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分數初步認識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2.23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分數初步認識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數學分數初步認識說課稿

數學分數初步認識說課稿1

一、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幾分之一。

(二)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萬以內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充套件,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無論是意義,還是讀寫方法、計算方法,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本節課結合具體情境,通過直觀操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分數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基礎。

(三)學情分析

低年級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識具有較強的具體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賴對感性材料的概括。學生在二年級上學期的時候已經掌握了平均分的意義,能把一些實物圖片或者圖形平均分。有的學生已經知道了分數,但他們基本上還不能正確表達分數的意義。

(四)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

結合具體情境,通過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能正確地讀寫分數。

2、能力目標:

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發展思維,培養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

3、情感目標:

經歷認識分數的過程,體驗創造的快樂,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幾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分數的概念。

教學難點:能夠藉助具體的例項說一說分數的意義。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各種圖形紙片若干張,尺子、彩色筆。

二、說教法和學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法與學法的設計著眼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並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並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創設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氛圍,讓學生會學、愛學。

因此本節課我使用的:

教法:情境教學法、演示法、操作法、觀察法和討論法。

學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學法。

三、說教學程式

根據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8226;(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8226;(2)動手操作,構建新知

&%8226;(3)分層練習,拓展提高

&%8226;(4)課堂小結,延伸鋪墊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最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數學學習的機會。”因此,新課伊始,我就創設了一個笑笑和淘氣分食物的情境,4個蘋果、2瓶飲料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可以得到2個蘋果、1瓶飲料,分得的結果可以用整數表示,而把1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得到半塊月餅,“半個”月餅是多少呢?能用我們學過的數表示嗎?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分數的必要性,由此匯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構建新知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分數的意義,在“動手操作,構建新知”這一環節我又分四步組織學生學習。

(1)電腦演示,建立表象

幾分之一的表象認識比較抽象,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在認識“二分之一”時,我利用課件演示讓學生仔細觀察,我們把月餅平均分成了兩份,一半正好是兩份當中的1份。這一份是月餅的1/2,另一份也是月餅的1/2,使學生明白

只要是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這塊月餅的1/2。使學生初步理解1/2的含義。(板書: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實際操作,促進內化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我讓學生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先折一折,再用斜線給它的1/2塗上顏色。學生動手摺紙並塗出所選圖形的二分之一。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折法,課堂上可能出現幾種型別的正確折法。我先有意識地展示長方形的幾種不同的折法,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狀也不同,塗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引導學生說出“只要是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了兩份,每份就是這個長方形的1/2。”

接著再通過幾道判斷題,使學生明白如果分成二份的大小不相等,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數表示,這樣就突出了分數概念中相當重要的前提條件——“平均分”,為以後學習分數的意義奠定了基礎。

(3)再次操作,創造分數

認識了1/2,接著我順應學生好表現的心理特點,放手讓學生自主創造分數,彰顯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說一說還想認識什麼分數,學生邊說,老師邊有選擇地板書。同時鼓勵學生再次動手操作,創造自己喜歡的分數。這樣在學生動手操作,動口交流,動腦思考中,進一步體會分數的含義。找一找分數王國裡的分數(放主題圖的課件)不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而且鍛鍊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更好地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4)比較分數的大小

使學生初步學會自己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一階段的教學讓學生明確認識,形成分數的完整概念。

(三)分層練習,拓展提高。

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寫、塗、說、看四種練習,通過練習,加深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提高能力。

A、基本練習,形成技能。

1、寫,用分數表示下列各圖的塗色部分。

做一做的第1、2題(數學書93頁)

2、塗:看分數,塗顏色。(練習二的1、2、3題)

以上兩個練習是最基礎的鞏固練習,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都能掌握本節課的知識目標,形成技能。

B、應用練習、提高能力。

3、說:下面的畫面讓你聯想到了哪些分數?

法國國旗五角星巧克力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只有當數學問題和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具體的,生動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數的意義,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

4、看:塗色的部分大約佔圖形的幾分之幾?

課件依次出示圖形,讓學生看圖進行估計,培養學生的猜測與驗證的能力,加深理解分數的意義。

&%8226;(4)課堂小結,延伸鋪墊

我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有利於建立完整的認知結構;自我反思評價,師生互評,有利於建立學習自信心、主動性,體現評價的多樣性。使學生了解分數不但表示一個物體的一部分,還可以表示一個整體的部分數,為下一節課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做好鋪墊。

五、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通過板書可以突出教學的重難點,為學生掌握知識和記憶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在設計板書時力求做到兩點。

(1)圖文並茂,條理清楚,層次明確。

(2)突出重點.與課堂教學的小結相呼應。

數學分數初步認識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分數的初步認識》。

首先,說教材。

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認識幾分之一。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擴充套件,無論是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及計算上,分數和整數都有著很大的差異。認識幾分之一是第七單元教學內容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不僅可以使學生簡單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堅實的基礎。教材的安排貼近學生的認知特點,而且非常注重情境的創設。

學情分析:

低年級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識具有較強的具體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賴對感性材料的概括。學生在二年級上學期時已經掌握了平均分的意義,能把一些實物圖片進行平均分,這為本課的學習提供了感性基礎。

根據教材的編寫特點和意圖,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目標: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的探究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數學思考和創新精神。

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幾分之一,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教學難點:理解幾分之一表示的具體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及各種圖形紙片若干張、彩色筆等。

二、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實現確立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情境教學法、演示法、操作法、觀察法和討論法。通過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想學、樂學;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過程,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中主動建構數學知識,從而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流程

根據新課標理念,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來組織教學: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最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數學學習的機會。”因此,新課伊始,我就創設了兩個小朋友分水果的情境。把這些水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可以得到幾個蘋果?幾個梨?幾個西瓜?請你用掌聲回答,答案是幾就拍幾下。當學生拍到“半個”西瓜時,產生了質疑:“‘半個’應該怎麼拍呢?能用什麼數來表示呢?”從而引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種新的數:分數。

拍掌引入分數,我是參考了吳正憲老師的精彩課堂設計,我覺得這個設計非常巧妙。首先拍掌能使全班學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其次“半個”無法拍掌表示,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新知的慾望。

第二個環節:動手操作,建構新知。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因此我精心設計了六個活動來進行教學。

活動1.課件演示,建立表象

幾分之一的表象認識比較抽象,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在認識“二分之一”時,我利用課件演示並讓學生仔細觀察: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這個西瓜的1/2。這一半是西瓜的1/2,那麼,另一半呢?也是這個西瓜的1/2。在這裡,我多讓幾位學生說一說,這個二分之一是怎麼得來的?讓學生明白,只要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任意一份都是整個西瓜的1/2。通過多媒體演示,使學生建立了1/2的表象。

活動2.讀寫1/2,認識分數各部分名稱。

初次認識分數,教師的引領顯得尤其重要,我利用課件演示,示範讀、寫1/2,和學生認識分數各部分名稱,再讓學生書空1/2,並快速地在本子上寫出兩個1/2。這樣,學生在讀寫分數的過程中,初步感知了分數。

活動3.動手操作,折出1/2。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1/2的含義,我設計了這個活動: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紙,折出它的1/2嗎?並塗色表示出來。摺好後,讓學生舉起來,展示自己的作品,並說一說1/2表示的具體含義,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我有意識地展示學生不同的折法,引發學生思考:“為什麼他們的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狀也不同,而塗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學生在觀察討論中發現:“只要是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了兩份,每份就是這個長方形的1/2。”在動手操作中,幫助學生實現了1/2從有意接受到自由表達的過程。

數學分數初步認識說課稿3

我說課的內容是《分數的初步認識》

一、說教材

本課時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7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的第一課時:認識幾分之一。本單元主要教學內容為:幾分之一、幾分之幾的認識,簡單的分數加減法。“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充套件,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因此教材將分數的知識分段教學,本學段是分數的初步認識,本節課是“認識幾分之一”。新課標對這一部分知識的要求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簡單分數,初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基礎,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教材藉助一些圖形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操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為以後學習分數和小數等知識打下的基礎。

教學目標:

每一節成功的數學課,都必須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並且緊緊圍繞這個目標展開教學活動,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瞭解具體分數所表達的意義,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讓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數的過程,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小組合作一系列學習活動,感受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精神,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價值,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瞭解具體分數所表達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分數所表達的意義,分數的實質是反映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因此分母、分子的含義是分數教學中最本質,最重要的部分。

二、說學情:

國小生從認識整數到認識分數是關於數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學生對於平均分並不陌生,在二年級學習除法時已經有了這方面的經驗,在生活中有時候也對一個物體進行平均分,你一份、我一份、他一份平均分一個物體;也有的同學在不同的渠道(包括看數學書)聽說過甚至知道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一些分數,這些都是學習本課的寶貴的基礎資源。但他們並不理解它的含義。分數的產生是從等分某個不可分的單位開始的,兒童生活中已有這樣的經驗,但不會用分數來表述。所以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出發,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主動的去獲取分數的相關知識。

數學分數初步認識說課稿4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材第91—92頁 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是通過多種活動,如平均分餅子、摺紙等,讓學生初步認識到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認識幾分之一,能正確地讀寫分數,掌握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和判斷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探究意識,感受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

3、體驗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方法:觀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

教學重點: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

教學難點:使學生頭腦中形成“幾分之一”的表象。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師生各準備正方形、長方形等紙,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下面老師就給你們講一個鼠媽媽分餅子的故事好嗎?鼠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大毛,一個叫二毛,哥倆長得挺機靈的,又非常喜歡鼠吃媽媽做的餅子。有一天,鼠媽媽做了4個餅子,想要分給兩隻小老鼠吃,要使兩隻小老鼠得到的餅子同樣多,應該怎樣分呢?誰來幫幫鼠媽媽?第二天,鼠媽媽做了2個餅子,想要分給兩隻小老鼠一樣多,應該怎樣分呢?誰也來幫幫鼠媽媽?第三天,鼠媽媽有點累了,這天她只做了1個餅子,還想要分給兩隻小老鼠一樣多,應該怎樣分呢?誰再來幫幫她?(半個餅子用數字怎樣來表示呢?今天老師特意請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分數。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

(教學小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好的數學課,情境的創設非常重要。國小生的特點是好玩、好動、好奇心強,對於色彩鮮豔、離生活較近、有趣味性的故事感興趣。本節課,我首先利用課件鼠媽媽分餅的故事創設了情境匯入新課,引發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思維活躍、學習積極性很高,為本節課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二、動手操作,探求交流,獲取新知。

(一)認識二分之一。

1、鼠媽媽分餅子。

鼠媽媽先把餅子分成不同的兩份,大毛連忙說:“我是哥哥,我吃小的。”二毛一聽也連忙搶著說:“我小些,應該吃小的,大的給哥哥。”鼠媽媽看見哥倆互相謙讓的樣子,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她說:“好了,孩子們,不要吵了,我來重新分吧!”鼠媽媽重新把餅子分成同樣多的兩份,她說:“這塊餅子,你們一人一半,這種把餅子分成同樣多的兩份,我們在數學上把它叫做平均分。”

2、演示鼠媽媽分出平均分的餅子情境圖。

指出,把一塊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塊餅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寫作1/2。教師指導學生讀、寫1/2。中間的橫線表示平均分,橫線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橫線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1份,這個分數讀作二分之一。寫分數時,應先寫什麼?(先寫分數線,接著寫分母、分子)

3、小組活動:用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和三角形折出它的1/2,並用彩筆畫上斜線。把學生折出的1/2貼在黑板上。

4、演示教師折出的1/2。

(教學小結:本環節先讓鼠媽媽把餅子分成不同的兩份,引發哥倆的“爭吵”——都要少的一部份,達到教育學生繼承和發揚我們中華民族互相謙讓的傳統美德。然後講解分數各部份名稱,讓學生對分數的了初步的認識。最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動手摺出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的1/2,進一步認識分數。)

(二)認識四分之一。

1、電腦課件演示,把一張長方形紙對摺,再對摺,開啟,提問:把這張長方形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讀作什麼?寫作什麼?

2、小結:像1/2、1/4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3、剛才我們認識了1/2,1/4,認識了分數裡的分數線、分子和分母這個大家庭裡的3位成員,還有許多分數想和我們交朋友,你們願意和它們見面嗎?教師課件演示1/3、1/6、1/8等。

(教學小結:分數裡只有1/2嗎?於是我又利用課件演示長方形紙的1/4,告訴學生這也是一個分數。學生興趣來了,噢,我認識兩個分數了。於是我趁熱打鐵,說:“還有好多好多的分數想和我們交朋友,你們願意和它們見面嗎?學生興趣空前高潮,為下一步教學的發展奠定非常好的基礎。於是接下的1/3、1/6、1/8等,學生一點就會,課堂效果非常好。)

三、鞏固練習,小結本節課內容。

這節課我們通過折一折,塗一塗的方法,認識了分數,明白了怎樣讀寫分數和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現在老師出一些練習題考考你們,你們願意接受挑戰嗎?(練習區1、3、4、5、7)

(教學小結:一節課上到這,學生大體都會了,為了防止他們產生自滿情緒,又讓他們始終保持著強烈的求知慾望,於是我又設計一系列練習,讓學生在完成這些練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發展。)

四、智慧園:實踐探討,課後想一想。

媽媽買的一大塊巧克力裡有一樣大的8小塊,怎麼吃呢?方方說:媽媽吃3塊,我吃4塊,奶奶吃1塊。他們各吃了這塊巧克力的多少呢?

(教學小結:學生的好勝心理強,嚐到了成功的甜頭,但是仍然不滿足,於是我在最後的教學中,帶學生到智慧園去闖一闖,給學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餘地,讓學生能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中解決學習中的問題,為下一節課幾分之幾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五、課堂作業:完成練習二十二第1、2題。

六、板書設計。(略)

教學反思

對於國小生來說,數學學習往往是他們自己生活經驗中對數學現象的一種“解讀”.在教學中,如果能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喚起其原有的經驗,那麼學起來必然親切、有趣、易懂了。我利用課件鼠媽媽分餅的故事創設了以下的情境,匯入新課,引發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思維活躍、學習積極性很高。國小數學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課堂上,我放手讓學生折出分數,學生的好勝心理強,學生動手積極性很高,紛紛折出了其它分數。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充套件。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重視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摺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

在整個課堂預設時,想的比較完美,事實上也真正上達到了預設目的。不過也存在著不足之處,比如在折分數時沒有放開手讓學生去折,而是不時的去指導,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數學分數初步認識說課稿5

一、說教材

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五冊112-113頁的內容,認識幾分之幾中的幾分之一。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單元只是“初步認識”。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教材例1--例5藉助一些圖形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操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為以後學習分數和小數等知識打下初步基矗教學大綱對這一部分知識的要求是:初步認識分數,會讀、寫簡單的分數。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所處的地位,確定本節課教學目的如下:(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瞭解具體分數所表達的意義,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2)通過演示、操作、觀察、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3)滲透“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的觀點。

教學重點:建立幾分之一的表象。

教學難點:初步認識分母、分子表示的含義。

二、說教法

根據直觀性原則,運用演示法,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選擇實物、模型教具等通過演示操作來增強學生的感知力認識幾分之一。積極貫徹啟發性原則,運用講授法,在課堂上,既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尊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按照講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5個例題的教學。

三、說學法

認識幾分之一這部分內容,共有5個例題,根據學生指導的自主性原則和滲透性原則,教師在講解例1之後,扶著學生認識13,獨立讓學生認識14,即讓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實現其學生的“學”,體現出教師寓學法於教法之中,即教師教學既教知識、又教方法。

四、說程式

本節課教學,設計三個環節進行。

(一)複習

1。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把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3。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在這一環節中,設計三道小題,通過複習以前學習過的“平均分”,抓住新舊知識的最佳切入點,為實現新認知做好準備。)

(二)新授

1。匯入新課

半個蘋果在教學上不能用學過的0、1、2、3……整數表示,這就要求我們用一種新的數表示,這種新的數就是分數,今天就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

2。教學例題

(1)教學例1①師展示餅的模型,講解,把這個餅看作一個整體,分開再重合,問是怎樣分的?為什麼?(強調平均分)指導學生說,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塊,兩塊是同樣多的,我們就說每塊是這個餅的二分之一。②回憶分餅過程。剛才分餅的時候,是先幹什麼呢?是怎樣分的?③指導寫12。

(2)教學例2①師出示一個圓紙片,問:把誰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把其中的一部分塗上陰影,其中的一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②寫的時候要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並說出各部分表示什麼意思?③用三句話,把這幅圖表達出來。

(3)教學例3師生將準備好的長方形紙拿出來共同操作。問:把誰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張長方形紙對摺,再對摺,想: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寫作()()。

(4)教學例4投影打出圖,讓學生先想,然後填空反潰

(5)教學例5指導學生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再把線段平均分成10份,提問:把1分米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份是1分米的幾分之幾?在圖上標出110,數一數這條線段上有幾個110?

3。教學各部分名稱。

(1)像12、13、14、15、110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2)以13為例介紹各部分名稱。

4。指導看書,完成做一做。

5。小結。

剛才我們通過觀察圖形和實際操作知道,要先看是否是平均分成幾份,平均分成幾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新授部分,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眼、腦、手、口並用,使學生初步建立分數概念,同時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練習

1。練習二十七第1題給予一定的指導。

2。練習二十七第2題要回答為什麼。

3。完成3-5題。

全課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學習這部分知識要注意什麼?(通過這幾組題的練習,加深理解本節課的內容,突出重點,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數學分數初步認識說課稿6

各位評委,大家好!

一、說教材:

1、說課題:

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國小四年級數學第七冊第五單元中的第一課時《分數的初步認識》。

2、說教材:

這節課的內容是學生在數學領域中第一次接觸“分數”這個概念,這節課的所學的內容是從整數到分數的一次數的概念的擴充套件,而且知識較為抽象。無論從其意義以及讀寫法都與整數有著很大的差異。學好這節課才能為今後繼續學習分數和小數等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因而,教師有必要在教學時讓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與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能產生分數。

3、說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初步認識和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

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正確讀寫比較簡單的分數。

(2)、發展性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判斷、邏輯思維等能力。

(3)、教學重點:正確認識幾分之幾的分數。

(4)、教學難點:理解幾分之幾的含義。

二、說教學過程:

1、激趣匯入:

我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的是故事化的激趣匯入,給學生講一個《小熊分餅》的故事。在故事中滲透“平均分”概念的回顧,引導學生動手分一分“餅”,說分法。巧設認知的矛盾,從而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2、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根據所學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新知識1/2時,我組織學生動手分一分,從分的過程中形成1/2的表象。然後,讓學生表述過程和表示1/2的部分。通過這樣的方式明確分數的形成是從生活當中用整數不能表述時才產生的。接著,出示一些圖形讓學生去判斷,從而形成“不是平均分的圖形不能用分數表示。”教師幫助加上“暫時”,完善認識。也為接下去的教學作好鋪墊。

3、生活化導引,繼續自主探究:

光從書面上認識分數是不夠的。因而,接下去我就引導學生到生活當中去找分數。(家中的大門、窗戶、半月……)在學生表述完後,追問:“教室裡的窗戶有好幾扇是有好幾塊玻璃的,我開啟其中一扇,問‘開啟的是整扇窗的____.’”讓學生初步接觸其它分數。

接著,我就組織學生自己想幾個分數,請幾位同學讀一讀後,再請學生小組合作利用學具把其中一個分數表示出來。這樣做有助於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探討。

小組合作完成後,再請小組代表彙報,這裡要注意學生的表述是不是完整,讓學生明確“______是_______的_______。”

認識了一些其他分數後,接下去利用學生展示過的學具,將上面的塗色部分再添上幾份,同樣讓學生表述出來。這樣讓學生明確幾分之幾裡面有幾個幾分之一。

練習:將課後的練習2、3用投影片放出來,請學生口述。

4、鞏固新知,文字練習:

分數的讀法:課後練習5 請幾位學生口頭讀一讀。

分數的寫法:課後練習6 請同學們用手指書空,明確書寫順序。

5、結合新知,拓展認識:

請學生觀察出示的實物圖,問:“這能用分數表示嗎?”(暫時不能)

“那你能猜一猜嗎?”

“誰能來證實一下你猜的準不準?”(折一折)

“現在你們明白老師為什麼要加上‘暫時’兩個字了吧!”

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明白:不是平均分的圖形,只有通過再次分,分的份數多了,才能將所取的部分用分數表示出來。進一步拓展學生對分數的認識。

6、回顧總結,口語表述:

通過最後一環節,請學生口語表述學會了什麼,回顧這節課所學的知識點,讓學生說,達到總結的目的。

三、說板書:

板書很簡潔,但重點突出、給教學帶來很大方便,給學生的表述做出參考。

數學分數初步認識說課稿7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早就提出:“讓學生從做中學。”這種教學理念反映在數學教學上就是“做數學”,“做數學”就是要用一種親身體驗的數學學習方式來有效地迴避那種“灌輸式”的數學學習。它強調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現實的體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因為“聽過會忘記,看過能記住,做過才能學會(you do, you learn)。” 吳老師執教的《分數的初步認識》這節課充分體現了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她以獨具匠心的設計、細膩靈活的誘導,將學生推上了自主學習的舞臺,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她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辯論等多種形式,培養和激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創新、善於表達的能力。同時使學生在傾聽與辯論、接納與讚賞之中,學到與他人交流的技巧,這對於學生的綜合能力和人格完善大有裨益。學生自始至終置身於教師為其創設的發現和討論的情境之中,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參與探討、質疑、創造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思考、交流、傾聽、爭論和發現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了在學生原有生活經驗和認知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建構主義教學理念。

下面談談我聽完這節課的一些感受,僅供參考,不足之處,請多指教。

1、恰當地組織數學學習內容。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數學的根源在於普通的常識”。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一般認識分數的教學都是按教材的順序,由1/2 、1/3、1/4等幾分之一到幾分之幾,通過圖形演示直接呈現給學生。這樣認識的分數是形式上的,並沒有為學生積累足夠豐富的感性經驗。將來要理解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需要有豐富的表象作支撐。因此,教學中呈現的內容不應是一個分數與一個圖形的簡單機械的對應,而應有更為豐富寬廣的內涵。所以,教師只提供給學生相應的學習材料:各種形狀的紙片和一條線段,讓學生通過操作、演示、討論、說理等方法,表示出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一條線段等圖形的—,在腦海中建立起—這個分數與多幅圖象之間的對應聯絡,並突出1/2的本質屬性。這樣的1/2是生動的、具體的,富有活力的。練習設計中的“猜想遊戲”和“色塊問題”,對學生來說,也是富於挑戰性的,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可以盡顯學生的能力和潛力。

2、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

建構主義學說認為:國小生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的現成結論,而是一個親自參與的充滿豐富、生動的思維的活動,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分數的產生包含著豐富的思維過程。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注意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感悟知識的本來面目,讓學生在“再創造”中實現知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充分發展。我們可以看到,一開始,教師就以直接揭題法激起學生對問題的探索慾望,為主動探究作了心理上的鋪墊。接著,教師提出:既然是分數,與什麼有關?自然地引出分東西,師生共同在分東西的過程中,經歷的產生過程。在認識1/2基礎上,教師充分信任學生,鼓勵學生,放手讓學生藉助學具自己去創造分數、研究分數。這就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我們欣喜地發現,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分數,他們有各自獨特的發現。不僅順利地認識幾分之一,而且還創造出了幾分之幾的分數,並且還能舉生活中的例項來驗證,說明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在這“做數學”的過程中,學生創新火花不斷地迸發出來,不斷體驗到創造的愉悅和探索的樂趣。

3、構建群體互動交流的發展區。

“做數學”強調數學學習是群體互動合作與經驗共享的過程。新課程標準也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中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交流反思中共同分享學習成果,提升活動的價值。如當學生利用學具充分操作後,及時組織小組討論:你是怎樣創造出分數的?讓學生交流各自的學習成果,使認知結構得以擴充與放大。當學生提到“正方形的1/4”時,抓住契機,收集學生的不同的折法,展開對—本質意義的探討。教師只提出:看到這些圖形,你有什麼想法?生自己提出問題:為什麼陰影部分的形狀各不相同,卻都是這個圖形的1/4呢?經過討論才發現:分數與平均分的份數有關,而與具體分的方法和分成的形狀無關,從而剔除分數的非本質屬性。在上述思維的相互碰撞中,明確本質,昇華認識。又如:“奇妙的色塊圖”的問題解決,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再採用小組討論,合理反饋交流的活動形式,既總結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又展示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形象思維,滲透極限思想。不僅滿足了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需要,同時為部分困難學生創造了“最近發展區”,進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達到共享成果的層面。

此外,本節課老師以滿腔的熱忱、高超的教學藝術和真誠的愛心,感染孩子們的情,粘住孩子們的心。她從不輕易否定學生的回答,總是以熱情的鼓勵、耐心的等待和巧妙的疏導與孩子們同喜同憂。在這節課上,我們不僅能感受到知識資訊的傳授、思維的碰撞,還有心與心、情與情真誠地交流。其獨特的學風格,爐火純青的教學藝術,在這節課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聽吳老師的課,如同親臨精彩的演出,既讓人精神愉悅又回味無窮,難怪孩子們上她的課不願下課,老師們不願離開。

聽完這節課,我深切地體會到,我們的數學教學不僅應關注學生獲得怎樣的結果,更應關注他們是否經歷了自主探索的過程。只有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的實踐、探究與交流的過程,才有可能懂得數學的價值和意義。也只有讓學生在“做中學”,才能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

數學分數初步認識說課稿8

一、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展區”,在大背景下認識分數

1、分數對於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樑,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麼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們在初次教學分數時,總是以單個的物體的進行平均分,然後“半個”無法用整數表示的時候就引入了分數,優點是這樣分數出現的實際需要效能夠凸現,學生對分數的產生印象深刻;缺點是這樣以單個的物體入手,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受到侷限,會導致到高段學習分數的意義的時候,對單位“1”難以理解和接受。其實“一半”和“半個”是有區別的,只有“半個”才用分數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數引入的時候,請學生說身邊一些事物的一半,發現日光燈是11個,一半一下子無法說出來。同時一個圓的一半是多少也無法說清。然後,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們只用一個數表示出來”。從而引入分數二分之一,這樣對於分數的認識放在了一個寬廣的背景下來學習,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個1/2來表示。

二、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充套件。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摺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儘管學生在正方形紙上這出了幾個幾分之一的分數,並且用分數表示出來,但是學生在比較分數大小的時候,還是受到整數認識的影響,認為1/32比1/8大,於是課件顯示豬八戒分西瓜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

 三、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對於國小生來說,數學學習往往是他們自己生活經驗中對數學現象的一種“解讀”.在教學中,如果能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喚起其原有的經驗,那麼學起來必然親切、有趣、易懂了。學生的好勝心理強,教師在學生認識了1/4。紙上折了1/4後,誰還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數,學生動手積極性很高,紛紛折出了其它分數。當問誰折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就更願意比了。起初,學生對分數的比較這一知識停留在比較表面、比較膚淺的水平上。他們用整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來比較分數,教師也不做出判斷,而是利用學生喜歡聽的故事,將知識蘊於故事中,在聽故事、看課件演示中,使學生主動得構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當回過頭來再比誰折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都笑了。而教師也不必再多說什麼,學生已經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認識。

在整個課堂預設時,想的比較完美,事實上在真正上這堂課的時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學環節還有待完善。從整體上認識分數,對三年級學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過高,在折分數操作時是否需要及時的比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數學分數初步認識說課稿9

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7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掌握了萬以內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重要擴充套件。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及計算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教材將分數的知識分段教學,本學段是分數的初步認識,本節課是“認識幾分之一”。新課標對這一部分知識的要求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簡單分數,初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基礎,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不僅可以使學生簡單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可以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初步基礎。

二:學情分析:

國小生從認識整數到認識分數是關於數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學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觸過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數,但並不理解它的含義。分數的產生是從等分某個不可分的單位開始的,兒童生活中已有這樣的經驗,但不會用分數來表述。所以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出發,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主動的去獲取分數的相關知識。

三:教學目標:

每一節成功的數學課,都必須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並且緊緊圍繞這個目標展開教學活動,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從以下三方面來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一的分數的大小。

2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數的過程,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小組合作一系列學習活動,感受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

3 情感與態度: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精神,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價值,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四:教學重難點:

初步理解分數的含義,正確讀寫幾分之一。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以及他們已有的知識水平,確定本節課的難點為初步建構分數概念和理解每個分數所表示的實際含義。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結合這節課的具體情況,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 根據直觀性原則,運用演示法,使學生初步感知幾分之一。

2 貫徹啟發性原則,運用講授法,在課堂上,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尊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 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按照講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例題的教學。

學法: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我覺得,有效的數學學習,應該是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形成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這節課我主要採用了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觀察發現,合作交流等方式引領學生展開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教學過程

新課標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基於這點,我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 ) 創設情景,設疑匯入:

⑴把4個蘋果、2個梨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人分得多少?請學生回答。

結合學生的回答,揭示:每份分得同樣多,數學上叫做“平均分”。

(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因為這是分數產生的一個必要條件。)

⑵把一個西瓜分給他們兩個,每人分得多少?

學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一半”能用我們學過的數來表示嗎?

把這樣的問題拋給學生。

學生無法找到合適的數字來表示半個,教師引出新課:今天我們認識一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這個環節利用學生喜愛的動畫形象引入,在學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出了一半,通過質疑,學生髮現一半不能用自己學過的數字來表示,自然產生了對新知識探索慾望)

二 ) 動手實踐,自主探究

(一) 認識二分之一

⑴直觀感知,初步認識。

① 老師用一個圓代表西瓜。展示對摺的方法:對齊,保證是平均分。剪開拿出其中的一份是一半,進行展示。

(這裡要讓學生直觀的感知一半和一個的不同)

“一半”可以用二分之一來表示。

師板書:二分之一,生讀一讀,

②這一份是西瓜的二分之一,那一份呢?

小結: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請學生和同桌互相說一說二分之一是怎麼產生的?

(這個環節用演示的方法讓學生直觀感知二分之一產生的過程,通過讀一讀,說一說能夠對二分之一的概念進行完整的表述。並明確一個單位1內有兩個二分之一)

⑵動手操作,深化認識。

學生動手摺自己的紙片,並給其中的二分之一塗上顏色。學生交流各種不同的折法。

(這個環節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鼓勵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體驗創造的快樂,同時,在實踐中發現新的問題:即:折法不同,塗色部分的形狀也不同,為什麼塗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來表示呢?)

學源於思,思源於疑”,新的疑問引發新的思考,我讓學生結合自己折的紙說一說。

使學生明白不同單位1的二分之一也是不同的。

⑶聯絡生活,加深理解

在用紙創造二分之一後提問: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二分之一?

請生說一說。如:一個蛋糕平均分成二份,每份是這個蛋糕的二分之一等。

啟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認識到這個新知識廣泛存著於我們的生活之中。感知數學和生活的聯絡。

(4)觀察判斷,拓展認識。

下列圖形中(圖略),哪些圖形的塗色部分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

1學生交流,並說明判斷理由。

(這個環節主要是想讓學生通過比較判斷,加深對二分之一的理解:只有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2出示三分之一圖,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嗎?

不能,你覺得可以怎樣表示?生說一說。

交流三分之一的形成,分別說一說。教師板書。

(讓學生交流三分之一的形成,還是在鞏固分數產生的意義。觸發學生靈活思維。)

二 :認識四分之一

⑴聯想: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

生說,師板書。像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六分之一……這樣的數就是分數。分數的大家庭有好多成員,今天我們認識的是幾分之一。 板書課題。

⑵動手操作:請大家折一折四分之一。

學生自主動手摺紙、塗色,表示出圖形的四分之一。

⑶展示交流::小組成員交流各自不同的折法,並互相說一說各自四分之一的意義。

⑷擴充套件延伸:想一想:怎樣才能得到一個圓的五分之一呢?那六分之一,八分之一呢?請生分別來說一說。

小結: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幾分之一。

(這個環節先動手摺出四分之一,然後讓學生想象五分之一,六分之一的產生,是想讓學生把對分數的理解從直觀感知過度到形象思維上來,能以此類推,理解分數產生的意義。)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 判斷塗色部分能用分數表示嗎?如果能,是幾分之一?圖略。

(2) 看課本主題圖,你能從中找到幾分之一

(3) 說一說生活中的幾分之一。

(4) 折一根繩子,反覆折,從而產生不同的分數。

這四道練習題緊緊圍繞本課的重點,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調節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同時練習注重了層次性,開放性,發展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既體現了人人學有用的數學,又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既照顧了全體,也有效促進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四):知識梳理,總結評價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分數,你覺得你有什麼收穫?

這樣做,是對整堂課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和概括,對重點知識畫龍點睛,有利於學生將新知識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去,有效提高學生語言概括能力和整體思維能力。

五):趣味探究,拓展留疑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一個西瓜平均分給二個人,每人得到二分之一,可是懶羊羊不幹了,他說,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多吃點,我要吃這個西瓜的四分之一。同學們:你們覺得懶羊羊真的能吃到更多的西瓜嗎?請用你們自己的方法去驗證一下吧!

呼應本節課的匯入,留下一個很有趣味性又極富挑戰的問題,讓學生去解決,學生會有極大的興趣去進行積極的探索,這種探索就是對這節課所學知識的一個鞏固,同時,也是對下節課比較分數的大小進行的有效的預習。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客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絡。”比較分數的大小是一個難點,我希望更多的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現和理解。

七: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好的板書能突出教學的重難點,為學生理解知識和對知識進行記憶提供直觀的參考和有利的幫助。這節課我的板書設計條理清楚,簡潔明瞭,重難點一目瞭然,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數學分數初步認識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五冊112—113頁的內容,認識幾分之幾中的幾分之一。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單元只是“初步認識”。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教材例1——例5藉助一些圖形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操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為以後學習分數和小數等知識打下初步基矗教學大綱對這一部分知識的要求是:初步認識分數,會讀、寫簡單的分數。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所處的地位,確定本節課教學目的如下: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瞭解具體分數所表達的意義,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演示、操作、觀察、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滲透“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的觀點。

教學重點:建立幾分之一的表象。

教學難點:初步認識分母、分子表示的含義。

二、說教法

根據直觀性原則,運用演示法,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選擇實物、模型教具等通過演示操作來增強學生的感知力認識幾分之一。積極貫徹啟發性原則,運用講授法,在課堂上,既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尊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按照講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5個例題的教學。

三、說學法

認識幾分之一這部分內容,共有5個例題,根據學生指導的自主性原則和滲透性原則,教師在講解例1之後,扶著學生認識13,獨立讓學生認識14,即讓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實現其學生的“學”,體現出教師寓學法於教法之中,即教師教學既教知識、又教方法。

四、說程式

本節課教學,設計三個環節進行。

(一)複習

1、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把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3。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在這一環節中,設計三道小題,通過複習以前學習過的“平均分”,抓住新舊知識的最佳切入點,為實現新認知做好準備。)

(二)新授

1。匯入新課

半個蘋果在教學上不能用學過的0、1、2、3……整數表示,這就要求我們用一種新的數表示,這種新的數就是分數,今天就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

2、教學例題

(1)教學例1

①師展示餅的模型,講解,把這個餅看作一個整體,分開再重合,問是怎樣分的?為什麼?(強調平均分)指導學生說,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塊,兩塊是同樣多的,我們就說每塊是這個餅的二分之一。

②回憶分餅過程。剛才分餅的時候,是先幹什麼呢?是怎樣分的?

③指導寫12。

(2)教學例2

①師出示一個圓紙片,問:把誰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把其中的一部分塗上陰影,其中的一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

②寫的時候要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並說出各部分表示什麼意思?

③用三句話,把這幅圖表達出來。

(3)教學例3師生將準備好的長方形紙拿出來共同操作。問:把誰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張長方形紙對摺,再對摺,想: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寫作()()。

(4)教學例4投影打出圖,讓學生先想,然後填空反潰

(5)教學例5指導學生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再把線段平均分成10份,提問:把1分米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份是1分米的幾分之幾?在圖上標出110,數一數這條線段上有幾個110?

3、教學各部分名稱。

(1)像12、13、14、15、110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2)以13為例介紹各部分名稱。

4、指導看書,完成做一做。

5、小結。

剛才我們通過觀察圖形和實際操作知道,要先看是否是平均分成幾份,平均分成幾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新授部分,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眼、腦、手、口並用,使學生初步建立分數概念,同時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練習

1、練習二十七第1題給予一定的指導。

2、練習二十七第2題要回答為什麼。

3、完成3—5題。

全課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學習這部分知識要注意什麼?(通過這幾組題的練習,加深理解本節課的內容,突出重點,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