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1.22W

中班語言說課稿1

一、活動目標:

中班語言說課稿

1、知道不同的手勢能表達不同的意思。

2、感知人們的非言語交往方式。

二、活動準備:啞語新聞、交警指揮交通、足球比賽等錄象。

三、活動過程:

1.會說話的手。

——觀看啞語新聞,猜猜播音員或主持人在幹什麼。

——讓幼兒談談什麼時候人們也會用手來說話。

——根據幼兒談及的內容播放相應的錄象,使幼兒知道不同的手勢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

2.我“說”你猜。

——教師做簡單的手勢,讓幼兒猜猜是什麼意思,如暫停、安靜、來、OK、勝利等。

——幼兒自由結伴玩“我‘說’你猜”遊戲,啟發幼兒用手勢來表示一些活動。如鳥飛、魚遊、釘釘子、洗臉、刷牙、吃飯等。

——引導幼兒通過協商約定一些手勢語的含義,並在班級範圍內使用,感受非言語交往方式的特點。

四、活動建議:

1.手的動作除了適應生活與工作的需要之外,還具有傳遞資訊的作用,這正是體現了動作的社會價值。引入這一課題能使幼兒對人體運動的認識得以提升。當然,這種提升必須是具體的,能夠理解的。

2.如沒有相關錄象可用圖片代替。

中班語言說課稿2

語言活動:《酸、甜、苦、辣、鹹》

一、活動目標

1.體驗味覺,增加味覺經驗。

2.品嚐酸、甜、苦、辣、鹹的不同味道。

3.學習相關漢字。

二、活動準備

1.故事《酸、甜、苦、辣、鹹》以及表示酸、甜、苦、辣的表情圖。

2.將檸檬水、糖水、苦瓜汁、薑茶以及鹽水的水杯佈置在五個區域,每種口味的水旁邊各放一盤切成小塊的饅頭,插上牙籤。

3.酸、甜、苦、辣、鹹漢字卡若干

三、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酸、甜、苦、辣、鹹》的故事,學習相關漢字。

2.邀請幼兒當大廚,試著找一找酸、甜、苦、辣、鹹5個朋友在哪裡

(1)幼兒各自選擇一個水杯用牙籤取一塊小饅頭,蘸一蘸水杯中的水,嚐嚐是什麼味道。

(2)說說你剛才嚐到了什麼味道?並指出相應的漢字。

3.出示表情圖,請自願的幼兒根據自己品嚐味道時的感受把漢字與相對應的表情連線。

四、延伸活動 製作特殊味道的面:在五個碗內各放入燙好的麵條,然後分別在碗內各放一勺鹽、糖、芥末粉和檸檬汁,另一碗保持原味,拌好後讓幼兒品嚐。

故事:酸甜苦辣鹹

酸酸、甜甜、苦苦、辣辣、鹹鹹是5個好朋友。他們感情好極了,白天一起玩耍,晚上一起睡覺,形影不離。他們最喜歡玩捉迷藏的遊戲有時候躲在大樹上,有時候躲在石頭後面,玩得不亦樂乎。有一天,酸酸突發奇想:“嗯,太無聊了,辣辣老是躲在大樹上,鹹鹹老是喜歡躲在石頭後面,一下子就找到了,太沒意思啦!我們改個玩法吧!”苦苦最怕動腦筋了,他苦著一張臉說:“這種事情別找我。”甜甜開心的笑著說:“我有個好主意,我們找嘰哩呱啦來,然後施展我們的隱身術,讓他找不著我們。”大家一聽都說:“嗯,好主意。”嘰哩呱啦來了,他趴在牆上數著:“一、二、三,躲好了嗎?”“好了!”聲音模糊的傳來。嘰哩呱啦找找大樹上,找找石頭後,一個也沒有,最後他發現地上有5盆水,“哦,隱身術!這招騙得了別人,可騙不了我!”於是他嚐嚐每盆水的味道,說:“這是酸酸,這是甜甜,這是苦苦,這是辣辣,這是鹹鹹,太好了,我一下子就抓到你們了!”

中班語言說課稿3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故事《微笑》。

新《綱要》明確指出,教師要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同時,新的省編教材中,在各主題活動的設計上也為教師提供了根據幼兒情況自由生成的空間,幼兒教師要不斷嘗試將新的題材,新的內容引入課堂,以新角度、新形勢、新方法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善於站在幼兒的角度上設計教學,駑駕教學,水到渠成的實現教學方面的突破。省編幼兒園中班教材中第五主題《我的朋友》的總目標為:初步瞭解並體驗人與人,人與整個環境和解相處的快樂感覺,學習並嘗試與他人交往的方式,促進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所設活動有:好朋友畫像、換名片、哭哭臉和笑笑臉等,多為實踐,操作活動,而作為幼兒最喜歡的教學形式,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故事教學的內容卻很少,所以在進行本主題活動內容的基礎上我生成本次故事教育活動。

第一部分:說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內容

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是富有濃郁幻想的虛構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樣說話,富有生命力,並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童話的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和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於幼兒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蝸牛用微笑的方式給大家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為朋友做事的快樂。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我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本主題的總目標,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情感目標:使幼兒懂得只要有愛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幫助別人並願意給別人帶去快樂。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和能力,發展幼兒的感受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知識目標: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的名稱、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節。

確定本次活動的依據有以下幾點:

1、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特點。4至5歲的幼兒理解能力還很膚淺,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發展,所以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

2、現在絕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缺乏一定的愛心,不懂得去關心別人,不知該如何去關心別人.向幼兒進行這樣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

3、是根據幼兒園課程目標及《綱要》、《規程》,幼兒課程目標的宗旨在於提高幼兒素質,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各種藝術作品,關注人類道德行為美。本故事通過使幼兒懂得“微笑”的真正含義,來感染幼兒,美化幼兒的行為。《新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使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及內容,瞭解故事的含義。

難點:能主動幫助別人,願意給別人帶來快樂。

制定重難點的依據是:我班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即中班幼兒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驗為朋友做事的快樂尤為重要。

四、說教學準備

1、自制多媒體課件:符合故事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

2、空白圓形卡片、彩筆,通過自己動手製作,加深對故事含義的理解。

第二部分:說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遵循“三個原則”,做到“兩個注意”,體現“一個整合”的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

“三個原則”:一是“教師主導、幼兒主體,以問題的引導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二是“教師在前、幼兒在後”的教學原則,既當幼兒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過程時,教師要觀察瞭解幼兒的學習行為是怎樣產生的,並在尊重幼兒認識過程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施加影響。三是“同時進行原則”,即在教學活動中,要同時顧及興趣,態度和行為的培養,既有明確的重點,又相互滲透。

“兩個注意”:一是設定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情境。既要把各教學環節與教學要求設定成問題情境展示給幼兒,這樣容易使幼兒被問題情境吸引而主動投入學習。二是注意根據幼兒的認知規律和情感發展規律,把教學目標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細小的層次,分散到各個具體的活動中,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使教學重點得以鞏固,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一個整合”:《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教學過程體現整合性,對多元智慧的發展提供保證。

一、說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應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

1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示範,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個故事製作成形象直觀的動畫,既可以完整欣賞,又能分段播放,通過觀賞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講述法: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幫助幼兒樹立簡單的是非觀念達到教育目的。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我注意控制語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揚頓挫的變化,採用不同的音色來講述不同事物的對話,從而較好的表達作品的感情.如:小蝸牛給大家微笑,我就用表揚鼓勵的口吻說:小蝸牛,你真了不起!激發幼兒為別人服務的願望.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點,並能較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為提高教學效果和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3討論法:是指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如:請小朋友而共同討論:小蝸牛為什麼不快樂?

4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運用瞭解釋性提問(如:小蝸牛為什麼會給大家送信?)、假設性提問(如:如果你是小蝸牛,你們會怎麼做呢?)等等。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二、說學法指導

本次活動,主要採用欣賞法、發現法、講述法。

1、欣賞法:引導幼兒學會理解作品內涵,鑑別作品的美及分析評價文學作品,使幼兒獲得美的享受,喚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述,引導幼兒來體驗幫助別人的那種心情,感受作品的語言美,從而突破難點。

2、發現法:教師提供適於幼兒進行發現活動的教材,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過程,發現知識。在活動中,請幼兒回憶、討論故事中人物的對話,通過提問和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講述法:主要教會幼兒能準確地回答問題,恰當地說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動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為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啟發幼兒用巨集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並且注意為每名幼兒創設講述的機會。

第三部分:說教學程式

整個活動分為三大部分,活動流程圖簡單明瞭地概括了整個活動,使大家一目瞭然,明白設計意圖,下面將其詳細說明一下:

1、匯入部分:激發學習興趣,引出故事主題

出示兩個表情(微笑、哭泣)的圖片,引導幼兒說一說你喜歡看哪一個表情?為什麼?我在此環節注意引導幼兒回憶原有的生活經驗,並組織幼兒分組進行討論,為下一步的教學的開展進行鋪墊。突出活動的教學重點,引起興趣,引出主題。

2、展開部分: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1)、教師有感情地講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據幼兒的無意注意佔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的特點,為了避免分散幼兒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後,提問簡單的問題:1)故事的名稱;2)有那些角色;3)小蝸牛做了一件什麼事?

(2)分段播放課件,幼兒欣賞。教師分別提問:

1)森林裡的動物們都是好朋友。看看小動物們在為自己的朋友們做什麼?(小鳥為朋友唱歌、小猴為朋友摘香蕉、小鴨為朋友送信;2)朋友感到怎樣?(很感動、很高興)

(3)看看小蝸牛怎麼了?(不開心)猜猜它為什麼不高興?(放錄音:小蝸牛不開心的原因)

(4)幫小蝸牛想個辦法,想想它還能為朋友做什麼?(預報天氣,講故事,畫畫)(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充分想象並講述,幼兒自由討論)此環節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

3、完整欣賞故事:請幼兒邊看課件,邊完整欣賞故事教師根據幼兒對故事的理解以遞進的方式提問:(1)小蝸牛為朋友們做了一件什麼的事情?

(2)為什麼小蝸牛會想到把微笑送給大家?

(3)大家喜歡小蝸牛的微笑嗎?為什麼他們都認為小蝸牛了不起?由此逐步得出故事的含義:小蝸牛雖然能力很小,只會爬,但它有一顆愛心,它想到了要讓自己的朋友快樂一點,它把微笑送給了大家,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所以大家都覺得它很了不起。這個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三結束部分: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我依據幼兒的生活環境從三個方面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為大家帶來快樂的:

(1)為爸爸媽媽做什麼;

(2)為小朋友做什麼;

(3)為老師做什麼。依據幼兒思維發展的過程,本環節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的引導幼兒思考、討論,進而得出與幼兒實際生活相關的答案,並使幼兒有了行動的願望,促進幼兒發散思維的發展。解決了本活動的難點達到了教育的目標。

製作“微笑”標誌:幼兒自制兩枚“微笑”標誌,即在圓形卡片上畫上微笑的表情。啟發幼兒將其中一枚“微笑”標誌別在自己胸前,另一標誌則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在愉快、溫馨的氛圍中,活動自然結束。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中班語言說課稿4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故事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充滿童趣,幼兒易接受併產生濃厚的興趣。以故事為主要形式的 教學活動,不僅能使幼兒增長知識和明白事理,而且還能發展幼兒的聽說能力。故事《龜兔賽跑》用淺顯的故事內容不僅能讓幼兒明白知道做事情只有不驕傲、認真、努力堅持到底,一定能成功的寓意。而且故事裡的動物對話,會激發幼兒學習藝術語言的慾望,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二)教學目標

1、喜歡欣賞童話故事,在傾聽與欣賞中體會出人預料的故事結尾。

2、理解烏龜和兔子不同性格特點,懂得故事所表達的驕傲使人落後的寓意。

3、能大膽連貫的講述。

(三)教材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指導幼兒大膽連貫的講述。因為中班幼兒的語言還很不豐富,所以要教師引導和教授幼兒用藝術的語言表述故事作為難點。

二、說教法

充分利用多種教育手段來引起幼兒注意,訓練聽說能力。主要採取直觀法、練習法和遊戲法(小品)。根據幼兒思維特點所決定的。幼兒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採用直觀看圖(有條件時看光碟)引起幼兒注意,能讓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同時為幼兒的語言表達做充分的準備。通過練習法可以刺激幼兒的表達慾望。(有時間全讓幼兒參加小品演出和說圖片意思,沒時間就用活動區的語言區讓幼兒練習)又根據幼兒以形象思維為主,但抽象邏輯思維在發展的特點,採用對話的形式來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口語對話能力。

三、說學法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始終與聽說能力貫穿始終。逐句學習打到連貫語言表達故事內容。

四、活動準備

示範掛圖、頭飾、發令槍、小旗、花環、錄音機(或光碟)等

五、說教學過程

(一)示範法:教師講述故事內容,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內容,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二)直觀法:看圖,說圖理解故事內容加深印象幫助理解記憶。

(三)(重點)說動物的話。

(四)分角色幾人一組合作,表演故事。小兔子認識到自己錯了,改正了錯誤還是一隻可愛的小兔子,小朋友們要是做錯事要知道錯了就改,就是一個好孩子。看又一次龜兔賽跑。(結合實際進行教育)

(五)準備延伸故事《好朋友》引起幼兒興趣。

(六)佈置作業,回家講給家長聽。用激勵的語言讓幼兒舉手動起來符合幼兒好動特點。用獎勵小紅花引起幼兒興趣和高興地心理,有益幼兒健康。

(七)小結:今天我很高興,小朋友們也很高興。我們知道了驕傲使人落後的道理,並且你們會講故事了。如果還想表演小品老師就把頭飾和小電視放到語言區供小朋友繼續演出和講述。豐富了語言區,有利於幼兒練習。

中班語言說課稿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號選手李××,來自××幼兒園。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活動<小猴賣圈>》。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活動目標、說重點難點、說活動準備、說教法學法、說活動過程這六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故事是幼兒語言教學的一種形式,通過具體的形象、有趣的情節,優美的語言吸引著幼兒,並使幼兒從中受到教育和感染。運用故事教學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發展幼兒的想象力,活躍幼兒的思維。《小猴賣圈》這個故事圍繞“○”這個圖形,以售貨員小猴和顧客的交往為線索展開,通過小猴一次次猜測圓圈的意思,不斷激發孩子們探索和思考的熱情。故事裡的小猴形象生動,故事的內容來源於幼兒生活,符合中班幼兒年齡的特點和興趣需求。這個活動始終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用“猜”和“想”緊緊抓住孩子們的思維,激發孩子理解故事內容和學習講述語句的興趣,讓孩子在遊戲裡愉快、自然地學習。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 “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以上綱要精神,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及教材本身的特點,我將活動目標制定為:

1.能理解故事內容,猜出小動物要買的圈是什麼,並練習描述事物。

2.引導幼兒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圈,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能力。

三、說活動重點、難點

1、說活動重點:

通過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完整的傾聽故事,讓幼兒初步感知故事的大概內容。在分段聽故事中,逐步引導幼兒充分理解故事內容,猜出小動物要買的圈是什麼。

接著,教師運用巧妙地語言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引導他們發現生活中的圈,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能力。

2、說活動難點:

中班幼兒喜歡用語言與同伴交流,但說完整話的習慣不好, “練習描述事物”這個目標,要求幼兒不僅要抓住事物的特點,還要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準確,這對中班幼兒現有的語言水平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所以我把“練習描述事物”這條目標確定為教學的難點。

四、說活動準備

《綱要》中提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於引發、支援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於引發、支援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如下準備:

1、物質準備:

①為了便於孩子理解故事,我將教材中畫冊上的故事圖片製成了幻燈片。

②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積極參與到遊戲中,我進行了場地佈置“小猴超市”。超市裡商品齊全,可供幼兒自由挑選,而且這些商品是老師和幼兒共同收集的,來源於幼兒生活,易於幼兒表達。

③為了增強購物的真實感,我為幼兒精心設計了“小猴超市的購物券”,並且人手一張。

④此外,還有故事錄音帶、小猴的頭飾一個。

2.知識經驗準備:

①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形狀是“○”的物體。

②幼兒有購物的社會經驗。

五、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要以互動、開放、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正如新《綱要》中所說:“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根據中班孩子的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等特點,我採用了多種教學法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教法主要有直觀法、提問法、遊戲法等。

直觀法:中班幼兒的思維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教師結合幻燈片以及故事錄音可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提問法: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和傾聽,啟發幼兒積極思維。

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遊戲,幼兒能夠積極主動地用語言描述事物,參與度達到了100%,從而解決了教學難點。

除了以上教法我還運用了教具演示法、談話激趣法、示範法、賞識鼓勵法等。

 2.說學法

學法主要有觀察法、討論談話法、遊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活動中我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使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

觀察法: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精美的幻燈片、傾聽故事錄音直接獲得印象。

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運用準確完整的語言對事物進行描述,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從而完成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遊戲練習法:幼兒在小猴超市的遊戲中,練習描述事物,充分體現新《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

六、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分四個環節進行:“談話匯入,激發幼兒興趣”、“理解故事《小猴賣圈》”、“生活中還有哪些圓圈圈”、“遊戲:小猴超市”。

 一、談話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活動一開始我便運用了“談話激趣法”設計了開場“最近呀,小猴開了一家超市,在他的管理下,超市的生意可紅火啦!你們想不想去看看呢?”此時, “小猴超市全景圖”出現。我提問“超市裡有哪些商品什?”這樣可以讓幼兒對故事內容有一個初步的感知。

接著話題一轉:“咦?為什麼每位小顧客手裡都拿了一張圓圈圈的卡片?他們究竟要買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聽個小故事吧!”引出故事《小猴賣圈》。

二、理解故事《小猴賣圈》

首先,幼兒在觀看這幅圖的同時,完整欣賞一遍故事,讓幼兒對故事有一個完整的印象,提問:“你們知道小顧客要買的圓圈圈是什麼嗎?”之後我鼓勵幼兒大膽回答,老師暫時不做評價,而是鼓勵並引導他們在第二次聽故事的時候要更加仔細、有目的的去聽,並自己去驗證答案。

接下來,我引導幼兒分段理解故事內容:

播放錄音至“歡歡高興地走了”,同時“歡歡買‘○’”的幻燈片出現,並進行提問:歡歡買的“○”是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誰還來學一學歡歡的話?在老師的一次次鼓勵引導下,孩子們不僅說出了歡歡買的是游泳圈,而且還會用歡歡的話說“我要用它學游泳。”

接下來麗麗買圈圈、奇奇買圈圈兩段故事內容,我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引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由於此時孩子們有了一定的傾聽經驗,而且聽的目的性更加明確,於是我我將憨憨、樂樂買“○”兩段故事內容連續播放,這樣不僅加深了難度,也節省了時間。

在這一環節中,不僅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而且幼兒通過仔細觀察、思索更進一步理解了故事內容,語言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生活中還有哪些圓圈圈

“其實不光在小猴的超市裡有圓圈圈,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的圓圈圈。”

“比如:有一種你們最愛吃、也是經常吃的小食品,它就是一個個的小圈圈,香香的、脆脆的,你們猜這是什麼?”小朋友一下子就猜出是洋蔥圈,老師的例子不僅拓展了幼兒的思維,而且也為幼兒描述事物起到了一個示範作用。

接著引導幼兒說說幼兒園,小朋友的家裡及一些公共場所有哪些圓圈圈。孩子們的回答達到了高潮。為了讓每個孩子都有說的機會,我給了孩子一點點自由的時間,讓幼兒和身邊的小朋友交流。正如《剛要》中指出:“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之間的自由交談等,對幼兒語言的發展具有特殊意義。”這時,每個孩子都張開小嘴巴說了起來,就連在集體面前最不愛表現的小朋友也和身邊要好的朋友交流起來。

四、遊戲“小猴超市”

新《剛要》中說“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老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根據《剛要》的精神我設計了“小猴超市”這個遊戲。

“最近呀,小猴的超市又進了好多好多新貨,不僅有圓圈圈,還有許多別的東西呢。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到小猴的超市去購物呢?”此時,孩子們購物的熱情一下子被點燃,在這個時候給他們講解遊戲規則,他們會全神貫注,“噓!我還要告訴大家一個好訊息:小猴超市的東西不要錢,只要有小猴超市的購物券就行了,待會小朋友去買東西的時候,也要像故事中的小顧客一樣,不要說出東西的名稱,只要說清楚你要買的物品有什麼用途或是什麼樣的,小猴就會賣給你想要的東西。”

遊戲開始,配班老師戴好小猴頭飾當售貨員,老師先請3名能力較強的幼兒拿好購物券到小猴的超市購物,如:想買小汽車的幼兒會說“我想買一個有四個軲轆能到處跑的玩具。”這既能起到示範作用,更能激發幼兒參與遊戲的熱情。“剛才這幾位小朋友說得特別好,小朋友去買東西的時候,也要向他們一樣,把話說清楚,說完整,還要有禮貌、有秩序。”老師簡短的幾句點評,不僅是對前幾名幼兒的肯定,也對大家提出了更具體的要求。

由於顧客人多,我提議請買完東西的小朋友去給小猴幫忙。就這樣孩子們拿著購物券去購物的熱鬧場面開始了。老師巡迴指導時提醒後面的幼兒想好買什麼,怎樣對售貨員說,也提醒買完東西的幼兒把自己買的好玩的好吃的,和同伴一起分享,並進行交流。

“小猴超市”這個遊戲,是本次活動最大的亮點。它是語言與社會活動的整合,是現實生活的再現。不僅滿足了幼兒遊戲的慾望,讓幼兒在遊戲中真正運用了語言,而且也培養了幼兒的交往能力。

綜上所述,這是一個開放式的語言活動,幼兒在豐富多彩、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中擴充套件了知識經驗,提高了語言能力。在活動中幼兒真正成為了活動的主體,他們不僅想說,而且敢說、喜歡說。很好的完成了教育目標。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探索,爭取更大的進步,也請各位評委、老師多提寶貴意見。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中班語言說課稿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故事《微笑》。

新《綱要》明確指出,教師要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同時,新的省編教材中,在各主題活動的設計上也為教師提供了根據幼兒情況自由生成的空間,幼兒教師要不斷嘗試將新的題材,新的內容引入課堂,以新角度、新形勢、新方法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善於站在幼兒的角度上設計教學,駑駕教學,水到渠成的實現教學方面的突破。省編幼兒園中班教材中第五主題《我的朋友》的總目標為:初步瞭解並體驗人與人,人與整個環境和解相處的快樂感覺,學習並嘗試與他人交往的方式,促進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所設活動有:好朋友畫像、換名片、哭哭臉和笑笑臉等,多為實踐,操作活動,而作為幼兒最喜歡的教學形式,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故事教學的內容卻很少,所以在進行本主題活動內容的基礎上我生成本次故事教育活動。

一說教材內容

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是富有濃郁幻想的虛構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樣說話,富有生命力,並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童話的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和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於幼兒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蝸牛用微笑的方式給大家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為朋友做事的快樂。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我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本主題的總目標,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情感目標:使幼兒懂得只要有愛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幫助別人並願意給別人帶去快樂。 能力目標:的感受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知識目標: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的名稱、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節。

確定本次活動的依據有以下幾點:1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特點。4至5歲的幼兒理解能力還很膚淺,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發展,所以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幼兒認真傾

聽的習慣。現在絕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缺乏一定的愛心,不懂得去關心別人,不知該如何去關心別人.向幼兒進行這樣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3是根據幼兒園課程目標及《綱要》、《規程》,幼兒課程目標的宗旨在於提高幼兒素質,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各種藝術作品,關注人類道德行為美。本故事通過使幼兒懂得“微笑”的真正含義,來感染幼兒,美化幼兒的行為。

《新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使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及內容,瞭解故事的含義。

難點:能主動幫助別人,願意給別人帶來快樂。

制定重難點的依據是:我班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即中班幼兒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驗為朋友做事的快樂尤為重要。

四說教學準備

1自制多媒體課件:符合故事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

2空白圓形卡片、彩筆,通過自己動手製作,加深對故事含培養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和能力,發展幼兒義的理解。

中班語言說課稿7

尊敬的各位領導 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故事《微笑》。

新《綱要》明確指出,教師要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同時,新的省編教材中,在各主題活動的設計上也為教師提供了根據幼兒情況自由生成的空間,幼兒教師要不斷嘗試將新的題材,新的內容引入課堂,以新角度、新形勢、新方法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善於站在幼兒的角度上設計教學,駑駕教學,水到渠成的實現教學方面的突破。省編幼兒園中班教材中第五主題《我的朋友》的總目標為:初步瞭解並體驗人與人,人與整個環境和解相處的快樂感覺,學習並嘗試與他人交往的方式,促進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所設活動有:好朋友畫像、換名片、哭哭臉和笑笑臉等,多為實踐,操作活動,而作為幼兒最喜歡的教學形式,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故事教學的內容卻很少,所以在進行本主題活動內容的基礎上我生成本次故事教育活動。

第一部分:說教材分析

一 說教材內容

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是富有濃郁幻想的虛構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樣說話,富有生命力,並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童話的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和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於幼兒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蝸牛用微笑的方式給大家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為朋友做事的快樂。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我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本主題的總目標,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情感目標:使幼兒懂得只要有愛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幫助別人並願意給別人帶去快樂。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和能力,發展幼兒的感受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知識目標: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的名稱、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節。

確定本次活動的依據有以下幾點:1 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特點。4至5歲的幼兒理解能力還很膚淺,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發展,所以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2 現在絕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缺乏一定的愛心,不懂得去關心別人,不知該如何去關心別人.向幼兒進行這樣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3 是根據幼兒園課程目標及《綱要》、《規程》,幼兒課程目標的宗旨在於提高幼兒素質,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各種藝術作品,關注人類道德行為美。本故事通過使幼兒懂得“微笑”的真正含義,來感染幼兒,美化幼兒的行為。《新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三 說重點 難點

重點:使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及內容,瞭解故事的含義。

難點:能主動幫助別人,願意給別人帶來快樂。

制定重難點的依據是:我班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即中班幼兒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驗為朋友做事的快樂尤為重要。

四 說教學準備

1 自制多媒體課件:符合故事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

2 空白圓形卡片、彩筆,通過自己動手製作,加深對故事含義的理解。

第二部分:說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遵循“三個原則” ,做到“兩個注意”,體現“一個整合”的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

“三個原則”:一是“教師主導、幼兒主體,以問題的引導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二是“教師在前、幼兒在後”的教學原則,既當幼兒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過程時,教師要觀察瞭解幼兒的學習行為是怎樣產生的,並在尊重幼兒認識過程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施加影響。三是“同時進行原則”,即在教學活動中,要同時顧及興趣,態度和行為的培養,既有明確的重點,又相互滲透。

“兩個注意”: 一是設定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情境。既要把各教學環節與教學要求設定成問題情境展示給幼兒,這樣容易使幼兒被問題情境吸引而主動投入學習。二是注意根據幼兒的認知規律和情感發展規律,把教學目標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細小的層次,分散到各個具體的活動中,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使教學重點得以鞏固,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一個整合”:《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教學過程體現整合性,對多元智慧的發展提供保證。

一、說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應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

1 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示範,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個故事製作成形象直觀的動畫,既可以完整欣賞,又能分段播放,通過觀賞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 講述法: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幫助幼兒樹立簡單的是非觀念達到教育目的。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我注意控制語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揚頓挫的變化,採用不同的音色來講述不同事物的對話,從而較好的表達作品的感情.如:小蝸牛給大家微笑,我就用表揚鼓勵的口吻說:小蝸牛,你真了不起!激發幼兒為別人服務的願望.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點,並能較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為提高教學效果和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3 討論法:是指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如:請小朋友而共同討論:小蝸牛為什麼不快樂?

4 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運用瞭解釋性提問(如:小蝸牛為什麼會給大家送信?)、假設性提問(如:如果你是小蝸牛,你們會怎麼做呢?)等等。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二 說學法指導

本次活動,主要採用欣賞法、發現法、講述法。

1、欣賞法:引導幼兒學會理解作品內涵,鑑別作品的美及分析評價文學作品,使幼兒獲得美的享受,喚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述,引導幼兒來體驗幫助別人的那種心情,感受作品的語言美,從而突破難點。

2、發現法:教師提供適於幼兒進行發現活動的教材,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過程,發現知識。在活動中,請幼兒回憶、討論故事中人物的對話,通過提問和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講述法:主要教會幼兒能準確地回答問題,恰當地說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動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為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啟發幼兒用巨集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並且注意為每名幼兒創設講述的機會。

第三部分: 說教學程式

整個活動分為三大部分, 活動流程圖簡單明瞭地概括了整個活動,使大家一目瞭然,明白設計意圖,下面將其詳細說明一下:

一 匯入部分:激發學習興趣,引出故事主題

出示兩個表情(微笑、哭泣)的圖片,引導幼兒說一說你喜歡看哪一個表情?為什麼?我在此環節注意引導幼兒回憶原有的生活經驗,並組織幼兒分組進行討論,為下一步的教學的開展進行鋪墊。突出活動的教學重點,引起興趣,引出主題。

二 展開部分: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1、教師有感情地講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據幼兒的無意注意佔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的特點,為了避免分散幼兒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後,提問簡單的問題:(1)故事的名稱;(2)有那些角色;(3)小蝸牛做了一件什麼事?

2、分段播放課件,幼兒欣賞。教師分別提問:(1)森林裡的動物們都是好朋友。看看小動物們在為自己的朋友們做什麼?(小鳥為朋友唱歌、小猴為朋友摘香蕉、小鴨為朋友送信(2)朋友感到怎樣?(很感動、很高興)(3)看看小蝸牛怎麼了?(不開心)猜猜它為什麼不高興?(放錄音:小蝸牛不開心的原因)(4)幫小蝸牛想個辦法,想想它還能為朋友做什麼?(預報天氣,講故事,畫畫 )(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充分想象並講述,幼兒自由討論)此環節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

3 完整欣賞故事:請幼兒邊看課件,邊完整欣賞故事 教師根據幼兒對故事的理解以遞進的方式提問:(1)小蝸牛為朋友們做了一件什麼的事情?(2)為什麼小蝸牛會想到把微笑送給大家?(3)大家喜歡小蝸牛的微笑嗎?為什麼他們都認為小蝸牛了不起?由此逐步得出故事的含義:小蝸牛雖然能力很小,只會爬,但它有一顆愛心,它想到了要讓自己的朋友快樂一點,它把微笑送給了大家,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所以大家都覺得它很了不起。這個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三 結束部分: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我依據幼兒的生活環境從三個方面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為大家帶來快樂的:(1)為爸爸媽媽做什麼;(2)為小朋友做什麼;(3)為老師做什麼。依據幼兒思維發展的過程,本環節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的引導幼兒思考、討論,進而得出與幼兒實際生活相關的答案,並使幼兒有了行動的願望,促進幼兒發散思維的發展。解決了本活動的難點達到了教育的目標。

製作“微笑” 標誌:幼兒自制兩枚“微笑”標誌,即在圓形卡片上畫上微笑的表情。啟發幼兒將其中一枚“微笑”標誌別在自己胸前,另一標誌則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在愉快、溫馨的氛圍中,活動自然結束。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附微 笑

森林裡的動物們都是好朋友。小鳥為朋友唱歌,大象為朋友蓋房子,小兔為朋友送信……小蝸牛很著急,他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別的什麼也幹不了。

小兔走過小蝸牛的身邊,小蝸牛向著小兔微笑。小兔說:“小蝸牛,你的微笑真甜。”小蝸牛想:“對呀,我可以對朋友們微笑。”小蝸牛又一想,“可是,怎麼樣讓朋友們看到我的微笑呢?”

小蝸牛想出了好辦法。第二天,他把很多信交給小兔子。小兔子把信送給了森林裡的朋友們。朋友們拆開信,信裡是一張畫。畫上的小蝸牛正在

甜甜地微笑。森林裡的朋友們也都微笑起來,他們說:“小蝸牛真了不起!他把微笑送給了大家。”

4、白紙,鉛筆。

四、說教學方法:

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據《綱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1、多媒體教學法。藉助多媒體手段進行觀察欣賞演示,則更為簡潔、生動,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本次活動設計中,我通過幻燈片的展示,讓幼兒感受到魚寶寶身上線條的紋樣美、圖案美;

2、觀察比較法。觀察法即運用觀察進行教學的方法。通過觀察,幼兒既形成了準確的形體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細節特點。而在觀察中進行比較,則能讓幼兒更加直觀地感受不同的創作手法帶來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動中,為了讓幼兒直接感受點、線、面的疏密變化和規律性對裝飾效果的影響,我採用了觀察比較的方法,讓幼兒在觀察比較三幅特徵明顯的線描畫作品中,發現裝飾過於繁雜、無規律,裝飾手法單一、缺少變化都不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從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3、欣賞評價法。欣賞評價法指的是將幼兒不同特點的作品進行對比評價,肯定各自的特點。在本次活動的最後環節,我採用了欣賞評價法,在欣賞的同時圍繞兩個問題展開點評:

問題1、“你最喜歡哪個魚寶寶?為什麼?”使幼兒在審美的同時自然地習得經驗,為下次經驗遷移做準備

問題2、“你是用怎樣的線條和圖案來裝飾魚寶寶的?”讓幼兒用語言將自己的裝飾意圖表達出來,達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這一環節,教師和同伴的欣賞與評價能讓幼兒體驗到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五、說活動程式:

共有5個環節:

1、觀看多媒體課件:欣賞海底世界各種各樣的魚的花紋,引導幼兒說出魚兒身上花紋的特點。

(匯入活動,觀看《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賞各種各樣的魚。)

(1)教師語:在美麗的大海里,生活著許多快樂的魚寶寶,他們和魚媽媽自由自在的在海洋裡嬉戲玩耍,一會兒在珊瑚裡捉迷藏,一會兒在比賽遊戲,一會兒又湊在一起說著悄悄話,可幸福了。然後請幼兒講講自己最喜歡哪條魚,它是什麼形狀的?身體各部位的名稱以及身上的花紋是什麼樣的?特別是對形狀怪異的魚,啟發幼兒儘可能講詳細一點。

2、欣賞課件:欣賞小朋友的作品,引導幼兒說說他們的畫用了那些線條裝飾的,並進行比較。

再欣賞老師的作品,讓幼兒學習裝飾魚寶寶的基本方法。我同時逐個展示各種點、線、面(即根據幼兒回答展示各種線形和點形裝飾),既增強了趣味性,又有效地發揮了教育的功效。

(欣賞幼兒繪畫作品,請幼兒互相說一說,這些魚的形狀及裝飾的線條,說一說它們是什麼樣的?有什麼樣的花紋。)

示範講解幾種魚的畫法:(欣賞老師的作品)

(1)請幼兒說說老師畫的畫都用了什麼線條來畫各種各樣的魚,。

(2)教師在幼兒最喜歡的魚身上示範畫出各種形狀的線條,並重點講解如何處理線條的疏密關係。

(3)請幼兒來裝飾幾條魚寶寶。

(4)引導幼兒討論,你準備畫一條什麼樣的魚?

3、通過比較,瞭解點、線、面的疏密變化和規律性對裝飾效果的影響。為了幫助幼兒理解線描畫抽象的形式美的構成規律。我選擇了三副特徵明顯的線描畫作品(圖一:裝飾過於繁雜、無規律;圖二:裝飾手法單一、缺少變化;圖三:疏密變化恰當、有一定規律),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在教師的追問:“這兩個魚寶寶美嗎?為什麼”的過程中交流、探索、發現,從而掌握線描畫的基本規律,為接下來的創作提供支撐。

4、幼兒創作,教師指導要點: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出各種奇形怪狀的魚,看誰想的和別人不一樣。

(2)啟發幼兒用不同的花紋裝飾魚,並注意線條的疏密變化。

(3)幫助能力差的幼兒變化各種線條花紋。

5、觀賞評析作品

(1)請幼兒自由互相講述自己所畫的魚

(2)請個別幼兒談談自己喜歡哪一條魚,為什麼?

(3)教師小結:

今天,小朋友幫助魚媽媽找回了魚寶寶,並且魚寶寶身上的花紋都非常漂亮,線條的疏密也很好,魚媽媽謝謝你們了,現在我來當魚媽媽,小朋友來當魚寶寶,我們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遊戲吧。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我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在活動設計中,我既給予孩子技法上的幫助,又給予孩子充分的創造空間。活動中我始終作為幼兒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兒的創造,肯定、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觀和表達方式,讓幼兒在特別寬鬆、開放、愉悅的環境中感受美、表現美。根據對本次活動教法與學法的選擇與教學程式的設計,估計活動的重難點將會得到突破。但是由於孩子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我在活動中還將根據孩子的基礎和能力水平,給予相應的指導,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提高。

中班語言說課稿8

一、設計意圖

隨著主題活動《奇妙的世界》的進行,小朋友們對各種動物非常感興趣,特別是動物們各自與眾不同的外形特徵,對孩子們特別有吸引力。故事《小烏龜開店》情節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貼近幼兒生活,易於幼兒理解。中班幼兒通過家庭、社會活動、角色遊戲等途徑對成人社會的不同工種及其特徵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並表現出了較為濃厚的興趣,他們樂於模仿、表演,樂於藉此進行遊戲、交往。而”小烏龜“這一動物形象是幼兒所熟悉喜愛的,而且有著鮮明的外形特徵,較易引發幼兒的多種聯想。

綱要中指出”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中班語言活動《小烏龜開店》恰恰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讓幼兒在講述中懂得每個人各有優點,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

二、目標及重難點定位

《幼兒園教育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樂意參與講述活動,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2、引導幼兒根據烏龜的特徵大膽思考和想象,幫助小烏龜開店。

3、引導幼兒根據動物的不同特徵大膽想象,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我確立了目標的整和觀、科學觀、系統觀,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綱要》的基本點是以兒童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因此,在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教學方法、過程的設計上努力體現以兒童發展為本的現代幼兒教育理念,把“樂意參與講述活動,並能根據烏龜的特徵大膽思考和想象,幫助小烏龜開店。”作為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

幼兒雖然對動物的不同特徵感興趣,但由於受到能力、經驗的限制,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不敢大膽堅持、發表自己的意見。因此把“能根據動物的不同特徵大膽想象,並能用語言大膽地表達出來。”作為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

解決策略:從幼兒的心理角度出發採用:A.成就激勵法;B.榜樣示範法

從幼兒的認知特點出發採用:A.觀察法;B.言語提示法

三、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製作電腦多媒體課件;

2、操作圖片、動物卡片若干。

四、活動流程及目標達成策略

根據中班上冊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三個環節:

1、提出疑問、激發興趣。

“小烏龜也想開一家店,可是開什麼店好呢?”“小烏龜拿不定主意了,還是讓我們和小烏龜一起去看看別人都開了些什麼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提出問題,讓幼兒帶著問題來觀看動畫,為下面的講述作鋪墊。

2、觀看動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幫小烏龜開店。

這一環節通過邊觀看動畫邊思考問題“大象開了什麼店?你從哪裡看出來的?猜猜大象怎麼會想到開花店的?聽聽大象是怎麼說的?”等等,再完整欣賞故事,讓幼兒樂意參與講述,並大膽地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表達出來,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活動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3、活動遷移、找“老闆”。

主體昇華,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為商店找“老闆”,參與活動,在前面活動的經驗上幼兒會更有主見地作出選擇。

五、設計亮點

1、講述在前,故事在後。

我在設計這一活動時,打破以往上語言課的常規模式,如先講故事,再請幼兒回答的方式。我設計成講述在前,故事在後的形式,讓幼兒作為活動的主角,帶著問題積極主動地思考、想象,大膽講述,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內容,與此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隨著一幅幅畫面的出現,激發小朋友的興趣,運用畫面提供的線索,讓幼兒盡情想象,並勇敢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

2、開放式教學情境:本次活動採用了開放式提問、開放式情境。

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提問的恰當與否非常關鍵,而傳統的語言活動的提問,比較單一、封閉。開放性提問則是一種全新的提問方式,它是以幼兒為主體,強調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技能水平,引導幼兒自己觀察和認識世界,從而建立起全新的師幼互動關係的提問方式,它不僅有利於培養幼兒思維的獨創性、變通性、精密性,不有利於鍛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綱要解讀》明確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就是要為幼兒提供相互交往、交談的機會和條件,並加以指導”。在請幼兒為商店選擇老闆這個環節中,我給幼兒充分自由選擇的空間,用開放式的提問讓孩子們大膽講述自己的觀點。

而整個教學活動貫穿了開放式提問,儘量讓幼兒在答題時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如:小螃蟹每碰到一個朋友,我就提出問題:“大象開了什麼店?你從哪裡看出來的?猜猜大象怎麼會想到開花店的?聽聽大象是怎麼說的?”等,從而喚起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記憶,增加了他們講述的機會。

中班語言說課稿9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情節與人物形象。

2、學習按物體大小進行一一對應匹配操作

3、體會故事中的美好情感,知道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活動準備

鼠媽媽,鼠兄弟,鼠妹妹,大小不一的三塊布,女式的帽子、短裙、上衣。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教:以鼠媽媽的口吻說:我有三個寶寶(介紹名字並引導幼兒理解“兄弟”的含義)森林王國請了我的三個寶寶去參加動物聯歡會,所以我買了三塊布給他們做衣(請幼兒分別比較三塊布,然後擺放,問其原因)他們沒做成了自己的衣服卻做出了女式的帽子,上衣,短裙,帽子,你們想要知道為什麼嗎?(引出故事)

二、講述故事,講到“到了裁縫店”處暫停

1、教:鼠大大,老二,小小拿到了布都想做些什麼?(西裝,襯衫,褲子)到哪去做呢?(裁縫店,講述裁縫是幹什麼的?)

教:在路上他碰見了誰?他們發現鼠妹妹穿的怎樣?三兄弟和她說了什麼?

2、請幼兒猜猜三兄弟和裁縫說了什麼?(幼兒討論)裁縫做了什麼?他們把這些東西送給了誰?說了什麼?(出示上衣,帽子,裙子)請幼兒猜猜他們都是那些布做的?

三、遷移經驗,拓展思路,分析三兄弟性格,體驗情感

1、分析三兄弟性格

教:你喜歡三兄弟嗎?為什麼?三兄弟幫助了別人,他們的心理怎樣? 鼠妹妹呢?

幼兒討論後,教師總結:三兄弟是個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的寶寶。

2、根據經驗,講述自身經歷

教師;你有沒有幫助過別人?當時心情重怎樣?別人心情怎樣?

待幼兒充分討論後,教師總結:當你幫助了別人後,你會很快樂,而且願意與你做朋友。

四、操作活動

教師:三兄弟帶著鼠妹妹到動物聯歡會去了,到那兒見到許多的動物,他們吵起來了,原來他們不知道怎樣分吃這些食物?請你們來幫忙?

五、結束活動

小動物為感謝你們,請大家一起去參加動物聯歡會(幼兒整隊出發)

附:老鼠三兄弟

有三個老鼠兄弟,他們是鼠大大,鼠老二,鼠小小。

有一天,鼠媽媽拿出三塊布:最大的一塊給鼠大大,不大不小的給鼠老二,最小的給鼠小小。

於是,三兄弟去找裁縫店。一路上,他們可高興了,鼠大大說:“我要做一件特別帥的 西裝。”鼠老二說:“我要做一件時髦的褲子。”鼠小小說:“我要做一件漂亮的襯衫。”

“喲!這麼高興,到哪裡去呀?”原來是鼠妹妹在問。鼠大大說:“我們去裁縫店做衣服。”鼠妹妹說:“哇!這布真漂亮,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漂亮的布。”這時,三兄弟發現鼠妹妹穿著灰溜溜的破衣服。於是,他們一聲不吭地往前走。到了裁縫店,鼠大大說:“你給我做。。。。。。”鼠老二和鼠小小也說:“你給我做。。。。。。”

第二天,裁縫把做好的衣服拿來了:一件女式上衣,一條短裙,一頂女式帽子。三個老鼠兄弟說:“咦!怎麼都是女式的,我們不能穿,送給鼠妹妹算了。“

現在,鼠妹妹變得多漂亮呀!三個老鼠兄弟說:“呀!比我們穿著好看。”說著,三兄弟回家了。

中班語言說課稿10

設計意圖:

今天我抽到的說課題目是《甜蜜的家》,這是一個童話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甜蜜的家》就是以家這個現實為基礎,通過想象,把小房子擬人化描寫他想成為一個甜蜜的家,它向好幾只小動物詢問要不要一個家,但結果都被拒絕了。直到有一天,北極熊一家搬進了小房子,終於讓它擁有了一個甜蜜的家,也感受到了有家的幸福感覺。故事情節雖然比較簡單,但是我們可以較清晰地感受到小房子前後的情緒變化,正是通過小房子的情緒變化,蘊涵著一個教育價值:家是甜甜的、暖暖的,是我們每個小朋友幸福的港灣,我們要愛我的家。然而生活在溫暖而又甜蜜家庭的孩子們是體會不到沒有家的孤單的,自然也不懂得去愛家,甚至關愛自己的家人。因此,這樣的情感教育對小朋友是非常必要而有意義的。中班幼兒已經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對家有了初步的認識,情感發展逐漸形成,並且他們也正逐漸開始使用一些豐富的、完整的語言來表達想法,故事中出現的“高高的大樹,深深的地底,綠色的森林”都是幼兒可以值得學習的短句。於是,我設計了中班語言活動《甜蜜的家》。

活動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簡短對話,初步感受小房子的情緒變化。

2、 知道家是幸福甜蜜的地方,懂得愛家。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簡短對話。

活動難點:知道家是幸福甜蜜的地方,懂得愛家。

制定難點的依據是:中班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和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家是幸福甜蜜的地方,有一定的困難,所以也就更難懂得如何去愛家了。

活動準備:

1、小房子(一座貼有傷心的表情,一座貼有高興的表情)圖片;小鳥、小老鼠、大象、北極熊圖片各一張。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2、音樂:讓愛住我家。最後一個環節提升活動時播放,目的是渲染愛的氣氛,讓幼兒充分體驗有家的溫暖和甜蜜。

活動流程:理解——感知——體驗——提升

一、 理解:沒有家的孤單

1、 出示圖片:傷心的小房子

提問:這是誰?它怎麼了?它為什麼會這樣?

這一環節主要是引出故事主人小房子,傷心的表情直觀明瞭,目的是引起孩子的共鳴,掀起孩子們內心的情感世界。

二、感知:找家的辛苦

1、於是,小房子決定去找家。我們來看看吧

2、小房子找到誰了?小鳥是怎麼說的?小老鼠是怎麼說的?大象又是怎麼說的。

3、小房子知道它們都有自己的家,而自己去沒有,它感到怎麼樣?

這幾個提問都是圍繞目標1設計的,幼兒理解故事之後,再學習簡短的對話,解決重點。同時讓幼兒去理解小房子沒有家的孤單心理。

三、體驗:有家的幸福

通過以上兩個片段,幼兒完全理解了小房子的傷心,家是它多麼渴望得到的啊。

1、最後誰住進來了?

2、這時小房子心裡感到怎麼樣?(同時出示高興的小房子)。

是的,小房子有了家才會高興,才會幸福。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去體驗小房子有了家之後的喜悅和幸福。這是一直被糾著的心總算舒緩了,孩子們會跟著小房子一起喜悅一起幸福。

四、提升:感受有家的幸福

1、你有家嗎?你的家裡有誰?

2、你愛他們嗎?是怎樣愛他們的?一家人在一起,你感到怎麼樣?

這是活動的難點,有了對故事的理解後,再去進行情感上的遷移,會比較順其自然,從而也突破了難點。

3、播放“讓我住我家”的音樂,幼兒繪畫一家人在一起的歡快場景。

這種情感,不但要讓孩子說出來,還要讓他們深刻地記住,因此,我最後讓他們來畫一畫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場景。這樣的記憶會更加深刻,他們也會更加愛護自己的家和家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