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分數的基本性質說課稿範文

來源:才華庫 3.3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分數的基本性質說課稿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分數的基本性質說課稿範文

五年級下冊分數的基本性質說課稿1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數學課標教材五年級下冊75頁—76頁《分數基本性質》。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及教學過程五個方面來談一下教學過程設計及設計意圖。

一、說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屬於概念教學。《分數基本性質》在國小數學學習中起著承前啟後、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既與整數除法的商不變性質有著內在的聯絡,也是後面進一步學習分數的計算、比的基本性質的基礎,還是約分、通分的依據。

二、說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清楚理解分數的意義,明確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商不變性質等知識,這些都為本節課學習做了知識上的鋪墊。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一種規律性知識,分數的分子、分母變了,分數的大小卻沒變。學生在這種“變”與“不變”中發現規律,掌握新知識。

三、說教學目標

綜合分析課程標準要求及學生實際,我確定本節教學目標如下:

1.理解與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並會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不同的分數化成分母(或分子)相同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初步養成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能力,並且在自主探究中正確認識與理解變與不變的辯證關係。

3.受到數學思想的薰陶,養成樂於探究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它是約分、通分的依據。

教學難點:讓學生自主探索、發現與歸納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及應用它解決相關的問題。

四、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結合教材內容,本課我主要採用猜想驗證與探索發現的教學模式。在分數的基本性質過程中,採取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觀察、分析。通過觀察、比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來進行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參與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分五個部分進行

第一部分:故事設疑,揭示課題。以唐僧師徒分餅的故事創設問題情境,揭示本節課要研究的問題。

第二部分:組織討論,動手操作。主要是組織學生動手進行折、畫、標等活動,初步理解分數基本性質。

第三部分:合作探究,發現規律。主要的是學生找出規律,並利用規律解決問題。

第四部分:多層練習,鞏固深化。主要是鞏固所學知識並進行拓展提高。

第五部分:梳理知識,反思小結。主要是總結全課。

其中,第三部分“合作探究,發現規律”可以細化為三個環節:

環節一:動手操作,進行比較

這一環節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礎上進行的,我給每組學生三張大小一樣的長條紙,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塗色部分,並比較大小。此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

環節二:呈現問題,引導觀察

這一環節主要呈現給學生這樣一個問題,“第一環節中的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不一樣,為什麼大小相等”,引導學生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兩方面去觀察,此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環節三:交流彙報,得出規律

這一環節主要是學生彙報交流,得出結論。

如果學生沒有概括出“0除外”就設計兩組練習,分子、分母同乘或除以0,完善結論;如果概括出來了,再追加一個問題“為什麼強調0除外”,鞏固結論。最終推匯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此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應該強調的是,無論學生說的多麼好,教師最後的總結與確認是不可缺少的。

以上是我對《分數基本性質》一節的教學設計意圖,有不當之處,請各位批評指導。

五年級下冊分數的基本性質說課稿2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三課時“分數的基本性質”。下面我從設計理念,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設計理念

1、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著力強化個人主體意識,同時關注學生學習動機、興趣等情感態度。

2、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知識經驗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和充分的練習空間。

3、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過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驗證、轉化,以及“用數學學數學”等數學思想方法。

二、說教材

1、教學內容:

《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是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個內容。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商不變性質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以後學習約分、通分的依據。因此,分數的基本性質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之一。教材在講解這一知識點時,應注意加強整數商不變性質的內在聯絡,這樣既幫助學生理解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又溝通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絡。

2、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分數各個部分的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會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以及同分母分數的大小。還學習了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在本學期又學習了因數、倍數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數的特徵,為學習本單元知識打下了基礎。另外,本單元的知識內容概念較多,比較抽象,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直觀形象思維的支撐。在數學教學中,化抽象為具體、直觀,對於順利開展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3、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得學生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再應用這一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引導學生在參與觀察、比較、猜想、驗證等學習活動過程中,有條件、有根據的思考、探究問題,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滲透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使學生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薰陶,培養樂於探究的學習態度。

4、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

5、教學難點:學習自主探索,發現和歸納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及應用它解決相應的問題。

6、教具學具:課件,三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條、彩筆。

三、說教法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為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獨立、自主的學習空間,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本著這樣的指導思想,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

1、實際操作法

指導學生親自動手摺一折,塗一塗,比一比,從這些實踐活動中加深學生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促使學生的感性認識逐步理性化。

2、直觀演示法

先讓學生充分感知,發現規律,然後比較歸納,最後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

3、啟發式教學法

運用知識遷移規律組織教學,用數學學數學,層層深入,促使學生在積極的思維中獲取新知。

四、說學法

1、學生在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引導學生採用自主發現法、操作體驗法,學生在紙條上塗出相應的陰影部分後,必然會對那三個圖形進行觀察和比較,從中有所發現。之後老師通過啟發學生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證明那三個分數大小相等,在嘗試中發現,在實踐中體驗,從而加深學生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

2、在學習例題的過程中教師先採用啟發法,再採用學生自學嘗試法,獨立自主地學習將分數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數,並嘗試完成練習題,達到檢驗自學的目的。

五、說教學過程

1、複習提問,舊知鋪墊

新課開始,我先板書了一個除法算式1÷2,然後讓學生不計算,說出一個除法算式和它的商相等,學生邊說我邊抽取兩個算式板書,比如2÷4,4÷8,3÷6等。然後讓學生說說是根據什麼想到這些算式的(商不變的規律),商不變的規律的內容又是什麼<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0除外),商不變>。

第二步,我讓學生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把這三個算式寫成分數形式,根據三個算式商相等,推匯出這三個分數的大小。也就是1/2=2/4=4/8。此時,引導學生:在除法中有商不變的性質,那麼分數中又有什麼規律呢?今天我們就共同來探討分數當中的這個問題。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算式和分數的特點,培養學生直覺觀察能力,激發學生利用舊知識商不變的規律,探求新知識的興趣,同時也使學生明確要解決的問題。

2、動手操作,初步感知

首先讓學生用三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條折一折,再塗色表示出每張紙的1/2,2/4,4/8。再觀察塗色部分,說說發現了什麼?在學生彙報時,說出發現:塗色部分面積相等,也就說明這三個分數大小相等。然後通過電腦再進一步證實學生的發現:把一張紙條平均分成2份,塗其中1份,得到1/2;把一張紙條平均分成4份,塗其中2份,得到2/4;把一張紙條平均分成8份,塗其中4份,得到4/8;通過觀察,我們發現三個陰影部分大小相等,說明三個分數大小相等。這一過程的設定,主要是利用學生愛動手以及直觀思維的特點,讓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不僅複習了分數的意義,為下面匯入新知識作好遷移,而且激活了課堂氣氛,營造了良好的學習開端。

3、設疑促思,探究新知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在教師板書1/2=2/4=4/8後,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這三個分數,它們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但是分數的大小卻相等,提出疑問:這裡面隱藏著什麼祕密,有什麼規律?接著將發言權充分交給學生,完全開放空間,激發學生思索,並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發現的規律,(比如:將1/2的分子分母同時乘2得到2/4,將2/4的分子分母同時乘2得到4/8,將1/2的分子分母同時乘4得到4/8;將4/8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2得到2/4,將2/4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2得到1/2,將4/8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4得到1/2共6種)。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逐步完善學生的說法,適時引導學生將發現的'規律總結成一句話: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如果學生在此說出了0除外更好,如果沒有,在此基礎上,提出疑問:“同時”表示什麼意思?這個相同的數是任何數都行嗎?為什麼?那麼同學們總結的規律該怎樣敘述更完整呢?在學生加上“0除外”完整敘述後,指出:分數的這種變化規律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分數的基本性質”,並藉此板書課題“分數的基本性質”。

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另外,我還安排了“聽一聽”,讓學生聽5句話並判斷對錯。

第一句: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第二句: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第三句: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加上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第四句: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減去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第五句: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除了進行“聽一聽”的練習,還有習題的判斷。這樣一次次地加深,強化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反覆錘鍊學生,達到對知識的更深刻的掌握,也為後面例題的完成奠定厚實的基礎。

4、初步應用,深化新知

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就是為了在生活中運用它。給你一個分數,能把它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同的分數嗎?藉此引出例2。讓學生讀題,並明白做題要求有兩個:一是分數大小不變,二是分母相同。在引導學生完成第一個分數後,第二個分數讓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然後全班學生交流自己的過程及結果。但是一個例2不足以讓學生達到鞏固的目的,所以再次安排了和例2題型完全一樣的“做一做”,讓學生獨立思考,寫在練習本上,並抽兩名學生板演,對出現的問題共同指正。這樣的安排是為了把“分數的基本性質”及時練習,反覆應用,對學生鞏固新知、利用新知都達到好的效果。

5、多樣練習,鞏固知識

在初步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後,我安排了四個不同層次的習題。其中“填一填”是基礎練習,但也包含有6/12=()/()的發散題。“判一判”也是對“分數的基本性質”做進一步的詮釋。“說一說”是一種變換了形式的習題,難度不大,只不過說法不同,最後還安排了“想一想”環節,解決的方法已經蘊含在前面的“聽一聽”環節中。整個習題設計部分,題目呈現方式的多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興趣。同時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全課小結,整理知識

讓學生回顧本節課,說一說自己的收穫,培養學生的知識概括能力。同時,教師也在此時進行總結: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商不變的性質只是在說法上不同,在實質上是相同的,所謂“萬變不離其宗”正是如此。通過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填空,寫出許許多多分子分母不同但分數大小相等的分數,體會“以不變應萬變”的數學學習方法。最後告訴學生一個小祕密,以後還將學習比的基本性質,它是在“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學習的,這也是“用數學學數學”的學習方法。這樣安排會更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探究數學問題的方法。

最後,我想說,學習無止境,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地鑽研教材、設計教法,力爭使每一節數學課都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