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說課稿模板彙編5篇

來源:才華庫 6.87K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門】說課稿模板彙編5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內容分析

《三亞落日》是現行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十二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寫景短文。作者運用清新活潑的語言,正確生動地描繪了三亞落日的漂亮景象,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漂亮風光的讚美的思想感情。本文層次清楚,詞彙豐富,語言清新,字裡行間充溢著作者對三亞落日的深深喜愛和讚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練習、情感薰陶、背誦積累的好教材。

根據國小六年級語文教學應以閱讀為主的要求,結合課後四道練習題,我們不難看出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結合課文學會文中的10個生字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二是繼續進行朗讀、背誦的練習,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在品味中受到良好情感的薰陶。

本文安排在國小階段的最後一冊,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經把握了識字記詞的方法,在老師的指導下,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可進一步豐富語言的積累,進一步把握寫景文章的學習方法,提升體驗文字的能力。本文篇幅不長,我預設用兩課時完成以上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考慮到絕大部分學生沒去過三亞,也沒親眼看到三亞的落日。基於以上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我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維度擬定基本的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欣賞並摘抄描寫落日的語句。

3、情感目標:朗讀品味語言文字,感受三亞落日的漂亮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基礎教育課程綱要》指出:“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在教學實踐中,任何僵化的教學目標都是不足取的。因此,以上預設的教學目標只是一個大致的教學方向,而不是課堂教學的教條。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要根據不同水平學生的實際和生成的教學情境,靈活調動教學目標的內容和達成的水平。

其中目標2是教學重點,目標3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也是第二課時的主要教學目標。

下面我重點講講第二課時的教學設想。

二、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了達成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得到不同水平的發展,本節課教學,我根據課文的特點,主要採用“朗讀指導法”、“情感感悟法”

三、說學法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學會讀書,這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之一。葉聖陶先生也認為,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讀,引導學生認真地讀,使之見於書,出於口,明於心,真正達到口誦心惟。所以,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主要在“讀”“畫”“悟”進行學法指導,加上學生間的討論交流,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教學,我力求體現以下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充分與文字對話,感悟文章的美言美景,在理解和體驗文字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喚起自己對大自然的讚美和熱愛。

根據這些理念,我設計本節課的基本教學流程為:

默讀課文,感受日落畫面;

組織交流,指導朗讀;

品味語句,想像體悟;

圖文對照,指導背誦;

(一)默讀課文,感受日落畫面。在活潑輕快的音樂聲中默讀課文,看看日落的過程由哪幾幅畫面組成?估計學生能夠找出日落的三個過程:像一個快樂的孩童,像一隻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像一個動作優雅的跳水員。

(二)組織交流,指導朗讀。通過“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個描寫?”組織學生交流。結合交流,媒體出示相應的畫面,再指導學生讀出喜愛之情。

(三)品味語句,想像體悟。主要抓住太陽的變化、海水的變化來幫助學生理解日落的三個過程:像一個快樂的'孩童,像一隻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像一個動作優雅的跳水員。

如第3自然段的學習,我是這樣進行的:先理解第一句比喻句,把什麼比作什麼?學生不難回答“像孩童”。再進行研讀:哪些地方寫出了太陽像個“快樂的孩童”,估計學生很快就會抓住“紅撲撲、抖落、濺出”這些詞語體會到太陽像個“快樂的孩童”。為了讓學生體會蘊含在語言文字中作者對夕陽的喜愛,我採用教師範讀,學生想象並結合動作去感受夕陽“孩童”般的快樂形象。再指導朗讀,抓住關鍵詞語,讀出對此種景象的無限喜愛,由此體會三亞落日那富有詩意的情景。

學習第4自然段其它兩句比喻句時,我也將採用上述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如,我讓學生畫出描寫夕陽滑落過程的語句,輕讀想像,體會大紅燈籠在“碩大無朋”的床面上頑皮蹦跳的可愛情趣,感受似跳水員“輕快靈敏彈跳入水”的日落情景。

三亞落日的全過程,我緊扣文中三句描寫落日的比喻句,引導學生體會三亞落日的靜態美和動態美。並穿插課件中相應畫面的播放,通過引導點撥、朗讀品味、想象日落時變幻奇異、瑰麗無比的大自然景象,從而深深體會到三亞風光美,在這樣飽含詩意的地方看那麼美的日落,使學生對作者情不自禁的讚歎“在三亞看落日真有詩意”轉化為發自肺腑的感受。

(四)圖文對照,指導背誦。課的最後,我將留5分鐘左右,讓學生先理後背,逐段擊破,再連段成篇進行背誦練習,以競賽加星插紅旗來激勵學生,提高背誦能力。讓優雅活潑的日落畫面定格在學生腦中,讓詩意的文字內化為學生的語言積累,達到感悟理解——品味深化——積累運用之目的,為學生今後的閱讀寫作類似文章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完課文,進入第三個環節“拓展延伸”。我設想讓學生觀察我們這個地方的日出或日落景象,進行一次小練筆,學習作者用豐富的詞彙,正確生動的比喻、擬人等寫法,進行寫作練習,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簡潔、概括、重點突出的板書能給學生一目瞭然,加深理解。

說課稿 篇2

《蜜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課文以第一人稱方式寫了法布林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文章首先介紹了問題的產生,即“聽人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它被拋棄到哪裡,總是可以自己回到原處”。接著用了較長的篇幅介紹他在女兒的配合下進行了蜜蜂能否辨認方向的試驗。最後得出結論:“我”尚無法解釋蜜蜂為什麼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說教學理念:

教學本文緊扣本單元“留心觀察,善於發現”這一專題,一方面採取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弄清作者為什麼做試驗,試驗是怎麼做的,最後結論是什麼,同時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研究作風;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文字的教育功能,讓學生知道,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多動腦思考,每個人就會有所發現,有所收穫。

說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點:

1、反覆默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項什麼試驗,得出什麼結論,是怎麼得出的。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法布林的留心觀察和善於思考探索的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3、積累好詞佳句。

說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項什麼試驗得出什麼結論,是怎麼得出的。難點是體會法布林的留心觀察和善於思考探索的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說教法、說學法:

這節課我主要採用了參與式教學法,閱讀感悟指導法,討論探究法。學生們通過不同方式的閱讀,互相合作交流,觀看多媒體課件,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主要設計了以下環節:

一、複習匯入共設計了兩個知識點:

1、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這篇文章給我們講了一件什麼事呢?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設計主要重視了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共設計了3個小環節。

1、法布林為什麼要做這個試驗呢?

2、同學們,我們校園裡有一朵花,它的花瓣與眾不同,是五顏六色的。聽到這件事後,你想說什麼?或做什麼呢?

3、法布林在聽說了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後是怎麼做的呢?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為抓住重點詞語感悟文字是三年級閱讀訓練的重點,但也常常是三年級孩子的一個難點。為了降低難度,讓學生更好地感悟“聽說”一詞的含義,我在此環節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在聯絡實際的深刻體會中感悟“聽說”所蘊含的法布林求實的作風。

三、學習第二至五自然段共設計了8個小環節。

1、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他是怎麼做試驗的呢?,用筆畫一畫他所做的事。

【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為《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中年級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默讀。而在默讀中邊讀邊畫,可以促進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邊思考的好習慣。

2、抽生彙報他所做的事,能用上“先??接著??然後??最後??”連線詞。再給你的同桌說一說吧!

【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為對於較複雜的內容,交給學生用一定的句式組織語言,把語言的實踐與內容的感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再練習說話,為學生在寫作中能有序組織語言打下了基礎。

3、再次默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個步驟行嗎?再在小組裡討論一下。然後全班彙報。(體會法布林嚴謹的科學作風)

【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為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段落之一。也是充分體現法布林嚴謹的科學作風的段落。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的小組討論與全班交流可以讓學生在生與生、師與生的合作學習與交流中,逐步學會閱讀。

4、讀到這裡如果你是法布林你覺得蜜蜂會飛回來嗎?

5、假如你是作者,聽到蜜蜂回來了你的心情會怎樣?

6、作者和小女兒此時的心情你想用什麼詞來形容?(激動)你認為怎樣讀才能表達他們的心情。

【設計意圖】抓住朗讀訓練點,充分地進行朗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在讀中感悟人物內心。

7、已經有兩隻蜜蜂回來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的結論呢?為什麼?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更深層次的體會法布林對科學的嚴謹。

8、二十隻蜜蜂中有十七隻飛回來了,能說明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了嗎?還有三隻蜜蜂去哪了呢?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在學生多元化的解讀中,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同時又促進了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

四、反覆朗讀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改讀第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這部分設計是因為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這個結論並沒有在文章中直接呈現,此時,通過對第一自然段的改讀,及在教師引導下的一句三讀,使學生從中得到了感的遷移,情的激發,智的啟迪。從而體察作者透過文字傳遞的感情。

五、學習最後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林還得出了什麼結論。(齊讀最後一段)

2、根據學生的提問,著重理解“本能”的意思。並舉例說明。

3、自由讀讀資料袋裡的內容,裡面說的蜜蜂會跳舞,它們就是這樣認路的嗎?怎樣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呢?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本課正好適合對學生創造潛能開發、科學態度和方法薰陶的培養,因此,緊扣末尾這一結論,引導學生質疑,解疑、再生疑,促使學生去主動發現、自主地探究。

六、拓展延伸:

出示奧地利生物學家費裡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學們對蜜蜂的知識感興趣,可以去查查資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設計意圖】資料的適時補充,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距離孩子年代久遠的事實,從而更好地感悟法布林求實嚴謹的科學作風。

七、作業佈置:

1、造句:

儘管……但……不是……而是……

2、留心觀察你喜歡的一種小動物,也來寫寫它吧!

說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成功之處有三點:

一、完成了教學目標,把握住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二、注重了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加強了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對寫作能力的指導。

三、嘗試用參與式教學,注重了學生合作、思考、探究能力,促進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邊思考的好習慣。

不足之處是:

一、教學基本功不夠紮實,尤其在板書的設計上還需多下功夫。

二、教學環節的過渡上還不夠嫻熟,需以後多鍛鍊。

三、在引導學生探究方面要更多的把機會讓給學生,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沒有留給學生在課堂上動筆練習的時間。

當我提出“假如你是法布林,你放飛了蜜蜂后你會想些什麼?”“飛回來了十七隻蜜蜂,其餘的三隻去哪兒了呢?”一個開放型的問題卻引發了學生那麼多的獨特思考,這讓我既意外又欣喜。我真實的感受到了:只有放飛學生的個性,才能使課堂靈動起來。更值得我思考的是,對於這一類教師意想不到的課堂生成,我們又該如何妥善處理才能使它更好的服務於我們的課堂,服務於我們的學生呢?

以上說的不對的敬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3

本文圍繞奇怪的大石頭是從哪裡來的,敘述了幾個與此相關的事件,表現了李四光積極思考、不懈追求的可貴品質。

⑴ 初讀課文,目的有二:一是初步瞭解內容;二是請學生邊讀邊想,自己玩過的捉迷藏與李四光玩的有什麼不同,這可以使學生通過比較,儘快進入課文所描述的事件之中,同時引導學生領會李四光是如何在玩中思考的。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李四光與同學玩捉迷藏對巨石由來產生疑問;向師長請教和去英國留學,才逐漸明白了其中原因;回到家鄉考察,取得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

⑵ 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所感知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細讀課文。為促使學生思考,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也可以啟發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在師生、生生的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可以圍繞“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裡”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的”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⑶ 在解決“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裡”的問題時,應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抓住關鍵詞句展開探討。如,“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孤零零”說明了其中一怪,它是獨立的;“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夥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說明這塊巨石體積龐大;老師說“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說明時間之久;老師說它是“天上掉下來的隕石”,但李四光又不明白“為什麼沒臥進土裡去”,並且連父親也不清楚,說明它的由來連大人都弄不清楚,綜合上述幾個方面,說明了此石“真怪”。

正是因為大石頭有這樣幾“怪”,李四光才產生了疑問,他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的呢?首先是因為石頭的“大”,才引起了李四光的興趣,“這麼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四光去向老師請教。老師講到了石頭的幾百年的歷史,可是李四光並不知道“是誰把它放在那兒的”,於是老師推測是“天上掉下來的”隕石,李四光按照老師的推測進一步思考,這麼大的石頭,要是從天而降,應該砸一個大坑,可是為什麼沒有呢?對此,老師和父親都說不清楚,這又進一步表明了石頭的怪──大人也不知道。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老師與李四光的對話,感受李四光的思考問題的過程。除此之外,學生還應該明確,李四光的可貴之處在於,沒有因為老師和父親都未能解決自己的疑問而放棄求索,“這個問題李四光想了許多年。直到他長大以後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裡甚至上千裡”。“後來,李四光回到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他發現在長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紀冰J!!活動的遺蹟……”,可提醒學生注意“許多年、直到、才、專門、考察、發現”幾個關鍵詞語,理解李四光執著探索的可貴品質。

學生在結合上下文對上述幾方面內容進行理解、探討、交流的過程當中,一方面要通過課文所描寫的事件,懂得勤于思考、善於動腦,只有執著的追求才會取得成功的道理,在情感上受到薰陶和感染,另一方面,要了解作者是怎樣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執著求索寫具體的。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水的淨化》是9年級化學第三單元課題3的內容,這個課題在以前的老教材中是沒有特別涉及的,如此安排也是為了符合新課程與學生生活貼近,強調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其中強調了一個國中的基本實驗操作——過濾,也提及了蒸餾裝置的組裝與實驗。

課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講解自然界水的分佈以及自來水廠淨水過程;

第二部分:通過實驗探究講授過濾的操作步驟與注意事項;

第三部分:硬水與軟水的區別以及如何將硬水變軟的方法(蒸餾)。

本課題內容根據不同教學思路,既可以一課時上完,也可分兩課時進行,為了能更好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我選擇用兩課時完成,本次授課為該課題第一課時,即上述第一、第二部分。

教學重點:過濾與吸附等淨化水的方法、過濾操作。

教學難點:水的淨化方法、過濾操作。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純水與自然水;認識吸附,沉澱,過濾等淨化水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水的淨化方法與自來水廠的淨化流程,瞭解水的淨化。

3、情感與態度:通過水的淨化處理過程,懂得衛生健康飲水,體會化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通過探究活動,培養科學探索精神和細心標準操作的科學品質。

三、說教學方法

通過課件演示,結合實驗來完成。

四、說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從魯濱遜荒島取水的故事情景入手,提出問題,通過討論得出水中所含雜質的種類,並引出課題(貼合教材內容的故事情境可以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講授新課

【投影講解】自來水廠的淨水過程(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把在校學生平時想知道卻又無緣接觸的工業生產過程帶進課堂,既起到激趣的作用,又能化繁為易,讓課堂充滿生機)。

【投影講解】結合自來水廠的淨化過程,按順序整理出常見的兩種(靜置和吸附)沉澱淨水法及其淨水原理。

【再次強調】明礬的淨水作用(以上內容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樹立生活中處處有化學的觀念,並能培養學生從生活中挖掘化學問題的探究慾望)。

【動手實驗】吸附沉澱並過濾,除去池塘水中的不溶雜質(在動手操作中培養學生科學正確地進行實驗的能力,充分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並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討論小結】該實驗目的、儀器與試劑、操作要點(通過討論,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並增強合作交流意識)。

【對比提問】為什麼有的小組的濾液不澄清?應該怎樣補救?

【思考討論】得出結論(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疑過渡】剛才實驗所得的澄清的水是不是就能安全飲用了呢?為什麼(再次激疑,把學生的思維又一次引向高潮,有意注意被啟用)?

【知識回顧】生產自來水時,沙濾後的水又被引入了活性炭吸附池,它不但可以進一步過濾不溶雜質,還可以除去部分可溶雜質。

【投影講解】活性炭的過濾吸附作用(以舊激新,加強前後知識的聯絡)。

(三)課堂小結(通過小結對知識加以結構化、系統化)

(四)練習鞏固

【投影展示】

(五)課後作業

獨立完成本課後習題;

自己動手製作一個簡易淨水器(及時練習,及時反饋,使學生能學以致用)。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這部分內容編排上有如下特點:

1、聯絡學生生活實際,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豐富的現實背景。

2、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注意體現演算法的多樣化。提倡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變學方法為主動的建構方法。

3、滲透估算意識。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以及新課標的有關理念,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使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以及進位的整百數加整百數法。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相應的實際問題。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練應用。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四、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主要以課本主題圖為教學情境,自然提出數學問題,在口算的過程中交流不同的演算法,讓學生體會口算的多樣性,同時也比較、發現最優化、最簡便的計算方法。學生通過交流,討論明確算理。在練習、解決問題中體會不同情況下采用不同的計算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這一環節,創設“先問同學們喜歡旅遊嗎?最喜歡去哪玩?引出鳥島主題圖”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運用學生生活中現實、有意義的生活,使學生感悟到數學源於生活,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產生迫不急待的積極的“探究心向”。

(二)、自主嘗試,探究演算法

這一環節,鼓勵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獲得經驗。重視提供給學生充分的探究時空。提供“互動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學會與人交流數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

(三)、鞏固提高,發展思維

這一環節練習的設計遵循“多樣性、趣味性、開放性的原則,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舞臺,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開放性練習,既聯絡了已有知識,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創新精神。

(四)、課堂總結、體驗成功

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學習方法、學習結果、情感等進行全面總結,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感,同時,進一步系統、完善知識結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