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富國強兵的秦國》說課稿範文

來源:才華庫 8.62K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二歷史《富國強兵的秦國》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二歷史《富國強兵的秦國》說課稿範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識記: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下令發兵捕拿商鞅;變法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未來發展奠定基礎。經濟上根本確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從此開始中央集權制度的建設;軍事上,極大地提高了秦軍的戰鬥力;輕視教化,鼓吹輕罪重罰;加重對人民的剝削與壓迫;並未與舊制度、舊文化、舊習俗徹底劃清界限

(2)理解商鞅變法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其歷史地位;

(3)探究商鞅變法和秦國富國強兵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習商鞅遭到舊勢力的反對而亡的學習,培養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2)通過對商鞅變法作用的學習,提高分析、歸納、理解歷史問題的的能力;

(3)通過對商鞅變法的歷史侷限性的具體表現的學習,提高分析、歸納、綜合、理解歷史問題的能力。

(4)通過課前準備,培養學生查閱資料、蒐集資訊的能力。採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形式,設定歷史情境,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商鞅變法的學習,培養學生樹立勇於改革,與時俱進的精神;

(2)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實事求是地看待歷史問題;

(3)改革和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生產力是認識和評價歷史現象的根本標準。

教學重難點

重點:商鞅變法使秦國富兵強。

難點:一分為二地看待商鞅變法的得失。

教學工具

幻燈片。圖片。

教學過程

★新課匯入:

利用教材的引言匯入:

本課引言由圖片與文字兩部分組成。圖片展現了橫掃六國壯觀場面的秦陵兵馬俑軍陣。文字內容則重點指出,人們在肯定和讚頌秦統一六國的偉大貢獻的時候,總是不約而同地把秦走向統一的原因上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商鞅變法。

師:通過觀察本圖片(始皇陵兵馬俑),你從中能夠獲得哪些歷史資訊?

生:秦朝赫赫軍威。

師:通過閱讀引言中李白的詩,感受“秦王掃六合”的氣勢,你認為“秦王掃六合”奠定基礎的是什麼?

生:商鞅變法,促使秦國富國強兵。

教師由此匯入新課——富國強兵的秦國

★講授新課

商鞅變法的結局

(一)商鞅之死:

1、原因:

①新法觸犯貴族的利益,遭到保守勢力的頑強抵制和抗拒;

商鞅變法對於沉寂的秦國社會不啻於一場巨大的政治風暴,沉重打擊了世襲貴族的種種特權,高官厚祿、富貴榮華一如風捲殘雲而去。主持變法的商鞅成為王族貴戚的眼中釘。貴族保守勢力伺機制造事端,向商鞅發難。

早在商鞅變法之始,貴族甘龍、杜摯就反對變革祖宗之法。太子駟的老師公子虔和公孫賈是反對派的首領。他們利用太子年幼無知,唆使他觸犯新法,給商鞅出難題。商鞅懷著“板身無二慮,盡公不顧私”的雄心,對反對派用鐵的手腕回擊:他無法處罰太子,就懲罰其師,公孫賈被處以黥刑(臉上刺字),公子虔再次犯法後處以劓刑(割去鼻子);他還用殘酷的血腥手段鎮壓,僅一天就處死七百餘人,以至於“渭水盡赤,號哭之聲動天地”。並將另外一批不滿變法的人流放到邊遠地區。從此,樹立了變法的權威,沒人再公開對抗。但這也播下了仇恨的種子,總有一天會化為更為血腥的行動。

②秦孝公去世→失去依靠;秦惠文王即位→守舊勢力復仇。

商鞅在秦國二十餘年,屢建奇功,聲名卓著,但時刻為守舊勢力所嫉恨,遭受攻擊,他們在暗中等待反撲時機。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駟即位,這就是秦惠文王。秦惠文王身邊以前遭到商鞅懲罰的公子虔和公孫賈向惠文王進讒言:“大臣權勢太重則國家危險,左右太親近就會使自家性命危險。秦國婦女兒童都知道商君之法,不談大王之法,商君反為王,大王變成了臣子。”誣告商鞅謀反。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

2、經過:

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嬴駟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謀反,商鞅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結果因未出示證件,店家害怕“連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斃”;欲逃往魏國,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帥,亦不願收留。後來商鞅回到商邑,發邑兵北出擊鄭國,秦國發兵討之,殺鞅於鄭國黽池,死後被秦惠王處“車裂之刑”於彤,滅商君之族。

【備課資料】關於商鞅之死的不同版本表述

3、結果:商鞅雖死,而秦卒行其法。

商鞅雖死,但他推行的新法未廢。商鞅變法兢兢業業二十餘年,深入人心,婦幼皆知。雖然商鞅個人落了個悲慘的結局,但他“廢井田”、“開阡陌”、“重農桑”等改革措施卻在他死後保留下來,新的生產關係和設縣、什伍戶籍等政治體制也在秦國確立。

【合作探究】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歸納:

(1)順應了封建制取代奴隸制的歷史潮流,,符合新興地主階級的要求(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徹底,執法如山(法不阿貴)

(3)充分的輿論宣傳,取信於民(徙木立信)

(4)秦孝公的大力支援(政治保障)

(5)其它:有利的經濟環境、開放的政治機制、切合國情的立法、新興地主階級領導

(二)富國強兵的秦國——變法的進步意義:

1、性質:地主階級的政治改革;

商鞅所採取的改革措施,目的是富國強兵,客觀上破除了奴隸制度及鞏固和發展封建制度,從本質上說這是一場地主階級的政治革命。

2、特點:

①改革最徹底:(可參考商鞅變法前後秦國比較表)

②改革較全面: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思想和習俗等各個方面;

③持續時間最久:18年,兩次頒佈變法令;

④作用最顯著:變法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繁榮,壯大了實力,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後來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秦國以至中國歷史的發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3、意義:

(1)政治:中央集權制度建設的開始

商鞅變法政治上打擊並瓦解了舊的血緣宗法制度,使封建國家機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權制度的建設從此開始。建議引導學生回憶變法政治方面的具體內容,師生共同做出評價。廢除分封制,普遍推行縣制,縣作為一級地方行政機構正式建立起來,通過縣的政權制度,全國政權、兵權逐漸集中到朝廷,建立了強大的中央集權封建國家。強化基層管理的戶籍什伍制和連坐法強化了封建集權力量。

(2)經濟:促進農業生產發展,增強了國力

秦處西戎,地曠人稀。開墾荒地是秦國發展農業生產的特點,商鞅採取措施獎勵墾荒;獎勵耕織;重農抑商。接著廢井田,開阡陌,從根本上確立土地私有制,這一切激發了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為秦國的農業生產帶來了生機,擴大了封建國家的經濟基礎,從而為建立中央集權制度和增強軍事力量,實現強兵目標打下了基礎。教學時,注意給學生講清經濟基礎的變化對上層建築變化的作用。

(3)軍事:提高了秦國軍隊的戰鬥力

商鞅針對當時兼併戰爭頻繁的特點,頒佈了獎勵農功的二十等爵制度。官爵晉升與斬敵首級,軍功大小成正比。此法的實行,大長秦國殺敵立功之風。並嚴禁私鬥,凡私鬥者,按其情節輕重予以嚴厲的`處罰,從而使“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達到強兵目的,極大提高了秦國軍隊的戰鬥力。從此,秦國在對外兼併戰爭中掌握了主動權。

(4)司法:改變“刑不上大夫”的傳統,嚴懲了守舊勢力。

過渡:大家先看司馬遷對商鞅的評價,他認為商鞅天性殘忍少恩,在被任用之後,不擇手段,非常刻薄,最後落得個謀反的罪名。(學生暢所欲言,後教師總結)司馬遷的觀點不對,評價歷史人物的功過不能依據他的個性天賦,而應當看他的所作所為是否有利於社會進步。但商鞅變法處在新舊歷史交替時期,不可避免帶有一定侷限性。

(三)變法的歷史侷限:

(1)輕視教化,鼓吹輕罪重罰;

商鞅制定的刑法非常嚴苛,如百姓違犯法律規定,在路邊倒垃圾,就要被砍去雙手,如盜竊牛馬者要處以死刑。商鞅推行的法律體現了輕罪重罰的思想,迫使人們遵守規矩,達到以刑去刑的目的。史書記載,商鞅一次在渭水邊處決了七百多人,渭水為之變赤。

(2)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廣大人民所受的剝削與壓迫;

“連坐法”的推行以及輕罪重罰、什伍戶籍制度及徵收戶賦,勞役沉重與“燔詩書”等法令一起,對全國城鄉人民佈下了一張嚴密的監察網,壓得老百姓喘不過氣來。

(3)變法並未與舊制度、舊文化、舊習俗徹底劃清界限。

教師既要肯定商鞅變法在社會習俗方面改革的進步性,如父子與成年兄弟必須分居等,又要指出其侷限性,如二十等爵制明確規定按爵位高低佔有數額不同的田宅和奴隸,公開承認佔有奴隸的合法性,等等。商鞅實行的嚴刑峻法和文化高壓政策,對後來的秦朝也有消極影響。

課後小結

商鞅之死是商鞅個人的悲劇,也是改革家的悲劇。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一個歷史事件要以是否順應歷史發展的程序為標準。

改革是曲折的,充滿阻力的,會遇到種種舊勢力、舊習俗的阻撓和反對,會付出沉重代價,必須堅持不懈,克服重重阻力,才能成功。商鞅儘管已經逝去,但他給我們後繼者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改革是國家富強、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只有順應時代潮流,進行改革,國家才會有光明前程。要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改革,與時俱進;要想改革成功,我們必須像商鞅一樣,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樂於獻身於光輝的改革事業;我們只有順應歷史潮流,具有創新、獻身精神,才能實現自身價值。

商鞅為變法而犧牲,雖死猶值。商鞅變法使秦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躍成為當時的先進國家,為後來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成了經濟繁榮,壯大了國力,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總之,商鞅變法使秦國出現了“移風易俗,民以富強,百姓樂用”的新面貌,對以後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課後習題

⊙本課測評

1、簡要分析商鞅變法的歷史作用。

答案提示:經濟上,從根本上確立土地私有制度,為秦國農業生產帶來生機。政治上,使封建國家機器的職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權制度的建設從此開始。軍事上,極大地提高了秦軍的戰鬥力,秦國在對外兼併戰爭中掌握了主動權。總之,變法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後來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秦國以至中國歷史的發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2、怎樣看待商鞅變法的歷史侷限性?

答案提示:商鞅變法處在一個新舊歷史交替時期,新舊勢力鬥爭異常激烈的歷史特點和變法的階級屬性使變法不可避免帶有一定的侷限性。變法輕視教化,鼓吹輕罪重罰。變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廣大人民所受的剝削與壓迫。變法也未與舊制度、文化、習俗徹底劃清界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