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的性質與作用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1.59W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氧化硫的性質與作用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氧化硫的性質與作用說課稿

二氧化硫的性質與作用說課稿1

一、教學理念的反思

新課程標準理念要求教師從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如課堂中運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整體思路,由生活中的“酸雨”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去思考、分析、學習,最後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受和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思維習慣。

二、教學過程的反思

1、教學目標的反思。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方向和學生的主體活動都是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來進行的。在目標教學實踐中,不應為全體學生設定同一個目標,而應按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水平、智力特點、學習成就以及個性、需要的不同,為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目標。在新的課程理念下設定教學目標,要體現目標設計的人本觀、整體性及突出重點目標。有目標地進行教學,可以規範教學行為,避免課堂教學的隨意性和失控現象,所以,在未上課之前,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①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質及用途;使學生了解二氧化硫對空氣的汙染和防止汙染的方法;②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初步學會設計實驗進行探究的技能;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法;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綠色化學的思想並用辨證的眼光看待SO2。

2、教學方法的反思。恰當的教學方法對於學生學習接受新知識是具有重大意義。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師應當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訓、自己的教學水平、學生的基礎對教學方法作適當的調整。

3、引言的反思。新課的引入雖然只有幾分鐘,但這幾分鐘或幾句話起到的作用卻很大。教師應針對不同的課型,不同的目的,將新課的匯入設計得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本節課以一段有關“酸雨”的視訊引入,觸目驚心的酸雨汙染情況給學生帶來了視覺衝擊和心靈震撼,激發學生對酸雨的罪魁禍首—二氧化硫的學習和了解的興趣。

4、教學內容的反思。《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印發,打破了化學教材單一的割據,鼓勵各地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開發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教師選用教材的餘地進一步擴大。首先,在本節的教學中,不單是講解高一教材中所涉及的內容即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二氧化硫與水的反應、與氧氣的反應、其漂白性和二氧化硫的汙染情況,而且有機地將將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分為了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還原性、漂白性等幾個方面作系統的歸納講解。對於課程內容的先後順序也作了一定的調整: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及其通性→還原性→漂白性,這樣安排的目的主要在於對整節課的設計是先由酸雨的罪魁禍首引出二氧化硫,講解二氧化硫的性質時先講還原性,用二氧化硫與氧氣的反應生成三氧化硫迴應酸雨的相關問題,課堂設計顯得連貫,前後呼應。但教學中容易產生一個誤區:只強調SO2的汙染而忽視了它在我們實際生活中的用途,如作漂白劑、防腐劑等,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給學生強調:化學是一把雙刃劍,要用辨證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其次,是教學內容細節上的處理,比如,運用對比教學法,將SO2和CO2性質的異同進行比較,使學生在對比複習舊知識的基礎上接受新的事物,符合學生認知的發展規律。

5、與學生互動的反思。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知識不是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任何學科的學習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紙上畫畫,學習總要涉及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學生總是以其自身的經驗來理解和建構新的知識或資訊。”在本節課中,如果能將更多的討論、思考與學生思維互動,效果會更好。

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下,反思性教學已經成為教學的新理念,我們應努力實現新課程理念下的角色轉化與自我價值,加強對教學情節的回顧、反思和分析,總結教學得失,改進教學方法,與時俱進,成為學者型、專家型的教育實踐者,並尋求一份自我實現的自信與肯定。

二氧化硫的性質與作用說課稿2

各位評委晚上好:

我是XX班的XX。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二氧化硫的性質與作用》,本節內容選自蘇教版化學1專題四第一單元,為本單元的第一課時。教材以硫酸型酸雨為背景,以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質為主線,引導學生掌握SO2的性質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還重點介紹了硫酸型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本節內容被安排在《化學1》的最後一個專題,是在學生學習了部分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介紹了硫及其化合物的相關知識,是對高中化學必修階段無機化合物知識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同時也將為本專題後續的硫酸的製備以及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轉化等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橋樑作用。

基於以上分析並結合《學科指導意見》的要求,我將本節課教學重點定為,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以及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辦法。

本課時以當今社會熱點問題“酸雨”為背景,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之前學生已完成了氧化還原反應、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識等的學習,為SO2性質的學習起做了鋪墊。同時,高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敏捷、活躍,比較喜歡動手做實驗並且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操作能力。但是操作尚不夠嚴謹,對SO2性質的探究實驗可能停留在觀察階段,缺乏深層次的分析。因此,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難點通過探究實驗,掌握SO2的化學性質。

針對以上內容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說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方法;

2、知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和應用;

3、、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增強自主探究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了解酸雨等環境問題,樹立環保意識;

2、通過了解二氧化硫的應用,樹立辯證認識事物兩面性的哲學觀點。

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和《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實驗探究、交流討論、歸納分析等方法,並結合講授法、自主學習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來實現我的教學目標。

我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首先,我會播放一段關於二氧化硫漂白性的視訊,引起學生興趣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二氧化硫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並提出疑問:二氧化硫有這麼多功勞那它又有哪些過呢?引發學生思考,並播放另一段酸雨危害的視訊,以視覺衝擊深深觸動學生的心靈,引導學生樹立辯證認識事物兩面性的哲學觀點,並引入酸雨的罪魁禍首二氧化硫的性質探究。

2、實驗探究,掌握性質

我將引導學生從觀察到的現象出發,通過觀察分析→推測性質→實驗驗證→得出結論這種探究式教學方式,達到教學難點的突破。

我會演示“模擬酸雨”實驗,引導學生觀察現象:鮮花褪色,藍色石蕊試紙變紅等,據此推測SO2可溶於水,且溶液顯酸性,SO2還具有漂白性等。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

探究一:驗證SO2可溶於水,且溶液顯酸性。我將組織學生交流討論,設計可行的實驗方案。根據實驗結果得出反應方程式,認識到H2SO3的不穩定性,並掌握SO2作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探究二:探究SO2的還原性以及被氧化後的產物。我會向學生提供資料BaSO3沉澱可溶於稀鹽酸,BaSO4沉澱不溶於稀鹽酸,同時引導他們進行對照實驗,得出亞硫酸根被氧化為硫酸根。

探究三:探究SO2的漂白性。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得出探究SO2漂白性的實驗方案,並提供改進實驗操作的方法,引導學生思考。根據結論,引導學生分析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並與氯水的漂白原理進行對比。

在此基礎上我還將對SO2的弱氧化性做簡單補充。

3、學以致用,課外延伸

我將引導學生分析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可能途徑,並通過查閱資料瞭解酸雨的防治方法,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4、課堂小結,複習鞏固

我將對課堂進行小結,並佈置形成性練習。

板書設計:

二氧化硫的性質與作用

一、二氧化硫的性質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

2、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1)酸性氧化物

(2)還原性

(3)漂白性

二、酸雨的形成、防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