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四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彙編十篇

來源:才華庫 1.27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四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彙編十篇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解簡易方程這部分教材有兩種型別方程的解法.教材先出示例5:一個工地用汽車運土,每輛車運X噸。一天上午運了4車,下午運了3車。這一天共運土多少噸?要求3ⅹ+4ⅹ=?這在國中代數中,叫做合併同類項,考慮到國小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教材沒有出現同類項等屬語.而是通過例項並藉助插圖,幫助學生根據運算意義,從直觀上理解計算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學例6、7X+9X=80的解法.這也是本節教材的一個重點內容.在後面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時,有些含有兩個未知數的題目,需要列出這樣的方程.而且這種題型思路統一,解法一致,既可減輕學生的負擔,又可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為今後學習分數應用題及代數方程解應用題打下了牢固的基礎。所以我們必須重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結合教學內容,我將教學目標設計為:

智育目標(1).理解掌握形如aⅹplusmn;bⅹ=c的方程的算理.(2).會解形如aⅹplusmn;bⅹ=c的方程.為列方程解應用題作準備.

德育目標培養學生學習中的團結互助精神。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重、難點形如aⅹplusmn;bⅹ=c的解法

其次,來說說我設計這課時的

二、教學理念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他們帶著原有的知識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走進學習活動,並通過自己的主體活動,包括獨立思考、與他人交流和反思等,本課是在學生已有的觀察法、比較法的基礎上進一步運用嘗試教學法、遷移法,去建構對數學的理解。這就很好地突出了學習者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把發現知識內在聯絡的機會與權利還給學生。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及推理能力。

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然後說說我的

三、教學流程

我將教學流程設依次設計為:精心設計運用遷移、創設情景啟用課堂、重視指導拓展延伸三步曲。先說第一步

精心設計運用遷移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簡易方程》:教學伊始,為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景:班上準備開一次文藝晚會,派你去買些水果,你會怎樣給營業員付錢?片刻沉默後,有的說:我會認認刻度,確定有幾斤再付錢。因為方程本來就是等式,這樣,讓學生在數學中也學會生活。再出示本課準備階段兩種型別的練習題,1、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2、一個工地用汽車運土,每輛車運5噸,一天上午運了4車,下午運了3車,這一天共運土多少噸?對例5、例6的學習具有遷移的作用,通過看看、比比、算算,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解題方法可進行自主學習。因為數學本身也是充滿觀察與猜想的活動。如何圍繞重點展開教學,如何突破難點呢?因此教學流程設計的第二步創設情景啟用課堂

喜歡和好奇比什麼都重要,只有貼近孩子的生活,讓他們感到親切。這樣才能產生樂學、好學的動力.本課教學設計時,我對教材的例題加以調整.怎麼樣才能使學生熟悉而喜歡呢?我不由想起了學生去中村桔園參觀一事,我靈機一動,對呀!多好的題材,這樣由原來的工地運土變為學生熟知的中村運桔子。(圖片)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身邊處處皆數學。先讓學生嘗試解答,在複習題(3)中,學生根據題意列出了5×4+5×3和5×(4+3),觀察兩個算式的特點,學生明白了這裡的兩種方法就是運用了乘法分配律,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解題能力,在此基礎上,由複習題演變引出新課,在學生明確其異同點後,遷移運用已有知識充分進行嘗試練習解決問題.但仍有少數基礎差、能力弱的孩子難以明白。為照顧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我提出要求,激勵孩子們幹什麼都要比著幹,搶著幹,爭著幹!看看哪組最團結,願意幫助本組學習有困難的同伴度過難關!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積極向上的,只要給他一個舞臺,每個人都願意把自己展示給大家。這樣,在本組同學的帶動下,就是學習有困難的孩子也很快得出了4ⅹ+3ⅹ=7ⅹ。我又將例5的問題變成:上午比下午多運多少噸?有幾個學生的答案是:4ⅹ-3ⅹ=1ⅹ。在此,強調隨機教學,學生答案出現偏差,有不適當之處,教師要適時點拔,及時糾正。教師提示:1ⅹ可以寫成

ⅹ,1可省略不寫。並通過不同型別的鞏固題讓學生更進一步明確算理。尤其注意b-0.6bⅹ-0.36ⅹ的演算法。這樣為例6的學習解決了關鍵一步,掌握例67X+9X=80的解題方法自然水到渠成。解答含有兩個未知數的方程,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會算,還要讓學生會說。說清算理:一個式子中如果含有兩個未知數ⅹ的加減法,可以根據乘法分配律和式子所表示的意義,將未知數前面的因數相加或相減,再乘ⅹ,算出結果.因為學生總愛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也培養了孩子們的綜合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當然只要求少數同學能歸納算理就行,學生之間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差異,對此不作全面要求.在此教師強調檢驗,沒要求檢驗的也要口算檢驗,這是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從小養成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從而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但是不同層次的學生應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因此教學流程的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只是在學生需要時給予恰當的幫助。通過不同形式的習題幫助學生掌握新知。進一步突出本節課的重難點。尤其是創新題,1、編兩個不同的方程,使方程的解都是ⅹ=6,2、在□中填入合適的數,使等式成立。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只有當自己的觀點與集體不一致時,才會產生要證實自己思想的慾望,從而啟用學生思維的火花.但是提出挑戰並不意味著要難倒學生,而是要激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去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再創造活動,才能納入其認知結構中,才可能成為有效的知識.在教與學的活動中,有老師的組織、參與和指導,有同伴的合作、交流與探索。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雖只有一字只差,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我選擇後者。這樣既培養了孩子們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又為學生的新知建構拓展出更大的空間!

最後,說說本節課的

四、教學反思

本課從複習題匯入例5,由例5過渡到例6,一環一環,環環相扣,由表及裡,由淺入深,逐步深入,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找學生熟悉的教學題材,使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妙趣橫生,充滿活力;運用遷移法、嘗試法、小組合作等不同形式的學習,既可幫助學生突出重點,分散難點,使學生很快掌握了形如aⅹplusmn;bⅹ=c的方程的算理,又可培養學生學習中團結互助的精神。使每位學生都體驗著參與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學習目標:

1、理解並掌握方程的意義,弄清方程與等式間的聯絡與區別。

2、通過在不同的情景中建立等量關係列方程,經歷方程模型的建構的過程。

3、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抽象概括等能力。

學習重點:會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間簡單的數量關係。

學習難點:能根據圖義,找到等量關係列出方程。

學習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生活中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數,對嗎?比如說,誰願意告訴我你今年多大了?(學生說)只知道自己的年齡還不行,誰知道媽媽今年多大了?(學生說)自己的年齡,媽媽的年齡對你來說是已知數,那老師的年齡對你來說是……。。(未知數)以此來引出未知數。

二、利用等量關係,正確列出等式。

1、出示天平圖1:

天平左邊10克,天平右邊:2克和一個櫻桃 師:看天平的顯示,誰能列出一個等式?(櫻桃的質量+ 2克=10克),如果用未知數X來表示櫻桃的質量,那麼,可以列出一個什麼樣的等式呢?(2+X=10)

2、出示情景圖2:

四盒種子的質量一共是20xx克。

你從圖中發現了什麼?(4盒種子的質量=20xx克)

師:能根據這個相等關係寫出一個等式嗎?

師:請你給同學們介紹一下你的等式,先說字母表示什麼意思? 師:如果用y表示每塊月餅的質量,怎樣用數學式子表示這個等式呢?( 板書:4y=20xx)

師:下面老師加大難度,敢接受挑戰嗎?(同學們在家裡幫爸爸媽媽倒過開水嗎?現在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倒開水的過程,找一找這裡有相等關係嗎?)

3、課件出示圖3:

一壺水剛好倒滿兩個開水瓶和一個杯子。 師:你們找到其中的相等關係了嗎?(兩個熱水瓶的盛水量+200毫升=20xx毫升)

師:如果用z表示每個熱水瓶的盛水量,那麼這個關係式可以怎樣表示?(板書:2z+200=20xx)

4、理解方程的意義。

師:剛才我們通過稱櫻桃,稱種子和水壺倒水的三次實踐活動,得出了下面這三個等式:(x+5=10 4y=380 2z+200=20xx)

(1)同桌交流。說一說:上面的等式有什麼共同特點?

(2)全班交流。

教師小結: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板書課題:方程) 師:自己讀一讀,你認為關鍵詞是什麼?

(3)鞏固知識。

師:說一說方程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一必須是等式,二必須含有未知數)

5、會寫方程 師:你會自己寫出一些方程嗎?寫下來同桌交換檢查。

(學生試著寫出各種各樣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當然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師應引導學生說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三、鞏固練習。

1、判斷

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35+65=100 x -14>72 y +24

5x+32=47 28<16+14 6(y+2)=42

2、練一練課本67頁第一題說一說各圖中的等量關係,再列出方程。

四、總結評價。

師: 關於方程還有很多有趣的內容,相信同學們還會以飽滿的精神、積極地態度去研究、去探索方程的奧妙。

板書設計:

方程

櫻桃的質量+2克=10克x+2=10

每盒種子的質量×4=20xx克 4y=20xx

每個熱水瓶盛水量×2+200=20xx克 2z+200=20xx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小數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準備:

每個學生空白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十份的正方形和平均分成了一百份的正方形紙各一張。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出示100,問:認識嗎?一起說(100)、把100縮小10倍是多少?(板書:10)、把10縮小10倍是(1),把1再縮小10倍,你知道是多少嗎(0.1或),把0.1縮小10倍,又是多少呢?(板書:0.01或),接下去是……?(板書:0.001或)

2、師:像這樣,我們可以一直地寫下去(用省略號表示)。

3、這裡的0.1、0.01、0.001表示什麼意思,他們之間的進率又是多少嗎?引出課題《小數的意義》

二、探究意義

(一)教學0.1

1、如果我們用一張正方形表示1的話,請你估計一下,0.1該有多大,用手比劃一下。請將你心目中的0.1在這張白紙上用顏色塗出來。(電腦演示正方形紙、1)

2、(展示、彙報)說說你是怎麼表示出0.1的。小結:要想準確地表示出0.1,我們應該先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十份,再塗出其中的一份,就是0.1。還可以用什麼數來表示?

3、取出一張平均分成了十份的正方形,準確地表示出0.1。

4、請塗出其中的3份,塗色部分用小數怎樣表示?用分數表示是(),0.3裡面有多少個0.1,空白部分呢?(用小數表示,用分數表示)

5、投影:陰影部分用小數怎樣表示?有多少個0.1,空白部分呢?

6、想一想,1裡面有()個0.1。

(二)教學0.01

1、回顧一下,剛才我們是怎樣得到0.1的?

2、你能在紙上表示出0.01嗎?請你在格字圖上表示出來(生取出平均分成一百份的正方形紙片)。說說你是怎麼表示的?空白的部分呢?(電腦演示過程)

3、請看老師這張圖片,你想到了什麼小數?

4、看到0.23,你還想到了什麼小數。

5、請你在方格紙上創造一個新的小數,再同桌間說一說這個小數表示什麼意思,看到這個小數,你又想到了那個小數?

6、生彙報

(三)教學0、001

1、對於0.001,你有什麼想說?2.黑板上掩飾0.001

3、看到0.001,你會想到哪些小數?

三、提煉小數意義

1、請你觀察這三組的數,你有什麼新的發現?(得出:一位小數、十分之幾,兩位小數、百分之幾,三位小數、千分之幾等等)板書: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

2、小結:像這些用來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小數。(完善板書)

3、師:其中的一份,如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我們把它叫做計數單位,也可以寫作0.1、0.01、0.001等等。如0.3的計數單位是0.1,它有3個0.1。0.25的計數單位是(),它有()個0.01。

4、思考:(電腦)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

四、解決問題練習

五、總結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蘇教版國小數學第九冊第三單元認識小數中小數的大小比較(課本第36-37頁,例7)。本課時內容是在學生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了小數的特徵,並掌握了小數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時內容的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經歷購買學習用品這一簡單的生活實際情況來獲取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以前已經學習了整數大小比較,那時比較一、兩位數大小,一般不脫離現實情景和具體的量來抽象地比較數大小的,且僅限於整數。而本節課是在此基礎上深入探究小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不僅不受小數位數的限制,而且還要求學生漸漸脫離具體內容採用不同的策略來比較小數的大小。本課中安排了一個購買學習用品的生活情境,結合生活經驗比較小數的大小,並得出小數大小比較的一般方法。

這樣使學生的學習熱情日益高漲,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在不斷地提高。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使學生能結合具體內容比較一位、兩位小數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合作交流意識;培養學生有順序地思考、討論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獲取成功的喜悅。

四、說教法、學法

情境教學,在例題的教學中創設符合學生生活情境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投入到學習當中。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學生們經通過觀察、比較和交流等學習活動,自主探索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

五、教學重、難點:

比較兩個小數大小的方法。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師:新學期開始了,同學們都需要買一些文具,今天老師就給你們介紹這家文具店奇奇文具店。現在我們就請文具店的售貨員分別給我們介紹商品的價錢,請同學們注意聽,看看你們能發現什麼?

(由一個同學扮演售貨員,分別介紹商品的價錢。)

師:聽完售貨員的介紹,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1:這家商店都有練習本、三角板等文具,但價錢不一樣。

師:由這些發現你們想到了什麼?

生1:哪樣文具的價格要貴一些?

生2:它們一共要多少錢啊?

師:是啊,這兩樣文具那種要貴呢?這就是我們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小數的大小比較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知。

1、探索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師:大家都先來猜一猜,哪一種文具要便宜一些?還要想一想,這是為什麼呢?

生1:0.6元是6角,0.48元是4角8分,0.60.48。

生2:0.6是60個0.01,0.48是48個0。01,0.60.48

生3:通過轉化為圖形可以看出0.60.48

師:真不錯,大家都是很聰明的,想到的方法還真多啊!

2.大膽猜測:

師:在以前,大家學過整數的大小比較嗎?還記得整數是如何比較的嗎?(當整數的位數相同的時候,從高位比起;位數不同的時候,位數越多,數越大)

在這個環節上,我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們回憶舊有的知識並將已經掌握的整數大小比較方法進一步擴充套件到小數的大小比較上,進行一次知識的延伸與擴充套件。從而讓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自覺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老師這兒還有兩個小數要比較大小,你們會嗎?大家分組討論一下。

出示試一試。比較下面每組中兩個數的大小。

7.96○8.32 0.13○0.129

教師提問:根據你已有的知識經驗,和你對小數的瞭解,能試著說一說小數怎樣比大小嗎?

在學生們回答的基礎上總結:(比較時是從整數部分開始比較,整數部分大,這個小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就比較十分位,十分位大,這個數就大.)

4.比較分析

教師:我們歸納出來的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與你最初的猜測相比,有什麼不同?

三、拓展運用。

1、兩個同學一組,一人任意說出兩個小數,另一人比較小數的大小.要求小數的位數不超過兩位。(兩名同學之家展開的這種合作、競爭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

2、完成練一練.

2元 ○ 1.9元 3.45米 ○ 3.54米

8.02○8.20 0.76○0.706

3.練習六第七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初步理解每個小數在數軸都有一個對應的點,並知道越靠近右邊,小數就越大

4、判斷

(1)6.8096.799( ) (2)5.15.1002( )

(3)38.74838.75( ) (4)0.0090.010( )

學生口答結果,並說出理由。這個題目可以不斷提高學生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並能進一步掌握小數的大小比較方法。

5、練習六第九題

出示統計圖表,讓學生們通過觀察,找出其中所包含的資訊。讓學生們分小組討論:看那個小組能提出的問題多?鼓勵學生們開動腦筋,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6、練習六第十題

□中能填幾?7.31□.4 0.5420.5□3

學生分組討論,在小組內交流想法。口頭回答問題,並說出自己的發現。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掌握了小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誰能說一說小數的大小比較方法嗎?希望能用我們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各位領導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數的性質》,本課時是青島版教材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蛋的世界——小數的意義和性質資訊窗二第二課時的內容,是在學生對小數和分數有了初步認識並且學習了小數的意義、小數的大小比較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是深入學習小數有關知識的開始。學好這部分知識可以為今後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比的基本性質”等規律性較強的知識打下一個比較好的鋪墊。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和對教材內容理解、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讓學生在現實的情景中通過猜想、驗證以及比較、歸納等活動,理解並掌握小數的性質,會應用小數的性質化簡或改寫小數。

2、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

3、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性。

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並掌握小數的性質,並能應用小數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性質歸納的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直尺、正方形紙片,多媒體

課程標準告訴我們,數學學習過程應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應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設計瞭如下的教法與學法。

1、以學生活動為主體。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生活動,促使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參與學習活動。

2、體現規律形成的全過程。教學中,教師不是簡單的奉送結論,而是在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猜測、操作、驗證,發現、分析、歸納和鞏固運用。

3、堅持面向全體,以學生髮展為本。教學中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盡最大的努力體現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並在空間、時間上為學生提供發展的充分條件。

基於以上對教材教法的分析,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 創設情景,引發興趣

以超市購物的話題引入,讓學生根據資訊提出關於小數大小比較的問題,引導學生猜測“鉛筆和橡皮,哪一個貴?”,這樣設計,不僅讓學生複習上課時的內容,而且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使學生切身體會數學於生活,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引發學生的探究慾望,為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二、 猜想驗證,探究性質

本環節我設計以下幾個層次:

1、小組合作,初步感知 在猜測0.9=0.90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質疑:你的猜想正確嗎?小組合作,選擇喜歡的工具,通過量一量,塗一塗,驗證自己的猜想。然後讓學生“觀察等號左右兩邊的小數,你有什麼發現嗎?”(先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交流)(引匯出小數的末尾有沒有0,小數的大小一樣。)

這樣設計把問題放到小組中,讓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參與活動,以合作者的身份與學生平等相處,提出自己的看法,尊重學生的'意見,鼓勵學生大膽動手量一量、塗一塗進行驗證,培養學生敢於表達見解的精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舉例驗證,總結性質初步驗證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質疑“我們的猜想是不是對所有的小數都適用?”,組織學生進行舉例,然後小組合作驗證,全班交流,最後引導學生“觀察這些資料,你有什麼發現?”,通過交流,總結板書: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板書課題:小數的性質)這樣,讓學生在初步發現規律之後,舉例驗證,體現了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不僅讓學生初步學會了舉例驗證的方法,而且體現了辨證唯物主義的思想。

本環節意在儘可能多地提供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學習,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在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的數學活動中,初步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

3、利用性質,體會價值

本環節設計讓學生初步應用小數的性質對小數進行化簡改寫,先讓學生獨立完成題目,在這個過程中,設定關鍵性問題“這個0可以去掉嗎?”“怎樣把5改寫成三位小數呢?”要引導學生重點理解“13.040中間的0為什麼不能去掉”“把5變成小數後為什麼要在它的右下角加上小數點”,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小數性質的理解,體會小數性質的價值。

三、練習反饋,鞏固內化

本環節設計三個層次的題目,包括基本題,綜合題和拓展題。基本題的設計面向全體,使每個學生都能鞏固基本的方法和技能,綜合題關注差異,使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拓展題關注發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總結質疑,自我提高

讓學生交流學習的收穫,引導學生梳理所學知識,總結學習方法,並在自評與互評的反思中提高。

基於教學環節的設計,為了突出重點,為學生掌握知識和記憶打下堅實的基礎,板書如下:

小數的性質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

以上是我對這一課時的教學設想,在這堂課的設計中,注重引導學生沿著“例項——猜想——驗證——總結——應用”的軌跡去探索、去發現,使學生體驗探索、發現數學規律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我相信學生能在老師的帶領下,完成此節課的教學內容,基本達到教學目標。說課完畢,歡迎指正,謝謝!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三角形的特性”一課屬於圖形概念課,人教版安排在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本節課要讓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會做三角形的高。

概念教學是國小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概念的抽象性和國小生思維的形象性的矛盾,使得圖形概念教學在教學中成為一大難點。尤其是在實踐“模式”的初級階段,如何引導學生在自學中感悟?如何體現“模式”的精髓——只要學生能自己明白的絕對不教,要導在所需之處,導在關鍵之處?如何靈活地而不是刻板地運用“模式”?如何讓“模式”自然地流露於新知的教學中?

(一)設計中,我力求在以下環節突破“模式”的侷限:

1、引入環節,適當的加入情境。

在以往的“模式”運用中,我們習慣於開門見山,直奔課題。但對於學生來說,對知識的渴求或是挑戰性的開課,更能引起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因此,在課始讓學生猜一猜我所比劃的平面圖形(三角形),並嘗試自己畫出三角形,在猜測中、在挑戰中、在簡捷的情境中,學生進入了本課的學習。

2、自學指導,儘量多一些活動。

“自學指導”是橋樑,它拉近了學生與新知的距離;“自學指導”是柺杖,它引導著學生不斷地發現與探索;“自學指導”更是教學的靈魂,它展現著本課的重點與難點。因此,結合本學段學生年齡的特點和所學知識,我採用“活動”與“結論”同在的方式設計了兩次自學,力求讓學生在“動”中學,邊操作邊學習,邊嘗試邊感悟,逐步形成對概念的初淺理解。並利用之後的“填一填”,將形象的活動上升為理性的認識,這樣既是對本課重難點的凸現,同時也教給學生一種學習的策略,提升了自學的效果,逐步提高自學的能力。

3、目標的出示,隨內容依次呈現。

在“模式”的應用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直接出示目標雖然可以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但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當學生把小黑板上那一長串的甚至是分好幾段的文字讀完之後,真正存在於學生心中的目標到底有多少?即使是教師一再精減文字,但對於一些目標較多的課來說,這樣做仍然起不到真正的作用。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試著改變一下目標的呈現方式,隨著學習內容的深入逐步展現出來,這時,學生對目標更為清晰,對是否達成了目標也更心中有數。

因此,我的目標出示是放在課中的,在學生理解了三角形的概念、各部分名稱及特性之後,做為一個階段的小結才出示的,與此同時,提出了下一階段的學習目標——三角形的底和高。(儼然一個“承上啟下”,不知這樣做是否符合“模式”,還請提出寶貴意見。)

(二)設計中,力求體現的教學理念:

1、整合重組教材,使教學更加趨於自然流暢。

本課的教材編排順序是:三角形的“概念——各部分名稱——底和高——特性”,在設計時,我先讓學生在“畫中感悟,形成概念”,同時引出各部分的名稱;再讓學生透過生活,在實驗中理解三角形穩定的特性;最後在自學指導中“自主探索,嘗試畫高”,體驗“垂直”和“對應”。

2、以活動貫穿教學的始終,讓學生在“做”中學。

本課中設計最多的就是學生的活動,如自學指導中的“畫一畫”、“標一標”、“試一試”、“填一填”,理解特性時的“拉一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觀,讓學生儘可能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在動中思考、發現,在動中感悟、體驗,在動中理解、概括。經歷學習的過程,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

3、層層深入、步步逼進,提煉概括新知。

在“三角形的定義”的教學中,先讓學生在畫中感悟,然後對通過一組(四個)反例的辨析,對三角形有了更進一步認識,並在此基礎上概括“什麼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重點理解關鍵詞“圍成”、“三條線段”,這樣教學,讓學生從圖形語言逐步地過渡到數學語言,在糾錯中提煉,在例項中解析,使學生的認識不斷地昇華。

再如,“三角形底和高”的教學中,先讓學生自學嘗試畫高,由於書中只給出了最基本的銳角三角形的高的畫法,而且是最簡單的一條高,對於優生來說,他們知道的遠不止這些,因此,我在自學指導中有意的加入了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讓學生嘗試畫出不同的高。這樣,就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在彙報交流高的畫法中,我讓學生充分展示不同三角形中所畫的不同的高,在不同中尋找相同點,在不同中感受“對應”,在錯誤中辨析明理,逐步感受三角形底和高的含義。這樣教學,使得學生對概念有了更深刻地認識。

總之,我們不能刻板地去套用“模式”,更多時候,“模式”是一種理念的影子,我們所需要的是找到、研讀到裡面所蘊涵的理念,用它指導我們的教學,讓我們的教學更為有效!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億以上數的認識例2、例3。

2、教材分析:例2教學寫億以上的數,教材呈現了3個數,其中一個整億數對照數位表直接示範寫出,其餘兩個數由學生對照完成,同時說一說億以上數該怎樣寫:例3教學將整億數改寫為以億為單位的數,非整億的數改寫成以億做單位的近似數。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億以上數的讀法與寫法。

億以上中間和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及寫法。

4、教學目標:

(1)、理解多位數的讀、寫法,在具體情境中能夠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寫出多位數,體會並能闡述多位數讀數的規律。

(2)、結合現實素材,使學生感受億以上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

(3)、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和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自我評價和善於合作的能力。

二、說教法、學法:

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對大數的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大數對於學生讀起來比較困難,教師應充分利用好教材文字,創設具體教學情境,讓學生對大數獲得豐富感受,注意放手讓學生探索,理解大數的讀法後,通過獨

立練習,小組合作交流訓練,達到熟練程度。

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教學,給學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間,對於數位、數級,十進關係等知識,應該讓學生牢固掌握,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去發現,去體會,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達到對這些知識的理解。

密切聯絡現實生活,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收集大數的習慣和能力,數的產生與發展都是生活實踐的需要,認識數是為了用它來交流,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數學意識。

三、教學理念:

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打基礎。遵循兒童心理規律和認知規律。加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學生必須獲得有價值的數學,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教師精心組織下充分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億以內數的規律,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學習成功的體驗。

四、說教學過程:

1、基本練習:

學生說一說萬以內的數是怎樣寫的?並寫出下列各數:

四千零七十七百八十九千一百零三

二萬五千零四七十八萬三千

2、板書課題,學習新課。

(1)、嘗試寫出下列的數,學生寫數後交流。

五億七千八百四十萬二十六億零五千

(2)、自學例2。

三億三十億九千萬七千零三億零二十萬

學生寫數後交流,這些數怎樣寫?這些數的最高位在哪位上?萬位上是幾?其它數位分別是幾?怎樣寫?

三億寫作300000000

三十億九千萬寫作3090000000

七千零三億零二十萬寫作700300200000

(3)、討論怎樣寫億以上的數?

3、嘗試寫數:完成P25頁做一做的第一題。

4、嘗試把下面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280000=()萬1400000()

5、自學例3。

6、學生嘗試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題,完成後交流,不是整億的數用什麼方法該成用億做單位的數。

7、完成31頁第十六題。

五、課堂小結。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8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要為大家說的課題是: 連減的簡便計算

一、教材分析

《連減的簡便計算》這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冊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P39的內容。讓學生體會到運算定律在簡便計算中的意義的基礎上學習減法的簡便計算。教材緊密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體會減法的性質,體現演算法多樣化。使學生能根據運算特點和資料特點,靈活選用合理簡便的計算方法,它為後面學習除法的簡便計算做了鋪墊。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改為減去兩個數的和,還可以先減去後一個數再減前一個數這兩種減法的簡便計算方法。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中的聯絡,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探索、研究數學的意識與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減法運算性質用性質進行簡算。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減法運算性質簡便運算。

四、學生分析:

1、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學習了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特別是對於加法、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這些經驗構成了學習本單元知識的認知基礎。

2、將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的內容集中在一個單元學習,雖然系統性很強,但是教師教學難度增大,部分學生接受知識有困難,知識內容易混淆,課時安排也顯得比較緊。我故適當調整課時安排,並充分考慮學生練習中可能出現的錯誤,加強易混知識的辨析練習。

五、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聯絡實際安排教學內容。採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

1、緊密聯絡生活,創設"幫助李叔叔解決數學問題"這一情境,把簡便計算的討論與實際問題的解決有機地結合起來,便於學生理解筭理,掌握簡便的計算方法。

2、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創設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

3、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理解和體會減法的簡便演算法的多樣化。如"、判斷題、連線、簡便演算法、等等"在練習中掌握減法的性質,體會簡算的意義,領悟計算方法。

(二)、說學法

1、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會演算法多樣化。

本節課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索計算方法。使學生理解解題思路和方法,明確了連減的簡便方法,在探索交流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2、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進一步掌握減法的簡便計算,明確一個數連續減去幾個數等於這個數減去這幾個數的和,會根據題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演算法。

六、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本節課以"幫助李叔叔解決數學問題"為背景,引出問題"昨天看了66頁,今天看了34頁,這本書共有234頁,還剩多少頁?"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

(設計理由:藉助讀書這一生活中的現實問題,讓學生關注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體現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預設學生讀題後能找到其中的數學資訊和所要求的問題。)

2、小組合作交流解題思路,探究不同的解題方法。

引出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解題方法,"你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嗎?然後讓學生小組交流演算法,"看看你的解題方法符合題意嗎?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一下",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通過小組討論,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思考空間,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為產生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了條件和空間。同時培養了學生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最後全班彙報交流,教師板書每一種演算法,讓學生說說每一種解法的思路,判斷是否符合題意。

隨學生板書:234-66-34、234-(66+34)、234-34-66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講得很有道理,那李叔叔到底還剩多少頁沒看呢?好,請拿出練習本,請你從這三個算式中選擇一個進行計算,然後在小組裡交流一下。"

(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鼓勵學生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體現瞭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理念,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組長的回報,讓其他學生更明白了算理。)

3、小組合作交流總結演算法,得出簡便演算法

讓學生觀察三種方法,三個算式,"方法不同,結果相同,可以用什麼符號連起來?"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連減的計算方法,在計算連減時,有多種多種方法,可以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出可以把減數加起來,再從被減數裡去減;還可以先減去後面的減數,再減去前面的。我們可以根據算式中資料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演算法,進行連減的計算。然後觀察算式,說說哪種方法簡便,明確根據算式中資料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簡便演算法。

你喜歡用哪種方法,為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說讓同學認識到哪種方法簡便,為什麼?)使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理解連減得簡便計算,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演算法的意識和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4、練習鞏固

練習題設計了五個層次的練習。1、判斷題,讓學生明確連續減去兩個數等於減去這兩個數的和。培養學生對減法性質的掌握;

2、連線題。

3、在() 裡和橫線上填寫相應的運算子號和數。

4、用簡便方法計算。根據題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讓學生在簡算中明確方法,掌握方法。

(設計意圖:是培養學生的數感,從而找出簡便計算的方法;)

5、拓展練習

(整個聯絡設計有坡度有層次,由易到難,適合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使每個學生對所學知識都有收穫。)

6、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在總結中回顧所學,昇華所學知識。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條理清楚,是學生一眼看出本節課所學內容,連減有幾種演算法,簡便方法有幾種,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方法解答最簡便,一目瞭然;連減得簡便計算用字母如何表示,都比較清晰,板書能緊扣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便於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掌握。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9

一、說設計理念

《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與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同時新課程提倡教師要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並充分開發各種課程資源,實現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使教材更好地服務於學生。

二、說教材

《節日禮物》,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從三個方向觀察立體圖形和在實際生活中有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經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旨在讓學生在觀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觀察物體的具體活動中,判斷觀察物件畫面所發生的相應變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本節內容包括由低到高觀察同一物體和由遠到近觀察同一物體,學生掌握這些內容,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推理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根據提供的情境圖,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物體的範圍變化。

(2)過程與方法:①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猜想、小組討論等活動,體會並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與合作交流能力;

②讓學生經歷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過程,發展學生的運動智慧、空間想象智慧;

③促進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營造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現自我,培養其積極的樂學態度;

②通過合作交流,養成互助合作的習慣,培養團隊協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畫面,判斷觀察者從高到低不同的觀察位置所觀察的物件在其視覺中對應的範圍。

教學難點:

如何根據圖片判斷觀察位置,以及判斷所觀察的物件在其視覺中對應的範圍。

重難點突破:

仔細觀察、大膽猜想是判斷所觀察的物件在其視覺中對應的範圍的突破口。

三、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做到以活動促發展,我採用自主體驗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猜想、小組討論等活動,自主進行體驗、探究。在教學過程中我 主要採用:

1、情境教學法

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快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課始的故事匯入、課中新知識學習的情境創設等,把學生領入樂學的氛圍之中。

2、操作法

利用學生自己,讓學生動一動,說一說,動腦、動口,調動他們喜學、愛學、樂學的情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數學學習的活動中,自主進行體驗、探究。

3、觀察討論法

通過讓學生獨立觀察、猜想、小組討論等,體驗、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物體的範圍變化,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4、練習法

葉聖陶先生說:凡能力總要在實踐中得到鍛鍊。所以,在自主體驗、探究、學習新知識後,就要通過一些有層次、生活化、形式多樣的練習,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把所學的知識真正內化,形成技能技巧。

四、說教學流程

教學是通過兩個活動完成的。

活動一:由低到高觀察物體

數學來源於生活,我首先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模擬數學情境,通過數學活動的手段,從中幫助學生真正去發現、感悟、理解、解決教材中抽象、枯燥的數學問題,

對於書本中的主題圖,很多學生難以理解,這時我就讓學生親身體驗。同學們,老師想考考你們的眼力,請你們從三個不同的位置觀察自己的課桌,好嗎?請看(課件)要求:①蹲著觀察;②眼睛與桌面在一條直線上觀察;③站著觀察。觀看後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同學們,你所看到的物體畫面有什麼不同呢?說得對,由低到高來觀察物體,由於位置不同所看到的物體畫面的範圍也不一樣。

這時我把書中的主題圖《節日禮物》改成練習,出示課題節日禮物,同時這時出示課件,同時讓學生思考:小狗貝貝從蹲在地上到最後爬上桌子,它觀察禮物的位置有什麼變化?觀察的物件又有什麼變化呢?這時學生就能在剛剛親身活動的基礎上看到東西的變化很快的判斷出他們觀看時所處的位置,觀察位置由低到高,觀察物件的範圍逐漸擴大。(板書低到高範圍擴大) 那麼大家在生活中你有碰到過這樣的事嗎?能舉一個例子嗎?誰來說一說,前後左右可以交流一下。你們說的都很好。通過說一說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活動二:由遠到近觀察物體的不同

對於設計由遠到近觀看物體教學時,因為學生在課前的準備過程中通過觀察學校內的景物,使學生對於從遠到近觀察物體和從近到遠觀察物體有了感性的認識。因此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進行說說生活中碰到這樣的情況時,從近到遠觀察物體你發現有什麼變化呢?對,站得遠,看到的範圍大;站得近,看到的範圍小,但是清楚。(板書遠到近範圍縮小)。接著我不作較多的講解,直接進行了練習,課件出示:小明沿小路向樹林看守人的小屋走去的動態畫面。途中標出A、B兩點,再出示兩幅圖和問題:仔細觀察下面兩幅圖中,哪幅是在A點處看到的,哪幅是在B點處看到的?大家先獨立完成,再將你的想法小組內說一說,進一步鞏固了遠近觀看的規律。然後再次請同學們分組從教室的最後面、中間及講臺上這三個地點來觀察黑板,再次體驗遠、近觀察物體的不同。從而驗證了剛才交流中發現的規律。貼近了生活實際,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絡,數學確實就在我們的身邊!

實際應用、拓展延伸:

1、基本練習。

2、拓展練習。

3、生活延伸, 動手操作。

動手操作這一環節是57頁的畫面(課件顯示),同學們請先觀察然後在書上分別畫出小明站在A、B位置時所看到的樹的範圍。能完成嗎?好開始。

(這時學生分組活動,學生有困難時,我呢作適當的巡視指導。)

通過有層次、生活化、形式多樣的練習,不僅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同時還受到了為人處世的思想教育。

五、說板書設計

節日禮物

觀察位置 觀察物件

低 高 範圍擴大

遠 近 範圍縮小

簡練的文字起到了提綱挈領、突出重點的作用,使學生看到板書就可以一目瞭然地回顧本節所學內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小數點搬家》。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第一,說教材。

《小數點搬家》是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43、44頁的內容。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小數,並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和會計算簡單的小數乘整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編排從設疑引趣出發,使學生髮現小數點的移動會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並通過新奇有趣、層層提高的練習形式讓學生掌握並靈活運用知識,為以後學習小數的乘除法作好鋪墊。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我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結合實際情景,發現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能力目標:通過各種實踐活動,能運用所發現規律計算相關的小數乘除法。

情感目標:在玩遊戲探究新知的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這樣的目標設計,打破了傳統概念的教學規律,從過於注重概念本身轉化到更多的關注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立足教學目標多元化,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知識目標,還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展各方面的能力,體會數學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價值。

依據《小數點搬家》這一知識的地位和作用,本課設計的“探究發現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並運用這一規律計算相關的乘除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根據教材特點和結合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教學中要用到的多媒體、數字卡、鈕釦、練習題等是我要準備的教具和學具。

 第二,說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我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教學中我精心設計遊戲,誘導學生思考、操作,鼓勵學生概括、交流,自己總結歸納出小數點移動的變化規律,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驗證新知、鞏固新知的目的。

第三,說學法。

學生作為主體,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體現出“玩中學,學中玩,合作交流中學,學後交流合作,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思想。

第四,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為了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設疑引趣

新課伊始,我就講了一個故事:昨天我去買包子的時候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平時我們買的包子都是0.50元一個,但昨天的標價卻是5.00元。我大吃一驚,連忙問老闆怎麼回事?老闆說:“是我兒子在玩小數點搬家的遊戲。”小數點搬家?小數點會搬家嗎?由此引出今天所講課題《小數點搬家》。(板書)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為了讓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為他們精心設計了這樣的遊戲:首先是小數點左移的遊戲。(時間控制在五分鐘左右。)同桌之間拿出自制的數字卡片和鈕釦來做小數點,一方先任意擺出一個小數,讓同桌讀出來。然後把這個數的小數點往左移動一位,讓同桌讀出來,並要他/她說出小數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以此類推,把小數點往左移動兩位、三位甚至是四位、五位後,讓同桌讀出這個數,並說說這個數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在把小數點往左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問小數點往左移動後前面位數不足怎麼辦?這時我會告訴他們小數點往左移動時小數位數不足要用0來補。玩了小數點左移的遊戲後,我會讓他們每小組交流一下他們的發現和心得體會,並派代表總結一下小數點往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這個數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相信他們會很快說出所發現的規律:

小數點向左移動

一位 這個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0倍

兩位 這個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00倍

三位 這個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000倍

…… ……

之後我會補充說明:縮小10倍相當於原數除以10,即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縮小100倍相當於原數除以100,即縮小到原來的一百分之一;縮小1000倍相當於原數除以1000,即縮小到原來的一千分之一。……(板書)。然後我會要求他們讀一讀這個規律並背熟。接著讓學生再來玩小數點右移的遊戲。方法同左移的遊戲是一樣的。在把小數點往右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問小數點往右移動後,後面位數不足怎麼辦?這時我就提醒他們注意小數點往右移動後,後面位數不足要用0來補。做完遊戲後,我同樣會讓他們小組交流,並派代表總結他們的發現。我估計他們也會很快得出如下結論:

小數點向右移動

一位 這個數擴大到原來的10倍

兩位 這個數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三位 這個數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

…… ……

然後,我再適當補充:擴大10倍,相當於原數乘以10;擴大100倍,相當於原數乘以100;擴大1000倍,相當於原數乘以1000;……(板書)。 同樣的,當他們得出結論後,我會叫他們讀一讀並背熟。對於敘述得好的同學我都會讓大家對他們給予掌聲和語言的鼓勵(棒!棒!你真棒!)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接下來,我會讓學生觀看“山羊快餐店”的價格變化圖,並提出問題:小數點向哪邊搬家的?快餐價格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相信學生經過觀察、比較後,很容易說出答案。然後我對快餐價格進行以下分析,以此加深學生對新知的理解。

4.00元=4元=40角

0.40元=4角

0.04元=4分

從4.00元到0.40元,小數點往左移動一位,原數縮小10倍,可列式為:4÷10=0.4

從4.00元到0.04元,小數點往左移動兩位,原數縮小100倍,可列式為:4÷100=0.04

反過來看:

從0.04元到0.40元,小數點往右移動一位,原數擴大10倍,可列式為:0.04×10=0.4

從0.04元到4.00元,小數點往右移動兩位,原數擴大100倍,可列式為:0.04×100=4

接下來,我設計了一個搶答遊戲的環節,我會準備以下題目給他們搶答:

1、下面的數與0.285比較,擴大到原來的幾倍或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一?

(1)2.85 (2)2850 (3)28.5 (4)0.0285 (5)0.00285

2、開火車。

(1)0.09×10= (2)0.09×100= (3)0.09×1000=

(4)53.8×10= (5)53.8×100= (6)53.8×1000=

3、小馬過河。

(1)1.414×10= (2)18.1×10=

(3)0.1×1000= (4)9.87÷10=

(5)36.9÷10= (6)43.21÷1000=

(7)3.14×100= (8)1.4×100=

(9)0.618×100= (10)0.01×100=

以此檢測他們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三)歸納小結,鞏固新知

我會提問:今天我們有什麼新發現?估計學生會很快說出今天的探究所得,然後我就說下面我們就用這些規律來解決新問題。我會給學生準備以下題目:

1、填一填:

(1)2.34擴大到原來的10倍是( ),擴大到原來的100倍是( ),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是( )。

(2)把一個數擴大到原來的100倍後是254.8,這個數原來是( )。

(3)把一個數先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再縮小到原來的,所得的數是原來的數的( )。

(4)4.6的100倍是( );5個2.4的積是( )。

(5) 把470縮小到原來的是( ) ,再縮小到原來的是( ) 。

2、小紅在寫自己的身高時,把小數點的位置點錯了,寫成13.5米。請你猜一猜,她的身高是多少米?

3、有比3.5大並且比3.6小的數嗎?如果有,請你寫出兩個這樣的小數。

以此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

這節課我的板書設計是這樣的,採用樹形結合的方式,力求用精簡的文字表達出概念的意思,使學生容易理解和記憶。

我的說課內容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