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二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5篇

來源:才華庫 1.72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二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5篇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基本理念

本課以新課標為指導思想,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注重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絡,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和對學習過程與方法的體驗,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二、教材分析

本課《秋天的落葉》要求學生了解秋天“落葉”的自然現象,把握書籤的基本特徵,進行書籤的設計與裝飾變化,通過設計秋葉形的書籤,感受秋天多彩的豐收季節。是屬於設計.應用的學習領域。本班學生在綜合實踐課裡已經嘗試過用落葉做書籤,因此對葉形書籤並不陌生。為此,學生對把握書籤的基本特徵這一重點並不困難。通過欣賞不同形狀的樹葉圖片能拓展學生的視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作願望。教材還提供了多幅學生作品,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比較這些適合書籤外形的裝飾紋樣,發現作品中有創意美、對稱美、均衡美、簡潔美,解決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教學方法:欣賞比較、合作探究、合作創作、欣賞評述

四、教學過程

課前,教師播放秋意圖片及音樂,創設秋天的情景,把學生帶進金黃的秋天裡,激發學生對秋天的回憶與想象。接著,提問“秋天的落葉為什麼會飄落 下來?為什麼會變黃和紅呢?”引發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探求,自覺瞭解秋天“落葉”的自然現象。教師順勢再問“落葉可以用來做什麼?”自然的把學生引導到了本課的課題上,即用“葉子的形狀來做書籤”。然後,設計了小組討論的環節,讓學生根據書本的提示,合作探究出書籤的要求和設計步驟。變教師單方面的教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並通過引導學生欣賞不同的書籤作品,瞭解適合書籤外形特點的圖案設計及色彩搭配,解決本課的難點。在合作創作後,設計了自評和他評的環節,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作品,並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最後,以“翻書比賽”遊戲體現書籤的實用意義和本課的“設計.應用”這一學習主題。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尊敬的評委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篇目是《最苦與最樂》。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式、板書設計等幾方面進行說課。

【說教材】

教材的地位及教學目標

《最苦與最樂》是語文出版社八年級上冊底三單元中的第三課,是一篇議論文,作者梁啟超先談未盡責之苦,進而引出盡責任之樂,闡明瞭苦與樂對立統一的關係,從而提出具體做法“人生應當勇於承擔責任,而不能逃避責任。”論證思維有很強的嚴密性,富有說服力。本單元四篇課文均是議論文,且為本套教材唯一的議論文單元。而本文是本單元最突出,最具議論文特點的文章,以這樣一篇論點鮮明、討論嚴密,論據充實的議論文居中,有助於學生總結,進一步瞭解議論文的一般特點,瞭解議論的觀點和材料之間的統一關係,為培養嚴密的思維能力和以後進一步學習議論文知識打下基礎。

完成本文的教學任務擬用兩課時:第一可是側垂了解議論文中觀點(論點)和材料(論據)的關係以及文章的結構特點,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第二課時側垂品析多種修辭手法的作用,富有靈性說服力的語言,拓展練習。這裡說明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

針對以上分析,結合《語文理標》的基本精神,以及7―9年級對議論文閱讀的要求:“能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資料、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絡,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技能

瞭解議論文中觀點(論點)和材料(論據)兩大要素的關係及文章的結構特點,從而理清文章脈絡;學會積累文中白語、俗語、名言佳句,並初步學會分析觀點和材料。

過程與方法

組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提煉文章主要意思,理解重點語段為規範,推而廣之。

情感態度價值觀

有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單元教學重點在議論文的三要素,重點也是難點。考慮到學生初學議論文,不一定很快把握住。雖然本文觀點鮮明、論證嚴密、論據充實,但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我確定本文的教學重點為:著重抓住觀點,理清文章結構,初步學會分析議論文的觀點和材料。培養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把教學重點作為教學難點。

【說學法】

正如上面所說,學生初學議論文,往往會有一種畏難情緒,認為議論文深奧難學,或者只是簡單理解突發議論等,雖然八年級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本單元也已學習兩篇課文,儘管都是立論文章,有一定的特色,但對學生學習借鑑解讀這類課文的方法偏少。本文議論特點比較突出,因此,作些引導歸納是必要的。俗話說得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的作用,擬採用引導學生以探討方式交流學習考試方面的“最苦”與“最樂”,然後要求學生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勾畫摘錄作者眼中“最苦”“最樂”的語句,小組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理清文章結構。同時,精讀“最苦”部分,以點帶面自學“最樂”部分,相機進行能力遷移訓練。

【說教法】

教無定法,教必有法。初學議論文,更應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擬採用點撥啟發和學生自主討論相結合的教法,在教學過程中,儘量避免出現大量的術語、概念,而用學生學習生活實際組織探討,引導進一步接近議論文,加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然後再因勢力導,引匯出學生邏輯思維的積極性,讓學生學得主動,輕鬆。具體表現力。

問題討論法。用實際問題引發思考討論,從心理上克服對議論文的畏難情緒,找到閱讀的突破口。

整體感知摘錄法。採用默讀方法,丟擲問題,要求勾畫摘抄,粗通文章,感知整體。

精讀示範教法。教師與學生共同精讀課文“最苦”部分,作好示範,遷移學習課文“最樂”部分,同時理清關係,突破重難點。

【說教學程式】(從5步說明)

教學程式設計:問題討論――整體感知――精讀示範――能力遷移――總結推進,以下以此為綱進行說明。

(一)問題討論,匯入新課

課文匯入要儘量解開學生畏難的思想包袱激發學習議論文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擬從學生較為苦惱的學習考試入手,請學生談談他們的苦惱,然後說說最高興的(最樂)。這樣設計是從學生生活找到突破,讓學生有話可以說,易融入本文的學習中來,作了很好的薰染和鋪墊。

最後,教師可以在討論基礎上丟擲,今天我們來看看梁啟超眼中的“最苦與最樂”是什麼?他認為人生在世面對這樣的“苦樂”應該怎麼辦呢?

(二)整體感知,精讀示範

先讓學生默讀課文,解決疑難字詞,摘抄文中的古語、俗語、名言佳句等,梳理後要求學生圍繞匯入中的問題在文中勾畫摘抄,並完成題板上的三個填空,即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樂;人生但____,而不能____。經過討論完成後理清文章結構,明確文章可分成三部分。經過這個環節,學生初步把握文中的觀點及脈絡為下面進一步解決難點作了很好的基礎。

第二步,組織學生重點閱讀課文“最苦“部分,在閱讀的基礎上,要求小組交流討論:“為什麼是最苦?有什麼可以來證明?”同樣之用勾畫摘抄法,很容易找到要點,如:

1、為什麼是最苦?

“凡人生在世一天,便有應該做的事

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壓在肩頭。”從而推論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責備,無處躲避。

2、有什麼可以來說明?

“為了增加可信度和說服力,必須適時適度地舉例,請找出有關事例。”點撥出“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對自己”不盡責任最苦,緣於――良心的監督,致死不已,無法排解,也不能逃避。

通過這樣的精讀,初步教會學生明確觀點與材料之間的關係,通過具體分析材料,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也啟發了學生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意識。

(三)模仿自學,能力遷移

通過對“最苦”部分的精讀訓練,誘導學生自學剖析“最樂”部分,也可以藉助小組的力量探討學習。本部分側垂說理,但學生還是可以把握住相應的 句子。如: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其樂。人生須知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快樂之權,操之在已。之所以把這部分作為自學,主要是學生對本部分的理解較容易些,也為了讓學生明白原來“盡責任”與“負責任”均談讀“責任”的態度與想法,恰如硬幣的兩面,不可分開。這樣自然而然地理清兩部分,即最苦與最樂之間的關係。這個環節再次強化對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自然也明確了本文的論點了。

(四)總結推進,拓展閱讀

在“整體”至“區域性”的教學構思中,適時總結,推進設定懸念,讓學生意未猶盡,是一節課很好的收尾。擬用“作者認為要快樂須負責任盡責任,不能逃避,你認為還有什麼辦法或想法讓一切都快樂起來?”目的為推進思考,更重要為下節課鋪設條件,讓學生課外充分準備,在準備的過程中無形教育作用得以發揮。

第二為更好地保證讓學習效果,不僅“舉一反三”,更要“舉三反一”,強化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因此,分發文章《懷疑與學問》作為課外拓展閱讀材料,作為作業。

【說板書設計】

本文板書力求突出重點,反映課文內容,做到簡明、概括、美觀。

最苦與最樂(梁啟超)

論點:

一、(1―2)論述“負責任最苦。”(事例)

二、(3)論述“盡責任最樂。”(道理)

三、(4―5)論述“勇於負責,不逃避。”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

《葡萄溝》是國小語文第四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圍繞著“葡萄溝是個好地方”來展開。在教學中應注意本課文的單元主題“誇家鄉,熱愛祖國!“讓孩子們產生對祖國各地風情的嚮往,增強對少數民族人民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會認11個生字,會寫12個字。

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略葡萄溝的風土人情。

情感目標:產生對葡萄溝的嚮往和對維吾爾族人民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葡萄溝是個好地方。

三、教法、學法

創設情境策略:主要通過課件,調動孩子們多種感官,引領學生進入文中所描寫的情境。

以讀促悟策略:在教學中,實行多向互動,通過多種形式朗讀,促使孩子們與文字對話,與作者對話,達到明意、入境的境界。

小組合作策略:鼓勵孩子們自主探究,學會合作性學習。

四、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首先出示葡萄的畫面,讓孩子們欣賞。再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話說出剛才看到的畫面。然後用“這麼多的葡萄都產自哪兒呢?”這個問題引出課題。由於新疆吐魯番離我們比較遙遠,所以出示中國地圖簡要地介紹一下地理位置。(葡萄溝,位於新疆吐魯番市東北角,是火焰山西側的一個峽谷。兩山夾峙,中間是草木芳菲的溝壑,宛如一道綠色的畫廊。吐魯番人在谷底築了鵝卵石和水泥板砌成的河渠,長流不息的河水澆灌著整個葡萄溝。)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我讓孩子們自讀課文,並找出生字。雖然學習生字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難點,二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初步的識字方法,我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他們,讓他們利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來識記生字,再抽讀生字,然後讓孩子們把生字帶入課文中學習。

(三)合作細讀,整體感悟

以讀代講,輕鬆學習。我先播放課文朗讀,然後給孩子們較多時間讀書。在讀課文時,讓孩子們自選讀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孩子們在輕鬆的氛圍裡學習。讓孩子們在讀中悟出葡萄溝好在什麼地方。

1、學習第一自然段

我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然後找出五月、七八月、九十月有哪些水果。當孩子們說出水果的名稱時,出示水果圖。孩子們看見誘人的水果,忍不住發出“真美!”、“真香!”、“真想吃!”的讚歎。我抓住孩子們的激情,引導他們說出葡萄是最惹人喜愛的,體會出葡萄溝好,好在水果多而鮮。

2、學習第二自然段

碩果累累、五光十色的葡萄畫面出現在孩子們的眼前,孩子們歡呼了,有的甚至拍手跳起來。我抓住這個時機說:“作者描繪得更美,想聽嗎?”孩子們高呼“想!”我播放朗讀示範,孩子們仔細聽著,有的還小聲跟著讀。我給他們充分的時間在小組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再到班上讀。然後用自己的話誇誇葡萄溝

3、學習第三自然段

這段我採用議讀形式,先質疑後讀課文。孩子們會問“陰房是什麼樣的?”“葡萄乾是怎麼製成的?”我播放課件,讓孩子們知道陰房的樣子,葡萄乾的製作過程,也讓孩子們進一步體會到葡萄溝真好。

4、學習第四自然段

我讓孩子們齊聲朗讀第四自然段,再指名說說你從那裡看出葡萄溝是個好地方。

(四)、迴歸整體,體會情感。

我和孩子們一起讀課文。再讓孩子們說說自己最喜歡葡萄溝的什麼地方?我鼓勵孩子們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他們對葡萄溝的喜愛與讚美之情。

(五)、拓展延伸,自我評價

(1)、鼓勵學生蒐集、閱讀關於新疆的知識。

(2)誇一誇自己的家鄉。

總的來說,我認為這堂課自己能夠積極創設情景,讓孩子們在輕鬆活潑的學習氛圍中自主地學習課文、從全方位來感悟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從而讓學生情不自禁地熱愛上祖國的大好河山。

五、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簡明扼要,有利於突出教學的重難點。

水果品種多

葡萄溝葡萄五光十色

老鄉熱情好是個好地方

葡萄乾色鮮味美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教材說明

《水鄉歌》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第21課。本課是一首詩歌,歌詠了水鄉的秀麗風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詩共三小節,分別寫了水多、船多、歌多。每一節的開頭都採用問答的形式,迴環復沓,琅琅上口。詩人以活潑清晰的語言,抓住綠水清波、白帆如雲的特點,勾勒出一幅幅流動的水鄉風光圖。篇末點睛之筆使人如聞勞動者的愉快歌聲,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詩歌每小節字數相等,句句押韻,富有鮮明的節奏感與和諧的韻律美,是一篇訓練朗讀的好材料。

(二)學習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課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指導識字、寫字和進行朗讀、背誦訓練,教學中應以讀為主,以讀代講,指導學生感悟課文意境,重點抓好識字教學。根據《課標》要求和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我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重點寫好“蕩”、“船”、“飄”、“裝”。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通過朗讀和想象體會詩句所描繪的水鄉美景,感受到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識字教學。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起學生共鳴,感受到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荷花貼畫

(四)課時安排

本課安排兩課時

二、說教法

由於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不夠穩定,不易持久,容易被一些新鮮奇異的東西所吸引。根據孩子這些年齡特點和教材自身的特點,這一課我主要運用課件及荷花貼畫進行輔助教學。在教學中運用闖關遊戲、多種形式的朗讀等符合孩子年齡特點,孩子樂於接受的形式進行教學。最後進行遷移練習,讓學生體驗到成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節課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藉助多媒體課件創設了一個闖關摘荷花的遊戲,寓教於玩,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生字;通過學生自讀自評、加動作讀、師生比賽讀、以唱促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感悟課文內容;最後的遷移運用更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鍛鍊。

四、說教學程式

(一)舊知引路,激趣匯入

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誘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一上課就覺得似曾相識,進入想學、願意學習的境界,上課伊始,我為學生們描述了江南的美,再讓學生背誦學過的《識字1》,勾起學生對江南水鄉美麗景色的回憶。接著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今天老師再向大家介紹一首描寫江南水鄉美麗景色的詩歌——《水鄉歌》。小朋友們請準備好,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回到那個美麗的地方!

這樣的匯入,即複習舊知而提出新課題,既激發了學習興趣,又達到了“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學生如果對學習物件產生興趣,就能自覺地排除多種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集中精力積極主動地學習,把學習當成一種愉快的享受。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我設計了一個闖關遊戲,寓識字教學於玩樂之中。

在教師範讀、學生自讀課文之後,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池塘邊的小青蛙送來了許多荷花,要得到荷花就得答對小青蛙的問題。這樣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為了得到美麗的荷花,就會積極地投入到這個闖關遊戲中來。

按照學習的循序漸進原則,我按順序出示了帶有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的生字、帶有生字的詞條,引導學生開火車讀、選擇自己喜歡的來讀、當小老師帶讀,通過多種活潑有趣的讀,使學生掌握了生字的讀音。

《課標》提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根據《課標》要求,我設計了“生字寶寶找朋友”這一遊戲,讓學生幫助荷花貼畫背後的`生字部件尋找朋友,組成這一課的生字,並向大家介紹這個生字。這樣,在遊戲中學生學到了記憶生字的方法,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在遊戲中還滲透著互相幫助的思想。

最後再讓學生跟著課件書空,在課本上描紅。做到了《課標》要求的“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三)感情誦讀,感悟詩句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一小節來朗讀,並讓學生間互相評價,重視對學生閱讀過程中感受、體驗和理解的評價。在讀的過程中,教師應做好“導”的工作,採用加動作進行朗讀、師生比賽讀、唱歌促讀、師生齊讀等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讓學生在愉快的朗讀中感悟課文內容,感受閱讀的樂趣,進而喜歡閱讀,願意閱讀。

此外,每一節的開頭都採用問答的形式是本篇課文的一大特色。根據《課標》第一學段中對閱讀的要求:“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找出每小節都有的一個相同的句子,即問句,讓學生練習朗讀,並說說為什麼這樣讀。這樣,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感悟,把握了問句所表達的疑問語氣。

(四)遷移運用,綜合提高

學習語文,就是要學習如何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使學生持續發展。”在教學的最後,我利用多媒體播放海南美麗的風光,使學生感受到家鄉的美麗,再模仿課文說說“海南什麼多?”並動手寫下來。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是滲透了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又提高了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為課堂教學向課外延伸鋪設橋樑,達到拋磚引玉的目的。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是一首散文詩,以兒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用充滿童真童趣的幻想、優美的語言,把我們的思緒引向遙遠而又神祕的遠古時代,去探尋人類祖先生活過的地方。詩歌共有5小節。第1小節由爺爺的話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搖籃”的說法,這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由此,“我”產生了豐富的想象,而這些想象又都源於“我”真實的童年生活。課文最後,樹葉的響聲使“我”的思緒回到現實中來,並與詩歌的開頭相照應,將情感充分地表達了出來。

二、說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問句。

3.展開想象,仿照課文內容說一說。

4.學習準確使用動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三、說教法

1.識字時,可以讓學生在讀課文的同時藉助拼音認識生字。寫字時,注意偏旁部首的寫法,教師可以結合學過的字,引導學生交流寫字的方法。

2.採取以讀為主的教學策略,注意詩歌中有的語句比較長,而且排成兩行,教師應該通過範讀的方式指導學生注意語句中的停頓。

3.以畫助讀,展開想象。在學生充分朗讀課文,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之後,可以讓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展開想象,動手畫畫這美麗的搖籃

四、說教學流程

1.解析“搖籃”匯入,並板書課題“祖先的搖籃”。(播放原始森林錄影)

2。範讀

3。學生自學:出示自學要求

(1)朗讀課文。

(2)自學生字新詞。

(3)思考:“祖先的搖籃”指的是什麼?課文的大意是什麼?

(4)讀完課文後,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檢查自學情況

(1)朗讀課文:齊讀,指名讀。

(2)檢查字詞:你在自學課文時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詞?你是怎樣學習這些字詞的?

出示生字詞卡,指名讀。

(3)提出問題:你在自學課文時有什麼疑難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4)學習動詞。

讀一讀以下短語,注意加點的詞語。再在文中用橫線畫出帶有動詞的短語,讀一讀。

摘野果 採蘑菇 挖野菜 逗松鼠 捉蜻蜓

逮蟈蟈 看夕陽 賞明月 數星星

5。初讀課文,瞭解祖先的搖籃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數一數這首詩共有幾小節。

(2)指名讀課文第1小節,其他同學思考:祖先的搖籃是指什麼?

(3)分組討論:第1小節寫了祖先的搖籃的什麼特點?

(寫了祖先的搖籃很大。)

(4)再讀課文,找一找有關句子,說說課文中為什麼把原始森林稱為“祖先的搖籃”?

(5)想象一下,我們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裡做了些什麼?

(6)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樣在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裡摘野果、掏鵲蛋、和野兔賽跑、看蘑菇打傘、逗小松鼠、採野薔薇、捉紅蜻蜓、逮綠蟈蟈,會有怎樣的感覺?(學生自由發言)

(7)教師範讀第2、3小節,引導學生讀好問句。

(8)學生練讀第2、3小節。

(9)配上歡快的音樂,齊讀第2、3小節。

(10)想一想,在祖先的搖籃裡,人們還會做什麼?仿照第2、3小節,說一說。(分組討論,自由發言)

五、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我們的祖先在搖籃中會做些什麼?畫一畫吧!

2.如果我們置身於原始森林——我們祖先的搖籃中,你會做些什麼?

六、說板書

祖先的搖籃

摘野果 和野兔賽跑

掏鵲蛋 看蘑菇打傘

逗小松鼠 捉紅蜻蜓

採野薔薇 逮綠蟈蟈

原始森林 蒼蒼茫茫

七、教學感悟

這是一首兒童詩,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為“祖先的搖籃”,深情地回想我們的祖先質樸率真的田園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遠青翠蒼茫,大自然永遠清秀明淨,表現了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我通過一堂課的教學,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整堂課從課前學生的預習到讀通詩句到初步感受詩意,從讀好詩句到領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幫助學生在讀中體驗、感受,養成獨立學習的良好習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