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立體圖形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7.54K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生活中的立體圖形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說課稿

前言:

教學的實質是以教材中提供的素材為載體,通過一系列探究互動過程,達到學生知識的構建、能力的培養、情感的陶冶、意識的創新。為此,就《生活中的立體圖形》這一課題,我將就以下幾方面作相關的教學解說。

一.教材分析

教材,即教學素材,一個供師生共同探究的素材,一個構建學生知識體系的素材,一個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為終極目標的素材。本節探究內容取自華東師大版七年級(上)第四章第一節,探究物件是生活中的常見幾何體,探究的重點是幾何體的`分類,難點為分類標準的確立。通過系列探究活動,使學生由國小對圖形世界的感性認識過渡到感性與理性認識相融,從而開啟學生認識與探究豐富多彩的圖形世界的大門。

二.目標分析

教學目標,揭示了教學過程應是使學生由不知到認知到樂知的昇華過程,是培養創造性人才的指南。根據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直觀感知、無意注意為主,空間觀念較薄弱,結合現有知識結構——國小及生活中大量幾何圖形的直觀表象,依據《課程目標》——本階段的學生應初步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體會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絡,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確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經歷直觀感知→探索歸納→應用創新的認知過程,探索立體圖形的分類,加深對圖形的認識與感受。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動手操作、探究思索、交流互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協作能力及創新意識。

3.情感與態度目標: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絡,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集體主義觀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熱情。

三.教學方法分析

教學方法是我們實現教學目標的催化劑,好的教學方法常常使我們事半功倍。在實施《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因此,我將本節課的教學方法確立為:

①學法:探究學習,在實際生活背景中去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在實踐交流中合作學習;

②教法:情景式,提供豐富的圖形素材引導學習;合作式,在師生的平等交流中評價學習;開放式,在開放式教學中昇華學習。

四.教學程式分析

教學程式是教學目標的體現過程,是教法學法的實施過程,是教學理念的展現過程,是使知識與能力在現實背景中自然呈現的過程。結合本節的教學內容及重難點現對教學程式做一分析。

1.教學流程

→ → → →

2.設計理念及說明

欣 賞 感 知

設 計 實物及多媒體展示生活中豐富多彩的圖形世界,同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思考。

理 念 直觀而又豐富多彩的素材能使學生由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勾起學生對現實世界中的已有知識的回憶與聯想,激發學習興趣與探究熱情。

模 型 分 拆 設 計 學生將幾何模型進行分拆,感知複雜幾何體由簡單幾何體構成。

理 念 建立模型是我們研究現實生活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把直觀形象的模型作為學生探究的素材,有利於學生對幾何體由直觀認識過渡到理性認識。

分 類 探 究 設 計

1.分類嘗試

2.標準討論

3.分類歸納

4.動手操作

理 念 讓學生經歷幾何體分類的過程,改變學習方式,倡導個性化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進一步激發學習與探究的熱情,同時注重動手操作在學生的知識構建中的作用。

操 作 探 索 設 計

1.情景製作

2.模型製作

3.創新制作

理 念 做中學是新課標下的重要學習方式,做——有利於學生親身經歷,有利於把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有利於美的薰陶和情感交流,有利於創造性的學習。

評 價 展 望 設 計 同學們,歷史上著名的數學家尤拉也像我們一樣,在對幾何體觀察探究的過程中得出了著名的尤拉公式(頂點數+面數-稜數=2)。以後,我們將沿著尤拉的足跡,通過研究點、線、面……走進豐富多彩的幾何世界。

理 念 進行鼓勵性評價,是學生克服學習困難的法寶,是學生樹立自信心的最佳途徑,是激發學生探究知識奧祕的動力……。

五.教學評價分析

根據《課程標準》的評價目的: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注重過程評價,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評價,本節課的評價應以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的發展為目的。鼓勵式評價為主,輔之以過程評價,採用教師評價、學生評價、自我評價,課堂觀摩等方式靈活處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