化訓練又是教給孩子如何學習的過程。

三、 感受一分能幹什麼

剛剛生成的知識點,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應用和體會。這是本節課的難點,必須讓學生自己感受一分的長短。這是個開放性問題要拋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室內選擇你自己最喜歡的活動並用心活動的次數,教師把握時間一分後喊停。在反饋時讓學生們自己說一分的時間你都做了什麼,做了多少次?這樣即可以直接感受一分的長短又可以讓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表達;除了學生彙報的內容之外,教師利用多媒體補充一些一分還可以做很多的事情。讓學生感知這麼不起眼的一分居然能做這麼多的事情,從而培養學生遵守時間、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情感。

四、 估計一分的長短

這是第三環節的的昇華部分,如果說第三環節站在了正面的角度思維,那麼可以說這部分的是相反的角度來體驗一分的長短。同樣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事情活動,這次是自己估計到一分種後停下來,教師巡視記錄。在反饋時教師找估計比較準的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估計的,用什麼方法?這樣設計的目的基於兩點考慮:第一個是讓學生會從生活中找到一些規律;第二是還有學生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彙報的同學可以為他們提供思路,以點帶面。通過這樣的設計來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發展”的理念。

五、鞏固新知 解決問題

練習為了重難點服務的。這一部分設計了大量有梯度的習題來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

六、 學生談收穫和體會

可以說到了這個環節已經接近了尾聲,但我認為如果處理得好可以形成本課的高潮,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引導學生在一分的時間裡談談感受、體會、感悟。學生就會想我說多少可以大約是一分。這樣的設計有兩點目的:一是讓學生綜合運用本節課所學到知識和技能,在實際生活中提高數學應用的能力;第二也是為了讓教師能夠及時的瞭解的學生們掌握新知的水平和思維動向,能更好的駕御今後的學習活動。

評價昇華

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表現給予及時的總結、鼓勵和表揚。讓師生以一種朋友似的的關係、交談的方式共同營造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們的狀態是最積極的,教學效果也將是最佳的。同時提出思考性的問題:通過同學們的談話我知道你們懂得了珍惜時間,那麼在生活中應該怎樣的遵守時間、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呢?每名同學根據自己的實際制定一份惜時方案。這樣的目的也是為了下節課“作息時間表”打下伏筆。

在最後的一分裡,老師提議和同學們一起靜下來聽一分的音樂。即可以慢慢梳理本節課的知識又可以在動聽的音樂中感受“滴答滴答”的時間流逝的腳步聲。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最後我想用北師大的周玉仁教授的一段話來結束我今天的說課:

凡是學生能夠自己探索出來的決不替代

凡是學生能夠自己思索出來的決不暗示

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多給一些活動的空間,多給一些表現的機會,多給一些體驗成功的快樂!

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與處理

(一) 說教材

《我的母親》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本文是胡適在40歲時對自己人生歷程的一段回顧,寫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時代在母親嚴格要求和深情關愛下成長的事,敘述母親對自己深遠的影響,表達作者對母親深切懷念和敬愛之情。

(二) 說學生

由於自身和家庭原因,現在學生只關注自己,一向不理解他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學習本文,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每一位母親的苦心,感悟母親和孩子間的深厚情感。

另外,學生在組織材料和提煉材料能力上不足,如果不瞭解背景,學生很難理解課文內容,因而在課前組織學生查詢資料,拓寬視野。基於以上原因制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掌握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複述課文內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瞭解母親對作者產生的巨大影響。

3、培養學生提煉歸納資訊的能力和學習圈點勾劃的讀書方法。

教學重點:複述課文內容。

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難點:瞭解母親對作者產生的巨大影響。

二、 說教學方法

1、啟發提問法

提出“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有價值的問題,在看似無疑處挖掘問題,解決問題。

2、質疑討論法

讓學生針對課文寫法與段落上不懂的地方提問。

3、運用圈點勾劃資訊點的學習方法,培養複述情節的能力,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又可以鍛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三、 說教學過程

(一) 匯入:

有這樣一位母親,她沒有讀過書,卻把兒子培養成北京大學的教授,她23歲上守寡,做了別人的後母後婆,卻把家裡治理的`井井有條,她是嚴師,又是慈母。她就是文學大家胡適的母親馮順弟。胡適先生說:“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度過了少年時代,受了她的極深的影響。”那麼他的母親給了他哪些影響,讓他一生受用呢?今天我們來認識這位母親,共同學習胡適的《我的母親》。(板書)

說明:[這一環節設計為了引起學生注意,設定懸念,同時也讓學生帶著導語中提到的問題,有針對性的讀課文,起投石問路的作用。]

(二) 介紹作者及其母親資料

你搜到哪些資料,請你說一說。

1胡適簡介

(1891——1962),現代詩人、學者。曾主修哲學。原名嗣穈,字適之。安徽省績溪縣上莊人。生於一個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其父胡鐵花系清末貢生,母親馮順弟(續絃)比其父小30歲,是一鄉村良家女子。胡適三歲時,父親即病故。23歲的寡母做了鄉村大家族的主母,對惟一的兒子悉心教育,遵夫囑“令他讀書”,終於把胡適培養成材。胡適三歲隨母在上莊接受教育,13歲離開母親赴上海求學。9年的鄉村生活,對他的一生產生了巨大、深刻、無以替代的影響。胡適母親對胡適既是慈母兼嚴父,又是“恩師”兼“嚴師”。她從不溺愛孩子。1910年,即胡適19歲時,赴美國留學。1916年寫成《文學改良芻議》,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話詩集《嘗試集》。中國白話文的倡導者、新文化運動的開拓者,榮獲35項美國博士桂冠。

2介紹其母:馮順弟。

說明:[本環節設計主要在於讓學生蒐集整理資料,並提煉出重要資訊點。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主要人物事蹟。]

(三)檢查預習

課前安排預習,針對生字詞語在字形字音乃至字義上來認識生字。

(四)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複述課文內容

說明:[此環節要求學生把握好記敘事件六要素,並在複述時要求把母親嚴格、慈愛、剛強的細節講清楚。]

(五)再讀課文

朗讀課文,說一說“我”從母親身上都學到了什麼?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試著在書上圈畫出來。

說明:[此環節設計在於貫徹新課標思想,給學生讀書時間同時從課文中找出依據。問題設計引導學生從最後一段入手,把握人物性格。“我”所學到了性格,也就是母親身上傳遞出的優秀品質,解決這一主問題,引出學生對動作語言細節刻畫進行分析。]

授課時學生可以說:學到了母親寬厚,善良,仁慈和善,好脾氣。待人接物的和氣,寬恕人體諒人的品行。學習上勤奮,做人上剛強。

那麼從哪些細節體現出教子嚴格呢?學生可以針對這一問題歸納出:“當我說輕薄的話時”和“督促我學習嚴格又是充滿愛意”的環節時讓同學找出“母親用舌頭舔眼翳”這一細節,並讓學生讀出字裡行間的情感。

當學生找出體現母親溫和寬容的句子時,再讓學生讀一讀當債主除夕之夜到家討債的部分,去體會文中平實的意味深長的一句話“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這樣的過年,我過了六七次”,讓學生重點讀這一細節“這樣過年”“從不”這幾個詞都體現了母親的包容和度量。

(六)質疑探究

讀過本文,你還有那些疑問,提出來讓我們共同研究

說明:[本環節設計針對文章寫作上的特點,引導學生理解文學大家平凡樸實看似無奇的筆墨,實則都為文章中心服務]

學生針對課文寫作上的特點提出:1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到母親,是否切題;2寫母親對我的教導就可以了,為什麼用這麼多的筆墨去描寫他與家人相處的情形?經過討論可以分析出:前三段寫自己在別的方面沒有發展機會,除了讀書外,給我做人訓練的就是母親,這樣順利過渡到母親給我的深遠影響。而第二個問題也是為了更好的說明母親在平時待人接物方面對我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身教勝於言教,可見文章字裡行間對母親飽含懷念敬愛之情。

(七)拓展交流

學習本文後你有哪些收穫?

說明:[學生可以從文章的寫作細節、記敘方面去談]

(八)作業

母親常常為我們默默的付出,她的愛從不張揚做作,她把對你的關愛都融到你的生活細節中,回憶一下生活中的細節,模仿文章寫一個小片斷。

結語:母親就像一棵大樹,她的愛,她的榜樣給我們一世蔭涼,讓我們在這樣的大樹的廕庇下茁壯成長。

四、 創新與反思

本次課的創新設計之處在於結合文章結尾提出“母親給了我那些影響?我從中學到了什麼?”這一主問題,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找到依據,從而揭示母親性格,並且圍繞母親發生的事就像串珠子一樣被串起來,從細節上分析了母親的偉大品質。講解時注重朗讀,把握對細節的理解,給學生讀書時間。

反思:

胡適的文筆很有分寸,像“一絲一毫”“如果”這樣的詞語在文章中的意義學生不一定能理解,在分析時有可能對詞的分析不到位,需要課後補充。

五、板書

板書是文章的思路的歸納,整體內容把握,本課設計主要從人物性格,即作者感情入手,概括文意。板書簡潔,一目瞭然。

嚴以教子

母親 寬以待人 懷念 敬愛

說課稿 篇4

本節課魏老師整體把握教學內容,準確地把握本課的教學目標,精心預設教學的各個環節,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考空間,創設了多個貼近學生認知規律且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瞭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的讀寫方法,能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如溫度、海拔高度等。本節課魏老師採用教學法,觀察法、討論法、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法,面向全體學生,並給他們充分觀察、比較和思考時間,放手讓學生去說,去解決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有效性。

能夠利用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來進一步體會正負數的意義,利用遊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給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從而來學習新果,並且利用課堂生成資源,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們學習積極性很高。

2、運用多種教學活動方式,突出活動的實效性。

教學中,運用了多種活動方式。從天氣預報中聽一聽;在存摺上認一認;根據各地的氣溫讀一讀;在實際生活中舉例說一說……讓學生體會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正負數,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本節課魏老師讓學生在溫度計上撥出指定溫度,活動中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沒有忽略自己的主導地位,多次在關鍵處設問“上海(零上2攝氏度)和北京(零下2攝氏度)的溫度相同嗎”“—2℃、—12℃比較誰低,誰高”

“2℃、20℃之間相差多少度?在活動中學生不僅動手做,而且動腦思考問題,再通過交流就能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數學的思想和具體的學習方法,這樣的數學活動實效性就明顯。

3、深挖知識背後折射出的數學思想、方法,給數分類。

分類是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人們在認識周圍事物時大都是先按標準將其分類,然後再辨析,最後獲得對其完整的清晰的認識。在試上時,認識正負數後魏老師也採用了分類的方法,同時重點研究0的問題。分類時學生就把0放在了“說不清”這樣一個位置上,所以這堂課他先得用天氣溫度中的0的問題,讓學生形象地認識到0是溫度的分界點,為學生由形象到抽象認識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做鋪墊。再通過海拔高度中海平面的問題,鞏固0與正負數的區別。

4、藉助例項,解釋應用。

為進一步鞏固對正負數的認識,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正負數在生活中的作用,在這個環節中,他讓學生充分舉了生活中的用正負數表示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教師不要小看學生,他們潛在的能力要靠我們教師去挖掘,讓學生說“生活中的正負數”這一設計,也讓我大開眼界,使我堅信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不可忽略。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有的學生舉出了“打羽毛球贏了、輸了能用正數和負數表示”,有的同學想到“炒股賺了、賠了用正負數表示”的例子。緊接著我又“趁熱打鐵”,安排了“超市經營中的正、負數”、“海拔高度中的正、負數”、“老師的體重”等一系列的練習,這個環節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維和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學得興致盎然、意猶未盡。

說課稿 篇5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比的化簡》,下面我對這一節課作一個簡要的概述。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比的化簡》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72——73頁的教學內容,主要學習化簡比的方法。教材聯絡學生的生活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比的意義的理解,進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數的關係,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學會化簡比的方法。在這之前,學生早已學過“商不變的規律”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最近又認識了比,初步理解了比的意義,以及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大部分學生能較為熟練地求比值。比較而言,實際上化簡比與求比值的方法有相通之處,那麼藉助知識的遷移能幫助學生順利理解掌握新知識。

2、重點難點分析。

在認真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礎上,根據教學要求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會運用商不變的規律或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教學難點是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所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我綜合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擬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

(2)、會運用商不變的規律或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並能解決相應的簡單實際問題。

二、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節教學實際,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主要突出以下幾點:

1、自主探究、尋求方法

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究化簡比的意義和方法。

2、設計教法、體現主體

課堂設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隻是組織者,注重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各抒已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加強練習、注重發展

練習有層次,由嘗試練習到綜合練習到發展練習,層層深入。

三、說學生。

本節課是在學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義,瞭解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對比的意義的理解,學會化簡比的方法。因此,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藉助“哪杯蜂蜜水更甜”的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

四、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我以“新課程標準理念” 為指導,以“情境”和“探索活動”兩條線索貫穿於課堂。結合本課的特點,整個教學過程我安排了五個環節。

1.情境引入,作好鋪墊。

先是直接結合情境提出問題“哪杯蜂蜜水更甜”,意在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其自己意識到,不知道兩杯蜂蜜水中蜂蜜與水的具體含量,是不容易判斷的。而後又引導學生聯絡最近所學,想到用“比”來表示每個杯子中蜂蜜與水的關係。藉此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

2.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觀察、比較:原來的比與後來得出的比有什麼聯絡與區別?得出什麼是“最簡整數比”。

小結:分數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可以約分,比也可以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或商不變的性質化簡。

通過觀察、比較,以“最簡單的整數比”為突破口,引導學生理解“化簡比”就是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的過程。並初步感知化簡比的方法,進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體驗到知識的聯絡性。然後通過自學課本例題,自己探索化簡比的方法,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化簡比的理解,一方面照顧到學生的個性發展,一方面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

3.嘗試練習,總結方法。

從“試一試”到“練一練”,從模仿練習到變化練習,從獨立嘗試到小組討論解決問題,既讓學生感受到化簡比的三種類型:整數與整數的比;小數與小數的比;分數與分數的比,又讓學生在尋求不同題目的解決方法中鞏固化簡比的方法,還發揮小組骨幹引領作用,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最後鼓勵學生推匯出“比的基本性質”,歸納化簡比的方法,力圖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並使學生體驗到知識的相通性。

4.靈活機動,拓展延伸。

讓學生討論:化簡比和求比值有什麼區別?設計了一組對比練習,自己得出兩者的區別,進一步理解化簡比的意義。

5.全課小結。

先讓學生說收穫,老師再作總結。

五、說板書設計。

在板書設計上,我力求簡潔,突出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和建構新的知識。

總之,本節課還有許多不夠完善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指導。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水果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它富有營養,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可以給幼兒帶來豐富的感官之旅。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且水果的品種豐富。常見的有蘋果、香蕉、葡萄、橘子、梨子、柚子等,它們大小、顏色、形狀各不相同。幼兒雖然知道一些水果,但對水果的用途和營養價值等還不瞭解。家長有反應幼兒在家不喜歡吃水果,喜歡吃膨化食品。因此,有必要讓幼兒形成對水果的正確認識,對水果有進一步的瞭解,激發幼兒想吃水果、愛吃水果的慾望。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貫穿於一個教育活動的始終,對活動起著主導作用。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表達交流,又有相互合作的部分,目標為:

1)通過了解水果的名稱用途,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2)感知各類水果,製作水果拼盤,品嚐水果的滋味,培養幼兒觸覺、嗅覺、味覺的能力。

3)讓幼兒感受秋天水果成熟的喜悅心情,激發幼兒愛吃水果。

根據目標,我們把重點定位於:感知水果的外形和特徵,瞭解水果的用途和營養價值。通過談話—水果分類—嘗水果—水果拼盤—運水果,五個環節有機聯絡,相互滲透,引導幼兒主動活動,擴充套件幼兒的知識經驗和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創新精神。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要回憶生活經驗,將水果按顏色、形狀、吃法等進行分類和製作水果拼盤,主要通過小組商量和討論,自主操作,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我們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注重綜合性、活動性、趣味性、寓教育於遊戲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準備:

1)經驗準備:活動前參觀過果園。

2)物質準備:蘋果、梨子、香蕉、葡萄、柚子、香蕉等水果若干個;塑料盤子,塑料刀子、毛巾一組每人一套。削水果的工具、牙籤、運水果的小筐。錄音機,音樂磁帶、投影儀。布條、小禮品若干。情境創設:水果王國,背景是各種各樣的水果。

二、說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因此,本次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讓幼兒通過分組交流探索的結果,分組合作製作水果拼盤,分享共同合作的過程與結果,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知識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請幼兒為水果分類,主要是探索水果的外形和特徵,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獲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活動是製作水果拼盤,讓幼兒在感知和認識各種水果的基礎上,提升經驗,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製作一個有特色的拼盤。

2、交流討論法:在活動中,教師以水果皇后的身份讓幼兒動手製作拼盤。主要採用小組討論,集體討論、個別討論的形式,最大限度為幼兒提供了寬鬆的交流氛圍。在製作完水果拼盤後,又及時的讓幼兒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投影儀上,並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介紹,與同伴一同分享製作的樂趣。

3、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了“水果王國”的世界,以水果皇后的形象出現,引起幼兒的注意。並結合秋收,引發幼兒融入到說水果名稱、分水果、嘗水果、運水果的情境中,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積極思考,動腦,以達到個性與素質的共同發展。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更昇華了情感。

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渠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比一比、分一分、嘗一嘗、學一學、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潛移默化的讓幼兒對水果產生濃厚的興趣。

2、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們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讓幼兒參與水果王國的水果宴會,並通過回答問題,分水果,嘗水果,做水果拼盤,運水果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幼兒沉浸在遊戲的樂趣中,體驗水果王國裡的快樂。

3、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二次活動中,我們鼓勵幼兒分水果,引導幼兒按水果的特徵、外形進行分類。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協商、合作、嘗試不同的分法。第四次的活動中,幼兒能動手嘗試製作水果拼盤,有助於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和想象力。通過對作品,進行介紹和評價,拓展了知識面,提升了口語表達能力。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四、說教學程式: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打扮成水果皇后的樣子,把幼兒帶到了神祕、新奇的水果王國,引發幼兒觀察水果的興趣。並通過回答水果皇后的問題:“你知道秋天有哪些水果?他們叫什麼?有什麼營養?”過度到下一環節。目標1能自然落實。

二、根據水果的特徵分類

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我們為每組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水果,供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通過讓幼兒介紹,和集體小結的方式,鞏固對水果外形特徵和用途方面的認識。

三、品嚐分辨水果的味道

感知完水果的分類,幼兒就會對水果的味道產生興趣了,因此及時的提問:你們想嚐嚐這些水果嗎?幼兒通過蒙眼睛品嚐水果,這樣大大增加了幼兒品嚐的興趣,這一環節充分滿足了,幼兒愛吃,喜歡吃的天性。同時滲透,水果營養多,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對人體有幫助,讓幼兒意識到多吃水果的好處。此環節主要落實目標3。

四、製作水果拼盤

幼兒已經不滿足品嚐水果了,他們蠢蠢欲動,想自己親手製作一盤可口的水果拼盤。我們在每組提供了各種水果、塑料切刀、叉子、盤子等工具,讓幼兒動手操作,製作一盤有特色的水果拼盤。製作結束後,讓幼兒進行交流分享,將製作好的拼盤放在投影儀上展示,並向大家做介紹。此環節落實目標2

五、運水果

活動結束前,通過遊戲運水果,讓幼兒把水果王國的水果運回家,來延長幼兒對此活動的興趣。幼兒在吃了水果,動手製作水果拼盤後,需要運動。一個好的教學過程,是需要動靜交替的,因此,我們在最後一環節,讓幼兒動起來,用小筐將剩下的水果運回家,並以小組比賽的方式進行。請幼兒將剩餘的水果帶走,既是為水果皇后幫忙的表現,又達到了運動的效果。相信幼兒對水果會產生持續的興趣,從中生成出更有價值和有意義的活動。

說課稿 篇7

教學要求: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能聯絡上下文說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並能用這兩個詞語造句。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4. 能憑藉課文語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

教學重點:

理解語言文字,熟悉課文內容,理解文中的寓意。

教學難點 :

讓學生憑藉課文內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

資源開發:

從生活周圍尋找如螳螂一樣的人,分析因顧眼前利益而帶來的禍患。

媒體使用:

生活小故事及相應的圖片,配套教材課件。

設計理念:

生活處處皆語文,借用生活中的語言材料深化理解課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地進行學習。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匯入 新課。

螳螂和蟬和兩種不同的昆蟲,它們之間會發生什麼故事?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

二、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想,爭取弄清上面的問題。

3.遇到比較難讀的句子,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

三、查自讀情況。

1. 指名分段課文,注意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

2. 檢查有關詞語的理解。

投影出示:如果其它諸侯國乘虛而入,後果將不堪設想。

蟬高高在上,悠閒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

(1)指名讀句子,聯絡句子聯絡詞義。

(2)指名說,集體討論。

3. 針對前面的幾個問題,說說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 默讀課文,看看寫個故事的起因是哪些自然段,寫起因、經過、結果。

2. 組成小組想到交流討論。

3. 集體交流,討論。

4. 分段讀課文,爭取能講清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五、指名書寫生字。

1. 出示生字。

2. 指名讀。

3. 師生評價。

4. 學生描紅,臨寫。

六、作業 。

1. 完成習字冊描紅。

2.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 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2. 螳螂和蟬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

二、指導精讀課文。

1.精讀課文第一段。

(1)精讀第一段,注意讀好吳王的話。

(2)你認為吳王應該出兵嗎?為什麼?

(3)從文中哪些詞可以看出吳王考慮問題不太周全?

(4)如果你是大臣,會想什麼方法勸阻?

2.精讀課文第二、三段。

(1)輕聲讀課文,自己複述故事。

(2)同桌互說。

(3)指名說,同學評議。

(4)討論:少年為什麼要講這個故事?他的故事為什麼能打消吳王攻打楚國的念頭?

出示: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得如果其它諸侯乘虛而入,後果將不堪設想。

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著禍患呢?

你認為這兩句話之間存在著什麼樣的聯絡?

3. 運用詞語“自由自在”、“恍然大悟”說話。

相機出示:蟬高高在上,悠閒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

三、複述練習。指名複述,結合對學生的評議,指導學生掌握複述的基本要求,既要把起因、經過和結果簡明扼要地交代清楚,又要能把關鍵的地方講,生動。

四、學生質疑,結合質疑小結課文。

五、作業 :

1. 講述故事。

2. 練習說話。

3. 蒐集生活中只顧眼前利益的故事。

附:板書設計

23 螳螂捕蟬

吳王―――楚國 (趙國在後)

螳螂―――蟬 (黃雀在後)

只顧眼前利益 身後隱伏禍患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和時間賽跑》是人教版課標本語文第六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帶憂傷情緒的散文,也是一篇惜時教育的好教材。“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傷不已,後來聽了爸爸的一席話,看到太陽落山、鳥兒飛行等自然現象,明白了為什麼要珍惜時間;並在和時間賽跑的經歷中,體會到了應該怎樣珍惜時間。課文給我們以深深的啟示:雖然“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雖然“所有時間裡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這是一篇珍惜時間的好教材。這篇課文還有一個很巧妙的地方,那就是,雖然第四自然段很難懂,但是用課文5、6自然段的內容可以解釋它。

2、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新課程的三維目標理念,在教學中我擬定以下幾點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課文中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聯絡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4)明白時間是多麼珍貴,初步培養學生珍惜時間,好好運用時間的習慣。

3、說教學重難點

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文中父親說的話和文章最後一段話,明白其中蘊涵的道理。難點是:通過文中具體事例明白時間可以爭取的道理,從而培養珍惜時間的習慣。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說教法——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選擇以下教學方法:

1、朗讀品悟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讀”也是語文實踐的主要途徑之一。本課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走進文字,讀進去,想開去,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來理解和體會語言。並採用多種方式朗讀,讀悟交融,讓學生實現與文字的融合,形成新的感知。

2、材料補充法:文字只是為我們的學習提供了一個載體,我們應該以文字為契機,由文字拓展適當的課外材料。本課教學中,我將林清玄的背景資料和課外資料引入補充教學,使學生在對比學習中加深對課文語言的感悟,體驗珍惜時間的意義。

在教學中,我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讀讀、劃劃、議議,鼓勵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

三、說教學過程和設計意圖

本文我打算用兩課時的時間來完成。第一課時的主要內容是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品讀1-5自然段。第二課時的主要任務是:品讀6—10自然段,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明白時間是多麼珍貴,初步培養學生珍惜時間,好好運用時間的習慣。下面我重點來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本課教學我共分4個板塊來進行。第一板塊——複習匯入,引出話題,第二板塊——聯絡上下文,感悟時間的意義,第三板塊——走進林清玄,懂得珍惜時間,第四板塊——創編名言,寫下心靈的文字。

第一板塊——複習匯入,引出話題

1、老師導語: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課文,去聆聽林清玄的心聲。學生讀題。

2、外祖母去世的時候,我的心情十分哀痛。爸爸對我說了一段很深奧的話。請自由讀第四自然段,想想爸爸到底要告訴我什麼?

學生讀課文,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的內容。

老師引導:爸爸明明白白地告訴我,時間帶走了爸爸的一切,也帶走了外祖母的生命,將來也會帶走我的一切。誰願意讀讀爸爸的話。

第二板塊——聯絡上下文,感悟時間的意義

老師導語: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對爸爸的話,又有了哪些更深入的理解呢?我們一起走進“看日落、看鳥飛”的部分。(這2個自然段正好可以解釋第四自然段爸爸說的那段話,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1)自由讀6、7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麼?

(2)(出示第6自然段的內容,)我們先走進第6自然段“看日落”,請大家默讀這一

段,一邊讀,一邊在相關的句子旁邊寫下自己的體會。在學生充分默讀的基礎上,交流讀後的體會。這一段話只有兩句,適宜在朗讀中整體感受。比如,當學生說:我體會到了作者心裡很著急,我就引導:把你的著急讀出來吧。如果學生說: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悲哀,我就引導:他悲哀呀,誰能讀出這份悲哀來。在指導讀好這句話以後,課件出示,讓學生回讀第四自然段中的第二句——你的昨天過去了,它就永遠變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

(3)讓我們繼續走進看鳥飛,看作者為什麼悲傷,為什麼著急。課件出示第7自然段,

我讓學生自由讀這段話,一邊讀,一邊想:這一段話中,哪一句話讓你的心頭為之一顫?

在充分自讀的基礎上,學生肯定能找出這一句:或許明天飛過這條路線的,不是老鳥,而是小鳥了。這個句子也是幫助理解第四自然段,從而突破難點的一個關鍵句。我分三步來進行:

首先指導學生默讀這句話,並談談從這句話裡,你讀懂了什麼。學生的理解可能會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然後,我會這樣深入引導:我想知道老鳥去哪裡了?相信學生能感悟到:老鳥也許老了,飛不動了,或者已經死了。我追問:小鳥就不會有事嗎?小鳥也在慢慢地變老,有一天也會死去。接著,我進一步引導:還有什麼也會象老鳥和小鳥一樣呢?(預計學生會說:我們,樹林,所有有生命的東西等等)再接著,指導朗讀:當你知道,有一天,我們也會象老鳥一樣,你會有什麼心情?估計學生會說:我會傷心,我會害怕,我會想哭等等。把你們的心情送進去讀一讀吧!學生齊讀第7自然段。最後,回讀第四自然段中的第3、4句——爸爸以前和你一樣小,現在再也不能回到你這麼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會長大,你也會象外祖母一樣老,有一天,你度過了你的所有時間,也會像外祖母一樣永遠不能回來了。

(4)有感情地朗讀6、7自然段

第三板塊——走進林清玄,懂得珍惜時間

1、激情過渡:外婆永遠不會回來了,這一點林清玄明白了;生命是很脆弱的,這一點林清玄也明白了;時間一去不復返,他更明白了。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課件出示,學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2、此時此刻,作者心裡除了憂傷,除了著急,他還要幹什麼?

引導讀題:和時間賽跑

課件出示第8自然段,自由讀,想一想作者此時此刻會有什麼樣的心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情?

預設學生回答:因為他跑贏了太陽,他贏過了哥哥,他和西北風賽跑了,所以他很高興,很快樂等等。在學生充分體會的基礎上,指導男女生分組朗讀,讀出我的那一份高興,讀出我的那一份快樂。

3、作者就這樣和時間賽跑,在後來的20年裡,受益匪淺。指名讀第9自然段。這一段有點難理解,因此我找了一段介紹作者林清玄的資料,讓學生對比讀一讀,想一想從資料的那幾句話裡讀懂了第9自然段中的那幾句話。比如資料中的這句話“為了實現作家夢,他十幾年如一日,每天早晨4點就起來看書寫作,每天堅持寫3000個字,每年就是100萬字,就是幾本好書。”正好可以幫助理解“那幾步雖然很小很小,用途卻很大很大。”在充分的對比閱讀的基礎上,我再用指名朗讀,分組朗讀、齊讀等形式,回讀第9自然段,在讀中深化理解。

4、自由讀第10自然段,思考:從“一直”這個詞中,你讀懂了什麼?學生有了上面對林清玄的背景資料的瞭解,一定會說:一直就是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等等。

於是,我根據學生的體會,完成板書,也就是把課題變成這樣一句話,並指導讀好這句話。

第四板塊——創編名言,寫下心靈的文字

1、古今中外一代代人,從家境貧寒的鄉村野夫到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當面對人生短暫、歲月匆匆時,如何使自己在世上留下深深的痕跡,發出許多的感嘆?請看——

課件出示朱熹、岳飛、貝多芬等人的珍惜時間的名言,引導誦讀積累。

2、未來的科學家、魔術師、表演藝術家,作家們,你們會怎麼說呢?請拿起你們的筆,盡情抒發自己的感情,盡情創編自己的名言吧。

3、總結:在匆匆流逝的40分鐘裡,我們讀懂了課文,讀好了課文,讀寫了自己的感受。最後,讓我們在誦讀林清玄的這句名言中結束本課吧!

四、說板書設計

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林清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