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稿模板合集4篇

來源:才華庫 6.46K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模板合集4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簡介

《信客》是人教版國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課文,本單元是一個小說單元。本單元以“愛”為主題,幾篇課文都在訴說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使學生從課文中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他們的情操。

2、教學目標簡介

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絡”,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思想內容。

能力目標:瞭解信客的職業道德和優秀品格。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誠實守信品質,樹立誠信為本的做人理念。

二、教法與手段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課外反覆讀、讀反覆,讓學生自己在讀中感悟信客的崇高品質。

2、情境設定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及背景音樂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4、以多媒體課件為輔助教學手段。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三、教學過程設計

1、背景音樂

上課前先播放背景音樂歌曲《誠信之歌》,調節教室氣氛,使學生神經放鬆,從上一堂課中走出來,準備好投入語文課中。

2、激情匯入

由師生合演一個以誠信為主題的快板,不僅可以順利匯入到這篇誠信為主旨的課文,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使學生迅速進入課文。

3、作者介紹

在介紹作者餘秋雨時,用一段話將他眾多作品串聯起來,形式新穎,同時便於學生記憶。如:《行者無疆》,從書房《出走十五年》,進行了一次漫長的《文化苦旅》。在渡《霜冷長河》時,無意撿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發出《千年一嘆》。後來他把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寫進了《山居筆記》。

4、字詞注音

讓學生在瀏覽課文時找出重難點字詞,不僅可以使學生完全投入到課文中去,還可以使他們印象深刻,更容易掌握。

5、回答問題

以一個事關全文的問題(信客是怎樣一個職業?)讓學生整體掌握課文;用填招聘啟事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尋找相關資訊,從而提煉出文章的文眼“信”,並以此為主線,系統展開全文。

這部分的內容主要由一箇中心問題引發一系列相關問題,循序漸進,逐層深入,使文章主旨,信客的相關資訊及品質一步步明朗。

6、合作討論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組織的是小班語言活動《毛毛蟲的故事》,這個故事生動,形象地描述了毛毛蟲的故事,到最後蛻變成蝴蝶的過程。無論是從形象上,還是從內容上看,都是幼兒感興趣的題材。活動情景性很強,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班孩子接近4歲,對角色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因此,我想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學習說話的機會。

(二)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情感上:培養幼兒對文學活動的興趣,樂於參加文學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2、能力上:積極參與活動,樂意運用語言交流。學習正確地使用量詞。

3、認知上:引導幼兒學說量詞:個、支、片,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學說完整短句我吃了一個紅蘋果,我吃了一隻黃香蕉,我吃了一片綠樹葉。

(三)活動的重點、難點

活動的重點是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積極參與活動,樂意運用語言交流,學習正確地使用量詞。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學說短句:我吃了一個蘋果。

(四)教學具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物質準備:佈置蘋果樹、香蕉樹場景,蘋果、香蕉、樹葉小卡片各30張。

2、知識準備:看過毛毛蟲和蝴蝶的圖片,瞭解一些簡單的知識。

二、教學程式及目標達成策略

整個教學活動我設計了四個主要環節:

第一個環節:手指遊戲,引入主題。

教師通過手指遊戲《毛毛蟲,鑽山洞》來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的注意力都能集中到活動中來。

第二個環節:角色體驗,層層深入。

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所在。要積極引導幼兒進行主動學習,我通過創設毛毛蟲找東西吃的遊戲環境,讓幼兒在快樂的氛圍中,加深對故事情節的認識和理解,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倡“敢說先於正確”。

第三個環節:自制圖書,講述故事。

這個環節引導幼兒結合遊戲的經驗,邊看圖書畫面邊完整地聽故事,在故事的結尾部分之前提出插進問題:毛毛蟲睡醒另外,它發現自己變成什麼了?初步知道毛毛蟲變成蝴蝶的現象。

 第四個環節:情境結尾,深化主題。

圍繞毛毛蟲將整個教學內容串在一起,使幼兒在輕鬆自然的氣氛中初步感知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遊戲練習法、視聽講結合法等。

1、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幼兒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幼兒有了自身的體驗。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說話。如毛毛蟲吃了什麼,他們會很主動地想出並說出來。

2、遊戲練習法: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聯絡故事中的固定句型:“我吃了一個蘋果,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3、視聽講結合法:應用視聽講結合法的方法,對幼兒進行語言教育,讓幼兒在

快樂的學習氣氛中,講講、聽聽、看看、說說、做做的遊戲活動中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三、反思分析不足

1、過渡到第二個環節可以更自然點,讓幼兒更能進入到毛毛蟲這一遊戲角色中。

2、活動中還可以運用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想說的,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更好地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能有所成長!謝謝!

說課稿 篇3

這是一篇情節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主要講了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經過自身的勞動實踐,找到了幸福,弄懂了幸福的的真正含義: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選擇這篇課文一方面因為學生喜歡讀童話故事,另一方面則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發學生對幸福的思考,對生活的理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

在這節課中主要設有三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於人類的勞動中”。

3、能結合生活實際,來談談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請學生用一句話說說對幸福的理解,在予以肯定的同時總結學生髮言,再補充課題:幸福在哪裡?激起學生再思考:真正的幸福在哪裡?帶著這樣的問題自讀課文,並抓出中心句:幸福就在有益於人類的勞動中,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然後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出體現三個牧童領悟到“幸福就在有益於人類的勞動中”的詞句,一邊勾畫一邊思考為什麼找這些句子。這時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為四人小組交流討論和全班彙報做好鋪墊。此時教師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十年後三個牧童的話和泉井的變化談體會,在充分的交流後指導學生讀出感情。然後過渡到十年前,通過勾畫重點詞句,體會三個牧童清理泉眼時的心情,再設疑啟發:是什麼原因促使他們去追尋幸福的?通過理解智慧女兒的話,突破難點,使學生明白三個牧童十年前有幸福的感覺,可並不理解幸福的含義,歷時十年後最終領會到幸福在普通的、正當的勞動中。最後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談談對幸福的更多的認識,寫寫學習本課後的收穫或感悟,使文字的內容得到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自讀自悟、合作探究,促進其良好的思維和學習習慣的養成。

說課稿 篇4

教學中以下幾點為我的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能聯絡上下文,瞭解阿炳的艱辛歷程,感悟阿炳的滿腔情懷,體會琴聲的變化及其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主人公敢於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課堂中“體會樂曲旋律變化及其樂曲豐富的內涵”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本堂課的教學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破題匯入、揭示課題。

第二部分:瞭解坎坷、感悟情懷。這一部分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真正走近阿炳,瞭解阿炳,為後面感悟琴聲內涵定下感情基調。雖然無錫二泉就在身邊,阿炳也是我們無錫人的驕傲,但是由於年代比較遙遠,學生了解也不甚多,因此我採用了“一唱三嘆”的朗讀方法,大量的補充資料。一、展現二泉美景圖片,加上老師的介紹,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阿炳心中美麗的二泉。二、啟發學生想象阿炳孤苦無依、賣藝度日的畫面,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阿炳的坎坷經歷。三、通過老師的描述來感受阿炳的“人窮志不窮”,不向命運屈服的骨氣。緊緊圍繞“漸漸的、漸漸的…”這句話,一唱三嘆,在感知阿炳的嘆息、哭泣、傾訴、吶喊的情況下,讓學生逐漸深入阿炳的內心深處。十多年的坎坷經歷、身心的巨大的折磨,讓學生在音樂中想象;在朗讀中感悟、滲透!濃重的為學生定下感情基調,為下文服務。

第三部分:品讀琴聲,體會內涵。

在前面紮實的鋪墊上,學生來真正體會琴聲的內涵。這一部分教學本著“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的方法,讓學生從讀懂到讀好。首先是讀懂,讓學生潛心、用心的聽一邊樂曲。先聽,再說,最後接觸文字。符合人的整個人知過程,強化思考,水到渠成。接著更深一層的讀,問:樂曲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對於這些原因的理解也就深入內心感悟至深了。接著就是帶著感悟來讀好,讀中感悟,悟後再讀,在一次次的朗讀中,再一次次的提高中,學生讀懂了樂曲,融入了阿炳的內心。

第四部分,總結成就,課外延伸。

本著語文積累的最終目的,讓學生記住《二泉映月》,記住一個平凡的名字——阿炳,同時佈置了兩個自選作業。

熱門標籤