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說課稿集錦七篇

來源:才華庫 1.41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7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說課稿集錦七篇

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學生。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只瞭解生活中有些物體的運動是擺動,如:鐘擺、鞦韆、搖籃、吊床、拳擊沙袋------“擺”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快樂,但他們不知道擺動這種現象背後所隱藏的科學道理。研究“擺的快慢與什麼有關?”能使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被激發出來。但如何控制好實驗過程中變數與保持不變的量,如何收集有效的資料,對於學生來說是有些困難的。

二、 說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過程與方法:

推測擺的擺動快慢與什麼有關。

進行改變擺的擺錘、擺的擺長對擺的次數是否產生影響的實驗研究。

對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並且根據進行預測。

情感、態度、價值觀:

初步意識到精確測量結果的等到是需要反覆測量的。

認識到在實踐中細心觀察發現新的問題是很重要的。

對新問題有繼續研究的慾望。

三、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進行改變擺的擺錘重量、擺的擺繩長度對擺的次數是否產生影響的實驗研究。

【教學難點】

進行改變擺的擺錘重量、擺的擺繩長度對擺的次數是否產生影響的實驗研究。

四、 說教法、學法。

為了教圓滿的完成本次的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法和學法。

1、 教法。在本節課中我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綜合本課特點,主要採用對比實驗法,通過真實可靠的實驗現象,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使學生較容易分析、總結出科學知識。同時充分利用小組間的相互合作,拓寬學生的視野,讓教學更容易突破難點,再輔以課件教學,彰顯教學難點,激發學生愛科學的情感。

2、 學法。與教法相適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分組實驗,互相合作。把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實驗、收集實驗資料,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所收集來的資料進行科學的分析,然後總結出科學知識。

五、 說教學準備:

學生材料:每小組一個計時器、一個單擺裝置(鐵架臺、帶掛鉤棉線)、重量相同螺帽三個、研究擺錘重量和研究擺繩長短的記錄表各一份。

教師材料:演示一套、不同的單擺兩個、課件(或準備好板書)。

六、 課時安排:

1課時

七、 教學流程:

引入(課前寫好課題:擺的研究)

1、師:(師出示單擺)上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擺”,我們通過實驗知道了擺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性,誰來幫大家回憶一下?(等時性)你能具體解釋一下嗎?

2、師出示投影記錄。這是**組的記錄,他們的擺一分鐘接近**次,這是**組的記錄,他們的擺一分鐘接近**次 [= - XXjxsj. =]

3、現在,老師心裡有個疑問:雖然我們認識的擺具有等時性,可擺和擺之間,它們的快慢都一樣嗎?(板書:擺的快慢)

用擺做實驗:

1、推測:擺的快慢你覺得與什麼因素有關係呢?

(一)改變擺錘重量的實驗

15秒內擺動次數記錄

原來重量 兩倍重量 三倍重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擺的快慢與擺錘重量有關嗎?(板書:錯號)

(二)改變擺繩長度的實驗 15秒內擺動次數記錄 原來繩長 兩倍繩長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擺的快慢與擺繩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對號

擺的快慢與什麼有關:

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擺長越長,擺的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的擺動越快。關於擺長的研究,我們下一節課將進一步探究,大家有興趣嗎?

總結:

通過今天的研究,你們的收穫有哪些?你還想對擺進行哪些研究?

說課稿 篇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綜合活動《變廢為寶》,這是“漂亮的海底世界”主題活動中的一個活動。

一、說教材。

設計意圖:

一次性的物品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這些物品隨便丟棄又造成了環境的汙染。根據新綱要的要求:指導幼兒利身邊的物品或廢舊資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為指導思想。利用一次性物品來大膽進行創新制作,既培養了幼兒動手動腦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讓幼兒體驗到了變廢為寶的樂趣。最近,我們班搞的主題是海底世界,針對以上問題以及結合本班的主題活動,我特設計本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在欣賞廢舊物變寶發明出來的美后,自己動手利用平常經常丟棄的廢舊物也來發明一種美,從中增進幼兒的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我認為,選擇這一活動就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愛好和現有經驗,又有助於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製作的作品,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進步幼兒的協商能力。

2、嘗試用多種廢舊資料製作海底世界,體驗發明的樂趣。

3、增進幼兒的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用多種廢舊資料製作海底世界,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進步幼兒的協商能力。

活動難點:

如何有效地合適地選用各種廢舊資料製作漂亮的海底世界。總之,我們建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製作活動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預備:

1、物質預備:收集製作玩具的廢舊資料,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廢舊資料製作的有關海底世界的成品和圖片。

2、經驗預備:幼兒對海洋的水生動物有肯定的經驗。

3、空間預備:幼兒座位呈框字型擺放,展示臺呈半弧形放置於幼兒視線前面。

全方位的預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以參觀者的身份引導孩子,以自己的語言啟發幼兒的創新意識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採取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取的教法有:啟發提問法、直觀法、自主探索法、分享交流法

1、啟發提問法:本次活動最經常使用這種方法,引起幼兒的思考,啟發他們的發明思維,讓他們在老師的提問幫助下,更好地完成作品的製作。

2、直觀法:本次活動的開頭,老師就採取了這個方法,讓幼兒通過欣賞別人的作品,引起幼兒創作的愛好,初步感受藝術中的美。

3、自主探索法:讓幼兒自己選擇喜歡的形式進行廢舊物的創作,並在製作過程中學習合作,並進步幼兒的協商能力。

4、分享交流法:本次活動的結尾部分,我讓幼兒將自己的作品與同伴與同伴一同交流分享,讓小朋友學會互相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賞。

此外,我們還適時採取了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廢舊物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發明條件讓幼兒參加發明活動,不僅進步了熟悉,錘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採取的學法有:

1、多感官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廢舊物變寶發生了愛好。

2、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創作活動中我就鼓勵幼兒自己尋找資料進行創作。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商量、合作、嘗試用各種廢舊資料進行創作。通過交流分享,又把大家的經驗作一匯合,學會了相互欣賞、相互交流。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進步”。為了讓幼兒對廢舊物有更深的印象,我們就採取了

直接參與創作的過程,在創作活動中,體驗廢舊物變寶的創作樂趣。

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幼兒間的合作創做,交流分享。表達著各自的豐富、多樣性的熟悉,體現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理念。

四、說教學程式。

我採取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

激發愛好→自由選材→分工合作→動手製作→交流分享→審美延伸

(一)激發愛好(2分鐘)

“愛好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就讓幼兒欣賞由廢舊物製作的作品,引起幼兒製作的憧憬和愛好。

(二)自由選材,合作創作(3分鐘)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輕音樂播放的輕鬆氛圍中,讓幼兒自己選擇資料,並和同伴一起商討如何創作漂亮的作品。然後共同製作。

(三)動手製作作品(20分鐘)

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開始製作作品,作為一個引導者、參與者以及合作者。我始終以參觀者的身份,利用提問引導、啟發幼兒更好地發明作品。

(四)交流分享(10分鐘)

在最後幼兒作品的展示中,我讓每組派一位小朋友上來交流自己小組利用什麼來製作作品。通過孩子之間的互相欣賞、相互交流,進步了他們對廢舊物變成寶的愛好,並在這個過程中,體驗了表示美和發明美的樂趣。相信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們以後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廢舊物他們會持著如何利用的想法,環保的意識也增加了。

(五)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以後也可以自己動手利用家裡的廢舊物品來製作其他的物品。

五、資源利用:

讓家長幫忙收集各種廢舊物。

六、活動預期成果:

1、讓幼兒在製作的過程中,進步同伴間的合作意識以及協商能力。並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

2、嘗試運用廢舊物品發明新的藝術作品,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並讓他們初步感受環境、生活和藝術的美,體驗發明的樂趣。

3、學會和同伴一起分享交流,進步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並學習相互欣賞、相互交流。

4、引導幼兒欣賞藝術作品,培養幼兒表示美和發明美的情趣,並初步具有環保意識。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中班社會活動《豆豆的煩惱》選自青島市教材共同生活。4歲的幼兒喜歡和同伴一起遊戲,一起做事情。他們渴望成為大家喜歡的人,渴望有更多的朋友,但是缺乏適當的交往策略和技能。綱要中指出:“中班幼兒能主動與人交往,會使用禮貌用語,能與同伴合作,會謙讓,能感受同伴的喜和憂。”本活動以“豆豆”遇到的交往煩惱為出發點,通過幼兒喜愛的各種活動,學習用“講禮貌、願意分享、互相幫助、主動謙讓、協商合作、寬容他人”等正確的交友方法來解決交友中的問題,萌發有朋友、朋友多的自豪感,體驗交往的樂趣。為了更好地貼近幼兒生活,我大膽的將教材的目標和內容進行了調整,將原來的教師分段講故事改為幼兒觀察並講述圖片內容瞭解豆豆的煩惱,增加了幼兒在幼兒園生活中遇到煩惱的視訊,引導幼兒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次活動主要運用了以下教學策略:

1、運用談話,回憶和好朋友一起的感覺。

生活中幼兒有好多好朋友,通過讓幼兒自由暢談自己的好朋友以及和好朋友一起時 的感覺,進一步體驗有朋友真好。教師利用追問的形式啟發幼兒說說喜歡和什麼樣的小朋友交往。

2、巧用視訊,為幼兒再現生活中的真實情景,引導幼兒想辦法解決。

社會性教育應與幼兒生活相結合,體現“取之於生活,用之於生活”的理念。通過播放視訊讓幼兒判斷豆豆的對錯,並幫助豆豆想辦法解決。在平日生活中幼兒時常會遇到各種煩惱,將豆豆小朋友在幼兒園裡遇到的煩惱拍成視訊進行播放,啟發幼兒運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情感渲染,聯絡幼兒生活實際和社會,幫助幼兒提升社會情感。

社會活動中,幼兒不僅要懂得合作、協商、禮貌、謙讓,還應具備大愛的良好品質。先通過幼兒說說自己身邊發生了什麼煩惱的事情,請小朋友想辦法解決,進一步擴大到社會上,如:地震後,許多孩子無家可歸;有的孩子得了病,我們要怎樣幫助他、通過什麼形式幫助他?讓幼兒知道小煩惱我們自己能夠解決,當遇到大煩惱時我們需要大人或社會的幫助,讓幼兒體驗人與人之間的愛心和同情心。

二、說教學目標

1.知道在與同伴的交往中,要懂得謙讓、協商合作、敢於承擔、做錯事主動道歉等,這樣大家才會喜歡。

2.能分辨出交友中的不正確做法並說出改善辦法。

3.體驗朋友間互相幫助、友愛的溫暖,感受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活動重點:知道在與同伴的交往中,要懂得謙讓、協商合作、敢於承擔、做錯事主動道歉等,這樣大家才會喜歡。

活動難點:能說出生活中遇到煩惱時的解決方法。

活動準備:幼兒活動情景視訊4段、音樂《愛的奉獻》

三、說教法:

1.直觀法:以圖片、多媒體課件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內容更具形象。

2.提問法:在活動中教師適當的提出問題,有助於發展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又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

3.交流討論法:皮亞傑指出: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他的活潑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通過直觀法讓幼兒交流討論是個很好的時機。

四、說學法:

1.直觀法:通過觀看圖片、情景錄影讓幼兒感受生活正的煩惱事。

2.情景法:將整個活動貫穿於情境中讓幼兒身臨其境,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3.討論談話法: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同時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說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活動主題

師:今天李老師帶來了一位小朋友,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出示照片)幼兒觀察豆豆小朋友的表情,他怎麼了?為什麼煩惱?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豆豆小朋友都遇到什麼煩惱了。

(二)看視訊,分辨豆豆的做法對不對幫幫助他想辦法解決?

1.幼兒觀看視訊1,講述視訊內容,引導幼兒說出不小心幹錯要主動道歉並彌補。

2.幼兒觀看視訊2,並完整講述視訊內容,引導幼兒知道好東西朋友之間要輪流玩,要相互謙讓。這樣的小朋友大家才喜歡。

3.幼兒觀看視訊3,並完整講述視訊內容,引導幼兒想和別人一起玩要協商合作。

4.幼兒觀看視訊4,組織幼兒談論交流,並完整講述視訊內容,引導幼兒懂得當別

人不在的時候,做錯事要敢於承認、主動認錯。這樣的孩子大家才喜歡與他做朋友。

(三)聯絡生活讓幼兒說一說生活中你遇到過什麼煩惱或不開心的事,師幼共同想辦法一起解決。

1.師:小朋友你遇到過什麼煩惱的事情?你現在能不能自己解決?(不能的話,誰能幫他想想辦法啊?)引導幼兒懂得生活中如果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要及時的請好朋友、老師、爸爸媽媽一起幫你想辦法,解決煩惱和不開心,做一個快樂的孩子。

2.師:你還知道有哪些人遇到過煩惱?看圖片。小朋友像不像幫助他們?應該怎樣幫助他們?(幼兒討論)引導幼兒知道許多人都會遇到煩惱,有的是很大的煩惱,看到別人遇到煩惱時我們要獻出自己的愛心,多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放音樂《愛的奉獻》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三課。

2.教材簡析:本文圍繞“發掘美好情感”這個主題展開,主要是讓學生先感受藝術的形式美,再領悟藝術的情感美,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從中領會文藝與社會生活的聯絡。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感受文學藝術之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各類活動,嘗試分析文學藝術之美和對個人及社會的影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藝術與社會,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對文學藝術的熱愛。

教學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體會隱藏在文藝作品中的美,理解文藝和社會的關係。

二、說教法:

1教師利用電教手段,創設多種情景,輔助教學。

2通過合作探究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自學與合作能力。

3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與創新。

4聯絡杭州實際,讓學生體會文學藝術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並及時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

三、說學法:

1.聯絡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以致用的樂趣。

2.讓學生通過自聽自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3.通過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

4.通過課堂練習,充實教學內容,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式:

(一)視聽音畫,匯入新課。(板書)(5分鐘)

視聽交響音畫《在中亞西亞草原上》,創設情景,體驗音樂的美感。

教師提問:“除了音樂,你還知道哪些文學藝術作品?”學生回答(詩歌、、繪畫、雕塑、………)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板書)(15--20分鐘)

教師將學生分組,分發不同形式的文藝作品賞析,小組結合課文內容展開討論,分析本組作品所蘊含的含義,並歸納出文藝作品對自己有哪些好處。讓學生髮現美,體驗美。

思考自己最喜歡的文藝作品有哪些,為什麼。學生彙報過程中教師加以引導,得出結論。請有特長的學生表演或展示最喜愛的文藝作品,並說明喜愛的原因。

說課稿 篇5

設計理念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這就要求一切教學的設計與實施,都應首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此,在設計教學方案之前,必須分析學生的真實水平、心態等。

《雨的四季》的受眾是高二學生,一般說來,高二學生已有獨立的閱讀分析能力,對生命與生活也有比較清晰的認識,會自己去發現美,賞析美。老師所要做的,只是引導而已。因此,本課的設計重在學生自己探究,培養聯想與想象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語文讀本》第三冊的一篇課外自讀課文,是課本中抒情散文單元的拓展閱讀篇目。寫景抒情散文單元的鑑賞重點,是在整體把握散文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品味散文的語言,賞析散文的表現手法。這也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以提高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掌握好本文,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還是有所幫助的。

教學設想

本文通過作者對雨的描繪,實在抒發作者的情趣和對人生的態度。這種散文的學習,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生引導到學習中來,這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本文教學宜通過賞析語言和藝術手法入手,引導學生展開聯想與想象,題目設計不宜過難過死。因此,我設計瞭如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從知人論事角度出發,要簡單瞭解劉湛秋的生平經歷;然後品味抒情散文通過寫景、狀物來抒寫作者情致和意趣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同時培養學生自主鑑賞文章與即興表達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由作者對四季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繪,感受自然萬物的美好;並明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教法學法

1、自讀法:將教師點撥與學生自讀相結合,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誦讀法: 配樂朗誦,將教師範讀與學生誦讀結合起來,注意朗誦的語氣、節奏,用誦讀加深理解。

3、分組討論探究法: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他們自己展開聯想與想象,並提出問題,探究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裝置及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略)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二課時:多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筆算乘法。

本課時的學習是建立在學生知道了乘法各部分名稱、掌握了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估算這一計算技能的基礎之上。本課時的內容既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同時也為繼續學習多位數乘法,兩位數除法的試商打好基礎。

教材創設了生活中的實際情景,從解決問題入手,這也是體現了計算的實用價值。通過讓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筆算的探究過程,讓學生理解筆算算理、掌握演算法。教材呈現了兩種不同的演算法即分步口算方法和筆算方法。透過兩種演算法尋找不同演算法之間的聯絡。另外教材安排了做一做三道有層次性的對比練習,既為了正確書寫豎式,同時也進一步鞏固筆算的方法。練習十六共4大題,既有對筆算方法的鞏固同時又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體現了計算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其中,第4大題乘加(減),使學生綜合計算能力得到了訓練。由於筆算乘法與筆算加、減法存在有很大差異,在計算過程中,多位數乘一位數不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數分別去乘另一個因數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積相加。其中計算步驟較多,要顧及的問題也很多,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容易出錯。

二、說學習目標: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親歷“多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筆算策略的探索過程。

2.通過演算法提煉,幫助學生清晰理解乘法豎式的各步含義,逐步建立乘法豎式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進位)”。

3.憑藉貼近生活的學習材料,使學生感受計算活動的現實意義,讓學生品味數學學習的成功體驗。

說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兩位數、三位數的筆算乘法的算理和演算法。

說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充分經歷筆算策略的形成過程。

四、說課堂教學結構:

基於以上的分析以及對計算教學的認識,我將教學過程設計成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景引出新知;

二、探究新知

(三)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四)總結歸納。

五、說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引出新知;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我通過看國慶期間文昌遭遇洪水災害的視訊為素材創設了貼近學生實際的生活情景。出示資訊:3只衝鋒艇,每隻坐12人,讓學生了解資訊並提出問題:一共能坐多少人?引導學生列出算式:12×3=?從而引出新知的學習。

第二環節:自主探究獲取新知,分以下幾個層次教學:

1、讓學生先試著算一算,並把演算法與同桌說一說。這樣設計既是對學生起點的把握,同時也能讓每個學生能充分暴露自己的想法。

2、反饋演算法學習新知。學生的演算法可能會出現書上提及到的口算和筆算兩種。我先讓口算的學生說演算法,要求學生說清口算每一步的演算法、算理,我想這是為筆算服務。同時板書計算過程。

當學生出現筆算時,我接著學生的話引入課題。同時顧及全體學生的想法。因此教師還是有必要對筆算進行規範地書寫,我想這也是教師主導地位的體現。使學生明確:因數的位置按上下來書寫,並且第二個因數3應與個位對齊,積寫在橫線的下面。雖然這些看似不重要,但是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是有幫的。然後重點探究筆算的演算法,也是本堂課的重點。

然後,教師說筆算乘法從個位乘起,先用第二個因數乘第一個因數12中個位上的2得6,表示6個一,把6寫在個位上,接著用第二個因數3乘第一個因數12中個位上的1得3,表示3個十把30寫在6的下面,最後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就是12×3的積。接著介紹簡便寫法在這裡我強調2乘3得6個一,所以6寫在個位上。2乘12中十位上的1得3個十,所以3在十位上。然後用兩個豎式比較,從而聯絡到生活中我們做事情都選簡單的方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乘法豎式的方法我讓學生說說計算過程。以上的講解為了突出重點、 突破難點。

由於,本堂課作為筆算課,所以為了掌握筆算的計算方法,我將通過指名說計算過程、達到對筆算方法的熟練掌握。

當然,通過計算課單有語言思維還遠遠不夠,還需要進行動作思維即大量的筆頭練習。

第三層次,嘗試練習,鞏固新知

練習作為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的有效途徑在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為了讓計算不枯燥在做練習時我設計了情境,也是讓整節課都貫穿於文昌遭遇洪水災害的情境中。

1.我安排先做“做一做”中的第1.2小題和練習十六的第1題。是為了鞏固筆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同時也是和前面的情境想呼應。接著完成課本74頁“做一做”第3小題。我用創設情境匯入。再讓學生用豎式計算並請學生說說計算過程,講清乘的順序、積的寫法。接著比較“做一做”3道題。做後進行比較,總結出三位數乘一位數與兩位數乘一位數的演算法是一致的,方法同樣可以用到四位數乘一位數、五位數乘一位數等。然後總結出筆算乘法的方法:1、相同數位要對齊,2、從個位乘起,3、乘到哪一位上積就寫在那一位上。

2、做練習十六第2題下面的3道題。請學生說說計算過程,講清乘的順序、積的寫法。

3、做練習十六第4題我用創設情境匯入,接著讓學生用豎式計算,並提問2是哪來的。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使他們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活躍課堂氣氛,輕輕輕鬆做數學。

4、判斷題。讓學生判斷是對還是錯,並說錯在哪並改正。通過判斷,加深學生對用豎式乘法的認識。

5、做拼圖題。

全班合作把題完成。這道題我設計題的下面有天安門前美麗的景色。和前面文昌重建家圓相呼應。構成一個完整現實情境。通過全班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課堂小結

第四環節:總結歸納

讓學生說說今天學到了什麼?在學生總結的同時,教師用規範的語言複述筆算乘法的計算的方法1、相同數位要對齊,2、從個位乘起,3、乘到哪一位上積就寫在那一位上。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清晰的結構。

課堂是富有生命的,說課設計畢竟不是現場上課,所以面對課堂上的生成我們還需要作出靈活的應對,我想這才是我們最大的挑戰。

說課稿 篇7

我本著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思想,努力把教學內容、設計理論和對學生認知水平的定位融為一體,發揮課堂教學的優勢,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創造條件,提供機會,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獲得最好的發展。

一、激情匯入新課

教師注意激發學生情感,用親切的語氣和學生進行交談:世界上許多發明創造都來源於疑問,

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俐略的偉大成就,就是從敢於提出疑問開始的。有哪位同學知道有關伽俐略的故事?請學生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匯入語:本節課我們來學習伽俐略年輕時代的一個故事。

二、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2、自由讀課文,用鉛筆標記出不明白的地方,學生嘗試獨立閱讀理解。

3、質疑問難,集體討論。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要引導學生質疑,思考,探索,讓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培養。

三、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根據學生提出的疑問,多媒體出示重點句:

他想: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把這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

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

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可以得出兩個結論,這怎麼解釋呢?

1、提問:讀了這幾句話後,你有什麼感想?學生以小組形式,討論交流。

這種多向動態的學習方式,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 集體討論時,教師板書:

如果那麼兩個不同的結論怎麼解釋?

2、伽俐略用什麼方法向人們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是錯的?人們在他實驗前有什麼表現?找出有關語句。學生自學,小組內解決問題。

3、實驗時的情景怎樣呢?自己找出有關內容。

請學生模仿伽俐略上講臺表演。這時,課堂氣氛必然會活躍起來。教師相機引導:人們除了歡呼以外,會說些什麼?學生展開想象。

這樣開啟學生的思維,讓課堂成為他們想象的場所,教師注意引導和鼓勵,使課堂氣氛再一次活躍起來,讓所有學生在課堂上激情四溢。

4、多媒體出示句子: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思考:你從這句話中受到了什麼啟發?學生討論。

正是教師正確的指導,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慾望,學生從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知識和能力,遠遠勝過了教師課堂上的千言萬語。對學生來說,收穫盡在過程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